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中國失散的「親兄弟」,默默為中國「擋刀」,正向中國人敞開大門

前言

在欧洲大陆的中心,有这样一个国家,宛如中国失散已久的“亲兄弟”,甚至被称为欧洲的“东方古国”!

遇到国际问题的时候,他经常站在中方左右,甚至默默地为中国“挡刀”。

国与国之间,利益优先,这个国家为什么不计代价帮助中国?它究竟是谁?

外交并肩,患难与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欧洲各国对咱们并不看好,因为我们要面临着美国的压力。

然而,远在欧洲的匈牙利,却在短短四天后,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也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这个速度之快,让当时还在观望的许多西方国家都感到惊讶。

随后,双方正式建交,开启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朝鲜战争爆发后,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无视中国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匈牙利却坚定地站在了中国一边。

这种支持可不是简单的口头表态,而是实实在在的声援,要知道,当时敢于对抗西方阵营的国家寥寥无几,匈牙利的立场给了中国莫大的支持,面对匈牙利的友好,中方自然友好待之。

1956年,匈牙利爆发了“十月事件”,苏联的干涉内政让匈牙利陷入了流血冲突,咱们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周恩来总理冒着危险亲赴布达佩斯,给了匈牙利人民极大的精神鼓舞。

周总理不仅带去了问候,也给匈牙利提供了宝贵建议,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让两国的关系更加牢固,基于中国的无私帮助,匈牙利不顾美西方的反对,在多次投票中力挺中国,是咱们在欧洲的坚实盟友。

信息源:欧盟最近有点懵,反华声明又被一票否决了 澎湃新闻 2021-06-07

进入新世纪后,中匈的关系依然很好,2021年,在欧盟的外长会议上,其他26个成员国一致决定“制裁中国”,向中国施压,干涉中国内政。

但匈牙利却独自投下了否决票,匈牙利代表在会议上据理力争,为中国发声,坚决反对这种无端的制裁行为,不仅打破了美西方集体制裁中国的阴谋,也彰显了中匈之间深厚的友谊。

除此之外,匈牙利还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它的总统欧尔班还亲自出席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是中匈友好的见证。

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中匈的经济合作,也非常亮眼,合作项目一个接一个,两国的经济风生水起,光是2024年,中国企业在匈牙利的投资就超过了52亿欧元,占了匈牙利吸引外资的一半还多。

如今,扎根匈牙利的中资企业快600家了,而且大多数都是最近十来年才过去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要说最亮眼的合作领域,新能源绝对排第一,匈牙利成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尤其是电动车和电池这块儿,2016年,比亚迪在匈牙利建了电动大巴厂。

它生产的大巴充电两小时能跑400公里,不仅在当地卖得好,还出口到荷兰、英国这些发达国家,去年,比亚迪又放大招,要在匈牙利投资50亿欧元建新能源车工厂,可以创造几千个工作岗位。

宁德时代更狠,直接砸了73亿欧元在匈牙利建电池厂,这可是匈牙利“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单笔投资”,这个厂建成后产能能达到100吉瓦时,在欧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信息源:刚刚!“宁王”豪掷逾500亿元匈牙利建厂! 证券日报 2022-08-13

宁德时代这一来不要紧,把整个产业链都带活了,上下游配套企业跟着就过来了,现在匈牙利的动力电池产量已经冲到全球第四,眼看着就要当老二了,仅次于中国。

除了这些行业大佬,像亿纬锂能、欣旺达这些二线电池厂,也都跑去匈牙利建厂,去年,咱们投给匈牙利资了52.8亿欧元,连续两年成为匈牙利的最大外资来源国手笔实在太大。

对匈牙利来说,这么大规模的投资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像宁德时代的工厂,可以直接创造几千个岗位,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更是不计其数。

这还推动了匈牙利的产业升级,让它从一个传统工业国,摇身一变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现在说起动力电池,匈牙利在全球都是排得上号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匈牙利也是个理想的落脚点,它正好在欧洲中心,交通运输非常方便,作为欧盟成员国,在匈牙利生产的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卖到其他欧洲国家,省去了不少关税麻烦。

而且,匈牙利的人工成本比西欧低,政府还给了外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这笔生意,对双方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

除了新能源,中、匈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比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这些新兴产业,双方都在找合作机会,匈牙利人办事效率高,政策又稳定,对中国企业特别友好,这样的合作伙伴非常不错。

说到底,中匈经贸合作就是一场双赢的买卖,这种你情我愿、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看着两国生意越做越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广,不得不感叹:这生意,做得值!

中欧“亲兄弟”

虽然中匈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从文化上看,双方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外貌上看,在我们的印象中,欧洲人都是金发碧眼,但匈牙利却是欧洲唯一一个黑发比例高于金发的国家,走在匈牙利的街头,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有着黑头发的人。

而且他们的相貌和咱们很神似,有学者认为,这可能跟古代匈奴西迁有关系。

匈牙利人名字的叫法也跟咱们一样,欧美国家一般都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但匈牙利却是反着的,比如他们总统叫欧尔班·维克多,“欧尔班”是姓,“维克多”才是名。

当我们与匈牙利人交流,称呼他们的姓氏时,会有一种奇妙的熟悉感,仿佛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回到了熟悉的东方文化语境。

匈牙利语中也有许多“古突厥族”的词汇,与咱们新疆的维吾尔语特别像,比如“女儿”他们说“kiz”,维吾尔语是“qiz”,“猫”他们说“macska”,听着跟“喵喵”叫似的。

匈牙利人还特别爱吃辣,他们的辣椒粉在欧洲是出了名的,这点跟四川人、湖南人有得一拼,而且跟咱们一样,吃饭讲究个热闹,喜欢一家人围坐一桌,边吃边聊,不像有些西方国家各吃各的。

这些相似之处,就像看不见的纽带,把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连在了一起,现在中匈关系这么好,除了政治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这些文化上的亲近感也功不可没。

毕竟,看到跟自己这么像的朋友,谁不想多亲近亲近呢?

结语

前两日,中方还与匈牙利举办了一场“贸易投资对接会”,咱们的商务部副部长表示:近年来,中匈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稳定,合作有前景,匈牙利的官员也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两国应排除外部干扰,发展好双边经贸关系。

希望在未来,中、匈双方可以互利共赢,美美与共!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加拿大對華說一套做一套,剛見完中方,轉頭就跟菲律賓簽軍事協議

搅局南海,加拿大也加入了。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国防长签订了防务合作协议,这是加拿大在亚太地区签署的第一份此类军事协议。 加拿大国防部长麦金蒂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签署协议 协议规定,两国军队可以互相参加对方的军事演习。加防长麦金蒂当即表示,希望明年可以参加菲律宾和美国的联合军演。 菲防长特奥多罗则声称,在中菲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菲律宾必须与更多国家展开军事合作,以震慑中国,主打一个人多力量大。在加拿大之前,菲方已经和美、日、澳、新达成了类似合作。 另一方面,菲律宾也在积极扩充军备。据军方高层披露,菲律宾打算买一批日本护卫舰,虽然数量只有几艘,而且破旧不堪,但菲方依然积极促成这项交易。 以至于有菲议员感慨,菲律宾就像“乞丐”一样,到处搜刮别人不要的破烂,当成宝一样重视。毕竟,乞丐是没有资格挑三拣四的。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只不过,即使是购买别国淘汰下来的老旧装备,菲律宾的实力也不允许。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本来允许菲律宾购买本国战机,但因为菲方资金不足,到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只能无限期推迟。 无奈之下,菲律宾只能尽可能多地拉拢其他国家,不管跟亚太有没有关系,只要跟中国不对付,一律拉过来。这样一来,菲军方在南海搞事情的时候就有更多底气了。 当然,如果菲律宾真的惹上麻烦,这些所谓的盟友也不会出手相助,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地帮一句腔,但也无济于事。美国尚且如此,鞭长莫及的加拿大更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加拿大最近也在闹矛盾。因为一则关税广告,特朗普直接下令停止一切对加谈判,尽管加总理卡尼已经道过歉了,特朗普依然不打算原谅他。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开始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上周,中加两国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这是双方八年来的首次会晤。 卡尼高度评价了这次会晤,称中加关系将迎来转折,通过与中方加强合作,加拿大将会拥有更多机会,实现互惠共赢。…

11 minutes ago

中美簽字前,美國又變臉了,連出2招逼中國認栽,中方寸步不讓

中美经贸团队经吉隆坡磋商,达成多项共识,包括美国将暂停实施 9 月 29 日公布的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一年,我国则暂停实施 10 月 9 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尽管达成上述共识,双方尚未签署贸易协定。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宣称,中美贸易协定最早或于近日签署。然而,在协定签署前,美国却再度转变态度,连出两招,试图逼迫中国让步。 首先这“第一招”还是关税,贝森特声称,“美国已经设立了一个标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不纷纷效仿,他会觉得意外,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正涌向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其他国家已经对中国征收关税或正计划这样做”。这话什么意思?说得简单点就是,美国已经在对华关税问题上制定了标准,并且这个标准不仅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支持,而且它们已经开始照做了。说白了,美国就是想继续拉拢盟友在关税问题上对付中国。 其次,美国的“第二招”则是继续调查中国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之前,有美媒就指出,特朗普政府准备在10月31号至12月1号期间,就中国未能遵守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议条款启动调查一事公开征求意见,并在12月16号举行听证会收集更多证词。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认为我国没有遵守之前的贸易协议?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协议里有一条内容是要求我国在两年内额外采购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以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 但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物流受阻严重,继而导致采购目标没有完成;其次是因为美国政府最先没有履行自身义务,对华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措施,这严重扰乱了中美正常贸易与投资活动。现在特朗普政府又想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展开调查,这不就是在恶意甩锅、倒打一耙吗?在这一点上,我国必定是寸步不让的。10月30号,中美两国元首刚举行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美国却还想着继续调查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美贸易协定的履约情况,这只能说明美国在经贸关系上的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依旧存在,其行为本质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不断施压来试图在中美经贸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17 minutes ago

果然不出所料,美國重啟對華301調查,貝森特:不賣稀土就加稅

美国重启对华贸易301调查,美财长也威胁不卖稀土就加税,看来美国是打算随时准备翻脸了。 今天来看看两个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美国这次很显然是憋着坏,做好了要继续跟中国摊牌的打算。 第一个新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尽管中美会晤后两国贸易战进入休战期,但是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开展调查,以了解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否全部履行。 美贸易代表还说,尽管中美进行了五轮贸易会谈,进行了高层会晤,但是“没有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 第二个新闻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那么美国会对中国提高关税。希望中美成为“值得依靠的伙伴”。 两个都看得出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加掩饰,他们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为了翻脸做准备。 第一个新闻里面,美国贸易代表说的这个所谓的调查,也就是臭名昭著的“301调查”,这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这项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被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征收进口关税。 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就是根据这个调查发动的。 现在美国为什么突然又重启了调查呢?在我理解来看,美国现在是实在没牌可以打了,关税牌没有让中国屈服,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加税,结果盟友们嘴上说的好好的,但是谁都不敢配合美国对中国加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敢硬刚美国,就一定不会对他们手软。 美国重启301调查,就是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未来对中国重新加征100%的关税,继续威胁中国让步。 第二点关于稀土出口问题,中国还是那句话,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我们对此予以管控符合国家利益。 美国不是老说什么,他们的“国家安全风险”吗?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安全”,美国不仅在国内出台各种法律法规,甚至把这些法律法规应用到国际上,导致美国法大于国际法的奇观屡屡出现。 典型的就是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进口伊朗石油,认为此举资助了伊朗革命卫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现在美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美财长贝森特还说什么,“中国垄断了稀土市场,有证据证明,中国有时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国人说这些话之前应该好好照照镜子,先别说中国,美国自己称得上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吗?…

27 minutes ago

英國媒體點破真相:中國正在用美國的武器,打贏貿易博弈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早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范畴,逐步演变为发展模式与制度韧性的深层次对弈。 过去,西方主流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难以在高强度的外部压力下维持经济稳定,然而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权威媒体近期立场转变,清晰折射出这一预判正在土崩瓦解。 从精准反制策略的灵活运用,到供应链体系展现出的强大抗压能力,再到国家治理体系所支撑的长期发展动能,中国正以实践重塑全球经贸博弈的基本逻辑。 小李将带您穿透信息噪音,深入解析西方认知转向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中国应对挑战的战略底气,并探讨这场大国角力如何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路径,为公众提供一份冷静而系统的观察视角。 西方终于看清博弈现实 当特朗普公开为中美马来西亚会谈打出满分评价之际,《经济学人》却通过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这家创立于1843年的国际知名政经期刊,近期接连发布题为《为何中国正在赢得贸易谈判》和《中国如何用美国的方式击败美国》的文章,明确指出美方在经贸对抗中正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作为全球政治、商业与学术界广泛信赖的信息来源,《经济学人》拥有覆盖各国高层决策者、跨国企业领袖及顶尖学者的读者群体。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为其撰写专栏文章剖析美国内部经济结构性难题,比尔・盖茨坚持每日阅读其内容,查理・芒格更是将其列为每日清晨必读刊物之一。 尽管该杂志长期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早年亦与其他西方精英一样,预设中国无法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但如今其态度发生根本性逆转,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重新审视与理性回归。 这种认知变迁的意义远超舆论风向的变化。此前西方之所以低估中国,关键在于以线性思维解读中国的发展轨迹,误以为关税施压足以导致产业链外迁、迫使政策退让。 但在实际交锋过程中,中国不仅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面,更通过动态调整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这种超出预期的表现促使《经济学人》不得不摒弃原有偏见,依据真实数据重建分析模型。 从市场行为来看,近年来大量欧美企业并未响应美国政府推动的“去风险”或“脱钩”倡议,反而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企业的选择始终基于市场规律与盈利逻辑,中国庞大的内需潜力、高度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其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经济学人》的态度调整,实质是代表西方决策圈承认了一个共同认知:经贸竞争的结果并非由单一国家宣称决定,而是由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现实共同塑造。…

39 minutes ago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明确对3亿多美国民众做出保证:“两年之内,一定能解决稀土问题,让中国无法在这个领域威胁到美国。”不管贝森特是否在吹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两年之内,五角大楼不敢跟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此,他们需要在亚洲做好布局,先按住中国大陆。为此,他们需要在中国周边布下所谓的“天罗地网”。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印度、菲律宾、越南都传出大消息,都对中国颇为不利。 先说印度方面。日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正式宣布,已经跟印度签下了10年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也就是说,最终莫迪政府仍然在这方面对美方妥协了,在军事合作问题上,他还是更相信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仍然被莫迪凉在了一边。 接着,是菲律宾方面。数小时前,赫格塞斯和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共同宣布:菲律宾特遣部队正式成立。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说法,这支特遣部队共有60人,由一名海军将军领导,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 然后,就是越南。11月2日,赫格塞斯对越南进行了访问,越南高层对其非常热情。事后,赫格塞斯表示:“美军将向越南交付三艘巡逻艇,以及12架教练机中的3架”。而且,赫格塞斯还明确表示:“我们美国支持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越南!”让一个“强大的”越南待在中国周边,美国这个套路跟几十年前如出一辙。 当然,对五角大楼来说,仅仅是印度、菲律宾、越南三国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日本和韩国的力量。 近几天,日本和韩国也确实都在张罗一桩大事。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前几天特朗普访问韩国时,曾明确表示:“美国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对此事,李在明政府相当高兴,毕竟未来他们就能用该核潜艇来盯防中国了。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韩国这边正高兴着,日本那边也有动静了。这两天,日本官媒称:“在韩国得到美国的允许后,高市早苗政府也在寻求美国的核潜艇”。好家伙,要是再加上一直在张罗此事的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最差的情况是: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会有核潜艇。而且,都是为了盯防咱们。 综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虽然中美贸易战已经降温,但美国对中国的动作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且,特朗普已经彻底改变了跟中国一对一的策略,他已经回到了拜登的老路上:寻找更多盟友,来帮美国按住中国。这个策略是早在奥巴马以及拜登时期,美国就已经定好的,特朗普上台后曾一度对此颇为不屑。近段时间,由于贸易战,特朗普才猛然发现:中国确实不好对付,确实该联合更多盟友。 既然特朗普对华策略已经变了,那我们中国的应对之法自然也要有变化。

1 hour ago

印度該收斂了!印學者警告: 中國只是缺一個合適的機遇來收拾印度

印度又开始飘了?边境挑事、国际上拉帮结派对咱中国阴阳怪气,结果连印度自己的学者都急了,直接警告: “别再挑衅中国了!人家只是缺个机会收拾你!”这话一出,印度政坛瞬间炸锅,看来有人是真该长点记性了!   自家学者看不下去了   印度近几年在国际上特别活跃,简直一副“谁都不怕、我最牛”的架势。先是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甚至多次派军队试探咱中国的底线; 后又在国际会议上各种“阴阳怪气”,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针对咱中国。可以说,印度这些年的“小动作”一件比一件离谱,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和咱中国有矛盾似的。 而这次,连印度的学者都看不下去了。据印度媒体报道,不少印度知名学者最近纷纷公开警告本国政府: “不要再对中国进行无谓的挑衅,中国目前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遇,一旦机会成熟,印度将为这种不成熟的对抗承担惨痛的损失。” 其中一位学者更是直言,印度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中国抗衡,继续挑衅只会自讨苦吃。 这话听着虽然刺耳,但却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表现可以说是“得寸进尺”,多次试图改变现状,甚至公然侵犯咱中国的主权。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至今依然是印度政坛的“痛点”。而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更是拼了命地“刷存在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拉拢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所谓的“反华联盟”。 然而,印度的这些努力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印度不仅没能从这些挑衅中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在多个领域被咱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印度和咱中国的差距都在不断拉大。而现在,连印度自己人都开始担心:继续挑衅下去,印度会不会把自己玩脱?  …

2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