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对台独重拳出击,4亿美元装备全打水漂,难道特朗普这次真的听劝了?美国还做第二手准备,重新进军阿富汗,目标是对付中国核导弹?中美博弈进入下半场,特朗普的好胜心误了大事。
当初特朗普卷土重来再度上任之时,一些美国专家就曾建议,本届美国政府应立足于将中美关系“往回拉”,好好地敲打一下赖清德,避免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岛上的台独分子们而彻底失控。
同时,美国应向中方作出重大的战略承诺,撤离第一岛链之内的大量军事装备与教官,最大程度上降低可能爆发的冲突。如今看来,特朗普似乎是真的把这些建议听进去了,在中美谈判之际,来自美利坚的铁拳,已经狠狠地砸向了赖清德。
美国知名媒体《华盛顿邮报》在近期的爆料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夏季曾干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刻意叫停了对台当局的军事援助,这笔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4亿美元。
按照一些消息人士所透露的说法,这批援助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所囊括的武器装备却极具杀伤性,其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精确制导弹药,和自主型的无人机,这对于台军现阶段所谋求构建的“不对称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堪称是抽走了最重要的一根大梁。
因为现阶段台军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弹药困境,在数次内部的兵棋推演当中,持续短短两天时间,就会打光岛上所有的精确制导武器库存,而美国的态度是“坚定守住就有办法”,要求台军至少坚持一个星期。为此,美国方面数次敦促台当局,将防务开支提升到GDP的5%,但如今,美国反而成为了台军补充库存的最大阻碍。
这一系列新闻,直接引发了美国一些反华人士的强烈不满,例如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丹•布鲁门萨尔,就劝诫特朗普,如今局势已经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美国反华恰恰不能“松懈”,暗示特朗普的行为是“半途而废”。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指出,特朗普之所以这么干,主要原因在于,本届美国政府并不倾向于对外进行无偿的进行援助,而是更喜欢用军收的方式来完成交易,也就是说,今后美国不会再用贷款的形式,来把武器装备全都白送给一些潜在的盟友,而是必须拿真金白银来购买。先前特朗普政府在针对援助乌克兰上的立场转变,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让更加讽刺的一点是,随着备战压力的越来越大,美军将重心转移到本土防卫上之后,美国政府惊讶的发现,美军目前所装备的武器和弹药,甚至难以支撑其自身的使用。所以在时间进入到9月之后,美国大大幅度收紧对外军售,原先在丹麦竞标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被严令禁止出售,理由是要先“满足美军的需求”。
同样的事情也在数笔军售订单当中发生,他们大都被美国政府单方面冻结,真正批准的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接下来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赖清德狠狠压榨岛内民众的钱包之后,民进党会惊讶的发现,就算手上有了钱,也买不到美军的先进武器,只能说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如果说特朗普叫停军事援助,是为了让美国能够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喘口气,尽快把所谓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搞出来,那么接下来的这个决策,就堪称是自掘坟墓。
特朗普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美国正在努力,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特朗普强调,拜登时代定下的阿富汗撤军政策,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因为美国本可以“有利并且非常有尊严”地进行撤军,同时守住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至于说为什么要夺回这个基地,特朗普给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这个基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中国的核导弹基地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而从地理位置上来,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47公里,距离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仅有700公里,为了建设这一个战略性基地,美军为此投入了几十亿的美金,这也使得这个基地,成为阿富汗境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起降大型飞机的基地,包括B五二H,B2,B1B在内的多种战略轰炸机,都可以在这个基地进行起降活动,并且执行常态化部署任务。
如今,B二幺也已经造出第二架原型机,如果美军在此处部署大量的隐身轰炸机,在必要时深入西北荒漠,针对解放军核导弹部队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也符合这些隐身轰炸机在设计之时的既定战略目标。
同时,这也有助于美军提升对中国本土的打击能力,在特定条件下,美军如果在这个基地,部署几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凭借其所搭载的射程超一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将对我国的西部边陲构成重大威胁。
更何况,在美国空军特种机的装备序列当中,还有RC135W这样的核导弹侦察机,具备多维度的核态势侦察能力,光是绕着边境线转悠,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也会对我国西部核力量的建设,造成一定的保密困境。
当然,这其中的最大威胁还不是这些,如果美军在巴格拉姆基地,部署一个类似于在日本的x波段大型雷达,并且将整套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搬到阿富汗,再配以“标准3”或者“萨德”这样的先进反导拦截弹,可以实现在弹道导弹的上升段进行提前拦截,对我国二次核反击力量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可以说,特朗普下令重返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这件事,背后具有极强的战略含义,想将其作为一把扎在我国心脏上的“尖刀”。颇为讽刺的一点是,在特朗普喊出重返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前几个月,这位心高气傲的美国总统,还在指责阿富汗与中国“私下勾结”,宣称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要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移交给中方。如今看来,真正惦记上这个基地的,反而是美国这个“小贼”,也许这就是回旋镖吧。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来说,美军就算重返巴格拉姆基地,那构成的实际威胁也非常有限,因为隐身战机或隐身轰炸机,突袭中国境内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中国不具备反隐身能力,但中国现阶段的反隐身雷达,已经完成数次迭代,已经能够有效发现包括F22和F35在内的隐身目标,更别提体型更大的隐身轰炸机了。
同时,抗击隐身战机的最好装备,往往就是隐身战机,在解放军歼二零装备数量,已经超过300架的情况下,美军很难像轰炸伊朗一样轰炸中国。
至于说发射中远程导弹,美军目前并没有列装任何一款,具备实战化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这就导致美军即便部署了“堤丰”系统,使用的也只是最高速度为0.9马赫的“战斧”导弹,对于拦截此类亚音速目标,解放军可以说是练了几十年,甚至还列入了新的“三打三防”当中,其中的“三打”,打的就是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隐身飞机。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明白,部署在这个基地的美军距离我们很近,那么也就意味着,解放军能够打击美军的手段一样繁多。我军射程超过一千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比比皆是,使用隐身战机发射隐身巡航导弹,也可以作为选项之一,甚至有可能连传统的中程导弹都不用上,解放军可以直接用远程火箭炮发射战术导弹,在打击效能上要远远超过美军。
同时,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轰炸机机队,在我方夺取绝对制空权以及制电磁权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将这个基地,从物理意义上直接抹掉。
这或许也是拜登政府,为什么如此着急从阿富汗进行撤军,一方面是因为财政上的压力,让美国政府难以承担,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基地本身对于美军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反而会让基地内部的士兵,成为对手手上的“人质”,最终白白便宜了塔利班。这怨不了谁,也不是拜登的错,而是美国由于自身实力下滑,所带来的一个“闷亏”而已。
最近美国战争部突然召集上百名将领返回美国,参加一个美国战争部长亲自参加的会议,为此立即引发了外界的关注。美国五角大楼被改名为战争部之后,已经引起了外界的热议,如今上百名在海外部署的美军将领突然返回美国,已经让外界看到了美国国防战略的变化。实际上美国五角大楼已经发布了新版的美国国防战略,重申美国关注于西半球和美国本土安全的同时,美国也是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也是让外界看到了美国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 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已经成为了赢家之一,因为无论是乌克兰要从美国获得武器,作为美国盟友的欧洲西方国家,也要从美国购买武器,包括欧洲从美国购买武器军援乌克兰,因此俄乌冲突的持续,已经可以为美国军火企业提供长期的利益。但是美国提供乌克兰的武器,并不是属于高精尖的类别,包括陆军战术地对地导弹也是300公里的射程,因此和美军的远程打击武器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美国在进行多款武器的建造,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已经在加快12款关键武器的生产。 从美国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已经包含了6款导弹,包括爱国者3防空系统、AGM-158C防区外导弹、标准6多用途导弹、PrSM精确打击导弹,联合攻击空对地导弹等。从美国的战略部署来看,美国加快关键武器的建造,包括六款导弹,已经颇有矛头直指中国的节奏,尤其是AGM-158C防区外巡航导弹的加快建造,目的更为明显。美国已经多次通过兵棋推演来推动AGM-158C防区外巡航导弹的加速建造,因为美国已经将这款导弹当作了神器,在兵棋推演的时候,就有设置无限使用AGM-158C的条件,从而可以建立对于解放军的优势。 在中国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美国积极推动了所谓的“印太战略”,从而试图阻止中国的进步,美国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维持美国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要迫使中国停止发展和崛起,从而就有了多个领域对于中国的围堵和遏制,包括利用军事部署来给中国施压。美国不仅仅在中国家门口部署军事力量,而且还勾连盟友在亚太地区耀武扬威,最近就有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在亚太地区的战斗部署,凸显了美国和美国盟友的勾连本质。 美国在积极推动多款武器的生产,从而试图构建对于中国的威慑优势,实际上如今美国的制造业已经陷入了危机,因为美国在推动全球化的时候,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没落,从而导致美国的武器装备工业的发展也遭遇了困境。美国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的建造速度,也是说明了美国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已经颇有虚张声势的节奏。此一时彼一时,美国所担心的事情已经让美国处于了焦虑的状态,因此也是莫大的讽刺。
日本一位名叫矢野义昭的前自卫队陆将,扔出了一个观点,说如果中日真的擦枪走火,日本,这个我们印象里经济和科技都很发达的国家,最多只能撑一个星期。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别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矢野,他不是什么博眼球的网红,而是正儿八经带过兵、搞过战略研究的内行。他的话,戳到的是日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一周的“死线”是怎么算出来的。 矢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就是一场现实到残酷的沙盘推演。他直言不讳地说,今天的中国,在军事体量上,已经让日本望尘莫及。我们不谈虚的,就看最实在的数据。海军吨位,中国是日本的三倍多;空军战机数量,也是好几倍的差距。 你可能对这些数字没啥概念,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像两个拳击手上了擂台,一个体重200斤,膀大腰圆,另一个才70斤,虽然技巧可能不错,但这体量差摆在这儿,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 矢野推演的画面感很强:一旦冲突爆发,比如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点什么摩擦。中国的反应速度会是雷霆万钧。头几天,唱主角的肯定是导弹。你想想,铺天盖地的导弹,像暴雨一样砸向日本西南方向的军事基地,尤其是冲绳。冲绳那地方,离我们太近了,对日本来说是战略前沿,对我们来说,也成了最顺手打击的目标。 日本有“爱国者”和“标准-3”这些拦截系统,性能是不错。但问题是,你能拦得住10枚,能拦得住100枚、1000枚吗?饱和式攻击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拦截导弹是有限的,打一发少一发。一旦拦截系统被打穿,防空网就等于破了,接下来日本的空军基地、海军港口,都会暴露在打击之下。矢野的原话很冷酷:几天之内,日本的防空导弹就会耗尽。 空战和海战也一样。2025年的今天,中国空军的家底可厚实了。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而是成建制地部署。日本那边虽然也在加紧采购F-35,但数量和形成战斗力的速度都赶不上。真到了天上,我们是成群的“猛龙”对上零星的“闪电”,优势可想而知。 海军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年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055型万吨大驱,被军迷们亲切地称为“带刀侍卫”,一艘艘地下水,组成了航母编队的坚实盾牌。而我们的航母,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电磁弹射的“福建舰”,已经从单打独斗走向了多航母编队协同作战。日本的海上自卫队虽然很精锐,但他们的主力舰艇数量就那么多,面对我们超过350艘的庞大舰队,实在是有点双拳难敌四手。 军事上的硬碰硬是一方面,更要命的是日本的“软肋”。 这才是矢野预测的真正核心。日本是个什么国家?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几乎所有工业命脉都攥在别人手里,都得靠海运。它的生命线,就是那几条繁忙的航道。一旦开战,我们的海军,哪怕只是潜艇部队,只要往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这些关键水道一摆,日本的经济就得立马“休克”。 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现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那些响当当的汽车巨头、电子企业,哪一个离得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战争一打响,这些经济链条会瞬间断裂。工厂停摆,失业潮爆发,股市崩盘……根本不需要军队登陆,光是经济战,就能让日本社会陷入巨大的混乱。 矢野还提到了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点:弹药储备和战争意志。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是后勤,是消耗。据他估算,没有美国的紧急援助,日本自卫队的弹药储备,在高强度的冲突下,连一周都撑不住。士兵也是人,他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大多是“和平兵”,没经历过实战的残酷。当头顶上导弹呼啸而过,身边的战友倒下,那种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自卫队员的士气能维持多久,是个大大的问题。 当然,说到这儿,肯定有朋友会说:你把美国忘了吧?《美日安保条约》可不是一张废纸。 没错,这正是整个棋局里最大的变量。美国在冲绳、在横须贺、在佐世保,都有庞大的军事基地。2025年以来,美军甚至把F-22这种顶级战机都增派到了冲绳。理论上,关岛的航母战斗群三天之内就能赶到东海。…
前言 歼-35的首次公开亮相,把全球防务圈的目光统统吸引了过来,谁将成为第一个“接盘侠”,不再只是军贸合同的交易问题,而是一次对地缘政治格局的精准撬动。 比起谁买得起,更关键的是,谁敢买、谁该买、谁买了之后会产生什么蝴蝶效应。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军机出口,而是一盘多国博弈中的先手棋。 性能“爆表”,不是炫技,是自信 要说歼-35为什么能成为全球焦点,靠的不是涂个灰色外壳、贴个“隐身战机”的标签,而是真材实料地把技术摆上了台面。 2025年珠海航展一亮相,官方就直接上了“干货”: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0吨,直接对标美军F-35C,身形虽说是中型,但吨位却有重型的味道,这就决定它既能“秀肌肉”,又能“跑得远”。 雷达反射面积低到只有0.014平方米,小得跟巴掌差不多,这可不是随口吹牛,要知道F-22的隐身效果都还停在0.05平方米,这么一对比,谁先进谁落后,一目了然。 再看动力系统,歼-35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9双发中推发动机,这就打破了以往对外技术依赖的“命门”,不光让自用更安心,也让出口更有底气。安全性、机动性、弹射起飞能力样样不缺,还能“满油满弹”电磁弹射起飞,这在福建舰上已经实测验证过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次罕见地把核心参数公开,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有的放矢地为出口铺路,你要信,它就成了合作的敲门砖;你要疑,它也起码说明了中国有足够底气摆上台面谈交易。 谁最想买?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都在牌桌上 歼-35的出口,不是“谁先排队谁先拿”,而是看谁的战略需求最迫切、政治代价最小、合作基础最扎实,而在这几道门槛前,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买家。 先说巴基斯坦,2025年的“5.7空战”中,歼-10CE一战成名,不仅打出了中国装备的威名,也让巴方对中国技术的信任度大幅提升。面对印度手握“阵风”战机的现实威胁,巴基斯坦急需一款能压制对手的五代机,而歼-35正好卡在这个缺口上。 更有意思的是,巴沙之间的防御协议已经给出了财政解决方案:沙特出钱,巴铁买单,三方共赢。这不仅能缓和沙特对以色列F-35部署的担忧,还能间接为中国在中东能源通道上加一层“隐形护盾”。 而土耳其这边,看似是在北约体系里徘徊,实则早已“心有旁骛”,被美国踢出F-35项目后,土方本来想转向俄罗斯的苏-57,结果一对比细节就傻眼了:苏-57雷达探测距离才35公里,机身做工还粗糙到肉眼可见的铆钉缝隙,这哪像是五代机的样子? 于是目光就转向了歼-35,在珠海航展上,土耳其代表团明确表示对歼-19雷达系统和隐身材料非常感兴趣,这可不是走过场。虽然北约身份让它在采购上需要多层平衡,但如果中国能提供一套“低政治附加值”的方案,土耳其未必不敢试水。…
9月28日,美国农业部更新的出口数据让中西部的豆农们心凉了半截,2025年新季大豆出口已经启动,但"对华出口额"一栏空空如也,没有任何订单记录。 这是27年来首次,在新季大豆开卖的关键节点,美国没能从全球最大买家中国手里拿到一单生意。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了 对比去年的数据更显刺眼,2024年同期,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超过650万吨,占当季出口总量的两成以上。 而今年,从9月初新季预售启动到9月底,美国大豆协会反复核查的数据显示,中国采购商连询价的记录都寥寥无几。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9月的行业会议上急得直拍桌子,在明尼苏达州的农场里,种植户汤姆·威尔逊对着刚泛黄的大豆田叹气,为啥中国突然不买美国大豆了?答案藏在另一组数据里。 美国农业部的全球贸易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采购的大豆总量突破3000万吨,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巴西一家就占了2700万吨,而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从最高时的60%跌到了如今的22%左右。 南美大豆能抢走订单,靠的是实打实的优势。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坦言,巴西近年来花大力气升级港口和铁路,现在大豆从收割到运抵中国港口只要25天,比美国还快10天,运输效率已经追平甚至超过美国。 价格上的差距更明显,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均价是439.1美元/吨,而美国大豆要459.8美元/吨,每吨贵了21美元。 更让美国豆农头疼的是,中国和南美还签了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多年锁单、本地货币结算等方式,中国采购商不用再担心价格波动和交付延迟,自然也没必要冒风险回头买美国大豆。 停摆也要继续关税 就在豆农们盼着政策松动时,美国国土安全部9月27日在官网发布的一份文件给他们泼了冷水。文件明确表示,即便10月1日联邦政府因预算问题停摆,关税征收等"必要职能"也会照常进行。 这份依据《反拨款法》出台的规划,把关税归入了"国家经济安全范畴",27.2万名国土安全部员工里,25.8万人会被列为"必要人员"在停摆期间继续上岗,这个比例比往年都高。 关税带来的影响早已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每一环。美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9月26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对美大豆加征的23%关税,让美国大豆彻底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两次世界大战启示我们要居安思危,战争给人类的教训是惨烈的,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全球范围内,有几个公认很难入侵的国家,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使是军事强国,贸然攻打也难以成功。这些国家为何拥有这么厉害的防御能力? 瑞士 瑞士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作为著名的中立国,很少掺和进国际纷争中。虽然瑞士的国家不大,也并没有以军事强国著称,但是却没有国家主动入侵瑞士。 一战和二战几乎波及了全球各地,瑞士的国土内一如既往的保持安静祥和,作为在欧洲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这是非常难得的。 如此和平的国家氛围,堪称欧洲的世外桃源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因为世界大战时,各主要参战国为了增强己方的优势,还会主动拉拢一些国家参战。 瑞士从1815年之后开始,几乎都没有被局部战争或国际战争波及,这可不是幸运,瑞士隐藏的国家实力不可小觑。 首先瑞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都非常有利,刚好位于欧洲的心脏位置,是一个内陆国家,要想攻打瑞士,首先要通过周围一圈的国家,这其中的麻烦可不少。 跟瑞士接壤的国家有五个,德国、法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有好几个在不同时期都是军事强国,打起来就不仅仅是瑞士一个国家的事情了。 瑞士的国土上,将近70%的地方都是山区,光是阿尔卑斯山脉就占了58%,整个国家基本上被阿尔卑斯山脉环绕,拥有天然的防御长城。 高耸的山脉给瑞士行军带来的巨大的困难,瑞士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有48座。对于生在此地,长在此地的瑞士人来说,适应瑞士的自然环境是小意思。但是对从其他国家来的人说,到瑞士打仗可不是欣赏风景,对身体素质是巨大的考验。 土生土长的瑞士人特别强悍,瑞士基本上全民皆兵,男性公民到年纪后都要服兵役,基本的军事训练很普及。 瑞士很重视国家防御工程,因为有山脉做天然堡垒,所以瑞士和其他国家联通只能通过高架公路和过山隧道,只要将这些通道关闭,瑞士就固若金汤。 二战时期,希特勒也不是没想过要进攻瑞士,但是一想到瑞士难以攻克的屏障,还有全民皆兵的恐怖兵力,当时分身乏术的德国不得不放弃征服这个邻居。 越南…
歼36真能压制B-21? 美国媒体紧张不是没理由,但下结论还早** 中国的新一代战机歼36一露头,美国人就坐不住了。 这不是空穴来风。 美媒《1945》直接点名,歼36可能会成为B-21战略轰炸机的克星。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简单说,歼36的优势太明显。 雷达上几乎看不到,导弹射程又远,机体大,能飞得也远。要是再搭配加油机,在西太平洋海面上守个把小时,等着B-21钻出来打冷枪,都不是问题。 以前B-2轰炸机进出第一岛链轻轻松松,因为中国的防空系统不够密。 现在不一样了。 歼36的出现,再叠加中国地面防空、海上舰队的整体提升,B-21要深入就得好好掂量下了。 更关键的在这:B-21的任务是要穿透敌方防线,执行深度打击。 可一旦前方有像歼36这种级别的高隐身、高机动、远程攻击战机在蹲守,它的生存率就不确定了。 美国花大价钱研发的B-21,可能连出击的门都不好找。 歼36到底强到什么程度? 而且机体还够大,能装激光武器。美媒说了四点:雷达反射面积极小、导弹多、发动机猛、航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