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普京都觉“优势在我”?双方再下重注,中国最担心的两件事,都发生了。
都说俄乌两国打不了多久了,结果谁也没想到,俄乌局势还能变得更坏,两国同时释放明确信号,东欧再次卷起风云,别说是波兰,美国和欧洲一个都跑不掉。
当年泽连斯基一句:“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不知道引发了多少争论,信他的人把他捧上神坛,不信他的人都说他在用乌克兰人的尸骨为自己铺路,现在再看,泽连斯基这句话本身的确是真的,而泽连斯基的自私,也是真的。
根据乌克兰官员透露的消息,乌克兰征兵办开始招募60岁以上男性入伍。这条消息如石沉大海般没有在国际上掀起丝毫的波澜,但结合乌克兰现状分析,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
早在战争初期,乌克兰就已经将征兵年龄下调至25岁,但在实际征兵过程中,乌克兰征兵办公室曾经强制征召一些刚满18岁的年轻人入伍,换句话说,乌克兰现在上至60岁,下至18岁的所有男性,都在征兵的行列,但这还只是表面。
在乌克兰前线的部队中,除了信奉纳粹思想的乌克兰新纳粹分子,你还能见到被强制征兵的流浪汉,被稀里糊涂派往前线的吸毒者,因为无力还债而走投无路的赌徒,甚至智商不足70的智力残障人士,很难想象,依靠这些人,乌军是如何挡住俄罗斯一次又一次进攻的,而站在乌克兰政府的角度讲,这些人的确是合格的“炮灰”,因为他们死在前线以后,不仅能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乌克兰政府还不用付他们的家属抚恤金。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真的没有兵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泽连斯基那句“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讽刺之处。
据乌克兰本国媒体以及西方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征兵办公室存在严重的贪腐行为,乌克兰权贵以及富豪通过金钱手段收买了征兵办公室的人,以换取子女被排除在拟征兵人员之外,这些青壮年有的早就跑到了欧美诸国,仍留在乌克兰的依然生活的纸醉金迷,每晚都会在夜店彻夜狂欢,与乌克兰前线的炮火连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穷人的孩子在为富人的孩子卖命,这就是乌克兰现状,而很快,贫穷的老人也将为富有的老人卖命。但泽连斯基不在乎,只要乌克兰前线还有一个人在战斗,北约就不可能放弃乌克兰,这也是泽连斯基的底气所在,从他调整征兵年龄其实可以看出来,他根本没有停战的打算,反而认为乌克兰仍然手握优势,继续投下重注,而很显然,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抱有同样想法。
本月月底,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向外界透露,俄罗斯接下来将继续保持当下的国防开支,至少在5到8年后,俄罗斯国防开支水平才有可能回落到战前水平。梅德韦杰夫的这句话的信息量并不小。
首先,可以确定克里姆林宫对这场冲突的预期时间至少是5年,换句话说,俄罗斯认为到2027年俄乌冲突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转机。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认为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有望在今年结束,但他显然低估了欧洲各国的决心,虽然出现了特朗普这个搅局者,但欧洲却因为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消极态度而前所未有的团结,这正中乌克兰下怀,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泽连斯基为什么要上调征兵年龄。
其次,俄罗斯庞大的军费开支绝不可能只用在俄军作战,在我看来,俄乌冲突只是俄罗斯维持至少5年的高位国防开支的幌子,俄罗斯真正的目的,是借助俄乌冲突带来的机会和大笔资金,让俄罗斯军工集团走出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衰退的阴霾,恢复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这一点是极不寻常的,因为攻打乌克兰并不需要俄罗斯进行全面动员,但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却在向全面动员的水平爬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俄罗斯可能正在筹备俄乌冲突以外的战争。结合当下的欧洲局势来说,其实不难看出俄罗斯针对的是北约。再往深处讲,这其实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为全面占领乌克兰后,有可能发生的与北约的交战做准备。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和普京这会儿都有点“优势在我”的感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于乌克兰来说,一直依靠欧美援助是不切实际的,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主导的各大地缘冲突的态度都在变,放弃乌克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欧洲如果自行承担援乌费用又能承担多久?说白了,欧洲现在的团结只是暂时的。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一路狂飙的国防预算真的只是白纸上的一串数字吗?不,俄罗斯每生产一辆坦克、一辆装甲车,都会成为每一位俄罗斯人的负担,俄罗斯固然可以通过加大能源出口量来缓解内部的经济压力,但提产和降产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克里姆林宫的长期国防预算战略既是在透支俄罗斯的未来,也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一个是乌克兰的不知死活,一个是俄罗斯的继续加码,中国担心的两件事情都发生了,如果欧洲各方再不解决当下日益严峻的矛盾,那么,这场俄乌冲突有可能是一场欧洲大战的导火索。
中国好话已经说尽,欧洲能悟到多少,就看欧洲自己了,说到底,有些路是欧洲自己选的,未来跌倒了也得自己爬起来,如果爬不起来,那就只能遗憾退场了。
日本议员质问高市早苗:战火扩散到全日本,怎么办?她的表情明显慌张了。 在日本国会最近的一次答辩会上,在野党议员冈田克也对高市早苗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他指出,高市早苗此前的一些言论可能将日本卷入更广泛的冲突。 冈田克也提到,从乌克兰和加沙的局势来看,冲突的扩散是难以预测的,甚至有可能蔓延到日本全境,这对日本国民来说将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冈田克也要求高市早苗对此做出评价。然而,高市早苗的回应显得避重就轻,她表示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尽管她试图保持镇定,但她的表情明显慌张,显然她没有预料到战火会燃烧到日本本土。 高市早苗的慌张表情并非偶然。日本一直位于美国的羽翼庇护之下,高市早苗这种人根本没想到有朝一日,战火会降临到日本本岛。她们可能会认为,美国会阻止中国对日本领土发射导弹。她们想不到,中国不会听美国的招呼,而且美国会放弃保护日本。美国唯一的理由是担心自己也被卷进去。 冈田克也的质问是尖锐的,高市早苗的表情是慌张的,这反应了日本有些人早已脱离了对常识的理解,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今天是11月14号,距离高市早苗发表涉台不当言论已经过去一周,这位日本首相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倒抛出更离谱的操作,计划为自卫队恢复"大佐"等旧日军军衔。这番明目张胆的"历史倒车",既暴露了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也彻底点燃了我方网友的怒火。 根据据日本《产经新闻》11月12号报道,高市早苗正推动将自卫队"一佐"改回旧称"大佐",官方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便于理解"。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就是为旧日本军队招魂。 原本二战后日本为淡化军事色彩,特意将"大佐""大尉"等带有侵略印记的军衔改为数字编号,如今要改回去,无非是想一步步复活军国主义幽魂。要知道,"大佐"在旧日军时期常对应师长级职位,是侵略战争中的重要推手,这个称谓背后是亿万受害民众的血泪记忆。 面对这种挑衅,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狠。一方面,紧急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就高市早苗错误言行进行严正交涉,这是日本新首相上任后首次遭遇如此严厉的外交抗议,直接亮明中方的红线底线。 另一方面,"中国军号"和外交部直接用日语在全球社交平台发声:"若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中方必将迎头痛击",用对方的语言传递强硬立场,这份决心不言而喻。 而高市早苗的倒行逆施不仅激怒了邻国,也让日本国内和平民众深感不安。日本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批判,《东京新闻》直言这种言论无异于公开叫嚣开战。 公明党也指出其发言偏离日本一贯立场,必须修正。琉球地区的《冲绳时报》更是怒斥高市早苗,轻言战争是对民众的不负责,毕竟谁都清楚,军国主义曾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如今重走老路,无疑是在引火烧身。 其实高市早苗就是想通过这些言论讨好扶她上位的右翼势力,但是这种敏感问题绝不是她能够用作筹码的,如果她执意一条道走到黑,用咱们网友常说的那句话,必然是"新账旧账一起算"!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在国会公开表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可能触发日本安保法的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意味着日本自卫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直接武力介入台海。 这句话的分量很大,因为这是日本现任首相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打破长期“战略模糊”政策,公开把台湾问题和日本安全利益绑定在一起。 更关键的是,在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她依旧拒绝撤回,事态迅速升级。 中国外交部连续发声,不止是惯常的外交辞令,而是明确警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绝不容外部势力干涉,日本若胆敢武力介入,将被视为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把话说到这种程度,背后就是中国在今天的综合实力和战略自信,14亿中国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军事对比很直接,中国军队总兵力约200万,而日本自卫队不到20万。 海军方面,中国有超过400艘现役军舰,其中3艘航空母舰,潜艇数量达到85艘,含核潜艇,日本只有约100艘舰艇和20艘常规潜艇。 空军部分,中国已经列装了数量可观的歼-20隐身战斗机,配合完整的早期预警体系和火箭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可以在开战初期对对手实施饱和攻击。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是中方在各个场合一再重申的立场,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日本在历史上殖民台湾长达半个世纪,曾多次以所谓“存亡危机”为借口发动侵略,这是中国人民不可能忘记的历史经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在这样的时间点,日本作出这种表态,无异于在中国人最在意的历史记忆上再度挑衅,不可容忍。 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高市早苗不仅是在国内政治圈里讲话,她的言论和动作很可能与美日军事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有关。 一旦日本明确把台湾问题纳入自身防务范畴,这意味着在潜在冲突中,美日会有更紧密的联合行动,美国的军事力量会更容易在日本本土利用基地对中国进行包卫和压制。 这种战略意图对中国来说十分清晰,也会促使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地区局势被外部势力胁持。 我方的回应这次是多层级的,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到副部长孙卫东,再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都传递了一个一致的信息:这种挑衅是不能容忍的,不纠正就要承担后果。…
在暗示武力干涉台海引爆中日舆论后,高市早苗还有什么危险计划?在核武器的问题上,高市早苗又有怎样的野心? 日前,因为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上接受质询时,贸然就涉台问题发表错误言论,暗示日本将武力干涉台海,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抗议,高市早苗也因此遭到广泛质疑。 不仅中方对高市早苗的错误发言进行了严厉的批驳,包括日本国内也对高市早苗的激进立场表示不满,包括前首相野田佳彦都对高市的表态“感到极为震惊”,并指出日本历任首相在类似问题上通常都会有所克制,高市早苗表现出单方面冒进的信号,“存在重大风险”。 而另一位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则讽刺高市早苗称:“人们常说,越小的狗越会叫。叫得越响,越容易给人一种强大的印象,而对此产生的期待就越多,但它终归不是大狗。不过,现在的日本社会似乎更倾向那些叫得响亮的人。于是,高市女士自然就在这样的风气中被推选为首相。” 但是随着日本国会的质询持续推进,大家会发现,高市早苗的危险计划还不止武力干涉台海这一项。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接受质询,在被问及明年将要修改的三份安保相关文件内容,是否还会坚持无核三原则时,高市早苗选择了避而不谈,只含糊表示:“三份文件的修改工作即将开始,还没有到由我来说明具体内容的阶段。” 随后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在12日的记者会上,也被问及相关问题,他同样避而不谈:“关于具体内容将在今后展开讨论。现阶段不便做出预判。” 日本议员这里提到的无核三原则,是日本公开对国际社会承诺“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从1967年开始,这便是日本政府的基本国策。 而之所以会向高市早苗提出这个问题,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高市早苗的拥核野心早就已经暴露无遗。 在去年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高市早苗就曾公开表示,关于无核三原则中“不运进”的部分有必要展开讨论。 我们注意到,高市早苗在2024年公开出版的书中,已经清楚说明了她的立场,她将“不运进”核武器的原则描述为“不现实的”,理由是美国可能需要将核武器带入日本,以威慑“竞争对手”。而日本和邻国韩国一样,都必须受到华盛顿所谓“核保护伞”的保护。 根据路透社在8月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日本作为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核武器仍然是日本社会的禁忌话题,但是日本政客和公众越来越倾向于放松这一承诺。 包括自民党内的一些议员则造谣“中国扩大核武库”为借口,声称日本也应该允许美国通过潜艇或其他平台将核武器带入日本,以加强威慑。 俄罗斯方面也已经注意到了高市早苗政府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激进态度,在11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还公开警告,美国正在与韩国和日本就可能在其领土上部署核武器进行谈判,这是一场“非常危险的游戏”。 中国外交部也曾就美日“延伸威慑”问题表态称,美日强化核威慑合作,将刺激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核扩散与核冲突风险。…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就在这两天,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开会,结果7个西方国家的财长就鬼鬼祟祟凑了个小饭局——哦不对,是G7小会。 结果你猜怎么着?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当着记者的面就说:"中国货都是垃圾产品!"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要知道,就在他说这话的时候,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正赚得盆满钵满。结果自家财长倒好,不分青红皂白,倒打一耙! 这操作,连最会写剧本的好莱坞编剧都得直呼内行! 一、自己卖车数钱时笑嘻嘻,转头就骂中国"产能过剩"? 克林拜尔在G7小会上煞有介事地说:"我们G7国家现在到处都是中国'垃圾产品',必须想办法遏制!" 听听这词儿用的——"垃圾产品"。 好家伙,中国制造横扫全球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跳脚?现在竞争不过了,就开始泼脏水?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所谓"产能过剩"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上百年了,各国本来就有各自的优势产业。德国造汽车厉害,中国光伏、新能源车做得好,这不是很正常吗? 按克林拜尔的逻辑,德国车企全球每卖三辆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卖的,那是不是也该说德国"汽车产能过剩"?…
G7集团一口咬定中国扩核,提出了一项恶毒要求,比让中方销毁核弹还狠。 之前 G7 外长在加拿大开会,绕来绕去都在说中国核武库的事,口口声声说 “要提高透明度才能维护战略稳定”,可转头看看他们自己做的事,全是自相矛盾的双标操作。 就拿核武库规模来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2025 年刚出的数据显示,全球现存的 12241 枚核弹头里,美国和俄罗斯两家就占了快 90%,单是美国的军用库存弹头就有 3700 枚。 反观中国,核力量一直控制在最低威慑水平,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却成了他们重点 “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