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特朗普為了見到金正恩,親自給朝鮮喊話,開出了難以拒絕的條件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把韩国当成了重头戏。

一边盼着能在这跟中国谈,另一边更急着跟金正恩重新搭上话。

为了让平壤这边动心,他最近没少释放“诚意”,甚至主动提了个看似能戳中朝鲜痛点的条件调整对朝制裁。

特朗普放话松制裁还延行程,为见金正恩有多拼?

特朗普对这次见金正恩的意愿,比以往明显积极多了。

他在专机上被问到“能给朝鲜什么帮助”时,直接提了“制裁”二字。

当然不是要加码,而是暗示美国可能松松制裁,帮平壤减轻点压力。

这制裁可不是小事。

联合国从2017年起就陆续通过好几个决议,又是资源禁运又是贸易限制,美欧日还额外加了金融制裁。

2023年联合国出的对朝制裁报告里写着,朝鲜矿产出口额比制裁前掉了80%还多,能源进口也一直卡着脖子。

这么看,特朗普提调整制裁,确实像扔了个诱饵。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放低了姿态。

他明确说,只要金正恩愿意见面,他能延长这次亚洲行的时间。

本来想,以他以前对朝的硬气风格,未必会这么灵活,后来发现,他大概是真急着靠这场会晤刷点外交存在感,毕竟现在国际上能让他主动调整行程的事可不多。

朝鲜不急着谈?制裁绕得开,还有俄罗斯当靠山但特朗普这边热脸贴上去,朝鲜那边却没显露出多迫切。

为啥?人家早有自己的应对法子了。

先说制裁这事,朝鲜扛了这么多年,早就摸出了绕过制裁的门道。

2024年国际海事组织就监测到,至少3艘朝鲜船在日本海公海跟其他国家的船偷偷转运物资,燃油、机械零件都有。

而且你看,就算制裁这么严,朝鲜的武器研发没停,洲际导弹、无人机都搞出来了,这说明他们在关键领域没被卡住。

更重要的是,朝鲜现在有俄罗斯这个强援。

之前朝鲜外相崔善姬刚去莫斯科见了普京,俩人可不是光聊天。

2024年上半年,俄罗斯对朝的石油出口就比去年多了40%,还签了技术合作协议,核能、航天都帮着搭把手。

有了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朝鲜对美国“制裁调整”的依赖度自然就降了毕竟能从俄罗斯拿到的,比等美国松口靠谱多了。

还有个核心问题,金正恩早就把话撂那了:想见面,得先承认朝鲜是拥核国家。

2018年新加坡会晤时,美朝就因为这事没谈拢,后来河内会晤也黄了。

现在朝鲜宪法里都写了“核武器是国家主权象征”,2024年还专门过了“强化核威慑”的法案,很显然,在核问题上,朝鲜一点不让步。

核问题卡脖子!美朝会晤这事,怕是悬了其实美朝两家对“见面”的想法,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特朗普觉得,先见面再说,说不定聊着聊着就能有结果;但金正恩不这么看,他觉得没实质性进展就见面,纯属浪费时间。

关键矛盾还是在核问题上。

特朗普虽然提了制裁,但没碰“承认拥核”这个坎。

美国官方立场一直是“半岛无核化”,2024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还把阻止朝鲜核扩散当成重点。

你想啊,美国怎么可能轻易承认朝鲜拥核合法?而朝鲜这边,核力量是他们眼里的安全底线,肯定不会松口。

搞不清特朗普是不是没琢磨透,他现在连具体松多少制裁都没说清楚。

就算朝鲜有点心动,也得掂量掂量:美国给的到底是实在好处,还是口头承诺?更何况,有俄罗斯在旁边撑着,朝鲜犯不着为了这点不确定的“制裁调整”,就放弃自己的核立场。

如此看来,这次会晤能不能成,主要还得看金正恩的判断。

但短期看,概率真不大。

特朗普的筹码没戳中朝鲜的核心需求,朝鲜又有自己的底气,俩家的分歧摆在哪,不是靠一句“延长行程”就能解决的。

说到底,特朗普想靠制裁松口撬动朝鲜,怕是打错了算盘。

美朝之间的核问题不解决,就算见了面,也难有实质性进展。

而且有俄朝合作在那摆着,朝鲜对美国的依赖只会越来越低。

后续就算有新动静,大概率也只是双方再释放点信号,真要让美朝关系好转,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新加坡部長:中國不要與美國對著幹,要學會主動忍讓,不要美國做初一,你就做十五!

最近,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举办了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探讨的是当前的国际问题,论坛内容涉及到了中美关系。新加坡发展部长徐芳达在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他建议中国不要和美国对着干,要学会主动忍让,寻找合作的机会。 徐芳达 徐芳达在会上是这样说的:各国现在都面临着美国的关税问题,解决关税问题不应该坚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心态,应该“多搭桥梁、寻找合作”,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国家减少更多的损失。 徐芳达的话主要指中美贸易,现在应对美国关税的方式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硬气。其他国家要么早早投降,要么逆来顺受被迫接受,只有中国用稀土和美国一直硬刚到底,而且到现在没有输。 徐芳达言下之意是:中国应该学会向美国妥协,硬刚和对着干对国家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中美的年轻人也应该加强交流,消除双方对彼此媒体报道造成的误解。 联合早报的报道 徐芳达的话暴露了他对关税战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关税战是美国挑起来的,特朗普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对待他国,是美国先动手打破了贸易规则和平衡。 第二,不是中国要和美国对着干,是美国非要和中国对着干。中国倡导和平贸易和公正贸易,美国却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中美贸易缓口气。特朗普朝立夕改,完全不讲诚信与规则,贸易战摩擦肇事者在美国。 第三,举手投降中国人办不到。按照徐芳达的说法,中国就应该举手投降、坐以待毙,洗干净等待美国来任意宰割?或者关税大棒打在身上,还要满脸堆笑去求别人合作?这样的事情,中国人办不到。 中美贸易 话又说回来,我们有跟美国打贸易战的底气,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条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有足够多的资源和足够强劲的经济,不像欧洲和东南亚等小国必须依附美国才能活。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是互补关系,并非依附和从属的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看别人的脸色。 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就是稀土。中国实施最严格稀土管制,美国的国防、新能源汽车等都将面临着被卡断喉咙的危险。美国越是着急上火,特朗普越是大喊大叫,证明稀土的作用就越大,美国受制的程度就越深。特朗普威胁加100%关税,谁都知道他就只有这一招可用,事实证明这一招最没用。 中国亮剑 所以,新加坡部长认为要忍让、要主动寻找与美国合作的机会,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来说也许是适用的,小国服从于大国是常理。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中国是不合适的,中国的老百姓不答应、中国的实力也不允许答应。

10 hours ago

美國財長貝森特:其實我也是豆農,能感到中國拒買美國大豆的痛苦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公开采访中坦言,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让他“感到痛苦”,并强调自己“其实是一名豆农”。这番言论将中美贸易摩擦中一个尖锐的矛盾点推至台前——政策制定者的个人利益如何与国家战略交织,并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买美国大豆,从高位一下塌到几乎没有,关税上来,技术封锁跟着压住,中方在农产品这头做了反制,数据摆在那,2025年9月从美国进来的大豆为零,上一次清零停在2018年11月,那段时间的影子又回到图表上,中国把采购口径挪去南美,巴西、阿根廷装船更密,占到需求的七成还多,这一手把供应链分散开,像在粮食安全外面垒了一道防火墙。 说到贝森特,他自己也算半个豆农,北达科他州有块地,规模不小,大概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农田,租出去一年能收上百万租金,那一州的大豆七成往中国走,规则写着内阁官员上任九十天内要处理掉可能带来利益冲突的资产,他动了九成,把容易处理的先清掉,留下那部分流动性差的农田,这一边握着谈判方向,那一边还有地在那摆着,外界就会问,政策的取舍能不能彻底避开个人利益。 美国豆农挨到冲击,北达科他州这些产区,仓里货堆着下不去,价格一档一档往下走,有人把压库的大豆直接处理,用火烧掉,往年大豆顶在美国农业出口的前排,中国市场抽走以后,产业链上游下游都要补窟窿,账面按十亿美元级别去核算,美国在东南亚找替代,量起来不够看,中国那边的缺口接不满,农业州在选举里分量重,这个局面慢慢变成国内政治上的压力点。 谈判桌上抛出一个说法,叫实质性框架,像是开了一条缝,核心的扣子还没解,中方把话摆清,采购要回到正轨,关税得撤,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要停,美国政策前面翻过几次,节奏忽快忽慢,中方更谨慎去看兑现,中国这几年把进口口岸拉开,国内增产加上储备托底,抗风险的把握比过去更稳。 贝森特的表态里能看出来一层关系网,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各自盘算,个人的账本和国家的谈判放在一张桌上,背后牵着全球分工重新摆位,后面的走向,不只是一船一船大豆能不能再回到航道,更看双方能不能在同等的位置上把信任补齐。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腾讯新闻》

11 hours ago

英首相:就算中國施壓,也不會批準這件事,但中方得答應一個要求

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的一番表态,让拖延7年的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争议再度升级。 面对中方对审批迟迟无果的不满,斯塔默不仅不知悔改,还强硬声称“不会因外界施压批准项目”,话里话外都在针对中国。 这还没完,他紧接着就对华抛出一个毫不相干的要求,那就是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种“挑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斯塔默政府近期一以贯之的操作。 就在本月中旬,英方就毫无依据地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涉俄制裁名单,另外,斯塔默前两天还称跟特朗普通了电话,讨论了“如何向中方施压”,其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关于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这件事,还要回溯到2018年,当时中国斥资2.5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买下了伦敦塔附近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 这块已空置三十余年的土地,被规划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 当时,英国政府也明确同意购地,中方后续提交的设计方案也完全符合英国建筑规划政策,还获得当地专业机构高度认可,从合规性到技术层面都无懈可击。 但这份本该合理推进的建设新使馆申请,却开启长达7年的“审批马拉松”。 在这7年间,英方的拖延理由那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从“破坏历史风貌”到炒作“间谍风险”,甚至有“反华”分子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谣言。 在这期间,中国驻英使馆也是多次澄清,提交了申请材料,完整回应了所有疑问,所谓“安全隐患”纯属无稽之谈,可英方始终“装糊涂”。 今年8月的时候,英方本来将决策迟至10月21日,如今到了10月,又再度把决策推迟至12月10日,所谓 “正常程序” 早已沦为拖延的借口,本质上就是跟中国“对着干”。 现在,还干脆把项目与俄乌冲突、涉俄制裁绑在一起,几乎把单纯的基建项目当成了“政治筹码”。…

11 hours ago

不撞南墻不回頭?魯比奧對華掀桌,中方亮劍,兩岸統一或將提前來臨

如果说之前中美博弈之间,美国最大的筹码是什么,那台岛肯定是其中之一。而此次会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台岛并没有成为此次会谈的核心。更为重要的就在美国智库发文表示,要美国谨慎对待赖清德的时候,美国务卿卢比奥却站出来喊话,并且暗示不会放弃打台湾牌。 而就在关键时刻,中国更是直接发文两岸关系发展和和统一的文章,中国这是要开始亮剑了吗?最后的窗口期到了吗? 中方开始亮剑 以前的中国在很多人和国家的印象中都是只说不做,甚至很多人觉得中国更多的是表态,不会动手,而此次或许不一样了。 其实从近期以来,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密切的感受,那就是以前都是美国打台湾牌,而当下为何美国不打了。而相反,中国大陆这边反而各种各样的表态和文章以及动作都出来了。 首先我们看到,从近期的两次中美会谈来看,不管是关税问题,还是稀土问题都成为核心重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台湾成为重点之一。 除了这一点之外,此次美国的核心智库之一的国防防务更是刊登了一篇文章,直接亮明态度,认为赖清德是一个鲁莽的人,要美国小心。 可以说,这和美国的态度极为相反,因为美国以前是急需赖清德这样的人物,因为他们希望爆发台海冲突,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但是当下美国却显得更加克制,反而要小心赖清德独走。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美国发现台湾牌不好打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发现台湾反而成为了自己手里的烫手山芋。如果扔掉,那就意味着,美国的第一岛链守不住了,但是不扔掉,那美国就得不断地在亚太投入更多力量。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亚太之外的其他地区,美国都开始压不住了。当下为何热朗普一直表示,自己平息了8场冲突,拯救了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人口。除了特朗普想要诺贝尔和平奖以外,美国反而发现战争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因为在美国看来,以前自己可以买武器,并且可以让各国资本流入美国。但是发现,动乱起来了,美国却正在成为局外人,卖武器,美国缺少稀土,而且揍得更多的还是美国盟友,还得美国砸钱救助。 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能支持多久,毕竟尼米兹都还没有对抗就掉飞机了,要是在南海真的对抗起来,美国的飞机和战斗力还能撑得住吗?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美国发现自己距离衰退确实只有一步之遥,而战争或许就是那个最大的推手。并且稀土已经卡住了美国军工的手脚,这个时候再支持,那不是葬送美国的未来吗?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智库刚发文,这边卢比奥就站出来含糊其辞地表示,要维持现状等等,其实不过是不想被戳穿罢了。 而到了我们这边我们看到,先是王外长在和各国沟通中更是表示,东盟各国要支持中国的统一,这和之前支持一个中国意思可是有很大的不同。…

13 hours ago

韓國APEC峰會之後,特朗普還想在亞洲多待兩天,只為見到一個人

从10月25号出门,特朗普的这趟亚洲之行,安排了一周时间,够长的了,不过特朗普还想多待两天,只为见到一个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这么一看,这事在特朗普眼里,也比较有份量。 本周一,特朗普在搭乘“空军一号”前往日本的途中,向随行记者透露,如果能和金正恩见一面,他愿意延长这趟亚洲之行,在韩国等金正恩。按照特朗普的话说,他和金正恩的关系挺不错,两人都欣赏彼此。 在见金正恩这件事上,特朗普还真有执念,两个月前,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特朗普在白宫当着前者的面,表示十分想见金正恩,而且最好能在今年内,了了这桩心愿,整得李在明挺尴尬。 按照特朗普原先的计划,他将在今年5月或者6月,和金正恩会晤,当时朝鲜放出消息,声称已经和美国接触了,金正恩愿意和特朗普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议题,不知道后来出了什么岔子,计划扑街了。 迄今为止,特朗普和金正恩举行过三次会晤,第一次会晤于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这也是朝鲜战争结束65年来,美朝元首首次会晤,特朗普也算是创造了一把历史。2019年一年内,特朗普又两次和金正恩见面,一次在越南,一次在朝韩交界的板门店。 在特朗普和金正恩互动的那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确实要比现在缓和,美朝关系也有了一些松动。当时特朗普邀功,声称要不是他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朝鲜半岛早就爆发核战了,一旦让希拉里当选,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回来再提和金正恩会晤这档子事,特朗普肯定不是简单地玩情怀游戏,也不可能是单纯地赚吆喝,他急着和金正恩见一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特朗普可能想拆散俄朝军事同盟,剪掉普京的一条臂膀,逼着普京在俄乌冲突的谈判中让步。去年6月,普京访问朝鲜,和金正恩签署了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有一条款格外引人瞩目,就是当任何一方遭到侵略时,另一方将“立即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份协议瞬间把原本就不简单的俄朝关系又提升了一档,达到了军事同盟的级别。对普京而言,在俄乌冲突战局僵持、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制裁围堵的恶劣环境下,能获得朝鲜这样一个军事盟友,意义着实不简单。 在战术层面上,朝鲜能够给俄罗斯提供实打实的军事援助,例如俄军在库尔斯克与乌军的战斗中,朝鲜就派出了1万多士兵,和俄军一起战斗。另外朝鲜还能给俄军提供一些紧缺的战争物资,像弹药等。 而在战略层面,朝鲜能在远东太平洋这边,牵制住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时帮助俄罗斯监视美日韩在这一区域内的军事动态,免得俄罗斯从东西两面被人夹攻。因为朝鲜的存在,美国轻易不敢在远东太平洋方向对俄罗斯轻举妄动。 有朝鲜的军事援助和战略牵制,俄罗斯的战略环境改善了不少,金正恩算是帮普京分摊了一些压力,这让普京有更多的底气和美乌硬碰硬,特朗普对此看得很清楚。 对特朗普而言,如果能给朝鲜扔一些橄榄枝,把金正恩争取过来,拆散俄朝军事同盟,那绝对是一手好棋,削弱俄罗斯的势力,对美国就意味着胜利。 特朗普想和金正恩重建关系,安抚朝鲜半岛局势,然后集中精力针对中国。就朝鲜半岛眼下的局势,特朗普不可能坐视不管,他要是不管的话,韩国和日本会跟在身后一直嚷嚷。 特朗普十分清楚,朝鲜半岛局势要是摆不平,美国就得分出大量的军事资源投入其中,令美军分心。从美日韩组织反导演习,到美国海军的核潜艇造访韩国,这一两年,美军在朝鲜半岛周边,军事动作不断。…

13 hours ago

歐盟撂狠話:稀土再談不攏,就對中國動用非常手段,中方亮明態度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阿絮 2025年10月,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的消息一出,美国耍起了小聪明,欧盟急得直放狠话。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直接叫嚣,说谈不拢就用所有手段对付,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方态度坚决! 欧盟的焦虑与现实困境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则稀土管制公告,让欧盟彻底坐不住了,这份被称为升级版的管制清单,不仅新增了钬、铒、铥、铕、镱五种稀土元素,还首次将稀土生产设备纳入管控范围。 更明确采矿技术管制即刻生效,其余措施从11月8日起执行。 这不是中方第一次收紧稀土出口,早在2023年12月就禁了提取分离技术,2025年4月又加管钐、钆、铽等中重稀土,每一步都精准击中欧盟的软肋。 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全球稀土需求2025年预计超25万吨,中国产量占七成,而欧盟90%的进口稀土都来自中国。 更关键的是,稀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的关键——2025年欧盟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300万辆,电池生产离不开稀土,更是军工领域的命脉,导弹、雷达等核心装备都缺不了它。 中国垄断了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加工提纯技术,澳大利亚、加拿大虽有矿,却得把原矿运到中国加工,这就意味着欧盟即便买再多原矿,没有技术也只能堆在仓库里。 管制消息一出,稀土价格应声上涨,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警的2025年稀土供应风险彻底成真。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急了,10月25日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放话:“如果磋商失败,将动用所有可用工具,包括反胁迫工具。” 可狠话背后是难掩的焦虑,欧盟 2024…

1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