中美贸易战停战,这个结果表面上看是平局,但实际美国输得彻底。美国率先做出妥协,主动撤回多项正在实施或即将落地的制裁政策,而中方则是“暂停”反制措施,这标志着中美实力正发生根本逆转。正如外媒指出,当一个在西方说一不二的老大,使尽全力也无法摆平大洋彼岸的挑战者,最后还得满面堆笑、跟挑战者握手言和时,本身就已经败了。
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把美国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而中国依靠自身实力以及敢打必胜的意志力赢得这一局。
在这次中美休战之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主办的第七届新中论坛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达提出一个观点:各国面对关税问题,不应秉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心态,而是应该“多搭桥梁、寻找合作”,减轻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
简言之,徐芳达这话就是在劝中国:贸易摩擦是不好的,你不能和美国一般见识。你得学会忍让,学会寻找合作的机会。不要人家美国做了初一,你中国就急着做十五。
但现在中美贸易战的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打了新加坡的脸。
新加坡有这种认知不奇怪,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二战后积累的强大国力,长期扮演着全球“老大哥”的角色,主导着国际规则的制定。从贸易标准到高科技产业链,美国的话语权几乎是压倒性的,其他国家往往只能跟随其脚步。
徐芳达劝诫中国忍让,更接近于“维持现有美西方主导秩序下的合作”,即希望中国接受美国单方面设定的红线。
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已在逐步改变这一局面。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然成为足以与美国比肩的经济体;在5G、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中国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构建起了全球唯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且中国手里逐渐积累了多张具备战略威慑力的王牌,其一是稀土牌,没有它,很多先进设备连开工都难。比如美国的F47战机,光是发动机和雷达系统里,就至少需要17种不同的稀土材料。
复旦沈逸教授过去连线台媒曾表示,因为没有稀土,美国制造商被卡到连电动牙刷都造不出来。凡是有高速电动机要转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到稀土里面的永磁材料。更不用说先进芯片的支撑。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加工能力仍掌握在中国手中。更关键的是,中重稀土的提取、纯化和磁性材料制造,中国掌握着成熟的技术路径和产业配套。
这些不是砸钱就能立刻复制的。
其次是,中国的外贸与制造业流通格局,已经摆脱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
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3亿美元,听上去不少,但只占中国6.2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的约11%。放在中国的GDP盘子里,这个比例还不到2%。说白了,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依然重要,但远没有非它不可。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往全球铺路。今天,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和150多个国家有实打实的贸易往来。
从东盟到中东,从非洲到南美,哪都有中国制造在流通,中美贸易战打了七八年,美国越打越往虚拟经济走,而工业实体却逐渐往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已经是美国的两倍。
其三是,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但是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依赖依然在。最突出的是中国对美国大豆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旦中国将采购重心转向南美等地,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农户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此外,中国还有金融牌,中国目前持有大约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压舱石,一旦中国脱手抛售,不仅会冲击债券价格,推高美国的融资成本,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跟风卖出,搞不好会演变成一场金融海啸。
简言之,中国的底气,不是靠赌出来的,而是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建立起来的。面对压力,选择沉着;面对挑衅,回以智慧。
新加坡劝诫中国“”忍让”的局限性
新加坡一些政要劝说中国“低头”,“忍让”,却没有意识到,每一次冲突升级,源头都在华盛顿。中国所做的,不过是依法依规进行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2018年,美国率先对中国开启了贸易战。2020年以来,是美国不断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切断芯片供应。2025年来,美国对中国不断升级关税战,并出台了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穿透性规则”,并调查中国海事、造船业来施压。
中国所做的,不过是依法依规进行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新加坡更没看到的是,美国近年来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无一不以失败告终,美方试图通过调查中国海事、造船业来施压,最终效果寥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却导致美国企业进口成本飙升,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物价;针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反噬了美国芯片巨头的营收,导致它们不断丢掉市场。
这次中美休战,让世人再次见识了中国的厉害,全世界恍然醒悟,现在中国已经强得可怕。
事实证明,与霸权较量,妥协和退让只会自取其辱。中国能赢,源于一直都在“奉陪到底”,才让美国不得不低头示弱,这是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
正所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美国对中国主动取消加税,一路跟随美国打压中国的欧洲,现在却担心中美主导全球科技的未来。新加坡对中国的劝和立场,也是基于自身的生存逻辑的自然反应。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735平方公里的城邦国家,新加坡的繁荣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畅通和金融稳定,经济命脉系于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自由。
任何大国对抗导致的“秩序失稳”,都有可能冲击新加坡发达的根基,尤其是中美两国矛盾深化,可供新加坡骑墙的空间正在急剧收窄,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演讲中,新加坡总统尚达曼话里话外希望中国放弃“完全自给自足的发展路线”,理由是“这不利于全球合作”。
但问题在于,中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安全边界远远超出一般国家范畴,而且现在的问题不是中方不愿意搭桥合作,而是美方一直在毁桥挑衅、高筑壁垒。
新加坡希望中国忍让,是站在新加坡的小国视角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但中国作为大国,站的视角要与格局比新加坡更高更远。
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在面对霸权打压时,要谋求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可能像新加坡那样,把命运寄托在美西方的善意上,而是需要往死里“练内功”,不断推进科技自主可控,大国之间的博弈,是生死存亡之争,实力才是谈判的筹码。
如今釜山这次握手,其实也是对新加坡劝诫的一种打脸。中国变被动为主动,见招拆招,直击要害。美国变主动为被动,力不从心,节节败退。一个更加务实、更加以实力为基础的大国关系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也深知,尽管这次双方握手休战,但来自美国的外部压力,不是刮一阵就停的台风,美国把中国当长期对手,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恒定参数,中国从来没有放松警惕,而是会更加积极性做大国内经济,扩展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坚定的推进科技自主可控。竞争将继续,中国人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更不会忍让低头,我们中国人会走好自己的路,就不劳新加坡人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