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內塔尼亞胡通知土耳其,立即交出一國寶,埃爾多安硬懟:有種來搶

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小说《1984》中写道:“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以色列连续轰炸叙利亚、卡塔尔后,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关系急剧恶化。土耳其已经做好了被以色列袭击的准备。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在塞浦路斯布置了Barak MX防空导弹,瞄准了土耳其的F16战机。很显然,以土两强已经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

战争还未开始,舆论战先行。内塔尼亚胡和埃尔多安因为一块2800年前的铭文,展开了一场争论。

这款铭文被称为西罗亚铭文,用古希伯来文字书写,出土于1888年。该铭文出土后,被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土耳其当局所收藏,目前存放在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中。

到了本周,也就是9月15日,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突然向土耳其发难,他表示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必须从土耳其手中拿回这块国宝。谈话间,内塔尼亚胡还透露,他的政府在1998年就曾试图从土耳其获得古西罗亚铭文。

那时候,内塔尼亚胡向当时的土耳其总理伊尔马兹提议,可以用以色列博物馆中的任何奥斯曼帝国文物,换取这块铭文。谁知伊尔马兹表现得极其强硬:

“要么交出以色列所有馆藏的奥斯曼帝国文物,要么就开一个让土耳其满意的价格”。最终这场交易不出意料的告吹了。

时隔27年后,内塔尼亚胡又向土耳其现任总统埃尔多安提出,立即归还西罗亚铭文。

那么这块铭文对以色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内塔尼亚胡为什么志在必得?

首先,这块铭文的历史价值极高。根据文字风格,该铭文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它是现存最古老的希伯来文铭文。

其次,该铭文的政治意义极大。

该铭文出土后,曾让当时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欢欣鼓舞,认为终于得到了重建以色列国的依据。因为这块铭文可以证明犹太人是耶路撒冷的建城者,也是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统治者之一。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再也不是“圣经的神话”。

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一直以自己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自辩,排斥两国方案。犹太人一直宣称,巴勒斯坦人都是外来者、侵略者,犹太人只是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巴勒斯坦不能建国。

至于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绝无分给巴勒斯坦一半的可能。因为耶路撒冷一直是以色列神圣的首都,即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并不这么认为。

为了加强以色列的合法性,就必须在历史方面做文章,因此夺回西罗亚铭文是相当必要的,这或许将是以色列的第一国宝。

对内塔尼亚胡的威胁,埃尔多安却表现得极其强硬,因为这块铭文的政治意义同样重大。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耶路撒冷长达400年之久,西罗亚铭文是土耳其对巴勒斯坦地区主权的象征,埃尔多安怎么会拱手让人?

因此埃尔多安说:“土耳其永远不会交出西罗亚铭文”。同时他还说

“土耳其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高举伊斯兰教的旗帜,并且有幸为神圣的耶路撒冷服务了四百年”。

“或许内塔尼亚胡不知道这一点。今天,我在这里大声喊出来,也许到那时他就能学会了。凭借智慧和宽容,我们使这座城市成为一片和平与安宁的土地。”

最后埃尔多安讥讽内塔尼亚胡:

“当年我作为伊斯坦布尔市长的时候,我绝不交出西罗亚铭文,如今我当了总统,更不会。就让内塔尼亚胡愤怒去吧!”

除了埃尔多安外,土耳其多家媒体、学者也对以色列强索国宝的行为进行了驳斥。

土耳其著名历史学家İlber在接受土耳其媒体日报采访时表示,以色列试图将铭文作为主权证明的企图在历史上是毫无意义的。

“没有哪个国家会交出这样的铭文。即使交出了,这又能提供什么法律依据?如果这个逻辑适用,罗马人也可以收回他们两千年前统治的土地。”

在国家手中,历史往往成为一个“证明现在正当性”的故事。耶路撒冷目前正在进行类似的活动,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圣城之一,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都声称拥有同样的权力。

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对这座圣城的过去提出异议,以支持他们现在对这座城市的主张。与此同时,土耳其还要求有权参与决定该市的未来,因为其奥斯曼帝国的过去。

“根据国际法,一个文明在一个地方存在一段时间并不能使它永远属于他们”,即使该铭文是真的,也不能证明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具有统治权。

博物学家叶海亚·库仑表示,以色列官员曾就这件文物直接找过他,但他专门给以色列人看了1883年的记录,证明它是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在伊斯坦布尔收藏入博物馆的,那时候以色列压根就没有建立。换言之,该铭文是土耳其的国宝,而不是以色列的。

就在内塔尼亚胡强索铭文后,土耳其当局已经紧急将铭文转移到安全地点,并表示该铭文永远不会再展示。其原因很简单。

一旦被以色列看上的东西,摩萨德、辛贝特等特工组织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搞到手,以色列的不择手段,人尽皆知。

换言之,埃尔多安也是向内塔尼亚胡下战书:“肯定不会给,有种来抢”

土耳其和以色列关于文物的争端,其实就是土耳其、以色列地缘暗战的外溢。以色列和土耳其都想夺取中东地区的霸权,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同为强硬派领导人,埃尔多安和内塔尼亚胡也是水火不容,互相看不顺眼。两国自2010年加沙船队事件后关系恶化,埃尔多安多次称内塔尼亚胡为“希特勒继承人”,而内塔尼亚胡则指责土耳其支持哈马斯。

如今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对抗已经在叙利亚、黎巴嫩和塞浦路斯全面铺开,到底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也。双方在文物方面的争端,不过是土以暗战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中美談判前,特朗普要求中國必須滿足三大要求!否則後果自負?

中国稀土新规收紧出口,特朗普关税讹诈再升级。美澳联手欲破稀土困局,却难撼中国精炼技术壁垒。大豆进口归零、芬太尼责任归属成焦点,中美博弈陷僵局。月底会晤在即,特朗普的“交易筹码”能否逼中方让步?这场对决将如何改写贸易战走向? 中国刚宣布将与美国进行新一轮经贸谈判,特朗普就提出了三个要求,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禁止芬太尼、解除稀土出口管制。他还表示,如果中国照做,那么他将降低对华关税。 但美国拿来交易的筹码,向来都是张空头支票。特朗普威胁加征的100%关税,本质上是他最擅长的“虚空造牌”。这些关税尚未实施,根本不足以成为谈判筹码。 4月中美贸易战暂缓时,中国曾放松稀土管制,8月份出口量一度冲到6146吨的七个月高点,但是美国却立马翻脸,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 因此中方在9月份,稀土政策骤然收紧,管制力度直接回到贸易战最激烈时的水平。更关键的是,中国这次收紧的是全局管控,并非单独针对美国。这意味着美国想通过第三方转口的漏洞也被堵死了。 要知道,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这不是靠矿山储量就能替代的。 美国为了解决稀土难题,没少在其他国家身上敲诈,近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了85亿美元的矿产合作协议。 特朗普甚至得意地宣称:“一年后美国的稀土多到不知道如何处理。”白宫经济顾问哈希特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称此举将“终结世界对华稀土依赖”。 美国自以为拿下澳大利亚矿产,就能逼中国在谈判中妥协,只能说,搞错了重点。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仅占全球3%,而这场博弈的核心从来不是“谁有矿”,而是“谁能炼”。稀土从矿石变成可用于高科技产品的材料,需要经历极其复杂的精炼流程。中国通过数十年积累,已经构建起包括专利网络、专用设备和人才体系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萃取分离镧系元素的离心机技术,目前只有中国能大规模量产。美国唯一的稀土企业MP Materials虽然拥有矿山,但其深加工环节仍然依赖中国技术授权,而澳大利亚过去九成稀土矿砂都需要运到中国加工。 即便美澳现在投入巨资自建产业链,一座能稳定产出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的工厂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三年,且成本高出中国30%以上。这还没算中国已经迭代到第四代的萃取分离技术专利墙。 更现实的问题是,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新规,向美澳合资企业提供设备或技术支持可能面临制裁。这意味着美澳既买不到中国设备,也难招募中国技术人员,这几乎宣告了美澳稀土联盟在短期内难有作为。 至于购买美国大豆,就更不可能了。…

9 hours ago

中方一步不退,荷蘭表示,不要購買中國工廠芯片,歐盟對華翻臉

前言 “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10月初,荷兰安世半导体的一则警告,将一场半导体博弈推至高潮。 几乎同时,欧盟将四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美荷欧的协同遏华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短短几天后,荷兰经济大臣深夜来电,这通电话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反击为何如此有效? 编辑:7 荷兰的狠话,中国的亮剑 威胁来了。 荷兰安世半导体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试图切断中国芯片的全球供应链,这声威胁,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它背后的底气来自荷兰政府以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为依据,强行接管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罢免了中方高管,托管了其99%的股权。 这一下操作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谁都明白,这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高管。 这种配合堪称“默契”,但吃相实在太难看,简直就是把自己拉入了美国的阵营,背离了所谓的“独立”与“合作”。 但中国没有惯着它。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这一招精准打击了企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中,中国区占比高达48%,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供应链。 更让欧洲车企焦虑的是,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举足轻重,它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的汽车品牌。…

14 hours ago

太猖狂了!澳大利亞軍機強闖中方領空,解放軍釋放幹擾彈反擊

被解放军“贴脸开大”的澳大利亚军机,一刻也不敢在中国周边滞留,马不停蹄地连夜逃回了“老家”。 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表现得十分活跃,又是主动向特朗普“献上”稀土矿,又是派侦察机抵近中国南海领空,把自己想要为美国“分忧”的意图写在脸上。澳方拿自家的矿物“讨好”特朗普,我们管不着,但澳军机侵闯我国领空,就属实是“越线”行为,不出所料地等来了解放军的驱离反制。随后这架被赶走的澳军机,没有如常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久留,反而一路逃回了澳大利亚本土。 【释放干扰弹是驱离行动中最有力的警告】 前来挑衅的澳军机,连夜逃回老家 根据公开的飞行信号显示,这架P-8A反潜巡逻机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菲律宾直接飞回了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有观点认为,澳方如此急迫,要么是侦察机出了故障,要么是飞行员的“心理”出了问题。 作为侵闯我国领空的“惯犯”,澳方此前就曾声称,在被解放军战斗机驱离后,澳军机的机组成员需要接受“长期心理治疗”。 当然,这些都是澳方的一面之词,目的无非是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样子,全然不提自己的恶劣行为,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凡有半点常识,澳方就应该清楚,澳军机未经中方批准闯入中国领空,本身就是对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公然挑衅。 【澳方为何千里迢迢跑来南海】 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领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外国军机未经许可进入这一区域,中方都有责任驱离。 澳方声称中方的驱离是“不安全互动”,却对自己非法侵入他国领空的行为避而不谈,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暴露了其“受害者”人设的虚伪性。 事实上,解放军的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若澳方飞机仅在公海飞行,中方绝不会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既然中方采取了行动,就意味着澳方的行为已经“越线”了。 从澳军机连夜撤离的狼狈姿态,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其“心虚”,不排除是澳方高层对局势升级,也有一定的担忧。 这也再次证明了,解放军的果断行动让澳军机组切身感受到:挑衅中国领空绝非什么所谓“自由航行”,而是高风险赌博。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在事后“倒打一耙”指责中方】…

14 hours ago

剛背叛普京,莫迪又“打臉”特朗普,反倒跟中國在邊境幹了件大事

印度一边硬刚美国,两次“打脸”特朗普,让美印会晤彻底泡汤;一边又在普京访印前,大幅削减俄油进口,堪称“临阵背叛”,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在边境干了件大事。莫迪这波“左右横跳”在打什么算盘? 莫迪与特朗普会面 先看印度对特朗普的“连环打脸”。自8月末,特朗普为惩罚印度购买俄油,把印度输美商品关税飙到50%,美印关系就没顺过。 特朗普上周突然放话:“我跟莫迪通了电话,他答应我不再买俄油了!”可印度外交部当天就泼了冷水,说根本没这通电话,更没这承诺。 这还不算完,最近特朗普又在排灯节活动上造势,说“和莫迪聊了印巴问题”,结果莫迪转头发文只提“共同反恐”,绝口不提巴基斯坦。 随后《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爆料,两人通话里压根没聊印巴。两周内两次否认特朗普的“通话内容”,莫迪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眼看双方气氛越来越僵,莫迪干脆避而不见。近日,他以“庆祝排灯节”为由,宣布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此前外界都猜特朗普会借机和莫迪碰面,缓和美印关系,结果莫迪这一缺席,让“特莫会”彻底黄了,明摆着不想给特朗普谈条件的机会,可见美印关系已经陷入尴尬的冰点。​ 普京与莫迪会面 这边跟美国闹得不可开交,那边印度对俄罗斯突如其来的“背叛”更让人意外。此前俄印关系一直紧密,俄总统普京已确定12月初,访印出席俄印峰会,印度更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今年前9个月,印度日均进口170万桶俄油,占总进口量的34%,俄油一度成了印度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可美国一出手制裁,印度就改了主意。据路透社的最新爆料,为遵守美国对俄罗斯卢克石油、俄罗斯石油的新制裁,印度最大炼油企业信实工业,已计划“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进口俄油”,连跟俄油签订的长期协议都要终止。 消息人士透露,接下来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供应,可能“降至接近零”,信实集团已经开始从中东、巴西采购原油替代俄油。 去年10月,印中军队在实控线互相敬礼,庆祝排灯节 一边“打脸”美国,一边“疏远”俄罗斯,印度转头却跟中国做了一个意外动作。在印度排灯节期间,中印士兵在边境实控线多个点位交换糖果,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善意。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第一时间发文肯定,称这一姿态展现了双方的善意。印度军方也强调,这是“维护边境安宁的常规举措”。 要知道,自2020年边境冲突后,中印士兵节日互赠糖果的传统曾中断数年,这次“破冰”绝非偶然。今年以来,中印关系已在多个层面回暖:…

14 hours ago

中美談判前夕,特朗普變卦,不再提訪華,反手要廢中國第4張王牌

特朗普说好要访华,怎么临门一脚就没了下文?他不来北京,却偏偏要在韩国见面,到底是要干啥? 中美谈判眼看就要开始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又习惯性地“变卦”了。他这回玩的比较高端,可以说是避实就虚加暗度陈仓,怎么说? 首先第一点,就是之前被炒得火热的特朗普访华话题,突然就没声音了。记得前阵子美国人不断放风,说特朗普可能要访问中国,气氛都烘托到位了。结果呢?安排全变了,现在是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要和中国去马来西亚谈,而特朗普本人,则打算在韩国见咱们。这不能当成一个简单的行程调整来看,因为外交场合的地点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如果特朗普来北京,作为客人,在礼仪和对话氛围上自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基调。而他坚持在亲近美国的第三国进行“会晤”,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想要规避“访华”所蕴含的外交内涵,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心理上更占优势的舞台,这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心理战。 那么第二点更值得警惕,他突然抛出了一个全新的焦点——核议题。他说要在和中国高层的谈话中,达成恢复大豆贸易、限制核武器,以及俄乌停战等共识。这就很奇怪了,以前中美都是谈贸易、谈科技,核问题从来不是前台主角。但这次,特朗普却出面,把“核军控”和大豆这些美国关切并列,当成重点来谈,还信誓旦旦地说相信能取得进展。这表面上看,是在呼吁控核、维护和平,但这背后的真实意图,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那么特朗普这么折腾,到底图什么呢?他就是想要废掉中国手里的第四张王牌。中国手里有好几张王牌:第一张是稀土,第二张是供应链,第三张是医药化工,而这第四张,就是我们可靠的战略核威慑力量,这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终极保障。特朗普政府发现,在经贸、科技这些传统牌桌上,他们越来越占不到便宜了,于是就打起了我们核力量的主意,想要玩一招“核捆绑”。说白了,就是试图通过谈判和国际协议,把中国拉进美俄的核军控框架里,从而限制、甚至冻结我们核力量的发展。这样一来,他们就觉得能削弱我们的战略威慑能力,为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博弈中争取优势。 所以总的来看,从取消访华到强推核议题,这一系列变化是特朗普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面对中国全面而成熟的反制能力时产生的深刻焦虑。他们想要通过废掉我们的王牌,来重新夺回主导权。 但中国看得很清楚,我们的核力量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发展和规模完全根据我们自身的需求来决定,绝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绑架,更不会成为别人谈判桌上的筹码。所以特朗普的这套算盘,注定是打不响了。这场博弈,中国有着足够的定力和智慧来应对,咱们就静观其变。

14 hours ago

台灣回歸還有一種新方案,國民黨若同意,解放軍或無需動武

先把结局摊开说。岛内自己宣布统一,没有开战,街头有人闹事,部队按法律进场维稳,美国尴尬地看着,发不出硬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质疑,这样真能成吗,谁敢按下这个按钮。别急,这条路不是空想,路径和条件都在现实里。   “统一不必靠炮火,靠一纸宪法也能落地”   先看结果。国民党如果重新执政,回到宪法正本,直接宣布统一,清清楚楚写在法律上,流程走完,谈判细则再谈。两岸自治怎么安排,机制怎么接,协议里可以一条条写明。岛内若出现大规模暴力事件,依法维稳,不是打仗,是按统一框架进行的平暴,目标很单一,止暴恢复秩序,保护民生。 美国最难受的就是没有名义。台湾自己说统一,他们很难再拿所谓的民主来指指点点。国际话语会倾向于尊重这一步,解放军维稳是法内行动,不是攻打,外部干预就站不住脚。   “只要台湾自己说统一,外部干预就很难站得住”   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法律在那儿。台湾的宪法本身把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写成基本原则,这不是今天才有,是一直摆着。国民党如果用这条,依法宣布统一,不必搞公投,不必做民调,不必开无休止的政论节目。把政治争吵降到最低,让程序把事办了。 有人会担心社会反弹。可以用协议来缓冲,把自治和过渡期写细,分阶段推进,把民生和产业保护好,把人心稳住。法律兜底,执行到位,反弹就不会跑到失控。 困局和错过这两件事,必须说清。民进党靠台独话术上台,岛内政治气氛被带偏,国民党被逼在中间走钢丝。名义上坚持九二共识,现实上统一立场越来越弱。马英九执政那段时间,是能做事的窗期,却没把政治统一往前推。经济有合作,政务有交流,但关键的统一谈判没有启动,机会就这么飘走了。 如果当时国民党敢在任内宣布统一,今天可能是另一条轨。现在局面更难,民进党加大力度打压,国民党在统与不统之间摇摆。再不拿出决断,就会被议题牵着走。   “不缺工具,缺的是一锤定音的胆和责任”…

14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