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比立陶宛還猖狂!切斷與中國往來卻抱臺灣大腿,但忘記最重要一點

将“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画等号,以法律条文约束正常“共产主义”思想交流。

捷克这个人口不过千万的欧洲小国,做起事来比立陶宛还要不留后路。

国家总统叫嚣台湾与欧洲共存共在,嘴上说着想要与中国达成友好合作,行动上却越过红线窜访台湾,就连首都布拉格的市政厅都将友好城市展示牌从“北京”换成了“台北”。

捷克高层为何选择中国台湾作为新大腿呢?他们的对台友好战略,真的能够得到高效率实现吗?

倒行逆施

面对捷克以政治手段限制人民参政议政的法令,下议院的议员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他们甚至在为法令通过而高呼,赞扬此举捍卫了集会自由与公民权益。

此等左右互搏的思维逻辑,让人不得不钦佩捷克当前的政治环境。

而当刑法修正案公开接受民众质询时,国际社会才发现,捷克政府究竟做出了一条怎样荒唐的决定。

捷克作为欧盟的一员,作为自由的捍卫者,有权利也有立场以立法手段驳斥霸权行为。

一国总统思想为何如此偏颇?

以历史来看,捷克不可能不知道共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国家运行的重心交还给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主义在捷克斯洛伐克迅速兴起,并逐渐蜕变为政治核心。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无比坚定地加入了红色阵营,与美国为首的北约世界分庭抗礼。

只可惜,随着红色巨人的崩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迅速割袍断义,前者借着北约东扩的西风火速转换阵营,化身国际反共力量的突袭军。

与立陶宛这种想要左右逢源的“骑墙派”不同,捷克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选择始终十分坚定,甚至坚定到有些不可思议。

中国台湾究竟有什么,值得捷克这个发达国家主动递上橄榄枝呢?一片岛屿本身或许无足轻重,矗立在宝岛身后的影子才是醉翁心中的“酒”。

选台湾?

作为一个敢立法“反共”的国家,捷克在国际政治场合上的博弈,可比立陶宛要嚣张多了。

立陶宛敢拿着民进党的钱在境内设立官方“代表处”,敢和中国断绝大使层面上的外交往来,却也不敢直接将民进党官员请进门,更遑论派出自家政府高层窜访台湾。

而捷克除了没有在境内设立代办点,无论是请人访问还是派人访问,它们都是身先士卒的一员。

时任捷克总统的帕维尔甚至还把自己当成了欧洲的官方发言人,言之凿凿地表示。

台湾若是有所不测,欧洲一定如影随形。

要知道,上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安倍晋三的下场,自然不必多言。

帕维尔凭什么能代表整个欧洲呢?他背后的捷克政府甚至不能代表大部分国民的真实意愿

捷克政府之所以选择民进党,民进党发射的糖衣炮弹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因为站在民进党背后的“世界灯塔”,可以给予他们想要的资源。

捷克政府从未掩饰过这种政治资源与经济军事资源的置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就在反共法案通过后的没几天,帕维尔就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12架F-35A的巨额订单。

然而,这种国家层面的利益置换,老百姓不一定是第一受益人,但一定是第一受害人。

自捷克国家主席迈下飞机云梯,走向民进党主理人的那一刻起,早已列上日程的双边经贸混委会直接原地取消,价值千万的猪肉出口订单也因为质量问题全部泡汤。

因此,蒙受损失的捷克民众又得到了什么呢?

民进党承诺的技术出口目前还是一纸空谈,所谓的留学生交往好几年过去依旧体量一般,当地进出口企业只得到了一批又一批资质平平的茶叶。

面对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捷克民众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希望政府能够保持冷静客观,不要为了他国利益牺牲本国民众的正常权益。

而捷克政府只会将原本紧张的双边外交关系逐步推向冰点

被捷克刻意忽略的现实

捷克官方似乎认为,有美国背书,有欧盟撑腰,“只是”失去了一个中国,好像没什么大不了。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人均GDP将近4万美元,手握核心制造业,为整个欧洲车企供应发动机的发达国家。

捷克确实有为欧洲“扛旗”的底气,可他们也确实小看了“世界工厂”的影响力。

捷克政府公然与中国唱反调之后,中国车企为了避免更深层次的争端,宁可支付高额违约金也要撤出这趟浑水。

如果只看眼前,捷克发动机制造业确实拿到了不菲的违约金,但他们失去的长线投资可不止合同上的45亿克朗。荒废的供给体系谁来接盘?巨大的就业缺口谁来弥补?

捷克本土发动机厂商根本没有能力接盘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对华出口量紧缩五分之一的他们,能做到不破产、不裁员已是不易。

发动机产业的断崖式下滑,放在旅游行业大萧条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

原来的布拉德广场,每逢寒暑假那些拎着购物袋的中国人不知盘活了多少小商品店

如今,中国游客再也不愿意为反华势力买单,热闹的手工工艺品店逐渐变得门可罗雀。

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无法弥补因缺少中国游客产生的空缺。

作为世界人口技术第二大的国家,往返中国的航班班次数量几乎恐怖,纵使将十来个欧洲国家绑在一起,都不一定能抵得上中国的出境游基数。

除此之外,中国游客的钱包也相当的鼓,一名中国游客的消费力甚至抵得上其他国家游客的三倍。

这些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消费缺口,根本不是帕维尔喊几句口号能弥补的。

面对巨大的经济落差与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捷克民众会从虚无缥缈的民族主义中清醒过来。

就像那些老人所说的一样,他们见识过纳粹的恐怖,纳粹毁了他们的家园,杀了他们的同胞,而共产主义还是将他们从深渊中解救出来的正义之手。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一邊抄中國作業,又一邊想取代中國,該國放豪言:2045成發達國家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17 hours ago

中國要提防!高市早苗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徹底暴露了日本的野心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17 hours ago

特朗普下最後通牒,中亞必須參與對俄制裁,否則關稅伺候!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18 hours ago

中美最近在太空進行了一次較量,絕對是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18 hours ago

新加坡前總理揚言:印度人口年輕的多,早晚會趕上甚至超過中國的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18 hours ago

中國為何不怕美國關稅?英國專家:中國有四張王牌,有一張最致命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

18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