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中方一步不退,荷蘭表示,不要購買中國工廠芯片,歐盟對華翻臉

前言

“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10月初,荷兰安世半导体的一则警告,将一场半导体博弈推至高潮。

几乎同时,欧盟将四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美荷欧的协同遏华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短短几天后,荷兰经济大臣深夜来电,这通电话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反击为何如此有效?

编辑:7

荷兰的狠话,中国的亮剑

威胁来了。

荷兰安世半导体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试图切断中国芯片的全球供应链,这声威胁,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它背后的底气来自荷兰政府以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为依据,强行接管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罢免了中方高管,托管了其99%的股权。

这一下操作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谁都明白,这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高管。

这种配合堪称“默契”,但吃相实在太难看,简直就是把自己拉入了美国的阵营,背离了所谓的“独立”与“合作”。

但中国没有惯着它。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这一招精准打击了企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中,中国区占比高达48%,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供应链。

更让欧洲车企焦虑的是,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举足轻重,它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的汽车品牌。

从车载传感器到动力控制系统,安世芯片无处不在,中国管制措施出台后,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

大众汽车公开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16家欧洲车企联名警告“生产线将被迫停工”。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不得不主动找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话,表达谈判意愿,但在通话中,荷兰既未作出认错表态,也未提及归还事宜。

这种态度说明他们还没认清现实,更离谱的是,安世半导体竟然警告客户不要购买中国工厂的芯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只会加速欧洲汽车产业的危机。

安世半导体广东基地是其全球最大封装组装中心,承担着全球约70%的封装业务量,拒绝中国工厂的芯片,等于自断生路。

深夜来电背后的美国剧本

这一记重拳看似突然,实则背后藏着一只更大的手。

就在中荷半导体争端僵持不下之际,欧盟又在10月23日宣布,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列单12家中国企业和3家印度公司,并首次制裁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

这三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美国在背后操控荷兰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欧盟则配合美国制裁中国能源企业,这一连串动作的时机绝非偶然。

恰好在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前夕,欧盟似乎铁了心要当美国的急先锋,但欧盟可能没有算清一笔账。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还掌控着全球85%以上的半导体用重稀土供应,10月19日中国发布的稀土管制措施,直接掐住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咽喉”。

在这场博弈中,荷兰的处境最为尴尬,一方面,它想讨好美国,另一方面,它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仅阿斯麦一家公司,2024年在华营收就达794.42亿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1%,中国市场的EUV光刻机保有量已达全球交付量的29%。

欧盟也是如此,2024年中荷贸易额达1100亿美元,机电产品占中国对荷出口的53.1%,任何与中国脱钩的尝试,都将让欧盟付出沉重代价。

欧盟的立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看似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实则却在背后用中国作为筹码,企图在全球战略博弈中占据更多话语权。

荷兰的这一举动,似乎只是欧盟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打压中国,争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而欧盟经济专员的表态,更是让中国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然而,中方的态度却越来越清晰。

任何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都是非法的,必须受到反制,如果欧盟继续采取这种强硬措施,中国必将采取必要的反制行动。

此时的中方态度,不再是过去那种“忍让”和“退让”的外交策略,而是更加自信和果断的立场,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和全球权力结构的深层博弈。

新旧棋局的对决与智慧亮剑

这盘棋已经变了。

荷兰的警告除了让中方感到不满外,也给全球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封装测试厂承担了全球70%封装业务量。

一旦宣布停止供应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不仅对欧洲车企的生产造成直接影响,也会让全球电子产品的生产遭遇巨大的供应链危机。

这让人想起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战争,当时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和“301调查”打压日本,但日本最终通过向海外转移低端产能、聚焦高端设计和技术创新,部分化解了危机。

但今天的中国拥有更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更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中国的应对展现的是一种“非对称反制”的智慧,我们的工具箱正在升级,从稀土管制到芯片出口限制,中国已经形成一套“非对称反制”能力。

这套组合拳既精准又有效,让对手付出对等代价,这正是中国在国际博弈中越来越从容的底气所在。

这种从容源于一种深刻的心态转变,从过去的“忍让退让”到如今的“自信果断”,中国的外交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莱昂纳德分析指出,“中方显然在警告:任何试图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行为,都将面临系统性反制。”

这不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一种规则的重塑,是在告诉世界,旧的、单边的、霸凌的规则,行不通了。

我们正在用行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注重相互尊重的新的博弈框架,这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哲学,是东方智慧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

当欧洲试图提高嗓门制造舆论压力来制造筹码时,中方通过精准的反制措施和建设性的对话渠道,正在重塑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的原则性历来是极强的,一旦底线被触及,我们的反应必然会转化为坚决的底线捍卫。

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当我们把目光从眼前的芯片战拉远,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叙事,便会发现,这盘棋的胜负,早已在历史深处埋下了伏笔。

荷兰与欧盟如果仍然以旧的认知与手段去对待今天的中国,那么战略误判的结局将不可避免,误判的代价,将会是每个欧洲人来共同承担。

从目前欧洲汽车产业波及的范围来看,荷兰正在还将承受更大的代价,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自中荷关系紧张以来,飞利浦、ASML等跨国企业市值累计蒸发超120亿欧元。

更严峻的是中国已将荷兰列入”不诚信贸易伙伴”观察名单,这意味着未来中欧投资协定的适用范围可能排除荷兰。

正如王文涛部长提醒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荷兰政府必须回到尊重契约精神以及尊重市场化、法治化的立场上来。

因为如果不坚持这样的首要前提条件,中国在荷兰的投资就有可能撤出,因为荷兰政府有可能对中国其他海外企业下手,所以中国会感觉到非常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会约束企业不要在荷兰投资,这场由一颗小小芯片引发的停产危机,应当成为欧洲对华认知的一次重启契机。

这场半导体领域的博弈,实则是新旧世界秩序碰撞的缩影,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正在用行动证明这一点,谁把冷战剧本强加给世界,谁终将成为历史的弃子。

历史从不偏爱任何人,但它会嘉奖那些掌握自己命运的民族,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结语

这场芯片战与其说是技术的较量,不如说是心态的对决,当对手还在玩弄过时的政治游戏时,我们已经开始重写规则。

未来的博弈只会更复杂,但中国的底牌已越来越清晰,自主创新这步棋,我们走对了,而且会一直走下去。

除了芯片和稀土,我们还有哪些“王牌”可以打好?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太猖狂了!澳大利亞軍機強闖中方領空,解放軍釋放幹擾彈反擊

被解放军“贴脸开大”的澳大利亚军机,一刻也不敢在中国周边滞留,马不停蹄地连夜逃回了“老家”。 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表现得十分活跃,又是主动向特朗普“献上”稀土矿,又是派侦察机抵近中国南海领空,把自己想要为美国“分忧”的意图写在脸上。澳方拿自家的矿物“讨好”特朗普,我们管不着,但澳军机侵闯我国领空,就属实是“越线”行为,不出所料地等来了解放军的驱离反制。随后这架被赶走的澳军机,没有如常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久留,反而一路逃回了澳大利亚本土。 【释放干扰弹是驱离行动中最有力的警告】 前来挑衅的澳军机,连夜逃回老家 根据公开的飞行信号显示,这架P-8A反潜巡逻机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菲律宾直接飞回了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有观点认为,澳方如此急迫,要么是侦察机出了故障,要么是飞行员的“心理”出了问题。 作为侵闯我国领空的“惯犯”,澳方此前就曾声称,在被解放军战斗机驱离后,澳军机的机组成员需要接受“长期心理治疗”。 当然,这些都是澳方的一面之词,目的无非是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样子,全然不提自己的恶劣行为,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凡有半点常识,澳方就应该清楚,澳军机未经中方批准闯入中国领空,本身就是对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公然挑衅。 【澳方为何千里迢迢跑来南海】 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领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外国军机未经许可进入这一区域,中方都有责任驱离。 澳方声称中方的驱离是“不安全互动”,却对自己非法侵入他国领空的行为避而不谈,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暴露了其“受害者”人设的虚伪性。 事实上,解放军的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若澳方飞机仅在公海飞行,中方绝不会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既然中方采取了行动,就意味着澳方的行为已经“越线”了。 从澳军机连夜撤离的狼狈姿态,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其“心虚”,不排除是澳方高层对局势升级,也有一定的担忧。 这也再次证明了,解放军的果断行动让澳军机组切身感受到:挑衅中国领空绝非什么所谓“自由航行”,而是高风险赌博。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在事后“倒打一耙”指责中方】…

4 hours ago

剛背叛普京,莫迪又“打臉”特朗普,反倒跟中國在邊境幹了件大事

印度一边硬刚美国,两次“打脸”特朗普,让美印会晤彻底泡汤;一边又在普京访印前,大幅削减俄油进口,堪称“临阵背叛”,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在边境干了件大事。莫迪这波“左右横跳”在打什么算盘? 莫迪与特朗普会面 先看印度对特朗普的“连环打脸”。自8月末,特朗普为惩罚印度购买俄油,把印度输美商品关税飙到50%,美印关系就没顺过。 特朗普上周突然放话:“我跟莫迪通了电话,他答应我不再买俄油了!”可印度外交部当天就泼了冷水,说根本没这通电话,更没这承诺。 这还不算完,最近特朗普又在排灯节活动上造势,说“和莫迪聊了印巴问题”,结果莫迪转头发文只提“共同反恐”,绝口不提巴基斯坦。 随后《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爆料,两人通话里压根没聊印巴。两周内两次否认特朗普的“通话内容”,莫迪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眼看双方气氛越来越僵,莫迪干脆避而不见。近日,他以“庆祝排灯节”为由,宣布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此前外界都猜特朗普会借机和莫迪碰面,缓和美印关系,结果莫迪这一缺席,让“特莫会”彻底黄了,明摆着不想给特朗普谈条件的机会,可见美印关系已经陷入尴尬的冰点。​ 普京与莫迪会面 这边跟美国闹得不可开交,那边印度对俄罗斯突如其来的“背叛”更让人意外。此前俄印关系一直紧密,俄总统普京已确定12月初,访印出席俄印峰会,印度更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今年前9个月,印度日均进口170万桶俄油,占总进口量的34%,俄油一度成了印度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可美国一出手制裁,印度就改了主意。据路透社的最新爆料,为遵守美国对俄罗斯卢克石油、俄罗斯石油的新制裁,印度最大炼油企业信实工业,已计划“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进口俄油”,连跟俄油签订的长期协议都要终止。 消息人士透露,接下来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供应,可能“降至接近零”,信实集团已经开始从中东、巴西采购原油替代俄油。 去年10月,印中军队在实控线互相敬礼,庆祝排灯节 一边“打脸”美国,一边“疏远”俄罗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做了一个意外动作。在印度排灯节期间,中印士兵在边境实控线多个点位交换糖果,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善意。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第一时间发文肯定,称这一姿态展现了双方的善意。印度军方也强调,这是“维护边境安宁的常规举措”。 要知道,自2020年边境冲突后,中印士兵节日互赠糖果的传统曾中断数年,这次“破冰”绝非偶然。今年以来,中印关系已在多个层面回暖:…

4 hours ago

中美談判前夕,特朗普變卦,不再提訪華,反手要廢中國第4張王牌

特朗普说好要访华,怎么临门一脚就没了下文?他不来北京,却偏偏要在韩国见面,到底是要干啥? 中美谈判眼看就要开始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又习惯性地“变卦”了。他这回玩的比较高端,可以说是避实就虚加暗度陈仓,怎么说? 首先第一点,就是之前被炒得火热的特朗普访华话题,突然就没声音了。记得前阵子美国人不断放风,说特朗普可能要访问中国,气氛都烘托到位了。结果呢?安排全变了,现在是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要和中国去马来西亚谈,而特朗普本人,则打算在韩国见咱们。这不能当成一个简单的行程调整来看,因为外交场合的地点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如果特朗普来北京,作为客人,在礼仪和对话氛围上自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基调。而他坚持在亲近美国的第三国进行“会晤”,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想要规避“访华”所蕴含的外交内涵,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心理上更占优势的舞台,这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心理战。 那么第二点更值得警惕,他突然抛出了一个全新的焦点——核议题。他说要在和中国高层的谈话中,达成恢复大豆贸易、限制核武器,以及俄乌停战等共识。这就很奇怪了,以前中美都是谈贸易、谈科技,核问题从来不是前台主角。但这次,特朗普却出面,把“核军控”和大豆这些美国关切并列,当成重点来谈,还信誓旦旦地说相信能取得进展。这表面上看,是在呼吁控核、维护和平,但这背后的真实意图,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那么特朗普这么折腾,到底图什么呢?他就是想要废掉中国手里的第四张王牌。中国手里有好几张王牌:第一张是稀土,第二张是供应链,第三张是医药化工,而这第四张,就是我们可靠的战略核威慑力量,这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终极保障。特朗普政府发现,在经贸、科技这些传统牌桌上,他们越来越占不到便宜了,于是就打起了我们核力量的主意,想要玩一招“核捆绑”。说白了,就是试图通过谈判和国际协议,把中国拉进美俄的核军控框架里,从而限制、甚至冻结我们核力量的发展。这样一来,他们就觉得能削弱我们的战略威慑能力,为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博弈中争取优势。 所以总的来看,从取消访华到强推核议题,这一系列变化是特朗普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面对中国全面而成熟的反制能力时产生的深刻焦虑。他们想要通过废掉我们的王牌,来重新夺回主导权。 但中国看得很清楚,我们的核力量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发展和规模完全根据我们自身的需求来决定,绝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绑架,更不会成为别人谈判桌上的筹码。所以特朗普的这套算盘,注定是打不响了。这场博弈,中国有着足够的定力和智慧来应对,咱们就静观其变。

4 hours ago

台灣回歸還有一種新方案,國民黨若同意,解放軍或無需動武

先把结局摊开说。岛内自己宣布统一,没有开战,街头有人闹事,部队按法律进场维稳,美国尴尬地看着,发不出硬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质疑,这样真能成吗,谁敢按下这个按钮。别急,这条路不是空想,路径和条件都在现实里。   “统一不必靠炮火,靠一纸宪法也能落地”   先看结果。国民党如果重新执政,回到宪法正本,直接宣布统一,清清楚楚写在法律上,流程走完,谈判细则再谈。两岸自治怎么安排,机制怎么接,协议里可以一条条写明。岛内若出现大规模暴力事件,依法维稳,不是打仗,是按统一框架进行的平暴,目标很单一,止暴恢复秩序,保护民生。 美国最难受的就是没有名义。台湾自己说统一,他们很难再拿所谓的民主来指指点点。国际话语会倾向于尊重这一步,解放军维稳是法内行动,不是攻打,外部干预就站不住脚。   “只要台湾自己说统一,外部干预就很难站得住”   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法律在那儿。台湾的宪法本身把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写成基本原则,这不是今天才有,是一直摆着。国民党如果用这条,依法宣布统一,不必搞公投,不必做民调,不必开无休止的政论节目。把政治争吵降到最低,让程序把事办了。 有人会担心社会反弹。可以用协议来缓冲,把自治和过渡期写细,分阶段推进,把民生和产业保护好,把人心稳住。法律兜底,执行到位,反弹就不会跑到失控。 困局和错过这两件事,必须说清。民进党靠台独话术上台,岛内政治气氛被带偏,国民党被逼在中间走钢丝。名义上坚持九二共识,现实上统一立场越来越弱。马英九执政那段时间,是能做事的窗期,却没把政治统一往前推。经济有合作,政务有交流,但关键的统一谈判没有启动,机会就这么飘走了。 如果当时国民党敢在任内宣布统一,今天可能是另一条轨。现在局面更难,民进党加大力度打压,国民党在统与不统之间摇摆。再不拿出决断,就会被议题牵着走。   “不缺工具,缺的是一锤定音的胆和责任”…

4 hours ago

比蒙古海軍還慘的國家,重金購入了40艘軍艦,一回頭卻發現海沒了

蒙古海军是全世界最小的海军力量之一。作为一个内陆国,蒙古的海军就几艘小船,停在国内最大的湖泊呼苏努尔湖上,总共才7名士兵,基本就是巡逻和维护湖面秩序。他们的船队规模小得可怜,一辈子都见不到大海,只能守着湖水过日子。 但在中亚地区,还有个国家比这更倒霉,那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他们好不容易攒钱买了近40艘巡逻艇,建起自己的水上力量,结果转眼间赖以生存的咸海就快干涸了,海没了,船队也基本搁浅。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是个典型的双重内陆国,周围邻国也都没出海口。它离最近的海洋有上千公里,按理说不该有海军。但这个国家紧挨着咸海,这个曾经面积达到6.8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泊,在上世纪60年代时水域广阔,相当于中国渤海的大小。 咸海靠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大河补水,生态系统完整,还支撑着周边渔业和运输。苏联时代,这里就有了水上巡逻力量,主要防走私和维护边境。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咸海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归哈萨克斯坦,南部归乌兹别克斯坦。为了管好南部水域,控制走私和非法越境,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河上部队。 这个部队其实叫乌兹别克河上力量,隶属于国家安全局的边境部队,总部在塔什干。独立初期,他们从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国家买来小型巡逻艇,因为大型军舰根本运不进来,得拆解后用卡车和火车拉过去。预算主要来自国家资金,花了不少钱,凑齐了近40艘艇子,包括炮艇和快艇。 这些艇子主要用于咸海南部和阿姆河巡逻,部队规模扩大到2000多人。士兵们负责打击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和恐怖活动,尤其阿姆河那段156公里的阿富汗边境,任务重得很。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咸海的水位从60年代开始就一路下降,到90年代已经分裂成两部分,水域面积缩水严重,很多地方干成河床,船只能搁浅在沙滩上。 造成咸海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的灌溉工程。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为了在中亚发展棉花种植,苏联建了大量运河,把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引到沙漠里浇地。卡拉库姆运河就是典型例子,长达上千公里,水资源大量转移,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锐减。 原本每年有几十立方公里的水补给,现在几乎没了。棉花产量上去了,中亚经济短期受益,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代价是咸海生态崩盘。水位下降,盐度上升,原来能养鱼的湖水变成死水,鱼类灭绝,周边气候变干,尘暴频发。 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继续依赖棉花出口,没及时调整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开发力度。两国分管咸海,协调难上加难,哈萨克斯坦在北部建坝,保住了自己那部分水域,但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就更惨了,水面不断缩小。 到2000年代,咸海南部基本干涸,面积只剩原始水平的不到10%。那些巡逻艇大半没法用了,锈迹斑斑地扔在干裂的湖底。海军任务被迫转移到阿姆河上,继续边境巡逻,但规模和作用远不如从前。 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不止这些,周边居民健康问题严重,癌症、呼吸道疾病和贫血发病率高,儿童出生缺陷多,母婴死亡率在2009年时就高达每千人75例儿童和12例孕妇。渔业崩盘,成千上万渔民失业,昔日港口城镇如穆伊纳克,现在离水边有30到90公里,成了沙漠中的孤岛。尘土里混着农药和化学品,风一吹就漫天飞,影响几百万人的生活。 蒙古海军虽然小,但至少他们的湖水还在,没消失的风险。蒙古作为内陆国,海军就是象征性存在,主要维护内湖秩序,没什么野心。相比之下,乌兹别克斯坦的河上力量本来寄托着边境安全的希望,花钱买船建队,结果海没了,部队闲置,这比蒙古惨多了。 蒙古海军士兵一辈子见不到海,但乌兹别克斯坦的那些人,本来有咸海可巡,却眼睁睁看着它变沙漠。这事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如果不考虑长远,后果有多严重。苏联的棉花计划当初是为了经济腾飞,但忽略了生态平衡,导致今天的中亚尘暴和健康危机。 伊斯兰·卡里莫夫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任总统,从1991年独立起掌权到2016年去世。他1938年生于萨马尔罕一个公务员家庭,早年进孤儿院,1955年中学毕业,1960年从中亚理工学院拿机械工程学位,后来又学经济学。职业起步在机械厂和飞机厂做工程师,1964年进水利部,逐步升迁。 1983年当财政部长,1986年升副总理,1989年成共产党第一书记,1990年当总统。独立后,他赢得多次选举,得票率都在80%以上,但国际观察员指责选举有违规。卡里莫夫推动军事改革,1992年建河上力量,批准采购巡逻艇,加强边境控制。2001年,他允许美军用汉纳巴德基地支持阿富汗行动,但2005年安集延事件后,美军撤离,关系紧张。…

4 hours ago

菲律賓南海再挑事,中國水炮精準打“七寸”,美國靠山失靈了?

菲律宾南海碰瓷再失灵,中国如何精准反制,美国为何“缺位”?前段时间菲律宾又在南海搞事了,12号那天没打招呼,直接派两艘公务船往咱们铁线礁海域冲。 一开始咱们海警反复喊话警告,结果他们不光不听,还突然加速往礁滩冲,想强行登陆,甚至故意往咱们船这边靠,两船最近的时候连五米都不到。 最后自己把烟筒撞扁了,反倒倒打一耙说咱们欺负人,这操作,典型的“专业碰瓷”没跑了。 菲船闯礁,老套路又上演 菲律宾这“碰瓷”剧本我都看腻了,先不打招呼闯海域,再故意制造碰撞,最后跑到国际上装可怜博同情,去年仙宾礁、今年黄岩岛,翻来覆去就这一套。 本来想他们会不会换个新花样,结果发现还是老办法,以为换个礁滩就能蒙混过关?这次铁线礁事件里,他们连细节都没怎么改。 先是公务船带头冲,后面还跟着渔船当“炮灰”,闯进去就想按“闯礁-碰撞-炒作”的流程走,可他们忘了,这套把戏咱们早就摸透了,想靠这个占便宜,现在可没那么容易。 海警反制,犄角阵封死路 不过这次菲律宾没算到,咱们海警早布好了局,三艘船直接摆了个犄角阵,两艘在外围把口子封死,另一艘灵活穿插到前面,左中右三个方向一堵,菲船彻底没了出路。 你想往里冲?正面有船拦着,想绕路走?两边也卡得严严实实,等他们狗急跳墙撞过来,咱们果断开水炮,专打导航雷达区域。 这操作太专业了,既没伤人,又让他们设备失灵,没法继续闹,还没给对方留下炒作的把柄,换作以前,可能还会跟他们掰扯几句,现在直接用行动说话,效果明显多了。 美国缺位,自顾不暇难撑腰 菲律宾敢这么横,以前总说背后有美国撑着,但这次出事,美国那边却没动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明显的。 美军这几年嘴上说要把重心放亚太,可手里的麻烦事根本甩不开,俄乌那边得不断送援助,中东的杜鲁门号航母被胡塞折腾得高度紧张。 光军机就摔了三架,哪还有余力往南海调船?国内更乱,特朗普和民主党为军费预算吵得不可开交,国会卡着拨款不批,毫无疑问,没钱的话,美军根本动不了。…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