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军事正常化,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战后数十年来一直谋求实现的目标。日本在冷战时期借助美国需要在亚太地区和苏联,朝鲜,中国对抗的机会,成功实现了“再武装”。新世纪之初,日本凭借拥有一支二十多万人,装备精良的自卫队,一度堪称亚太地区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之一。
等到2012年和2022年这两个时间段之后,日本又借着钓鱼岛争端,俄乌冲突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大幅度增加了防卫预算,其军事实力依然属于亚太地区的佼佼者。
而美国由于在亚太地区对抗中国的战略需求,加上自己的海军力量有青黄不接的趋势,因此也加大了拉拢日本的地步,并对日本强化军力的行为采取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智库机构席勒研究所创始人拉鲁什认为,如果真的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日本最有可能进攻的,并不是中国,而更有可能是俄罗斯和朝鲜。
1,对俄作战
拉鲁什之所以否认了日本进攻美国的想法,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日本不会用这么愚蠢的方式挑选一个太强劲的对手。他同时认为,日本并不会,也不愿意脱离美国的战车,毕竟,从《美日安保条约》签署以来,日本就是美国的盟友,日本还有大量的美国驻军,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和美国有极深的关联。
这种情况下,周边的俄罗斯和朝鲜,作为非美国体系下的对手,便成为了日本最有可能在三战中攻击的对象。
这其中,俄罗斯是首当其冲的。
俄罗斯它首先就不是日,美的伙伴,尤其是在2022年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在整个西方世界都变成了近乎“敌国”的形象,日本也跟进了对俄罗斯的制裁。
而且,俄罗斯还跟日本在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上有争端,日本早就想一劳永逸,拿回北方四岛了。日本在今年5月底于北方四岛附近海域进行实兵演练,实弹射击,其用意显然就有针对俄罗斯的意思。
不仅如此,和俄罗斯发生冲突也不会让日本在外贸上受损。俄罗斯长期游离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其影响全球贸易的输出品无非是石油和天然气,而这两样日本都可以从中东,澳大利亚和美国获得替代,日本根本没必要担心会因此威胁到经济。
更何况,俄罗斯到时候即便结束了俄乌冲突,它本身的国力,也会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
毕竟,即便按照最低的伤亡数据来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也已经有超过10万人阵亡,实际数字可能比这个要大得多。漫长的俄乌大战俄罗斯就算是赢了,其损失的军费,消耗的青壮年人口和国家潜力都会让俄罗斯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元气大伤的虚弱状态。
更何况,俄罗斯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对日本本来也没什么军事优势,日俄如果发生大战,主战场必然也是在北方四岛,日本海一带,海空力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日本几乎可以把全国的海空力量都派遣出来,这其中,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出动2艘轻型航母,2艘直升机航母,8艘宙斯盾驱逐舰,28艘通用驱逐舰,7艘护卫舰,6艘导弹快艇和23艘潜艇。
而俄罗斯四大舰队之中,波罗的海舰队受阻于芬兰湾和加里宁格勒外的北约国家阻碍,黑海舰队受制于达达尼尔海,都不可能向远东方向驰援。俄罗斯到时候能出动的,只有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即便不考虑其中一些舰艇的大修时间问题,能出动的阵容也不过是1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2艘“基洛夫”级巡洋舰,2艘“光荣”级巡洋舰,5艘“无畏”级驱逐舰,1艘“现代”级驱逐舰,2艘22350型和6艘20380型护卫舰,至少18艘小型导弹艇,至少11艘攻击型核潜艇,11艘基洛级和拉达级常规动力潜艇。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老旧船只,面对日本海自较新的军舰,恐怕很难坚持。俄罗斯的22350和20380型护卫舰相对较新,但航程不大,防空能力也难以应对无人机+导弹结合的饱和打击。
以俄海军在俄乌冲突中的一系列表现,很明显可以看到俄罗斯海军在防空和反无人舰艇方面有巨大的短板。
而日本因为有宙斯盾战舰,在防空方面实力很强,其潜艇力量和大量的P-8A反潜机也足以让俄罗斯潜艇忌惮,更何况日本还有两艘可以搭载F-35B的“出云”级航母。
双方一旦发生海战,极有可能出现日本在天上凭借F-35B获得制空权,并引导F-2这些空自战机和舰队使用导弹,无人机对俄海军进行攻击的情况。即便俄海军派出潜艇出击,也很难在日本严密的反潜网络下发挥作用。
在空中力量方面,二者理论上倒是可以倾注所有进行对抗。这其中,俄罗斯拥有70架米格-29,101架苏-27,120多架苏-35,80多架苏-35战机和27架苏-57战机。此外还有一批A-50预警机,苏-34,苏-24战斗轰炸机和苏-25攻击机。
日本空自则有200架F-15J战机,91架F-2战机,38架F-35A战机,此外还有10架E-2C,2架E-2D和4架E-737预警机。
在四代机和四代半战机方面,俄罗斯的确不落下风,甚至还能凭借苏-35拥有四代半战机方面的质量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隐身能力并不强,且数量只有27架苏-57,未来的规划也只是装备76架。日本空自的F-35A可是有38架F-35A,且未来还打算把这个规模扩大到105架。
这意味着日本更有可能在空战中更有代差优势。
而且,俄罗斯还在预警机方面有巨大短板。俄军的A-50预警机本来就少,此前在乌克兰战场上接连被击落2架,地面上摧毁1架足以表明它的实战生存能力堪忧。而且,它的电子设备实在是太老旧了,很难在战时发挥空中预警,探测,指挥和数据传输的重任。而日本的E-2和E-767预警机电子元件更加先进可靠,数据传输能力也更强。
一旦开战,很显然,日本的空中优势更大。日本空自完全可以在F-35战机夺取优势后,依靠预警机在后方提供侦艘和指挥服务,派遣大量的F-2或者F-15J对俄军进行更深入的空战或者对地打击。
考虑到远东处于俄罗斯的边缘地区,人口稀少,产业也不发达,而日本离冲突地区更近,经济产业更发达,能动员的人力也比俄罗斯远东地区更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真有大概率获胜。
2,对朝鲜半岛
除了俄罗斯,朝鲜也有可能成为日本的进攻目标。
因为三战一旦发生,朝鲜半岛也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朝鲜半岛本来就是亚太地区与台海,南海并列的三大火药桶之一,三战一来,朝鲜和韩国之间开战的可能性极大,届时,美国必然会驰援韩国,而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且与朝鲜半岛近在咫尺,他们大概率也会追随美军,和韩国一同参与对朝鲜的战事。
更何况,日本近年来一直视朝鲜为重要的安全威胁,日本多次强调的提升反弹道导弹能力,就与朝鲜息息相关。朝鲜本身也和日本有着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如果能得到美,韩配合,日本在对朝战事上的心理负担还会更轻。
一旦日本加入战端,届时,日本在地面上可以出动20多万人的陆上自卫队,配合韩国和美国的地面部队,对朝鲜来说是个很难对付的强敌。
日本海自也有可能从海上和美国,韩国海军一同包围朝鲜的东西海岸线。考虑到朝鲜几乎没有可靠的岸基反舰导弹,制空权也拿不到,再加上朝鲜海军整体实力落后,日本海自的确有能力和友军一同控制朝鲜的海岸线,让朝鲜面临敌人有可能从东西海岸登陆一击的可能,从而必须在国内留下一支庞大的部队,不能充实南北边界线的部队实力,为美韩联军争取更多的集结时间。
总而言之,日本近年来扩充军事实力的举动,是得到了美国默许的。美国希望的是日本可以做它的好帮手,可以在亚太地区维护美国缔造的地区秩序,日本已经在军事上和美国高度绑定了。
因此,那些幻想日本扩充军备之后,会对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下手之类的预测,完全没有根据。如果三战爆发,日本有动机,有能力,也能得到美国支持的对外攻击活动大概率只会出现在俄罗斯和朝鲜这两个国家身上。
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 日本高官又喊话了。 10月30日,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他公开宣称,日美安保同盟下的共同防御义务应扩展至日本领土之外,涵盖关岛,甚至呼吁建立核武器共享机制,让美国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而这位曾担任日本防卫省武官最高领导的前军事强人直言不讳:“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让日本能够参与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决策。” 甚至公然要求重新审视日本坚持数十年的“无核三原则”。 他狡辩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崩塌。 河野克俊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统合幕僚长的职位让他对日本军事体系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捕捉到特朗普言论背后的潜台词:美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承担更多军事义务。 他的提议超出了常规的同盟协作范畴,不仅主张将防卫范围延伸至西太平洋,更触及了日本战后最敏感的核武议题。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正在将这种极端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2025年9月防卫省专家小组会议公然讨论引入核动力潜艇计划。 而日本囤积的47吨分离钚,理论上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俄英法四国核弹头总和。 河野克俊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他甚至在访谈中试图将特朗普批评美日安保条约“不公平”作为筹码,主张日本应将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扩展至关岛。 河野克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美同盟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互助关系的同盟。”他试图借助这种“不平等”的叙事,为日本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制造合理性。 很显然,日本对核武器的执着早已超越理论探讨阶段。2025年8月,日本防卫省透露,美日已在延伸威慑磋商中举行突发事态桌面推演,并讨论设定东亚发生危机时使用核武器。 在模拟演习中,日方代表反复要求美军动用核武用于“威胁中国”。…
近几日,围绕高市早苗关于“台海若发生变化时日本可能出兵”的言论,中国对日本的反应愈发强烈、雷厉风行。美方原本观望、以为事态会平息,但发现中国这一次“闹大”的意愿十分明确。于是,台海与中日关系的博弈,正在步入一种新态势。 一、中国为何“不给你轻易过去” 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言论偏硬,外界普遍判断:中国或许会表态、释放一些信号,但可能不会大规模升级。其逻辑在于:中日关系体量大,合作面多,中国或许会将其视作局部争议、一笑了之。但事实发展显示,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 1. 经贸制裁迅速出手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近日相继宣布:暂停或终止从日本进口部分水产品。根据报道,中国已决定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此前谈判中的日本牛肉进口事宜也被搁置。此外,中国还对日本提出贸易合作基础已被“严重破坏”警告,要求日方撤回相关言论,否则将承受“所有后果”。 2. 外交表达与警告同步升级 在联合国相关场合,中国代表对日本提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提醒日本谨慎处理台海、钓鱼岛等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国发出旅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赴日旅行需慎重,相关航线、旅行社纷纷推出免费退改签政策。 3. 军事海警动作加剧 在东海争议海域,尤其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中国海警舰船及无人机等行动频繁。11月16日,中国海警舰队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海上自卫队亦紧急应对。 这些连环动作,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这次,中国不打算只是“口头抗议”,而是做好了用经济、外交、海上、空中多维度出招的准备。 二、日本被“震”到:想不到对方挺硬 日方原本或许预期,此次涉台言论引起中国不满后,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不会“大动干戈”。但现实是:…
“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美国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对日出售8200万美元军火的事情。 自从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言论,便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外交风波,而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美国突然要卖给日本8200万美元的军火,还附带一系列力挺高市的政治动作。 但高市却在压力下悄然改变口风,开始缓和对华态度。 那么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日本的主动挑衅,还是美国在暗中操盘?高市的“紧急踩刹车”,又是否意味着日本真的意识到了危险? 涉台言论惹祸上身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 她在国会中明确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就会让日本陷入危险,所以日本可能要派遣自卫队介入。 这个表态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震动,也让中方强烈不满,在她发言后,中日外交关系立刻进入低温状态。 中国外交部用措辞严厉的声明回应,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提醒日方“自重”,不仅如此,中国军方也罕见地用中日英三语发布警告,直言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战事,其本土将沦为战场。 与此同时,高市的言论也引发了日本内部的不满,东京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喊要求高市道歉、辞职。 日本多位前首相也纷纷表达反对意见,认为高市的发言太过激进,把日本推向危险境地。 那么高市早苗真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吗?虽然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市本人私下里已经意识到发言过头,愿意“留出对话空间”。 可就在这一节点,美国突然出手,给日本“打气”,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美国到底想通过这场军售传递什么信号?…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可以说是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以来最热衷于领土扩张的总统了,此人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了自己对美国的北方邻国加拿大、丹麦手中的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的领土要求。并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上看,特朗普似乎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打算要夺取或者说“合并”这些地区! 根据我权威媒体援引外媒的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多个公开场合宣称,美国将很快扩张领土。特朗普不仅重申了他对收购格陵兰岛的兴趣,还再次提到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的可能性,以及美国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的相关计划。近期,就在特朗普在拉斯维加斯进行公开讲话之际,他就直截了当地表示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土面积可以随着发展而大大增加。” 很显然,特朗普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区。特朗普之所以对这三个地方垂涎欲滴,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都属于是人口较少,同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加拿大仅有4000多万人口,而格陵兰岛虽然坐拥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三个乌克兰),却仅有大约6万人。因此,“合并”这样地广人稀且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而言,难度并不是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巴拿马运河区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则可以制衡北极,眺望欧洲。 特朗普此前已经公开表示,“不排除”在进行领土扩张之际使用武力。而近期,针对丹麦在格陵兰岛的扩军计划(包括新增两艘巡逻船,两架狗拉雪橇等),特朗普也是公然予以了嘲讽。由此可见,一旦丹麦对特朗普的扩张计划予以强烈抵制,特朗普确实有要求美军直接出兵的可能。而美国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若是真的公然进行武力扩张的话,那么世界局势必将会产生极大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