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沒在中方身上占到便宜,美財長氣到失態,當眾對中方代表出言不遜

随着特朗普的威胁和施压,中美之间在经贸上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可就在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场记者会上突然污蔑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

这更像是情绪崩盘的现场,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不是因为中方,而是美方在谈判桌上屡屡碰壁,心态彻底失衡了。

说白了,贝森特当着全球媒体的面“口不择言”,是美方长期在博弈中没讨到好处后的“情绪爆发”。

一边想压住中方,一边又拿不出有效办法,干脆就靠指责和抹黑来转移焦点。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出美方在策略和心态上的双重焦虑。

“情绪失控”

8月底,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赴美,和美方就一系列热点议题展开了面对面沟通。

中方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尊重必须有。问题可以谈,但不能单方面吃亏。

整个会谈中,中方坚持理性务实,围绕具体问题提出了清晰立场,比如对美方针对中资船只额外收费、中美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等问题逐一回应。

但就在10月15日,美方突然换了频道。贝森特在发布会上毫无预兆地开火,对李成钢副部长的发言进行激烈指责,说中方代表“不请自来”“发布误导信息”。

这一番话说得又急又冲,完全脱离了外交场合应有的克制和分寸。

但实际情况是中方在谈判时的发言也都围绕实质性问题展开,并不涉及情绪性表达。

反观美方,先是接连在谈判中碰壁,后又在媒体前上演“情绪化表演”,这不是外交策略的升级,而是策略破产后的情绪宣泄。

美国财长作为一国经济政策的代表,发言本应严谨克制。但贝森特却把外交场合当成了“秀场”,用指责代替事实,用攻击掩盖无力,最终反映的其实是美方在实质性问题上拿不出解决方案,只好靠情绪制造声势。

谈判桌上没有便宜可占,美方才“动了肝火”

说到底,美方之所以如此反常,是因为在过去几轮博弈中,他们没能拿到想要的结果。

以往美方习惯于通过施压、设限、拉盟友给中方制造压力,但这一次,中方的回应不仅有力,而且精准,直接打在了美方的“痛点”上。

美方今年4月宣布强行对中资船只加收额外费用,说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方则明确指出,这种做法破坏了国际航运秩序,影响的不只是中国企业,也让全球供应链陷入不稳定状态。

中方强烈反对这种歧视性收费,并保留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的权利。

在资源出口方面,10月9日中国对稀土出口做出调整,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利益的考虑。

中方并没有封锁出口,而是通过制度安排提高了门槛,这种方式不激烈但有效。

除此之外,中方还针对一些长期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挑衅的美企,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些企业涉及军工、技术等敏感领域,中方的做法并不情绪化,而是有明确逻辑:谁触碰底线,就要付出代价。

美方原本希望中方在压力下妥协,没想到中方不但没让步,反而打出一套“反制组合拳”,这才让美方感到无能狂怒。

所以,贝森特的那场情绪爆发,并不是因为中方真的说了什么“出格”的话,而是因为他明白,自己代表的这场谈判已经陷入被动。

既争不到实质利益,又说不过中方,脸上挂不住,情绪就上来了。

战略焦虑浮现,美对华政策陷入“进退两难”

美方这次的反应,仔细一看,其实不止是经济层面的焦虑,更是政治层面的焦灼。

眼下,美国国内面临多重压力:通胀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制造业回流进展不如预期,而对华政策又成了焦点。政客们一个个高喊“强硬对华”,可真正拿得出手的政策手段却屈指可数。

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减少。无论是原材料、技术产品,还是全球供应链协作,美国都还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

这种“想脱钩但脱不掉”的状态,成了美方最难处理的难题。嘴上喊要“减少依赖”,可一到实际操作才发现,离开中国,很多事根本干不下去。

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反映在对华政策上。一方面,美国需要一个能让选民满意的“强硬姿态”。另一方面,在现实操作中又不得不考虑成本和后果。

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让美方在应对中方时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情绪化。

而中方的策略则显得更加清晰,不是对抗到底,也不是退让,而是在规则框架下坚守底线、主动出击,每一次回应都是有准备、有设计的反制。

中方的底气来自于自身经济的韧性、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全球合作的拓展。当美方发现威胁和拉拢都不再奏效时,只能靠情绪发泄来“维持存在感”。

冷静是底气,情绪是破绽

贝森特的突然发火,是整个美方对华政策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博弈中,美方惯于主导节奏、设定议题,但如今中方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稳健,让他们始料未及。

中美之间的分歧不会短时间内消失,但处理分歧的方式决定了结果的走向。靠情绪发言、舆论造势,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只有理性对话、制度博弈,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中方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始终保持冷静,坚持讲规则、讲底线。

美方如果继续靠“发火”来掩盖谈判的无力,只能让自己的国际信誉逐步受损。世界早已不是靠谁嗓门大、谁动作猛就能赢的时代了。

真正有底气的,是那个能在争议中保持理性、在压力下坚持原则的一方。

这场风波,或许只是中美经贸博弈中的一段插曲,但它清楚地说明了一点:规则决定走向,情绪只能暴露破绽。

中美的未来还可能会有摩擦,但如果美方想要真正解决问题,或许该先冷静一下,重新回到讲理的轨道上来。

因为,真正的强者,从不靠发火来证明自己。中方也不会因为几句指责而改变方向,这份从容,才是中方最坚实的底气。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六國跟隨美國反華,中方同意談判,除清零大豆外,中國準備B計劃

当整个七国集团都准备跟随美国反华,就在这个关键期,17日晚,中美进行视频通话,决定要在本周在马来西亚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 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两国领导人即将见面铺路,制造一点缓和气氛,但其实,这不是一次轻松的交流,而更像是一场摊牌。 双方都清楚,对抗已经让各自都感受到了痛,这次谈,不是因为关系变好了,而是因为各自都意识到再拖下去,代价太大。 过去几年,美国挑起贸易战时,中国更多在防守,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开始主动出击,动作密集、有层次,而且针对性很强,这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继续硬碰硬的后果... 美国的“联盟梦” 这几个月,美国一直在“作妖”,尤其是在进入10月后,又是威胁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又是对中国企业制裁,甚至还将手伸到中国留学生身上。 为此,我国进行了多方面的反击,比如针对美国10月14日对中国船舶实施301调查制裁,我国反手对美国船只实施特别港务费。 不过,要说中国最大的反制,那就是10月9日中国推出的稀土、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新规。 别看这只是贸易政策,其实是一次实质性的战略出击,稀土并不是普通原料,而是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在全球重稀土加工这个领域,中国的地位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占据的市场份额差不多到了99%,而且中国加工重稀土的成本,比美国低不少。 再说说重稀土的用途,它用处特别广,在军工、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要是对稀土出口进行管控,对美国来说影响很大。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还有军事装备生产,都得依赖重稀土,中国这一管控,相当于抓住了美国这些产业的关键环节,让美国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随意获取重稀土。 面对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他们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赶紧召集七国集团的经贸部长一起施压,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控。 可现实很打脸,G7表面上看是一家人,其实内部利益差得远,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离不开中国稀土,关键材料一断,产业链立刻受影响,他们根本不可能真跟着美国去硬抗。 加拿大情况更尴尬,本国稀土回收能力连自己需求都满足不了,更别说帮别人了,其他国家也清楚,美国的所谓“联合行动”,说白了是让别人替自己出力。…

3 minutes ago

特朗普通告全球,不想摧毀中國,中方得作出三大讓步,美就刀下留人!

特朗普对华进行关税讹诈,为什么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于中美贸易,特朗普对华提出三大要求,为什么说这些要求是非常无理的呢? 自从中国出台稀土新规之后,特朗普对华动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先是对华发起了关税讹诈,威胁从下月初开始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就在这两天,特朗普又作出了两个新的表态。 第一个,就是特朗普通告全球,阐述涉华立场。近日,特朗普表示,他对华加征关税,并不是想要摧毁中国,月底的中美会晤将决定两国贸易关系走向。从特朗普的表态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首先,就是特朗普这一次的关税讹诈,其实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美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出台稀土新规,其实就是想为接下来的中美会晤以及谈判增加筹码,对于特朗普来说,既然中方都开始累积筹码,美国也必须要行动起来。 那么,关税大棒这个特朗普的常规武器也就开始派上用场了。而且,特朗普新加征的关税生效时间恰恰实在中美会晤的时候。也就是说,如果双方会晤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美国对华的关税新政很可能就此取消。毕竟中美关税战持续至今,美国是赢是输特朗普自己心里也清楚。其次,美国确实没牌可打了。在中国这里,稀土就是王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了美国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摆脱不了对华稀土依赖。而且,中国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我们能看得出来,特朗普这不仅仅是向着中国喊话,表面上看是对华释放积极信号,其实就是在变相对中国妥协,希望双方能在月底的会晤中取得成果,给自己取消关税的台阶。 第二个,就是只要中方作出三大让步,美国就刀下留人。具体是哪三大让步呢?一是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二是中国放开稀土出口;三是中国禁止芬太尼。只要中国按照特朗普的要求照做的话,他就会降低对华关税。很明显,特朗普的要求非常无理。首先,进口美国大豆和放开稀土管控这两件事,它们是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发生的。那在双方还未就关税谈判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中国就进口美国大豆,放开稀土管控,这无疑就是在对美妥协,它是不符合中方利益的。所以,目前特朗普的这两个要求,中国是无法满足的。其次,就是芬太尼问题,它是中美之间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美国用来抹黑中国的惯常伎俩。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已经多次做出表态,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特朗普一直在拿芬太尼说事,很显然还是想要继续坚持由此对华加征的关税。再次,特朗普提出交换的筹码,是缺乏诚意的。他口中所说的降低对华关税,其实就是开头我们提到的新加征的部分。而这部分完全是特朗普“虚空造牌”的表现,现在他竟然拿新关税跟中国做交易,如果中国答应的话,未来特朗普就会如法炮制,继续对华进行关税讹诈。 而且,对于中国的其他谈判诉求,特朗普是只字未提。在只顾着美国利益,不顾中方利益的情况下,特朗普大谈特谈,那中美想要据此达成共识,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对于特朗普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中方的意思很明确,当谈判缺少了平等、尊重以及互惠这六个字的话,中美之间沟通的意义势必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中美不仅会在月底进行会晤,还会继续进行第五轮的贸易磋商。中方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美国的心里也很清楚。至于接下来美国是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跟中国玩“虚空造牌”的把戏,还是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跟中国协商解决问题,就看美国具体的表现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想要在中国这里占便宜,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13 minutes ago

美國還有殺招,不給稀土就放金融核彈?新加坡勸告中方:別還手!

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就在很多人都以为美方已经底牌尽出,再无力顶住中方反制措施的时候,特朗普却是突然变招,直接对华再打出三记“重拳”,试图一举扭转中美态势。而除此之外,新加坡媒体近日也是公开披露,美国手中可能还有“大杀招”,奉劝中方别还手,对美妥协。那么,特朗普到底对华又采取了哪些报复措施,新加坡口中所谓的“大杀招”,又到底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特朗普对华打出的三记“重拳”,第一,特朗普再次改口,威胁若是中美没谈拢,将把对华关税提升到155%。据有关报道,10月20号,特朗普在和澳总理阿尔巴尼斯会面的时候,直接公开表示,自己将在本月和中方进行面对面会晤,对和中方达成所谓的“公平贸易协议”有信心。特朗普还公开威胁到,若是这次没能够谈拢的话,那么从11月开始,美方的对华关税可能将提升到155%。 显然,美方这一措施就是想要在经贸层面报复和威胁中方,逼迫中方答应此前特朗普对华开出的放开对美稀土限制、限制芬太尼出口、购买美国大豆等三大条件。 不过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威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中方也早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情况的准备,中国近年来已经在不断减少中美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所以可以预见的是,若是特朗普这次真的敢对华加征155%关税的话,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方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我们,因此特朗普这番威胁言论,在中方面前根本毫无威慑力,还是那句话,谈,我们大门敞开,打,我们奉陪到底,不管特朗普是加155%还是255%关税,我们都奉陪到底!看谁先撑不住。 第二,美方威胁要限制对华出口飞机零部件,你敢不买美国大豆、不对美出口稀土,那么我就让中国的波音飞机“趴窝”。要知道,中国现在拥有的现役波音飞机数量高达 1855 架,而波音飞机又一贯以高故障率、高事故率著名,所以这些飞机的日常维护和运营对美国原产零部件的消耗量无疑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一旦美方断供时间过长,库存关键零部件消耗殆尽,无疑将对中国航空业造成极大的干扰和损失,甚至是可能出现停飞等严峻问题。不得不说,特朗普这招,确实是够损的,一时之间,我们还真的很难找到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美国限制出口,我们的航空业确实是将不可避免的遭受损失。 不过话说回来,特朗普这招也算不上高明,表面上看,美方确实给我们造成了损失,但实际上,损失最大的却是美方。一方面,这一事件再次让全世界看清了,购买波音飞机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事故频发、问题不断就不说了,现在美国政府甚至还会以停供零部件作为威胁,随时能够让你停飞,面临巨额损失,这样搞以后谁还敢买波音飞机? 另一方面,中国可是波音公司的大客户,现在波音都还有 222 架未交付的飞机,既然美方不仁,那么我们自然也不用惯着他们,完全可以以它们无法供应零件,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为理由,要求其退还购机费用,反正我们的C919 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发动机预计 2027 年就能实现批量装机,这么大笔资金拿来购买我们更加安全、更具性价比的C919不香吗?…

29 minutes ago

南海發生對峙,澳軍上門挑釁,反被解放軍修理,澳防長找中國算賬

«——【·前言·】——» 澳大利亚挑事不成,怎么反要中国给它一个交代呢?澳大利亚的某些人到底有多双标呢? 最近南海上空又不太平,澳大利亚军方不顾中方多次警告,再一次把巡逻机开到了不该出现的地方——中国西沙群岛的领空。巡逻机的作用不用多说,就是“探子”。它不请自来,跑到中国的家门口,无非是想窥视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外加挑衅中国。所以,解放军二话不说,直接出动战机,两军飞机于南海上空对峙后,被解放军修理一顿的澳军机,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南海惊现空中交锋·】——» 10月19日,南海上空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一架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像个偷腥的猫一样,偷偷摸摸地溜进了中国西沙群岛的领空。 这已经不是澳军第一次干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了,早在2022年和2025年2月,他们就曾驾驶同款飞机,以"海上监视"为幌子,试图窥探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 但这次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军队的反应速度,解放军南部战区的苏-35战斗机如闪电般升空,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峙就此展开。 面对不速之客,解放军飞行员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素养。根据南部战区发布的消息,中方战机在多次无线电警告无效后,果断采取"有力反制"措施。这里的"有力反制"可不是简单的喊话驱离,而是直接飞到澳军机附近释放照明弹。 这种操作相当于在对方眼皮底下"放烟花",既表明了中方捍卫主权的决心,又在不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前提下,给澳军机组人员来了个下马威。 更让澳军尴尬的是,他们的P-8A巡逻机在慌乱中竟然做出了"危险机动"。有军事专家分析,澳方可能试图通过突然转向或俯冲来摆脱跟踪,但这种操作在经验丰富的解放军飞行员面前显得十分滑稽。最终,澳军机只能灰溜溜地逃离中国领空,连一张像样的侦察照片都没拍到。 «——【·澳防长倒打一耙·】——» 按理说,澳军非法侵入他国领空已经理亏在先,老老实实道歉才是正道。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却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他在20日发表声明,指责中方的反制措施"不安全、不专业",甚至声称中国战机的行为"对澳军机及其机组人员构成风险"。 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让国际社会再次见识到了澳方的厚脸皮。有趣的是,马尔斯的这番表态与他今年2月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当中国军舰在塔斯曼海国际海域进行正常演练时,马尔斯曾坦言:"澳军舰靠近中国的频率,比中国靠近我们高多了。" 这句话堪称"世纪大实话",直接戳破了澳方所谓"维护航行自由"的谎言。如今他却试图用"不安全"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种"双标"操作,连一些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 澳军为何如此执着于在南海挑衅?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怂恿。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断拉拢盟友在南海搞"自由航行"和联合军演,澳大利亚就是其中最积极的"马前卒"之一。…

39 minutes ago

特朗普向中國“投降”,他開出三個條件,暴露了美國最致命的軟肋

飞机还没落地,这位刚刚还在高喊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的总统,突然在专机上改了口风,说要“努力降低对华关税”。 态度转变之快,堪比“闪电变脸”。但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示好,更像是一次战术撤退。 他带来的三个“条件”,听起来像是在谈判,实则更像是一份政治“求援清单”。 这番姿态,反而把美国眼下最脆弱的几张底牌全都摊在了桌上。 这张“降关税”牌,其实是虚晃一枪 特朗普打出的“降低关税”这张牌,乍一听像是在释放善意,但细看就能发现,这不是一次真正的让步,而是一次策略性的试探。 他并没有说要取消那些早年间加上的关税,也没说明具体要降在哪些商品上,只是模糊地说要“努力”去降低,这种说法留足了回旋空间,典型就是话说了一半,实际什么都没答应。 更别说这话还是在他刚放话要把关税提高到100%之后说的,前后不过几天,变脸的速度让人摸不清他到底想干什么。 但从逻辑上讲,这种“先把话说狠,再装作退一步”的套路,其实就是一场心理博弈。他想用一个夸张的威胁,换来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实质让步。到底,这张“降关税”的牌,不是谈合作,而是拿出来当筹码用的。 可问题是,这种做法在今天已经不再奏效。原因很简单,中国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只能硬扛的角色。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中国不仅挺住了,还在关键领域加快了自主化的步伐。 就算特朗普再喊多高的税,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这种“威胁式谈判”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效果,反而暴露出美国在通胀、供应链和经济韧性上的真实痛点。 所以这次所谓的“降关税”,本质上就是试图用一个没实施的危险,去换一个眼下的利益,既不真诚,也不实在。特朗普的算盘里,还是那一套“以攻为守”的思路,只是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太买账了。 三个条件,三个软肋,谁在怕谁一目了然 特朗普提出的三项“交换条件”——让中国恢复美国大豆采购、在芬太尼问题上加强合作、停止限制稀土出口——表面看似在谈判,实则每一项都暴露了美国自身的困境。 大豆这事儿,其实就是在替中西部的农民喊话。这些地方的农业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客户。中国一旦减少采购,美国农民的压力就立刻上来了。这背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52 minutes ago

美軍B-52壓境,馬杜羅第3位強援到齊,巴西掀桌子,不準美國入侵!

加勒比海地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美军B-52和F-35携带实弹逼近,特朗普要动手了?关键时刻,马杜罗迎来三位强援,普京准备介入吗? 委内瑞拉周边的局势持续紧绷,火药味越来越浓,美军再一次开火杀人。10月19号,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透露,美军近日在加勒比海开火打击毒贩,美军无人机用导弹摧毁一艘船只,上面的三人当场死亡,这是美军在加勒比海地区最新一次开火。尽管美军继续拿着打击毒贩做挡箭牌,但谁都看得出,美国的实际目的是向地区国家炫耀武力,展示自己的军事肌肉,迫使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等人屈服。在最新的开火事件前,美军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 本月中旬,美国空军在委内瑞拉北部区域,进行了一次罕见的联合打击演练。隶属美军第二轰炸机联队的B-52战略轰炸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战斗机组队巡航,这两种型号的军机很少共同活动,但两款机型合起来使用时,确实具有很高的战术弹性,非常适合执行空袭委内瑞拉这样的任务。F-35B负责制空,摧毁对手的空中力量,而雷达信号明显的B-52则可以在隐身战机的护卫下,发挥自己载弹量大的优势,在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或者干脆抵近目标上空,投掷大量的炸弹,摧毁对手的地面目标。 美军B-52压境,马杜罗第3位强援到齐,巴西掀桌子,不准美国入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方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F-35B携带了AIM-9X近距离空对空导弹和其他实弹,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美军空中力量已经在委内瑞拉周边蓄势待发,随时可以从巡航转变为实战,开启一场军事行动。虽然马杜罗早已开始征召预备役,加强委内瑞拉各个区域的防御,但面对美军的空袭,缺乏先进防空系统和战机的委内瑞拉,实际上缺乏还手之力,马杜罗的紧张心情可想而知。但好消息是,美军动武之前,马杜罗迎来了三位外援。 美军B-52压境,马杜罗第3位强援到齐,巴西掀桌子,不准美国入侵 首先是南美国家出面,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公开谴责美国,并表示哥伦比亚武装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将会抵抗美国的全面入侵。巴西总统卢拉也表态,支持拉丁美洲各国捍卫自身主权,他特别强调轮不着其他国家的总统对委内瑞拉指手画脚,这显然是在针对特朗普。除去南美国家外,俄罗斯也密切关注局势发展,俄外交部已发布声明谴责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行动。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俄罗斯特种兵已经出现在委内瑞拉,克里姆林宫似乎已经在给委内瑞拉提供某种形式的军事支持。不管这个消息真假与否,委内瑞拉上个月刚批准与俄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俄罗斯总统普京肯定不会对马杜罗的情况无动于衷。 美军B-52压境,马杜罗第3位强援到齐,巴西掀桌子,不准美国入侵 总而言之,特朗普政府虽然摆开了对委内瑞拉动手的架势,美军看上去也做了出手的准备,但华盛顿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国际社会都看得到,如果美国对委内瑞拉动手,将是华盛顿践踏国际规则的又一铁证,美国如此公然侵犯一个国家的主权,将会让美国的国际形象更加声名狼藉。即使特朗普不在意他自己和美国的形象,他至少该考虑行动的后果,委内瑞拉强援已到,贸然出手也许会让美国又陷入一场军事冲突的拖累,不仅美国可能付出重大政治经济代价,特朗普自己也将吃不了兜着走。

1 hou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