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前腳把航母送給中國,後腳公司就被除名,美:這招瞞天過海用得妙 新聞鏈接: 今日關註:

一艘锈迹斑斑的苏联半成品航母,一家神秘成立的澳门旅游公司,一场历时四年的跨洋跋涉,中国用一出民间商业大戏完成了国家战略的华丽转身,让西方情报机构事后惊叹不已。

2002年3月,大连港迎来一艘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瓦良格”号航母。这艘在海上漂泊627天、历经15200海里航程的钢铁巨舰,标志着中国海军新时代的序幕悄然拉开。

当这艘前苏联遗产缓缓驶入中国水域时,一家名为“澳门创律旅游”的公司同步完成了历史使命,悄然注销。

美国情报机构事后复盘时才恍然大悟,中国人用一出民间收购的“商业大戏”,完成了一项国家战略的“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民间智慧化解战略困局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留下诸多遗产,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内停泊着完工68%的“瓦良格”号航母。

这艘巨舰虽拥有气势恢宏的船体,却因缺乏动力系统、雷达和武器装备而陷入困境。乌克兰既无财力续建,也难以承担维护费用。

消息传到东方,中国高层敏锐意识到,这可能是启动航母计划的历史机遇。当时中国造船能力尚未成熟,自主建造航母困难重重。

引进“瓦良格”号不仅能缩短研发周期,更能为未来自主建造提供宝贵经验。

然而,直接以国家名义购买必将招致西方阻挠。此前中国尝试购买乌克兰战略轰炸机就因美国干预而失败。面对困局,一位军方高层提出创新思路,通过民间身份操作,避开西方政治干预。

香港商人徐增平临危受命,这位退伍军人迅速在澳门注册“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对外宣称购买航母是为改造成海上赌场。

1998年,在佳士得拍卖行,徐增平以2000万美元成功竞得“瓦良格”号及其完整设计图纸。

为筹集资金,徐增平几乎倾尽所有,变卖香港繁华地段写字楼、抵押多处豪宅、向朋友借款,最终凑得约7000万港元。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察觉异样时,交易木已成舟。

万里归途,突破围堵的生死航程

1999年7月,“瓦良格”号在八艘拖船牵引下离开黑海造船厂,开启归国之旅。谁也没料到,这段看似平常的海上航程,竟演变成一场历时四年的战略博弈。

当船队行至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暗中授意下,土耳其以“船体过大威胁航运安全”为由禁止通行。

这艘未完工的航母被迫在黑海上漂泊,任凭风吹雨打,船体日渐锈蚀,每日滞留费用更成天文数字。

谈判陷入长达18个月的僵局。土耳其在美国支持下提出20项严苛条件,包括10亿美元风险保证金、必须由专业拖船牵引、只能在白天通过海峡等。这些要求如同“狮子大开口”,试图让中国知难而退。

中方一方面承诺每年向土耳其输送200万人次游客,帮助其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巧妙通过希腊担保,最终未实际支付10亿美元保证金。

这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功破解僵局。2001年11月,“瓦良格”号终于重启航程。

然而磨难未止,船运在爱琴海遭遇9级风暴,拖缆断裂致船体失控,险撞希腊岛屿;绕行好望角时,美国又施压沿途港口拒绝提供补给。

历经627天漂泊,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整个项目总花费超过1亿美元,远超最初购船价格。

当航母靠岸时,创律公司立即完成资产转移并宣告注销。徐增平将全部设计图纸,包括最核心部分通过艰难谈判获得的备份图纸,全部交付国家,这些资料成为后续航母建设的关键基础。

从锈迹斑斑到劈波斩浪,中国航母时代的开启

“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时,船体采用的HY80特种钢远超中国预期,但内部几乎空空如也。没有动力系统、雷达设备、武器系统,这艘航母本质上只是一个漂浮的钢铁外壳。

大连造船厂工程师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逆向工程。他们安装了国产TB12蒸汽轮机,每台功率达4.5万马力;加装国产雷达、导弹和防空系统。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完成华丽转身,以“辽宁舰”的新身份正式入列中国海军,舷号“16”象征从购买到服役的16年艰辛历程。

辽宁舰不仅是中国首艘航母,更成为国产航母发展的试验平台。后续的山东舰和福建舰都在其技术基础上逐步成熟。

2025年6月,央视宣布中国海军将进入“三航母时代”,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已然成形。

而那位幕后功臣徐增平,在完成使命后淡出公众视野。直到辽宁舰服役仪式上,他才再次现身。

中国海军向他赠送了一尊舰模,底座刻着“家国重器,功在不舍”八字,默默铭记这位普通商人的非凡贡献。

历史智慧与当代战略的回响

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国际局势波谲云诡。2025年8月初,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在远东海域展开,两国海军首次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深度协作,反应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

在南海,中国双航母编队与美军展开战略博弈。面对解放军两路包抄战术,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意外结束仅10天的巡航提前返回日本横须贺港,打破常规3个月部署周期。

此刻回望“瓦良格”号的归国之路,中国展现的战略智慧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当直接路径受阻时,创新思维与迂回策略往往能打开新局面。

这种立足长远、灵活应对挑战的思维模式,已融入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因。

当特朗普政府要求俄罗斯在2025年8月8日前回应停火条件之际,中俄军舰正在太平洋展开深度协作。

历史仿佛在诉说,大国博弈中,真正的战略智慧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商业交易或常规军演背后,唯有具备长远眼光的国家才能把握其中精髓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果然不出所料,美國重啟對華301調查,貝森特:不賣稀土就加稅

美国重启对华贸易301调查,美财长也威胁不卖稀土就加税,看来美国是打算随时准备翻脸了。 今天来看看两个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美国这次很显然是憋着坏,做好了要继续跟中国摊牌的打算。 第一个新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尽管中美会晤后两国贸易战进入休战期,但是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开展调查,以了解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否全部履行。 美贸易代表还说,尽管中美进行了五轮贸易会谈,进行了高层会晤,但是“没有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 第二个新闻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那么美国会对中国提高关税。希望中美成为“值得依靠的伙伴”。 两个都看得出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加掩饰,他们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为了翻脸做准备。 第一个新闻里面,美国贸易代表说的这个所谓的调查,也就是臭名昭著的“301调查”,这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这项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被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征收进口关税。 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就是根据这个调查发动的。 现在美国为什么突然又重启了调查呢?在我理解来看,美国现在是实在没牌可以打了,关税牌没有让中国屈服,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加税,结果盟友们嘴上说的好好的,但是谁都不敢配合美国对中国加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敢硬刚美国,就一定不会对他们手软。 美国重启301调查,就是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未来对中国重新加征100%的关税,继续威胁中国让步。 第二点关于稀土出口问题,中国还是那句话,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我们对此予以管控符合国家利益。 美国不是老说什么,他们的“国家安全风险”吗?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安全”,美国不仅在国内出台各种法律法规,甚至把这些法律法规应用到国际上,导致美国法大于国际法的奇观屡屡出现。 典型的就是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进口伊朗石油,认为此举资助了伊朗革命卫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现在美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美财长贝森特还说什么,“中国垄断了稀土市场,有证据证明,中国有时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国人说这些话之前应该好好照照镜子,先别说中国,美国自己称得上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吗?…

7 minutes ago

英國媒體點破真相:中國正在用美國的武器,打贏貿易博弈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早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范畴,逐步演变为发展模式与制度韧性的深层次对弈。 过去,西方主流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难以在高强度的外部压力下维持经济稳定,然而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权威媒体近期立场转变,清晰折射出这一预判正在土崩瓦解。 从精准反制策略的灵活运用,到供应链体系展现出的强大抗压能力,再到国家治理体系所支撑的长期发展动能,中国正以实践重塑全球经贸博弈的基本逻辑。 小李将带您穿透信息噪音,深入解析西方认知转向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中国应对挑战的战略底气,并探讨这场大国角力如何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路径,为公众提供一份冷静而系统的观察视角。 西方终于看清博弈现实 当特朗普公开为中美马来西亚会谈打出满分评价之际,《经济学人》却通过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这家创立于1843年的国际知名政经期刊,近期接连发布题为《为何中国正在赢得贸易谈判》和《中国如何用美国的方式击败美国》的文章,明确指出美方在经贸对抗中正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作为全球政治、商业与学术界广泛信赖的信息来源,《经济学人》拥有覆盖各国高层决策者、跨国企业领袖及顶尖学者的读者群体。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为其撰写专栏文章剖析美国内部经济结构性难题,比尔・盖茨坚持每日阅读其内容,查理・芒格更是将其列为每日清晨必读刊物之一。 尽管该杂志长期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早年亦与其他西方精英一样,预设中国无法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但如今其态度发生根本性逆转,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重新审视与理性回归。 这种认知变迁的意义远超舆论风向的变化。此前西方之所以低估中国,关键在于以线性思维解读中国的发展轨迹,误以为关税施压足以导致产业链外迁、迫使政策退让。 但在实际交锋过程中,中国不仅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面,更通过动态调整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这种超出预期的表现促使《经济学人》不得不摒弃原有偏见,依据真实数据重建分析模型。 从市场行为来看,近年来大量欧美企业并未响应美国政府推动的“去风险”或“脱钩”倡议,反而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企业的选择始终基于市场规律与盈利逻辑,中国庞大的内需潜力、高度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其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经济学人》的态度调整,实质是代表西方决策圈承认了一个共同认知:经贸竞争的结果并非由单一国家宣称决定,而是由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现实共同塑造。…

19 minutes ago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明确对3亿多美国民众做出保证:“两年之内,一定能解决稀土问题,让中国无法在这个领域威胁到美国。”不管贝森特是否在吹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两年之内,五角大楼不敢跟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此,他们需要在亚洲做好布局,先按住中国大陆。为此,他们需要在中国周边布下所谓的“天罗地网”。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印度、菲律宾、越南都传出大消息,都对中国颇为不利。 先说印度方面。日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正式宣布,已经跟印度签下了10年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也就是说,最终莫迪政府仍然在这方面对美方妥协了,在军事合作问题上,他还是更相信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仍然被莫迪凉在了一边。 接着,是菲律宾方面。数小时前,赫格塞斯和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共同宣布:菲律宾特遣部队正式成立。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说法,这支特遣部队共有60人,由一名海军将军领导,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 然后,就是越南。11月2日,赫格塞斯对越南进行了访问,越南高层对其非常热情。事后,赫格塞斯表示:“美军将向越南交付三艘巡逻艇,以及12架教练机中的3架”。而且,赫格塞斯还明确表示:“我们美国支持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越南!”让一个“强大的”越南待在中国周边,美国这个套路跟几十年前如出一辙。 当然,对五角大楼来说,仅仅是印度、菲律宾、越南三国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日本和韩国的力量。 近几天,日本和韩国也确实都在张罗一桩大事。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前几天特朗普访问韩国时,曾明确表示:“美国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对此事,李在明政府相当高兴,毕竟未来他们就能用该核潜艇来盯防中国了。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韩国这边正高兴着,日本那边也有动静了。这两天,日本官媒称:“在韩国得到美国的允许后,高市早苗政府也在寻求美国的核潜艇”。好家伙,要是再加上一直在张罗此事的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最差的情况是: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会有核潜艇。而且,都是为了盯防咱们。 综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虽然中美贸易战已经降温,但美国对中国的动作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且,特朗普已经彻底改变了跟中国一对一的策略,他已经回到了拜登的老路上:寻找更多盟友,来帮美国按住中国。这个策略是早在奥巴马以及拜登时期,美国就已经定好的,特朗普上台后曾一度对此颇为不屑。近段时间,由于贸易战,特朗普才猛然发现:中国确实不好对付,确实该联合更多盟友。 既然特朗普对华策略已经变了,那我们中国的应对之法自然也要有变化。

60 minutes ago

印度該收斂了!印學者警告: 中國只是缺一個合適的機遇來收拾印度

印度又开始飘了?边境挑事、国际上拉帮结派对咱中国阴阳怪气,结果连印度自己的学者都急了,直接警告: “别再挑衅中国了!人家只是缺个机会收拾你!”这话一出,印度政坛瞬间炸锅,看来有人是真该长点记性了!   自家学者看不下去了   印度近几年在国际上特别活跃,简直一副“谁都不怕、我最牛”的架势。先是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甚至多次派军队试探咱中国的底线; 后又在国际会议上各种“阴阳怪气”,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针对咱中国。可以说,印度这些年的“小动作”一件比一件离谱,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和咱中国有矛盾似的。 而这次,连印度的学者都看不下去了。据印度媒体报道,不少印度知名学者最近纷纷公开警告本国政府: “不要再对中国进行无谓的挑衅,中国目前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遇,一旦机会成熟,印度将为这种不成熟的对抗承担惨痛的损失。” 其中一位学者更是直言,印度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中国抗衡,继续挑衅只会自讨苦吃。 这话听着虽然刺耳,但却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表现可以说是“得寸进尺”,多次试图改变现状,甚至公然侵犯咱中国的主权。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至今依然是印度政坛的“痛点”。而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更是拼了命地“刷存在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拉拢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所谓的“反华联盟”。 然而,印度的这些努力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印度不仅没能从这些挑衅中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在多个领域被咱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印度和咱中国的差距都在不断拉大。而现在,连印度自己人都开始担心:继续挑衅下去,印度会不会把自己玩脱?  …

1 hour ago

一邊抄中國作業,又一邊想取代中國,該國放豪言:2045成發達國家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20 hours ago

中國要提防!高市早苗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徹底暴露了日本的野心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2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