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的一番表态,让拖延7年的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争议再度升级。
面对中方对审批迟迟无果的不满,斯塔默不仅不知悔改,还强硬声称“不会因外界施压批准项目”,话里话外都在针对中国。
这还没完,他紧接着就对华抛出一个毫不相干的要求,那就是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种“挑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斯塔默政府近期一以贯之的操作。
就在本月中旬,英方就毫无依据地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涉俄制裁名单,另外,斯塔默前两天还称跟特朗普通了电话,讨论了“如何向中方施压”,其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关于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这件事,还要回溯到2018年,当时中国斥资2.5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买下了伦敦塔附近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
这块已空置三十余年的土地,被规划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
当时,英国政府也明确同意购地,中方后续提交的设计方案也完全符合英国建筑规划政策,还获得当地专业机构高度认可,从合规性到技术层面都无懈可击。
但这份本该合理推进的建设新使馆申请,却开启长达7年的“审批马拉松”。
在这7年间,英方的拖延理由那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从“破坏历史风貌”到炒作“间谍风险”,甚至有“反华”分子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谣言。
在这期间,中国驻英使馆也是多次澄清,提交了申请材料,完整回应了所有疑问,所谓“安全隐患”纯属无稽之谈,可英方始终“装糊涂”。
今年8月的时候,英方本来将决策迟至10月21日,如今到了10月,又再度把决策推迟至12月10日,所谓 “正常程序” 早已沦为拖延的借口,本质上就是跟中国“对着干”。
现在,还干脆把项目与俄乌冲突、涉俄制裁绑在一起,几乎把单纯的基建项目当成了“政治筹码”。
不过,斯塔默此次突然的强硬表态,背后估计还有一重原因。
前不久,英国检方因缺乏证据,撤销了对两名2023年被控“中国间谍”的英国男子的指控。
但这一结果迅速让保守党抓住了把柄,猛烈抨击斯塔默政府“对华软弱”,甚至宣称撤案是“怕激怒中国损害经济”。
尽管斯塔默否认指控,并将责任推给前任政府法律更新滞后,但国内的政治压力让他急需在对华议题上展现“强硬”,而拖延已久的中国使馆项目,恰好成了他刷“强硬”人设的工具。
另外,这场纠纷的背后,也离不开美国的影子。据悉,白宫曾警告英方不许批准中国的这个项目,甚至特朗普还曾亲自敦促斯塔默拒绝中方的申请。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英国估计也是借对华强硬向美国“表忠心”。
无论如何,7年的等待早已耗尽中方的耐心,中方也已经发出严正警告,英方这种毫无契约精神的做法,与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背道而驰,若持续下去,后果终将由英方自行承担。
而斯塔默对华提出的无理要求,更是荒唐至极,奉劝英方好自为之,立即纠正错误,停止 “挑事” ,否则等到矛盾彻底激化,再想回头恐怕就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