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灾难片,片名就叫《日本沉没》。
这部电影由小说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日本因海底异常,而陷入沉没危机的故事。
虽然情节脑洞大开,但艺术来源于现实。
客观来看,日本沉没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温室效应加剧,全球进一步变暖,大量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又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地塌陷、下沉,一些沿海国家极有可能会沉没。
生在海上的日本,更是沉没灾难的“重点关注对象。
所以,日本人都很有忧患意识,经常设想如果日本真的沉了,他们该何去何从。
有人曾预测,一旦日本沉没,有4个国家一定出手帮忙,所以,大家不用那么悲观。
那么,这4个国家都是谁?它们为什么会帮日本?
美国
要说日本沉没后,谁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助它,一定是它爹——美国了。
早在二战刚结束时,美国就和日本暗通款曲。
后来,美国想在亚洲寻找联盟,日本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美国对日本是真的好,不仅在战争赔偿上给日本放水,还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时,日本就是美国的军需工厂,从战争中收取大量外汇,接住了美国给的泼天富贵。
可以说,日本经济能飞速发展,美国功不可没。
21世纪以后,美日联盟已经成为坚不可摧的组合。它们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密切合作,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关系。
别的不说,就经济这一块儿,美国占据的,可是日本产品最大出口国的位置。
虽然有那么几年,中国取代了美国,但从整体来看,美国依然是日本出口经济的顶梁柱、常青树。
日本在经济上依赖着美国,在军事方面也和美国紧密合作。
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储备,美国将日本打造成它的“军事后方基地”。
据统计,日本本土有88处美军军事设施与军事基地,上面驻扎着超过三万名美国士兵。
美国和日本也经常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提高两国协同作战能力。
假设日本沉没,美国就算不心疼美元,也该心疼那些军事基地吧?
美国有那么多军队驻扎在日本呢,不得特殊照顾一下?
韩国
日本和韩国的关系,倒不像美日那么“一帆风顺”,毕竟,他们是有世仇的。
从1910年起,日本就对韩国实行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让韩国人民深受其害。
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人都仇视日本,这种仇恨是普遍性的。可以说,他们对日本人的恨,不比中国人少。
所以,日韩关系一直处于很僵硬的状态。
对此,美国颇为头疼,想方设法地推动日韩友好,构建美日韩三边合作体系,但都没啥效果。
不过呢,还是那句话,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爱与恨。
前几年,一直剑拔弩张的日韩关系迎来转折,双方一改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开始“眉目传情”。
2021年,韩国在发布的外交白皮书中,对日本的称呼就是“最亲近邻国”,这是韩国对日本发出的友好信号。
接收到韩国的信号,日本也顺坡下驴,称韩国为“重要的邻国”。
虽然没有韩国那么热情,但已经传达出了解冻的意愿。
到了2023年,日韩迅速接近。
先是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私交,然后是日本解除了对韩国的经济制裁。
最后双方还互派留学生,逐步加强两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
不出意外的话,日韩友好局面马上就会出现了。
所以,如果日本沉没,韩国作为盟友,肯定是会出手的。
退一万步说,要是韩国和日本的友谊是塑料情,不愿意出手,美国也不会答应。
不过,真到了那时候,韩国估计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所谓的援助,应该也是很有限的。
巴西
如果日本真的沉没,继美国和韩国之后,巴西就会出手,这个答案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
毕竟在国际新闻中,巴西和日本一起出镜的次数非常少,两国的地理位置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么,巴西为什么会成为对日本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西是日本人的“第二故乡”。
日本领土狭窄,资源匮乏,不大的列岛上,挤挤挨挨地生活着一亿人口。
如果这一亿人都挤在日本本土,无疑是一场灾难。
所以,日本也曾发生过移民潮,移民的终点就是隔了半个地球的巴西。
据统计,巴西生活着160万名日本人,是海外日裔最多的国家。
这些日本人去了巴西之后,为巴西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推动了当地工业、农业,乃至文化的发展,为巴西的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巴西生活着很多日本人,日本政府也乐意和它合作。
双方自二战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更是源源不断地涌向巴西。
近些年来,巴西和日本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在农业、科技、能源等领域都有合作。
今年五月份,岸田首相还参加了日本巴西商业论坛,并在论坛上致辞。
他称,日本政府将借助经济界人士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和巴西的贸易投资关系,并对进驻巴西的日本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在巴西发展事业。
需要指出的是,到2024年,进驻巴西的日资企业达到了惊人的680家。
明年,也就是日巴建交130周年,日本将举办世博会,邀请巴西参展,促进两国经贸人士交流。
所以,日本和巴西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亲近很多。日本沉没,巴西必然会伸出援手。
澳大利亚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发展史,和美国有点像。
双方在历史上曾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但仗打完了,两个国家又亲密地抱在一起,冰释前嫌。
从1952年开始,日本和澳大利亚就展开了各方面的合作。
2022年,日本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防务合作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与日本的第一个互惠准入协议。
它意味着,自协议生效之日起,日本就是澳大利亚在亚洲最亲密的伙伴。
日本也没有辜负澳大利亚的一腔深情,它是澳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
最近几年,日本往澳大利亚输入的资金都以千亿计算,并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如果说美国是日本的金主爸爸,那么日本就是澳大利亚的金主爸爸。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是日本最主要的进口国,而日本资源匮乏,也需要澳大利亚为它“续航”。
双方的经济关系具有互补性,比起一般的经济合作更为可靠。
因此,如果日本沉没,澳大利亚不想丢掉“铁饭碗”的话,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除了以上四个国家之外,中国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受难。
毕竟也是邻国,出于人道主义,中国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再派遣救助人员过去,更多的,应该是没有了。
有人还讨论中国会不会接收日本难民,个人认为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根本不可能。
中日之间的历史仇恨摆在那里,中国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不错了。
又出钱又出人,中国已经仁至义尽,劝日本人还是丢掉幻想吧!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