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B-52轰炸机已经抵达委内瑞拉沿海上空,特朗普也放话称,马杜罗根本不敢惹美国。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高压行动,是否预示美国正考虑对委内瑞拉动用武力?面对美方的威慑与挑衅,马杜罗是否真的开始服软?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派出三架B-52战略轰炸机,在距离委内瑞拉海岸约150英里的加勒比海上空盘旋。这款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远程轰炸机,能携带常规武器与核武器,象征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威慑力。按照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的说法,这次飞行属于“例行任务”,但在当前背景下,没人相信这是一次普通的训练。
美方宣称,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但从实际行动来看,打击的重心更像是对委内瑞拉政府的直接威慑。过去几个月,美军在加勒比海持续增兵,如今部署兵力已超过一万人。海上巡逻舰、隐形战机、情报侦察机频繁现身,甚至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被授权在委内瑞拉境内开展秘密行动。特朗普公开表示:“我们不会坐视不理,委内瑞拉正向美国输送毒品,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然而,所谓“打击毒品”的理由,在国际社会看来并不充分。美国至今未公布任何确凿证据,证明被轰炸或击沉的船只确实从事毒品走私。仅在过去一个月,美军就已在加勒比海击沉五艘“涉嫌运毒”的船只,造成27人死亡。委内瑞拉政府强烈谴责美方行为,称这是赤裸裸的侵略,并向联合国递交抗议信函,要求安理会介入调查。马杜罗在全国讲话中表示,美国正在重演其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战争逻辑,“他们以反恐、反毒为名,实则谋取资源与地缘控制。”
而面对美方的军事威胁,马杜罗并未完全退缩。委内瑞拉军队在沿海地区举行了大规模演习,防空导弹系统与海岸炮火齐开,意在展示其防御能力。但从现实角度看,委内瑞拉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差悬殊,真正的应对手段更多体现在政治和外交层面。马杜罗政府在第一时间联系联合国、加勒比共同体及墨西哥、巴西等国,呼吁地区国家共同抵制外部干涉。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也表态称,墨方坚决捍卫“人民自决权”,反对一切形式的干涉主义。
尽管外部局势紧张,马杜罗的态度却出现了微妙变化。近日,他通过国际渠道向华盛顿释放了和解信号,希望重新开启部分经济与安全领域的对话。美国媒体报道称,马杜罗向美方提出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的建议,并愿意就石油出口和冻结资产问题展开磋商。特朗普随即在记者会上回应称:“马杜罗现在什么都愿意给了,因为他不敢惹美国。”这句带有讥讽意味的话,既显示出特朗普的强势姿态,也暴露出美方对委内瑞拉的压制心态。
不过,马杜罗由此“服软”的说法是否属实,尚难定论。从战略角度看,委内瑞拉此举更像是被迫采取的防御性外交策略。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已持续多年,石油出口锐减,通货膨胀高企,民生困顿。如今再面对军事威胁,马杜罗必须在“抗争”与“妥协”之间寻找平衡。倘若一味强硬,可能招致更大的冲突;若全面妥协,又会在国内失去政治合法性。这种两难局面,是委内瑞拉长期被美国压制的必然结果。
至于特朗普,他显然把这场危机当作政治秀的一部分。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近,展示强硬外交、塑造“美国重新掌控世界”的形象,有助于凝聚选民。美国一向把拉美事务视为内政的延申,历任美国总统都在这里寻找政治资本。特朗普的做法更直接——以武力和情报为杠杆,用“反毒”话术掩盖战略意图。
从现实效果来看,美国的高压并未彻底改变委内瑞拉的局势。虽然马杜罗释放了合作信号,但他并未在核心问题上退让。石油国有化、政治主权、外交独立仍是他的底线。而特朗普则坚持“马杜罗政权必须下台”的立场,双方在根本问题上仍然对立。短期内,局势不太可能出现实质性缓和。
从长远看,这场对峙的风险在于失控。一旦美方继续扩大军事行动,或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引发意外伤亡,局势可能演变成地区性冲突。届时,不仅委内瑞拉,整个加勒比与南美都将陷入新的不稳定周期。对于拉美国家来说,这种外部强压只会让“独立自主”的呼声更高,也可能促使更多国家寻求与中国、俄罗斯的合作,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
这场对峙或许还会持续很久。美国想用强势手段重塑拉美秩序,委内瑞拉则在困境中坚持主权与生存。对外强硬、对内防御,成为马杜罗的现实选择。B-52的轰鸣声暂时掀起了波澜,但真正的较量,仍在政治与外交的棋盘上继续。特朗普用一句“他不敢惹美国”来定义马杜罗,但这句话的背后,是对一个国家独立意志的低估。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未必是轰炸机的威力,而是一个国家在压力下是否依然选择站着说话。
老实说,特朗普跟印度总理莫迪这几年的关系,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我最好的朋友”,一会儿“关税没商量”。这不,上周末(美东时间19号),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当着一帮记者的面,又开炮了。 他说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他坚持说:“我跟莫迪谈过了,他亲口答应我,不买俄罗斯石油了。” 第二层,记者立马追问:“可印度外交部上周刚否认,说压根没这通电话啊?” 特朗普眼睛一瞪:“如果他们(印度)想那么说,行啊,那他们就只能继续支付巨额关税,反正他们是不想这么干的。” 这话听着耳熟吧?典型的“特朗普式”谈判艺术——我不管你说了啥,反正我说了你答应了,你不认账,后果自负。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说了。上周三(10月15号),他就在白宫放风,说莫迪保证了。结果第二天(16号),印度外交部就站出来,礼貌但坚决地“打脸”了。原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知道有这通电话。而且,印度是石油进口大国,现在能源市场这么乱,我们首要任务是保护印度消费者的利益。” 你品品,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潜台词就是:第一,你特朗普在“编故事”;第二,就算你施压,我买不买油,得看我家里14亿张嘴吃饭要不要紧,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这场“罗生门”的背后,藏着的,是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能源版图最赤裸裸的一次重塑。 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2022年冲突一爆发,西方国家立马抱团制裁俄罗斯,石油是重中之重。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卖不出去,价格“打骨折”往外甩。 这时候,印度登场了。 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一看,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印度炼油厂开足马力,疯狂“扫货”。从战前几乎不买,到后来一度成为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这可把美国气坏了。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很简单:你印度买俄油,就是在给俄罗斯“输血”,资助他们的战争。所以,必须停。 怎么让印度停呢?特朗普的工具箱里,来来去去就那一件趁手的兵器——关税。 别小看这关税。根据财联社的报道,特朗普早就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达50%的关税,而其中一半,就是作为惩罚印度购买俄油的报复措施。…
别以为只有普通人有月底吃土的烦恼,联合国现在也要吃土了。 2025年10月,一份来自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内部通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联合国的会费收缴率只有66.2%,比去年同期还少了12%。这可不是少收几块钱的问题,而是直接导致了4.5亿美元的赤字,眼看着就要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始缩编,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搁浅,甚至连秘书处的基础运转都出了问题。 古特雷斯更是语重心长地提醒,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到2027年,联合国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瘫痪”。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边主义体系的警报拉响了。联合国成立80年,本来是全球“最靠谱”的协调平台,现在却因为一张张“欠条”摇摇欲坠。 而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曾经那些缴费大户如今居然成了最大的老赖。 欠账最多的不是穷国,最有钱的却最算计 如果说联合国财政出问题,那就得看看到底是谁“欠了账”。 这账一查,最让人意外的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有能力、有资源的大国。其中,美国的欠费额是压在联合国头顶上的大石头,已经占到全球欠款总额的七成以上。 表面看,美国每年该交的钱不少,但交的钱却总是拖着不动。这一拖,联合国维和、援助、办公预算直接就缺了口子。 更让人琢磨的是,美国并非囊中羞涩,而是有意把欠费控制在一个临界线以内——刚好不触发被暂停投票权的条款。 这样一来,美国既不给钱,又能在联合国里继续保有发言权、投票权,表面上不失身份,实则处处算计。 这种“精打细算”的操作,其实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也难怪外界质疑,美国是在有意把联合国当成工具,想用缴费来换改革,用欠账来施压。 反观一些经济不够强的国家,欠费确实是因为资金困难。这几年全球经济并不太平,很多国家还没从疫情冲击中缓过来,又面临通胀、债务压力。 加上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的调整,某些发展中国家负担加重,不得已才延迟缴费。…
10月21日,印尼军方已确认正在与中国洽谈购买一整套海空武器系统,包括战机、护卫舰、潜艇、导弹艇等装备,数量超过20艘舰艇、40多架歼-10战斗机,还有大量导弹和技术配套。如果交易最终落实,这笔订单将成为中国军工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金额可能高达90亿美元。 这场交易的背后,是一场早已酝酿多时的地缘战略博弈。印尼的军购方向,为何突然从西方转向中国?印尼这样一个多岛国家,为何要一次性打包采购几十件中国军备?印尼是真的要当“第二个巴铁”了吗?中国军工靠这笔订单,能否彻底撬动东南亚军贸格局? 印尼的军购转向并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22年,印尼就曾与法国签订过一份价值81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计划购买42架战机。平均单价超过1.2亿美元,让印尼财政压力山大。更麻烦的是,这些西方装备不仅价格高,售后服务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连使用权限都要受限。 2025年5月,印巴空战爆发,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歼-10CE战机和霹雳-15导弹,在8分钟内击落8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战损比8:0,这一仗震动了整个东南亚,印尼高层也彻底坐不住了。 印尼副防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正是这场空战的表现,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本的采购方向。歼-10C战机的作战能力不输“阵风”,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中国还提供全套售后、培训和后勤支持,几乎是“买到就能起飞”。 印尼空军随后将采购方向调整为42架中国歼-10B/10C战机,每架二手战机价格约为3800万美元,远低于西方报价。而这只是开端。 印尼军方的采购清单很快扩大:7艘二手护卫舰,型号包括053H3和054;3艘039A型常规潜艇;不少于10艘中国制造的022型导弹艇;至少一个营的岸基CM-302超音速反舰导弹(即鹰击-12外贸版);以及一整套配套的雷达、导弹、鱼雷和空空导弹等武器系统。 这份清单,不再是单件装备的买卖,而是完整的作战体系打包输出。印尼军队过去装备混杂,美制的F-16、俄制苏-30、法国的“阵风”、韩国的FA-50,都曾在其机库中出现。这导致后勤、维修、指挥系统混乱,维护成本高昂,作战效率极低。 中国这次提供的是一整套“海空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包括武器本身,还有数据链系统、雷达网络、联合打击战术、飞行培训、模拟中心建设、零件供应和长期维护。 印尼是典型的“群岛国家”,拥有超过1.7万个岛屿,地势分散,防务难度极高。过去向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咨询过军舰采购事宜,结果不是价格过高就是交付周期太长。 中国的军舰、导弹艇、潜艇和战机,全部是已有服役型号,只需大修即能交付,能迅速提升印尼军力水平,形成“即买即用”的战斗力。这才是印尼真正看重的地方。 印尼采购的022导弹艇,虽然吨位仅220吨,但具备隐身设计,能搭载8枚鹰击-83反舰导弹,航速高达50节,可用于“蜂群战术”,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战略水道形成快速打击能力。 新一代的CM-302导弹射程达290公里,飞行速度达到4马赫,具备“北斗+主动雷达”复合制导能力,可突破敌方防空系统进行终端蛇形打击,使敌舰防不胜防。印尼计划将这些岸基导弹部署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形成对马六甲海峡的全覆盖火力圈。 更关键的是,这些导弹系统还能与歼-10B战机形成协同作战——战机负责搜索、定位、制导,导弹艇和岸基导弹同时发起饱和攻击,构建“天上找、海上打、岸上补”的立体打击体系。 印尼对这套系统的兴趣,源于其“群岛三叉戟之盾”战略,即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美国近年来明确拒绝向印尼出售F-15EX战机,也拒绝提供关键零部件,导致印尼不得不取消对韩国KF-21战机项目的投资。…
特朗普最近表态放缓了对稀土的需求,反而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中国买大豆,还要中国自废武功限制核武器。 根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10月22日在白宫说,他计划与中方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以及如何结束已经持续了三年的俄乌战争,还有限制核武器的问题达成协议。 在稀土问题上,特朗普则没有特别强调,他只是表示稀土有“一点烦扰”,并说关税是一个“更有力的”议题。 在中国来看,特朗普这次提出的三个要求很有意思,让我们多买美国大豆、帮忙结束俄乌战争,还有削减核武器。 首先看看第一个美国大豆问题,特朗普希望中国恢复大量购买美国大豆,说这能帮美国农民解困。这件事是中美贸易战闹的,中国之前加了关税,就转头从巴西、阿根廷买大豆了,美国大豆堆仓库里卖不出去,农民闹心。特朗普说下周见面能达成协议,希望中国继续买美国大豆。 中国是大豆超级买家,每年进口上亿吨,主要用来做饲料和油。贸易战前,美国是大供应商,贸易战之后中国减少了购买,损失主要在美国那边,美国农民压力山大,直接损失金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现在特朗普想用这事儿当筹码,换取其他让步,比如关税问题。 其次是结束俄乌冲突的事,特朗普提到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可能想让咱们施压俄罗斯,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调解。总之,他觉得中国有影响力,能推动和平。 俄乌战争从2022年打到现在,三年了,欧洲乱套,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都涨。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好,是战略伙伴,咱们买了不少俄石油,但也一直呼吁和平谈判,从来没有选边站。我们一贯是“劝和促谈”的立场,不想卷入大国博弈。 假如特朗普真想谈,咱们可能会参与多边调解,比如支持联合国或欧洲的和平倡议,但前提是公平,不偏向美国。 至于削减核武器的问题,这就比较异想天开了,他想拉中国加入核裁军协议,说可能达成协议限制核武器。背景是俄罗斯普京提过美俄双边削减核武,现在特朗普想把中国也拉进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美国削减核武器后,无法对中国形成压制性的核威慑。中国从来没加入过这种协议,因为我们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是防御性的。 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态度明确:核武器得全球多边谈判,不能只针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先把自己的核弹减到和中国差不多水平,再谈加入。 总的来说特朗普提出的新要求,虽然看似是新的,但是都是新瓶装旧酒,还是那老一套,对我们来说坚持自己的底线利益不动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好了。
前言 2025年10月,高市早苗在日本众议院顺利当选,成为该国首位女首相。 然而,她的执政生涯刚开启不到24小时,就遭遇了来自朝鲜的“开门考验”。 近日朝鲜从黄海北道中和郡向东北方向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飞行约350公里后落入海域。 这是朝鲜时隔五个月再试射弹道导弹,也是韩国总统李在明6月上任以来,朝鲜首次发起此类行动。 在高市早苗上台第一天,朝鲜就进行导弹发射,如此精准的时间点,很难让人将其视为巧合。 毕竟高市早苗在竞选期间就多次表达对朝强硬立场,还支持日本扩军,这些主张早已引起朝鲜的高度关注 而在接到警报后,高市早苗紧急调整外出行程,提前赶赴首相官邸统筹应对,同时指令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外务大臣茂木敏充持续追踪信息。 她对外明确,导弹未进入日本领海或专属经济区,暂无人员财产损失报告,并反复强调“日美韩三国正实时共享导弹预警数据”。 日本防卫省随后补充,此次发射不会对日本造成实质影响,内阁秘书长木原稔则表态称,需依托三国协作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许多人都知道高市早苗内阁的施政重点集中在经济、外交、安保三大领域。 但是在经济层面,日本正面临双重压力,GDP增速长期低迷,近期日元汇率剧烈波动,甚至出现阶段性“崩盘”风险,稳定经济成为新政府的紧迫任务。 同样的安保领域,她延续前任思路,计划扩大军费投入,强化国防能力。 最后的外交方面,日方在关键问题上的模糊表态,未能向周边国家传递足够善意,为地区关系埋下隐患。 只能说朝鲜此次导弹行动看似突然,实则经过周密考量。…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和欧盟那边管贸易和经济安全的谢夫乔维奇,开了个视频会,主要聊了出口管制、欧盟查中国电动车补贴这些中欧之间的重要经济问题。 说到安世半导体这事,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就是反对欧盟把“国家安全”这个理由无限放大。 中国还希望欧盟能多做点有建设性的事,劝荷兰那边守信用、讲规矩,从全球产业链安全的大局出发,赶紧拿出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谢夫乔维奇说,欧盟愿意跟中国一起落实两边领导人定下的经济共识,妥善处理各种经济摩擦。 欧盟也理解中国为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搞稀土出口管制,希望中国在执行的时候能快点给欧盟企业批申请。 其实大家都知道,核心还是为了稀土,中国10月9号升级稀土管控,其实就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欧盟本来就是被波及的。 中国对欧洲27国,多少还是会给点面子,不会让他们太难堪,实际上,王文涛部长在挂了欧盟电话之后也发声了,他主要说了两点。 第一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是按规矩来的,合法合规,第二中国一直在给欧盟企业审批方面开绿灯,能批的都尽量批。 意思就是,中国已经很照顾欧盟了,能帮的都帮了,但欧盟还是不满意,还想要更多,而中国也有话说了。 有些欧盟国家的做法,欧盟总部也该管管,像荷兰对中国芯片公司安世半导体的做法,简直像强盗,欧盟总部就当没看见? 结果才过一天,欧盟内部又坐不住了,彭博社10月22日报道说,23号欧盟各国要在布鲁塞尔开领导人峰会。 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波兰都支持在会上讨论中国对欧盟越来越严的贸易措施。 有知情人还说,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能报复中国的办法,德国也支持对中国强硬,甚至愿意讨论用“反胁迫”机制来回应中国最新的稀土出口管控。 《反胁迫工具法案》2023年底才刚刚生效,意思就是欧盟以后可以限制别人跟自己做生意、减少知识产权授权、限制外国投资,甚至让外企不能随便参与欧盟的招标。 很多人把这个法案看得很狠,觉得是欧盟的“核选项”,但其实到现在一次都没用过,之前特朗普政府加税,欧盟也多次说要用这招,结果最后都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