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俄罗斯副总理丹尼斯·曼图罗夫正式昭告全球,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了,将向中国供应推力35吨的发动机以及最先进的机翼”。
此言一出,全球震惊。
众所周知,俄罗斯虽然相对衰落,但依然还存有不少好东西,一是重型核潜艇,另一件则是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这两样是俄罗斯的镇国之宝,然而俄罗斯已经决定,将其中一件至宝交给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朋友的帮助可谓是雪中送炭。
C919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航空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在航空发动机上,非常依赖美国的LEAP-1C发动机。
今年4月以来,特朗普对中国发动关税战,于是美国便将LEAP-1视为制约中国的一张牌。于是美国商务部于5月发文,宣布以“国家安全”为由,暂停对中国出口这种发动机。
其后,中美因中国稀土禁运发生争端,特朗普为了寻求中国的谅解,主动恢复了LEAP-1C的出口。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大推力发动机仍然处于随时被美国卡脖子的状态。如今中国正在加紧研制大推力发动机,但最新型的长江1000A的推力仍然不尽如意,仅12-~18吨的推力。因此还不能完全替代LEAP-1C。
这可怎么办?要知道,发动机属于飞机上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交付延迟的情况,连带整机交付都会延迟。很可能导致好不容易有进展的国产商飞项目夭折。
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人伸出了援手。8月21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表示,俄罗斯愿意根据中方需求,供应俄罗斯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系统。
切梅佐夫说,他对于中国正受特朗普卡脖子之事,感同身受。因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后,也遭遇了核心部件断供之事。因此俄罗斯这才向中国兄弟伸出了援手。
切梅佐夫的这一声明,也为丹尼斯·曼图罗夫的昭告天下奠定了基础。9月6日,俄罗斯终于正式官宣。
曼图罗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此类技术是在 MS-21 项目的框架内制定的。
据他介绍,中俄谈论的是一种基于推力为 35 吨的 PD-26 气体发生器的发动机,它将成为 Il-100 军用运输机的基础,未来可用于 MS-21-500 和 MS-21-600 的新改型。
曼图罗夫指出,交付的可能性已经确定,但最终决定将取决于中方及其生产计划。
这番表态是不平常的,象征着中俄联合突破欧美技术封锁的努力。也证明了中国在大阅兵时评价俄罗斯的那句话,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即使中苏结盟时,苏联也没有给中国这么好的东西。
这也证明,俄罗斯正由一个双头鹰国家,完完全全地转向了东方。值得一提的是,普京不仅宣布要对中国免签,同时还宣布将以“低于欧洲的价格”,向中国出售天然气。这显然会让正承受着能源成本高企之苦的欧洲嫉妒得牙痒痒。
作为一个精明的领导人,普京为什么对中国如此大方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俄罗斯正面临着西方巨大的压力。马克龙前几日宣布,将在停火后,组织26国联军驻扎在俄乌边境,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普京当地回应,任何军队出现在俄乌边境,俄罗斯都将视其为敌人。
虽然狠话放出了,但是普京还是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的。因此中国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如今俄罗斯正大力引进中国的零件、机器以及技术。例如在加里宁格勒的船厂里,中国制造的200匹马力船用柴油机正成为俄紧急情况部新型巡逻艇的“心脏”。
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将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卖给中国,无疑能给中国一个大人情。除了能源,这也算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好东西了。
其次,普京或许也在为未来考虑。毕竟普京已经进入风烛残年,随时可能交班。而下一任领导人有没有普京这样强悍的手腕还不好说。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已经是它安身立命最大的保障了。将中俄牢牢地捆在一起,将是他给继任者以及俄罗斯最好的礼物了。
对于中国而言,这自然是实现中国发动机产业“大跃进”的好机会。中国军工的大发展,离不开对俄罗斯、乌克兰技术的消化与吸收。
短期看,俄罗斯大推力发动机的到来,将解决中国被美国卡脖子的燃眉之急,也能获得制约美国的筹码。
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能吃透俄罗斯的技术,必将青出于蓝胜于蓝,对中国研发商业客机、军用运输机、预警机、轰炸机都大有好处。
届时中国就能构建出“欧美技术+俄系支持+自主研制”的三重供应保障体系。可谓是天高仍鸟飞,海阔凭鱼游。
到了最后,笔者认为,俄罗斯将镇国之宝交予中国,无疑是中俄未来进一步提升伙伴关系的契机。这说明俄罗斯对中国再无芥蒂,历史疙瘩和地缘矛盾将进一步消解。
俄罗斯将技术交给中国后,中国在吃透、升级后再反哺俄罗斯,实现正循环。布热津斯基曾认为,中俄联合将使双方都失去创新能力。但事实证明,这就是扯淡。中俄两个擅长数理、工程学的民族联合起来,其成果必将震撼世界。
特朗普试图利用“反向基辛格政策”,离间中俄,却没想到中俄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今连印度也有加入中俄,实现中俄印大三角的趋势。在未来,正义的力量将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