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的“禁令”,取消对小额包裹免税待遇措施,8月29日即将正式生效。目的很明显,就是针对小包裹占绝对主力的中国,但特朗普没想到,禁令生效前一周,就遭到了多个美国盟友的联手反制,印度更是等来了机会,对大打关税战的特朗普,出了一口恶气。
印度通信部于8月23日突然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紧随其后,法国、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多国邮政系统同步“停邮”。
印度能够率先对美打响反制,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借机对美贸易霸权的“精准报复”,在美印谈判破裂、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的背景下,印度以“暂停包裹”反制,也是情理之中,同时另一方面,还顺手帮中国一个大忙,为中国电商争取了战略喘息期,印度的反击,堪称一石二鸟的。
据报道,多国“停邮”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后,全球邮政系统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操作混乱,美国海关需对每日超400万件小额包裹逐件征税,但全美仅千余名海关专员,根本无法处理激增的申报需求。其二是规则模糊,欧洲邮政联盟指出,美国未明确关税代收流程、申报标准及系统对接方案,多国被迫暂停服务以避免法律风险。
而印度的“报复性停邮”,选择的时机也恰到好处,印度选择8月25日实施暂停,早于美国政策生效日,也与美印贸易冲突直接挂钩,要知道,8月底美国代表团临时取消访印行程,并宣布对印度钢铝、纺织品加征50%关税,主因是印度拒停购俄罗斯石油;印外长苏杰生公开驳斥美方“双标”,称“若因俄油制裁印度,为何欧盟免于惩罚?”。很明显,莫迪政府对特朗普的高额关税很不满意,甚至美国贸易代表取消访问,特朗普选出的驻印大使人选,都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对印度的高额关税,不留谈判余地。也难怪,印度选择“毫不留情”,直接下狠手,果断暂停了向美国邮寄包裹。
而印度此举,不仅仅是对美国高关税和贸易霸权主义的报复,更是在莫迪访华前,顺水推舟帮了中国一个忙。
虽然多国对特朗普的“禁令”不满,选择停邮,但占美国进口包裹绝对主力的,是中国小包,2023年就有超10亿件,而且美国已率先取消免税资格。而此次欧洲、印度停邮后,美国低收入家庭将面临更严峻的“购物荒”。加州大学研究显示,48%小额包裹流向美国最贫困地区,仅22%流向富裕区域。
但无论如何,这次印度带头打响反制,是“一箭三雕”,其一是报复关税压力,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全球单边最高税率,触及印方经济底线。以“停邮”,打击美国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也是一种倒逼美方重回谈判桌的方式。预计美国将自食苦果,低收入家庭被迫承受物价上涨。
其二是声援“全球南方”,印度借批评美方“双标”,强化发展中国家阵营话语权,提升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影响力,而这次带头对美反制,更是强化了这一点。
其三,这也间接帮助了中国,虽未明言援华,但多国停邮,分散了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火力,为中国电商调整供应链争取时间窗口。
可以看出,美印关系,正在走向的深层裂痕,特朗普政府对印度采取“极限施压”,如要求弃购俄油、开放农业市场,已触发莫迪政府战略警觉。印度暂停包裹,是冷战后少有的对美经济反制,这也说明,印度不会轻易低头屈服,而是始终坚持“战略自主”,拒绝成为美国附庸,但不可否认的是,莫迪政府向来是在美俄中三角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对此,也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