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不少人第一反应还是边境冲突,还有那点子“军事实力”,但真要说谁更值得警惕,不是三哥手里的枪,而是三嫂肚子里的孩子。
印度的军事,看着热闹,其实虚得很;真正让人睡不着觉的,是他们在人口上的野心和执行力,别看现在没掀什么大浪,但这波以人口为武器的扩张,才是真的潜移默化、深入骨髓。军事可以防,人口渗透防得住吗?
“不怕三哥进攻,就怕三嫂猛生” 这句在网络上流传的调侃,看似戏谑却精准点出了印度对中国构成的独特挑战。
相较于边境偶发的军事摩擦,印度持续膨胀的人口规模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形成更深远、更难应对的战略压力。
联合国 2025 年 5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稳定超过 14.1 亿,正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且年新增人口仍超 1500 万,总和生育率虽降至 1.962,但庞大的基数仍将推动人口持续增长至 2050 年前后的 17 亿峰值。
这种增长态势下,人口既非纯粹的红利,也非简单的负担,而是转化为影响地区格局的复杂变量,使印度成为中国未来最需要警惕的对手。
印度的人口规模首先冲击的是资源分配与生存空间,这种内在压力极易外化为地缘冲突风险。作为耕地与水资源都相对匮乏的国家,印度人均耕地面积仅 0.11 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是仅为全球均值的四分之一。
2024 年北方邦的旱灾中,超过 200 万农民因灌溉用水不足面临绝收,类似的资源危机正在印度多地频繁上演。
当国内资源无法承载过量人口时,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冲动便会显现。印度在边境地区的持续动作与此直接相关:近年来不断在中印边境实控线附近修建战备公路,2025 年更是将部署在拉达克地区的兵力提升至 15 万人,同时强化对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试图通过掌控更多跨境河流源头与土地资源缓解内部压力。
这种由人口压力驱动的扩张,比单纯的军事挑衅更具持续性,也更难通过短期谈判化解。
人口结构与素质的失衡,正在让印度的 “人口红利” 异化为 “人口炸弹”,而这种内部不稳定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中国。
印度 35 岁以下适龄劳动力占比约 65%,劳动力平均年龄仅 27 岁,理论上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但现实是,印度文盲率仍高达 35.1%,大量年轻人缺乏基本职业技能,2022 年 15-24 岁青年失业率更是达到 23.3%,每年 1200 万新增劳动力中,仅有不足 10% 能找到正规就业岗位。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 9 亿达到法定工作年龄的人口中,有 4.5 亿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放弃求职,这些闲散劳动力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2024 年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就业抗议活动中,超过 5 万名年轻人冲击政府大楼,类似事件已在印度多个邦上演。
内部矛盾激化时,印度政府惯于通过宣扬民族主义转移视线,2023 年曼尼普尔邦民族冲突升级期间,便有政客公开将矛盾归咎于 “外部势力干预”,这种操作模式极易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复制,将国内人口压力转化为对华对抗的借口。
人口带来的市场规模与产业竞争,正在重塑中印经济博弈的底层逻辑。印度凭借庞大人口形成的消费潜力,吸引了苹果、三星等跨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本土,2024 年其智能手机产量突破 3 亿部,试图取代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可能在 2029 年晋升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这种增长势头背后是人口支撑的市场红利。
但这种红利的实现伴随着对中国产业的直接竞争:印度在纺织、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低人力成本抢夺订单,2025 年对欧美市场的纺织品出口额已超越中国,同时在数字服务领域试图复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路径。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将人口规模转化为地缘经济工具,2024 年联合美国、日本推出 “印太经济框架” 供应链协议,试图构建排除中国的产业闭环,利用人口优势打造替代中国的供应链节点,这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军事对抗更具隐蔽性和颠覆性。
人口驱动下的军事扩张,正在让印度的对华军事威慑从 “象征性存在” 转向 “实质性威胁”。印度的国防预算随人口与经济规模同步增长,2025 年军费开支达到 835 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针对中国的装备部署。
在中印边境,印度已部署 S-400 防空导弹系统和 “布拉莫斯” 超音速巡航导弹,同时加速国产航母 “维克兰特号” 的战备部署,试图在印度洋 – 喜马拉雅山战略轴线形成对华牵制。
但军事力量的扩张同样受制于人口素质短板:印度陆军虽号称拥有 120 万兵力,但基层士兵中仍有近 20% 缺乏基础英语能力,无法操作进口先进装备;空军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长不足 120 小时,远低于中国空军水平。
这种 “装备先进化与人员素质滞后” 的矛盾,使得印度短期内难以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其维持长期军事存在,通过 “人海战术 + 先进装备” 的组合持续消耗中国战略资源,这种慢性消耗式的对抗更具战略韧性。
印度人口带来的挑战还体现在跨国议题的复杂互动中,从移民到环境,多重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印度东北部与东南亚接壤地区,因贫困和失业引发的非法移民问题已持续多年,2024 年数据显示,仅缅甸境内的印度非法移民就超过 300 万,这种人口流动可能引发跨境治安问题,进而影响中国西南边境稳定。
在环境领域,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人口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使其碳排放持续上升,2025 年煤炭消费量预计突破 10 亿吨,由此引发的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等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印共享的跨境河流生态,可能引发未来的水资源争端。
这些由人口衍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正与传统边境问题交织,构成更复杂的对华挑战网络。
将印度视为 “最可怕的敌人”,并非源于其当下的军事或经济实力已超越中国,而是其人口规模衍生的压力具有 “不可逆转性” 与 “持续发酵性”。
结语
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印度仍将在未来数十年维持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增长惯性。
这种人口格局的差异,将逐渐转化为地缘战略上的长期张力:印度可能凭借人口带来的市场活力与战略纵深,在中印博弈中获得时间优势,而其内部的资源矛盾与社会不稳定,又使其难以摆脱 “对外转移压力” 的路径依赖。
这种 “潜力与风险并存” 的特质,使得印度既非短期内的军事威胁,也非可轻松应对的经济对手,而是需要中国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应对的复合型挑战。
参考信源
刚当上日本首相没几天,高市早苗就跑到马来西亚 “捅了篓子”。10 月底东盟峰会期间,她不好好参加会议,反倒抽时间去了吉隆坡的日本人墓园,给里面的日军 “慰灵碑” 献花,还说这些战死的日军是 “我先辈们”,压根没提当年日军在马来西亚杀人放火的事儿。这波操作直接点燃了马来西亚人的怒火,网上骂声一片,连当地报纸都连着几天发文批评。 峰会期间 “跑偏”:专门去给侵略者献花 10 月 25 日,距离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才四天,她就带着外交团队抵达吉隆坡。按照日程,她要参加东亚峰会、与多国领导人会谈,可谁也没想到,她悄悄加了个 “私人行程”—— 去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参拜。 现场照片显示,高市早苗站在刻有日军名字的慰灵碑前,双手捧着鲜花鞠躬,嘴里念叨着…
中国致函联合国,表态日本若介入台海就是侵略,届时中国将会自卫。这件事情引发日本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日本的极端人物显然坐不住了。 11月21号,中国正式向联合国致函,目前该封信件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分发。也就是说,中国给联合国的这封信,属于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 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是指出日本方面的涉台言论侵害了我们的主权,尤其强调如果日本用武装力量介入台海问题的话,中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合法权益展开自卫权。也就是说,我国等同于告诉全世界,如果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轻举妄动的话,我们不惜开战。而且,我们用武力回击是依据国际法令的,这一方面是作为2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权利之一,另外一方面也属于严格遵循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和相关的法律,属于替天行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便到时候我们真的和这个岛国开战的话,也是师出有名,并且提前已经通报了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法理依据。 而针对我国21号向联合国提交的这份信函,日本媒体高度关注,一直在紧盯着这件事情的整体走向。朝日新闻在11月22号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示“预计中国今后将会加大力度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 这也是日本目前比较担忧的我国的一个做法,因为我们的呼吁和立场,一旦在国际上形成普遍共识和得到大力支持的话,那么日本有可能陷入空前孤立的国际局势。这绝对不是这个岛国愿意看到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的敏感。不过相比于日本的一些主流媒体,这些激进派仍然秉持着自己一些极端的思维,认为这个时候是日本做出强硬反击的时候了。 田母神俊雄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前总参谋长,此人在11月23号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人同样指出了21号中国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说中国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日本此前对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的极端言论没有立刻启动“不受欢迎的人”的程序,所导致的。现在面对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这封信函,日本方面要如何回应?如果日本不会对于这种荒谬的言论采取强硬措施的话,将会沦为国际的笑柄。 这个人的观点既极端又荒谬,而且还强行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们驻大阪的总领事当时之所以说出一些比较强硬的言论,恰恰是由于高市早苗拒不撤回涉台言论又不肯道歉,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愤慨发声的。身为我国的外交人员,坚定的维护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没有任何问题。日本政府没有任何的理由对我们的领事采取强硬措施,而即便退一步讲,就算是日本当时对我们的外交人员采取了所谓的驱逐措施,也不会影响我们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目前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核心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方面拒不撤回言论又不认错,只要这个核心原因没有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相应反制动作就不会停止。这种反制动作绝对不会因为日本方面驱逐我方的外交人员而发生任何的变化。 至于此人提到的日本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不进行强烈反制就会沦为笑柄这个话题,我认为就是在挑动日本内部的一些极端势力。 我国已经向联合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尊重国际秩序和国际法规,我们履行的也是维护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责任和义务,行的是大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理亏在先,又能够采取怎样的所谓强制措施呢?而如果日本真的想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的话,我认为他们早就应该行动了。因为从11月7号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一直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我国从外交,经贸和军事领域多管齐下,对日本进行反制!这些动作都已经让日本感受到了一些空前的压力,如果这个岛国真的想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反击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动手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日本方面对于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进行反制,反而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只是在硬挺而已。 日本之所以如此被动,首先是自己理亏,其次是实力不允许,就算是想反击,也只能是杀敌800自损1000,最后得不偿失。第三是中国占据着法理公道的绝对制高点,根本没有给日本留任何的余地。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