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安静了一天的特朗普又开始作妖,满嘴跑火车了。印度总理莫迪刚刚结束在中国的访问,回国就收到特朗普的“贸易战宣言”。
这位美国总统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发表长文,直言美印贸易是“几十年单方面灾难”,即使印度现在提出零关税让步,也已经“为时已晚”。
特朗普这次一点情面都没给莫迪留。9月1日晚间,他在Truth Social上发文直言:“很少有人明白,美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其实非常少,但印度和美国的贸易量却大得惊人”。
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换句话说,印度向美国出售海量商品: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客户’:但美国卖给美国的东西却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这完全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特朗普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印度的高关税政策,声称“印度对美国征收的关税高得离谱,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以至于美国的企业根本无法进入印度市场销售产品”。
最让印度难堪的是,特朗普特别提到:“此外,印度的石油和军工产品大部分都从俄罗斯购买,从美国购买的却少之又少”。这话明显是在敲打莫迪:你在中美之间摇摆我清楚得很。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的50%关税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一税率包括25%的对等关税,以及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而额外征收的25%关税,令印度成为美国关税最高的对象之一。
这些关税影响了运往美国的55%以上印度商品,对纺织品和珠宝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击最为严重。
虽然电子产品和药品等主要出口商品被豁免,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巨额新工厂投资暂时得以幸免,但已经足够让印度喝一壶了。
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总额达873亿美元。这么庞大的贸易额面临50%关税威胁,莫迪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在特朗普发难的前一天,莫迪正在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普京展示了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
9月1日,莫迪与普京甚至乘坐普京的座驾一同前往会场,在车上交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当天早些时候,两人热情拥抱,莫迪称这次会面“令人愉快”。
莫迪在会议发言中直言:“印度和俄罗斯有一种特殊而优先的伙伴关系。在最困难和最严峻的时刻,印度和俄罗斯始终并肩而立”。
他还补充说,印度“热切”期待普京今年晚些时候的访问。
这些举动明显是在向美国释放信号:尽管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但新德里与莫斯科的关系依然牢固。但很显然,特朗普并没有被这种姿态吓住,反而选择了更强硬的回应。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方面确实提出了让步。特朗普在文中提到:“他们(印度)现在提出把他们的关税削减为零,但是有点晚了。他们几年前就应当这样做了”。
不过,特朗普并没有详细说明印度是何时提出这一建议的,也不清楚白宫是否计划重启与印度的贸易谈判。这种模糊表态很可能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旨在进一步向印度施压。
而印度商务部长戈雅尔此前已经回应称,印度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新德里还批评美方的高关税为“不公平、不合理且毫无根据”。也就是说,特朗普很有可能又开始说瞎话了。
特朗普的抱怨并非完全没有根据。美印贸易确实存在严重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背后有着复杂的结构性问题。
印度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珠宝、药品等商品,而美国对印出口则更多是高端技术产品和服务。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导致贸易天然存在不平衡。
更重要的是,印度在高端制造领域确实存在严重短板。今年7月,莫迪政府禁止从中国进口无人机关键零部件,结果导致整个无人机产业几乎瘫痪。这暴露了印度制造业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印度经济本身也面临不小挑战。路透社经济研究数据显示,印度2025财年首季度(4-6月)经济增速或将回落至6.7%,这标志着该国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动能减弱。
制造业疲软与私人投资不足正持续抵消公共财政扩张的积极效应。尽管联邦政府首季资本支出实现52%的同比增幅,总额达2.8万亿卢比(折合3200亿美元),但终端消费需求疲弱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多数机构将本财年GDP增速预测中值下修至6.3%,若最终数据成立,将创近五年最低增速纪录。这对莫迪政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吸引外资的能力正在急剧下降。2024至2025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骤降至3.53亿美元,相比前一年的100亿美元,暴跌了96.5%。
这种断崖式下滑反映出外资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深度失望。印度政府推出的230亿美元制造业激励计划(PLI)也因官僚腐败和执行不力而失败,成为外资眼中的“空头支票”。
这种政治不确定性与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外资撤离的趋势。
面对美印贸易冲突加剧,咱中国保持了相对冷静的态度。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与印度的经贸关系。印度从中国进口大量关键零部件和工业设备,这是维持印度制造业运转的重要保障。但同时,中国也谨慎避免过度依赖印度市场。
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中国作为东道主,为莫迪和普京提供了交流平台,但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一方。这种平衡策略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智慧。
特朗普对印度的贸易战宣言,与其说是突发奇想,不如说是精心计算的战略选择。他选择在莫迪访华并与普京展示亲密关系后立即发难,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印度面临的困境在于:一方面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技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和中国的重要供应链。这种走钢丝式的外交平衡在平时或许可行,但在大国竞争加剧的今天,越来越难维持。
莫迪政府现在最需要的是战略自主性:既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也不过度依赖任何一方。印度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