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这架飞机从设计到结构都存在大量不切实际之处,例如翼面过小、雷达反射面积大、控制面布局不符合隐身要求等,几乎可以断定是一件完全不可能飞的模型作品。
报道甚至将其与电影中的虚构战机相提并论,称其不是现实中的技术方案。
同时,文章还提到,真实的中国第六代项目——比如成都的三发动机J-36,沈阳的J-50——在气动布局和尺寸上与白帝完全不同,因此白帝显然不在正轨研发序列之中。
白帝战机模型
白帝是咋回事,都知道,美媒为什么还要再分析一波,说白帝是假的?
事实似乎比想象更复杂。
白帝战机之所以让人感到奇幻,正是因为它压根就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武器系统。
它隶属于一个科幻文化工程——“南天门计划”,其目的是通过构建虚拟空天世界观、设计未来装备概念、撰写小说与视觉叙事,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空科技的兴趣。
白帝作为其中的一架主角战机,它的任务不是飞上天空,而是象征性角色。
它的外形致敬了大量流行文化作品,而非遵循空气动力学工程逻辑,不是真的要造出来装备解放军的飞机。
白帝战机模型
讽刺地方在于,美媒也知道白帝是在玩梗,强调它是假的,但又一副担心它以后真的飞起来的样子。
在否定白帝真实性的段落里,语气坚决,但又说,不能排除这是一种战略性误导。
认为它的存在也许意在掩护中国真正的第六代战机工程。
甚至怀疑南天门计划可能不仅仅是幻想文学项目,它也许包含中国航空战略的部分线索。
说白了就是担心,我真把你当成是在开玩笑,结果你不是在开玩笑。
一方面他们必须维持技术上我们仍领先的叙事框架,不能真的承认中国在六代机上已经具备前瞻优势。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这类模型背后真的藏有技术路径或者认知战逻辑,不敢全盘忽略,唯恐哪天假的变成真的。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舆论姿态:嘴上说着假的一塌糊涂,内心却不敢放松警惕。
想象图
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因为苏联或将研发太空激光武器而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尽管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该计划的技术可行性非常低、最终也并未实装部署,但当时却实打实地逼迫苏联将大量资源投入太空防御,从而间接加剧了其经济崩溃的进程。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是深知假象战略的破坏力的。
因此他们在看到白帝这类假得有点像真的产品时,本能地想到了冷战时期自己的套路。
毕竟中国突然掏出几架六代机在天上飞,还有啥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白帝到底是一架什么飞机,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美国紧张了。
这是当下国际竞争中最吊诡的一幕:中国在展示幻想,美国一些人明知道是假的,但又不敢真的把它当成假的看。可以说已经是草木皆兵的状态了。
当敌人认真地分析你的科幻作品时,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