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狼的野心早已暴露,張召忠曾一針見血:比印度還危險!

随着旧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解体,这个世界也显得越来越魔幻。

北边的俄乌战争还没结束,中东地区又打成了一片。

原以为无论怎样,战火离我们都还尚有一段距离,可谁承想一场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战争就悄然发生了。

虽然印巴空战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也在代表着我国周边地缘政治正在变得诡谲的现状。

要不是巴铁前期购买了我国生产的歼-10CE战斗机并配置了PL-15空空导弹,以及红旗防空系统。以巴铁的实力,还真不一定能够在与印度军队的战斗中占到多少便宜。

而一旦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战争中失利,那么我国周围的地缘政治局势便又会恶化几分。

南海之危更胜台海问题

其实,我国周围的地缘政治格局从来都不安宁,南海问题、台海问题、印巴问题每个都或将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不容小觑。

其实,相比较于来自于西亚方向的压力,我国在南海方向的地缘政治危机更加严重。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美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较量不下上百次。而未来,南海或将成为重要等级超越台海的敏感区域。

因为台湾问题虽然表面上看针尖对麦芒,又关乎我国统一大业,在国人的眼中似乎台湾问题要比南海问题重要得多。

但事实上,台湾问题历史脉络清晰,我们准备充足,更重要的是台湾海峡并没有多大,所以解决台湾问题不过是时间问题。美国不太可能真的在台海地区与中国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

而南海就不一样了,南海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中国海上权力,失去了南海航道中国也就失去了海上经济的大动脉。

而南海的资源丰富,使得周边各国觊觎已久,从这点上来说,美国就有了寻求潜在盟友的机会。

而由于南中国海地区有着广阔的海域,也就为有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海战创造了机遇,一旦中美之间发生战争,这里绝对是美国海军的一大战略重心。

况且,美国人在南中国海还有一个“好大儿”,那就是菲律宾。可以说,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实际就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前沿战略执行者。

美国光是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就有5个,加上在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那么在南海周围的美军基地数量直接达到了8个之多。在对华战略中,这些军事基地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关岛的军事基地。

所以,美国人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那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动作。美国人支持“台独分子”也无非就是盯着台湾那点可怜的军贸以及半导体产业。而南海则是实实在在有可能与我国进行角逐较量的地方。

除了以上原因外,南海问题危机级别高于台海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南海地区还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变量,那就是越南。

在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中,设想中美之间爆发战争而导致爆发三战的场景。

美国人几次兵棋推演都将越南当作是可结盟的对象。足见美国对越南的重视,美国认为越南或将是未来南海问题中对付中国的杀手锏。

尤其是越南的金南湾,一旦金南湾对美开放,或是允许美国驻军,那么就意味着我国的南大门对美洞开,我国的南部防御将会陷入到极度的被动中。

潜伏在我们的身边的隐患

而事实上,就算没有美国人的利诱,越南也一直都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重要威胁。其实国内很多政治、军事专家早就已经对越南的威胁进行详细地阐述。著名的军事专家张召忠就曾将越南视为比印度更加危险的存在。

当然,越南对于我们的这种威胁短期内并不会显现出来,也有可能永远不会显现出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越南是一个长期骑墙的国家。中国强,越南就站中国;美国强,越南就站美国。

从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我国与越南打交道的历史就能够看出来。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越南是我们的“同志兼兄弟”,在我国的支持下完成了南北越的统一。

然而,越南前脚刚完成了统一,就站队苏联,成为了我国南边的一大隐患,在入侵柬埔寨的同时,也在觊觎我国的领土,否则也不会有当年的对越还击战了。

时隔多年,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与越南之间相安无事,并且在贸易上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但是越南对华那种“拧巴”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毕竟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中,越南一直是需要中国照顾的小老弟,如今给了越南机会让其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活跃,并得到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的拉拢,越南人也有想要成长为能够左右地区局势的巨擘的野心。

然而现实却又十分残酷,越南经过多年的发展,始终无法摆脱大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即便是在今天越南的经济也都是依靠中国产业外溢。

没有了中国的产业外溢,越南是断然不可能在中国的影响下讨饭吃的。这就是越南人永远不可能跨越过去的现实。

虽然这些年,越南一直照抄我们的作业,看起来抄得有模有样。但毕竟越南无论是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受教育水平、国家资源等各个方面,与我们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发展的天花板太过于矮了。

因此,越南先天上就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地区领导者。而越南没有这样的先天条件,却又有着这样的宏大梦想。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游走在大国博弈中间,以期待能够翻身的机会。

当然,这点我们也没法去指责越南,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骑墙对于越南来说也算是一种策略。

当然如果只是骑墙,我们也大可不用担心越南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毕竟我们在与美国这样的大国进行博弈的时候,对于周边国家的争取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是,越南的野心或许并不仅仅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而是另有所图。

越南其实与日本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国家的资源禀赋太低,国家发展的上限受限。

不同的是,日本有着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危机,这一点上越南没有。

但由于越南在国际贸易中资金、工业技术、教育水平等方面后发劣势明显,使得越南即便是耕耘多年也难以改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而这种后发劣势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打破的,甚至可能终生禁锢,永远在资金、工业技术、教育水平等方面落后其他的先发国家。

除非像中东国家那样,突然发现自家地理有矿,从而变成资源输出型国家,通过能源贸易获取国家的原始积累。

而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正好切中了越南的要害。然而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与越南却是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九段线以内皆为我国领土。

眼看着家门口就有油气资源却不属于自己,越南能不嫉妒。所以越南对于中国南海的野心不言而喻。

而事实上,最早参与侵占我国南海岛礁的国家就有越南,并且即便是在这些年,越南也经常会在国际社会上颠倒黑白地发表一些不良言论,妄图否定我国在南海的合法主权。

要不是这些年来越南要靠着中国的产业外溢赚钱,同时迫于我国在南海的军事压力,或许越南早就已经像菲律宾一样跳出来在南海问题上给我们制造麻烦了。

因此,别看表面上我们与越南现在的关系还不错,特别是苏林上台之后积极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向我们示好。

那也是越南在对美贸易中吃了瘪才这样做的,从这点上我们似乎还得感谢特朗普,将越南暂时推向了我们这边。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特朗普因为要解决美债危机,于是发动了关税大战,这是特朗普的昏招,也是不得已。

一旦美国从美债危机中解绑,美国能够从容应对东亚局势的时候,美国绝对又会向越南抛出橄榄枝。

而只要诱惑足够大,越南是否又能把持得住呢?这真不好说。一旦美国有意将越南培养成新的东南亚地区的代言人,那么到时候我国所面对的局势就会更为严峻。一旦金南湾向美军开放,我国的南海问题将会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

美国人知道越南人想要什么,只是迫于现在的条件拿不出让越南选择站队的筹码,但不代表未来也没有。

因此,对于越南,我们仍需要十分谨慎地对待。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中美談判前,特朗普要求中國必須滿足三大要求!否則後果自負?

中国稀土新规收紧出口,特朗普关税讹诈再升级。美澳联手欲破稀土困局,却难撼中国精炼技术壁垒。大豆进口归零、芬太尼责任归属成焦点,中美博弈陷僵局。月底会晤在即,特朗普的“交易筹码”能否逼中方让步?这场对决将如何改写贸易战走向? 中国刚宣布将与美国进行新一轮经贸谈判,特朗普就提出了三个要求,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禁止芬太尼、解除稀土出口管制。他还表示,如果中国照做,那么他将降低对华关税。 但美国拿来交易的筹码,向来都是张空头支票。特朗普威胁加征的100%关税,本质上是他最擅长的“虚空造牌”。这些关税尚未实施,根本不足以成为谈判筹码。 4月中美贸易战暂缓时,中国曾放松稀土管制,8月份出口量一度冲到6146吨的七个月高点,但是美国却立马翻脸,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 因此中方在9月份,稀土政策骤然收紧,管制力度直接回到贸易战最激烈时的水平。更关键的是,中国这次收紧的是全局管控,并非单独针对美国。这意味着美国想通过第三方转口的漏洞也被堵死了。 要知道,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这不是靠矿山储量就能替代的。 美国为了解决稀土难题,没少在其他国家身上敲诈,近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了85亿美元的矿产合作协议。 特朗普甚至得意地宣称:“一年后美国的稀土多到不知道如何处理。”白宫经济顾问哈希特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称此举将“终结世界对华稀土依赖”。 美国自以为拿下澳大利亚矿产,就能逼中国在谈判中妥协,只能说,搞错了重点。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仅占全球3%,而这场博弈的核心从来不是“谁有矿”,而是“谁能炼”。稀土从矿石变成可用于高科技产品的材料,需要经历极其复杂的精炼流程。中国通过数十年积累,已经构建起包括专利网络、专用设备和人才体系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萃取分离镧系元素的离心机技术,目前只有中国能大规模量产。美国唯一的稀土企业MP Materials虽然拥有矿山,但其深加工环节仍然依赖中国技术授权,而澳大利亚过去九成稀土矿砂都需要运到中国加工。 即便美澳现在投入巨资自建产业链,一座能稳定产出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的工厂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三年,且成本高出中国30%以上。这还没算中国已经迭代到第四代的萃取分离技术专利墙。 更现实的问题是,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新规,向美澳合资企业提供设备或技术支持可能面临制裁。这意味着美澳既买不到中国设备,也难招募中国技术人员,这几乎宣告了美澳稀土联盟在短期内难有作为。 至于购买美国大豆,就更不可能了。…

9 hours ago

中方一步不退,荷蘭表示,不要購買中國工廠芯片,歐盟對華翻臉

前言 “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10月初,荷兰安世半导体的一则警告,将一场半导体博弈推至高潮。 几乎同时,欧盟将四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美荷欧的协同遏华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短短几天后,荷兰经济大臣深夜来电,这通电话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反击为何如此有效? 编辑:7 荷兰的狠话,中国的亮剑 威胁来了。 荷兰安世半导体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试图切断中国芯片的全球供应链,这声威胁,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它背后的底气来自荷兰政府以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为依据,强行接管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罢免了中方高管,托管了其99%的股权。 这一下操作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谁都明白,这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高管。 这种配合堪称“默契”,但吃相实在太难看,简直就是把自己拉入了美国的阵营,背离了所谓的“独立”与“合作”。 但中国没有惯着它。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这一招精准打击了企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中,中国区占比高达48%,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供应链。 更让欧洲车企焦虑的是,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举足轻重,它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的汽车品牌。…

13 hours ago

太猖狂了!澳大利亞軍機強闖中方領空,解放軍釋放幹擾彈反擊

被解放军“贴脸开大”的澳大利亚军机,一刻也不敢在中国周边滞留,马不停蹄地连夜逃回了“老家”。 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表现得十分活跃,又是主动向特朗普“献上”稀土矿,又是派侦察机抵近中国南海领空,把自己想要为美国“分忧”的意图写在脸上。澳方拿自家的矿物“讨好”特朗普,我们管不着,但澳军机侵闯我国领空,就属实是“越线”行为,不出所料地等来了解放军的驱离反制。随后这架被赶走的澳军机,没有如常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久留,反而一路逃回了澳大利亚本土。 【释放干扰弹是驱离行动中最有力的警告】 前来挑衅的澳军机,连夜逃回老家 根据公开的飞行信号显示,这架P-8A反潜巡逻机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菲律宾直接飞回了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有观点认为,澳方如此急迫,要么是侦察机出了故障,要么是飞行员的“心理”出了问题。 作为侵闯我国领空的“惯犯”,澳方此前就曾声称,在被解放军战斗机驱离后,澳军机的机组成员需要接受“长期心理治疗”。 当然,这些都是澳方的一面之词,目的无非是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样子,全然不提自己的恶劣行为,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凡有半点常识,澳方就应该清楚,澳军机未经中方批准闯入中国领空,本身就是对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公然挑衅。 【澳方为何千里迢迢跑来南海】 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领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外国军机未经许可进入这一区域,中方都有责任驱离。 澳方声称中方的驱离是“不安全互动”,却对自己非法侵入他国领空的行为避而不谈,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暴露了其“受害者”人设的虚伪性。 事实上,解放军的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若澳方飞机仅在公海飞行,中方绝不会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既然中方采取了行动,就意味着澳方的行为已经“越线”了。 从澳军机连夜撤离的狼狈姿态,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其“心虚”,不排除是澳方高层对局势升级,也有一定的担忧。 这也再次证明了,解放军的果断行动让澳军机组切身感受到:挑衅中国领空绝非什么所谓“自由航行”,而是高风险赌博。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在事后“倒打一耙”指责中方】…

13 hours ago

剛背叛普京,莫迪又“打臉”特朗普,反倒跟中國在邊境幹了件大事

印度一边硬刚美国,两次“打脸”特朗普,让美印会晤彻底泡汤;一边又在普京访印前,大幅削减俄油进口,堪称“临阵背叛”,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在边境干了件大事。莫迪这波“左右横跳”在打什么算盘? 莫迪与特朗普会面 先看印度对特朗普的“连环打脸”。自8月末,特朗普为惩罚印度购买俄油,把印度输美商品关税飙到50%,美印关系就没顺过。 特朗普上周突然放话:“我跟莫迪通了电话,他答应我不再买俄油了!”可印度外交部当天就泼了冷水,说根本没这通电话,更没这承诺。 这还不算完,最近特朗普又在排灯节活动上造势,说“和莫迪聊了印巴问题”,结果莫迪转头发文只提“共同反恐”,绝口不提巴基斯坦。 随后《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爆料,两人通话里压根没聊印巴。两周内两次否认特朗普的“通话内容”,莫迪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眼看双方气氛越来越僵,莫迪干脆避而不见。近日,他以“庆祝排灯节”为由,宣布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此前外界都猜特朗普会借机和莫迪碰面,缓和美印关系,结果莫迪这一缺席,让“特莫会”彻底黄了,明摆着不想给特朗普谈条件的机会,可见美印关系已经陷入尴尬的冰点。​ 普京与莫迪会面 这边跟美国闹得不可开交,那边印度对俄罗斯突如其来的“背叛”更让人意外。此前俄印关系一直紧密,俄总统普京已确定12月初,访印出席俄印峰会,印度更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今年前9个月,印度日均进口170万桶俄油,占总进口量的34%,俄油一度成了印度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可美国一出手制裁,印度就改了主意。据路透社的最新爆料,为遵守美国对俄罗斯卢克石油、俄罗斯石油的新制裁,印度最大炼油企业信实工业,已计划“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进口俄油”,连跟俄油签订的长期协议都要终止。 消息人士透露,接下来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供应,可能“降至接近零”,信实集团已经开始从中东、巴西采购原油替代俄油。 去年10月,印中军队在实控线互相敬礼,庆祝排灯节 一边“打脸”美国,一边“疏远”俄罗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做了一个意外动作。在印度排灯节期间,中印士兵在边境实控线多个点位交换糖果,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善意。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第一时间发文肯定,称这一姿态展现了双方的善意。印度军方也强调,这是“维护边境安宁的常规举措”。 要知道,自2020年边境冲突后,中印士兵节日互赠糖果的传统曾中断数年,这次“破冰”绝非偶然。今年以来,中印关系已在多个层面回暖:…

13 hours ago

中美談判前夕,特朗普變卦,不再提訪華,反手要廢中國第4張王牌

特朗普说好要访华,怎么临门一脚就没了下文?他不来北京,却偏偏要在韩国见面,到底是要干啥? 中美谈判眼看就要开始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又习惯性地“变卦”了。他这回玩的比较高端,可以说是避实就虚加暗度陈仓,怎么说? 首先第一点,就是之前被炒得火热的特朗普访华话题,突然就没声音了。记得前阵子美国人不断放风,说特朗普可能要访问中国,气氛都烘托到位了。结果呢?安排全变了,现在是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要和中国去马来西亚谈,而特朗普本人,则打算在韩国见咱们。这不能当成一个简单的行程调整来看,因为外交场合的地点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如果特朗普来北京,作为客人,在礼仪和对话氛围上自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基调。而他坚持在亲近美国的第三国进行“会晤”,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想要规避“访华”所蕴含的外交内涵,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心理上更占优势的舞台,这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心理战。 那么第二点更值得警惕,他突然抛出了一个全新的焦点——核议题。他说要在和中国高层的谈话中,达成恢复大豆贸易、限制核武器,以及俄乌停战等共识。这就很奇怪了,以前中美都是谈贸易、谈科技,核问题从来不是前台主角。但这次,特朗普却出面,把“核军控”和大豆这些美国关切并列,当成重点来谈,还信誓旦旦地说相信能取得进展。这表面上看,是在呼吁控核、维护和平,但这背后的真实意图,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那么特朗普这么折腾,到底图什么呢?他就是想要废掉中国手里的第四张王牌。中国手里有好几张王牌:第一张是稀土,第二张是供应链,第三张是医药化工,而这第四张,就是我们可靠的战略核威慑力量,这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终极保障。特朗普政府发现,在经贸、科技这些传统牌桌上,他们越来越占不到便宜了,于是就打起了我们核力量的主意,想要玩一招“核捆绑”。说白了,就是试图通过谈判和国际协议,把中国拉进美俄的核军控框架里,从而限制、甚至冻结我们核力量的发展。这样一来,他们就觉得能削弱我们的战略威慑能力,为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博弈中争取优势。 所以总的来看,从取消访华到强推核议题,这一系列变化是特朗普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面对中国全面而成熟的反制能力时产生的深刻焦虑。他们想要通过废掉我们的王牌,来重新夺回主导权。 但中国看得很清楚,我们的核力量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发展和规模完全根据我们自身的需求来决定,绝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绑架,更不会成为别人谈判桌上的筹码。所以特朗普的这套算盘,注定是打不响了。这场博弈,中国有着足够的定力和智慧来应对,咱们就静观其变。

13 hours ago

台灣回歸還有一種新方案,國民黨若同意,解放軍或無需動武

先把结局摊开说。岛内自己宣布统一,没有开战,街头有人闹事,部队按法律进场维稳,美国尴尬地看着,发不出硬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质疑,这样真能成吗,谁敢按下这个按钮。别急,这条路不是空想,路径和条件都在现实里。   “统一不必靠炮火,靠一纸宪法也能落地”   先看结果。国民党如果重新执政,回到宪法正本,直接宣布统一,清清楚楚写在法律上,流程走完,谈判细则再谈。两岸自治怎么安排,机制怎么接,协议里可以一条条写明。岛内若出现大规模暴力事件,依法维稳,不是打仗,是按统一框架进行的平暴,目标很单一,止暴恢复秩序,保护民生。 美国最难受的就是没有名义。台湾自己说统一,他们很难再拿所谓的民主来指指点点。国际话语会倾向于尊重这一步,解放军维稳是法内行动,不是攻打,外部干预就站不住脚。   “只要台湾自己说统一,外部干预就很难站得住”   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法律在那儿。台湾的宪法本身把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写成基本原则,这不是今天才有,是一直摆着。国民党如果用这条,依法宣布统一,不必搞公投,不必做民调,不必开无休止的政论节目。把政治争吵降到最低,让程序把事办了。 有人会担心社会反弹。可以用协议来缓冲,把自治和过渡期写细,分阶段推进,把民生和产业保护好,把人心稳住。法律兜底,执行到位,反弹就不会跑到失控。 困局和错过这两件事,必须说清。民进党靠台独话术上台,岛内政治气氛被带偏,国民党被逼在中间走钢丝。名义上坚持九二共识,现实上统一立场越来越弱。马英九执政那段时间,是能做事的窗期,却没把政治统一往前推。经济有合作,政务有交流,但关键的统一谈判没有启动,机会就这么飘走了。 如果当时国民党敢在任内宣布统一,今天可能是另一条轨。现在局面更难,民进党加大力度打压,国民党在统与不统之间摇摆。再不拿出决断,就会被议题牵着走。   “不缺工具,缺的是一锤定音的胆和责任”…

1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