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出大事了,俄外交官車隊遇襲;美軍基地被襲擊;日本軍機突然墜毀

2025年8月7日前后,全球平静被三起突发事件打破。俄罗斯驻巴勒斯坦代表团车队在耶路撒冷遭遇袭击,石块如雨点般砸向车身,而百米外的以色列士兵持枪冷眼旁观。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佐治亚州的斯图尔特堡军事基地枪声骤响,一名美军士兵向战友开火,造成五人受伤。

而在日本福冈近海,一架F-2战机在训练中坠入太平洋,飞行员弹射逃生,成为日本今年第三起军机事故。

三把利刃划破全球安全幻象,三大洲的警报在四十八小时内同时拉响。

俄外交官遇袭,以军冷眼旁观的深层危机

耶路撒冷郊外的吉瓦特阿萨夫定居点,2025年7月30日成为国际外交的耻辱现场。俄罗斯外交使团车辆悬挂着清晰的外交标识,却遭到一群以色列定居者的暴力围攻。

车载记录仪画面显示,石块砸碎车窗玻璃,车身上被涂满俄语脏话。整个过程持续17分钟,而就在百米开外,以色列士兵持枪站立,无动于衷。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8月5日的发布会上愤怒质问,这是对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公然践踏!该公约明确要求接受国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外交人员安全。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并非孤例。2024年7月,巴勒斯坦裔美国人穆萨拉特在同一地区遭定居者围殴致死,现场以色列军队同样袖手旁观。

俄方已向以色列政府提出正式抗议,但截至8月10日,以色列政府仍未作出回应。

美军基地枪声,军营安全神话的破灭

8月7日凌晨,美国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陆军基地被枪声撕裂。28岁中士奎尔内利厄斯·拉德福德持枪向战友开火,造成五名士兵受伤。

基地随即进入四小时封锁状态,FBI迅速介入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拉德福德并无极端主义倾向,事件可能源于个人矛盾。

这已是2025年美军基地内发生的第7起枪击事件。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已发生34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天1.4起。

美国国会报告揭露了美军安全管理的三重漏洞,士兵可私藏枪支进入基地、弹药库管理混乱、心理评估形同虚设。

更令人忧心的是美国军人心理健康危机,《防务新闻》调查发现,美国65%的现役军人坦言在基地内感到不安,38%的士兵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

2025年美国陆军部心理健康报告指出,42%的中东归国士兵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军队心理咨询师缺口高达60%。

日本F-2坠海,军备扩张下的安全赤字

8月7日正午,日本福冈近海上空,一架F-2战机在进行常规训练时突然失控。飞行员在最后时刻弹射逃生,战机残骸沉入太平洋。

这架由三菱重工与洛克希德·马丁联合研发的战机,2000年服役时曾被誉为“亚洲最先进战机”,如今却沦为“麻烦制造者”。

日本军机事故频率惊人,2025年5月,一架T-4教练机坠毁致2人死亡;2023年,F-35A战机坠海飞行员失踪;2019年F-15J零件脱落砸中民宅。

三菱重工2024年报告揭示了触目惊心的数据,F-2战机机身裂缝检出率较2020年上升47%,发动机故障次数增加6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台风战机在同样服役年限下的事故率仅为F-2的三分之一。

在国防预算增至7.2万亿日元的背景下,日本装备维护预算被压缩。2025年训练经费占比提升至23%,却削减了15%的维护人员预算。

全球安全体系,三重危机背后的共同警示

短短三天内,三大洲的突发事件勾勒出令人不安的全球安全图景。国际危机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7-8月全球安全风险指数达到近五年峰值,较2020年飙升89%。

联合国《2025全球安全趋势报告》指出,局部冲突频率同比上升17%,涉军突发事件激增23%。

军费投入与安全保障呈现危险倒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军费将突破2.4万亿美元,美俄日三国占据40%以上份额。

而冲突调解和民生保障投入却在缩水。这种失衡导致安全体系出现系统性漏洞,外交公约遭无视、军营控枪无解、军事装备维护缺位。

俄罗斯外交官遇袭暴露国际规则被践踏;美军自相残杀揭示制度性安全漏洞;日本军机坠毁展现军事扩张与后勤保障的严重脱节。

三重危机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当各国沉迷于军备竞赛而忽视基本安全治理时,全球安全体系已陷入功能性失灵。

国际社会的应对与未来走向

面对多重危机,各国反应折射出不同的安全理念。俄罗斯已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在叙利亚部署“铠甲-S1”防空系统,威胁以色列战机的制空权。

同时,俄罗斯手握否决巴勒斯坦入联的王牌,可能改变中东政治版图。

美国政要纷纷谴责枪击事件,但未触及根本矛盾。特朗普称事件为“缺德事”,防长赫格塞思斥为“胆小鬼行径”。

专家建议美国借鉴澳大利亚2019年推行的“军队心理筛查与枪支集中管理”模式,该措施已使军营枪击事件降低70%。

日本防卫省在坠机后停飞全部F-2战机,却未调整军事扩张路线。日本计划2035年部署第六代战机,但现役装备维护危机迫在眉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5年全球安全峰会上的发言点明出路,真正的安全,不是武器的多少,而是对规则的敬畏,对人的珍视。

国际危机组织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安全风险指数已达五年峰值,而军备竞赛仍在加速——2025年全球军费预计突破2.4万亿美元,美俄日三国便占据其中40%。

当外交公约遭漠视、军营安全被忽视、装备维护让位于军事扩张,世界恍然发现,最坚固的防弹玻璃挡不住石块,最先进的战机敌不过制度漏洞,最强大的军队防不住自己人的子弹。

安全,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美軍不淡定了,墜機並非燃油問題!三大疑點湧現,一條指向解放軍

10月26日,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接连发生两起坠机事故——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半小时内相继坠海,机上5名人员全部获救,但两架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军机构成美军最高等级的A级事故。 事发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迅速表态,猜测“可能是燃油质量不好”。然而,后续调查结果显示,两架坠毁战机使用的燃油与其他正常飞行的舰载机来源相同,且实验室经过三天检测未发现燃油质量问题。这一结论让美军陷入更深的困惑,也让三大疑点浮出水面。 首先,“尼米兹”号航母已服役50年,老旧的装备状态成为安全隐患。这艘1975年投入使用的航母原计划在此次南海任务结束后回国拆解,本次航行实为“谢幕之旅”。早在2022年,该航母就因储水仓泄漏问题中断训练紧急返港。其燃油系统同样隐患重重:2021年美军内部报告披露部分燃油舱存在锈蚀渗漏,输油管道因材质老化出现多处裂缝;2022年甚至发生过航空燃油污染淡水舱的严重事故,导致数千名舰员连续三天断水。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中,海水湿气可能渗入油箱,盐雾会腐蚀管道产生铁锈,这些污染物对飞机发动机具有致命威胁。 其次,航母人员长期超负荷部署带来的身心疲惫不容忽视。“尼米兹”号今年3月离港后,先在中东地区执行了近半年高强度战备任务,随后马不停蹄转赴南海。截至事发时,这次海外部署已持续7个月,远超美军航母人员6个月的常规极限。与此同时,美军还面临高水平士兵流失严重、新兵训练时长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更严峻的是,近期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军费发放延迟,部分军人家庭不得不依靠贷款和救济站度日。在这种状态下,官兵执行任务时难免出现疏忽,连起飞降落等常规操作都可能遗漏关键步骤。 第三,该海域不仅水文条件复杂,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还会加速装备腐蚀。然而,美军仍坚持在此保持高强度存在,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其全球战略与后勤保障能力之间的脱节。历史上美军就曾多次因燃料污染导致事故:2019年有内部警告称受污染燃料会引发故障;2022年F-35坠海调查中也发现燃油系统存在杂质。虽然美军有严格的燃油检测流程,但在远离本土的南海,这些程序很容易因补给线过长而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在事发后迅速表态,称“如果美方提出需求,中方愿提供协助”。这一姿态与美军急于寻找解释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的“燃油说”虽一度引发关注,但最终被调查结果否定。 美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边是“尼米兹”号这样的老旧平台已接近物理极限,另一边是“福特”级新航母问题频发——其电磁弹射器在747次试验中出现10次严重故障,连F-35C都无法安全起降;11部弹药升降机中仅有2部能正常使用。这种青黄不接的困境,与官兵疲惫、后勤薄弱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南海魔咒”。

3 minutes ago

中方批評菲方挑釁後,菲軍前高官:中國越反對,越證明我們做得對

为了获得域外势力的支持,菲律宾已经不满足在南海兴风作浪,竟开始将目光伸向风险更高的台海。10月30日至31日,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组织“联合巡航”,对此,中国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提出强烈反对,指出菲方举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而中方的强烈反对,竟被菲律宾军方错误解读成完全相反的意思。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被大陆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萧美琴,在10月31号接见了窜访的菲律宾参议员潘吉里纳。萧美琴扬言要同菲律宾“携手合作应对挑战”。 与此同时,菲律宾开始在距离台湾岛以南不足200公里的巴坦岛上,部署了一座前沿基地。由于该基地是菲律宾军方2025年在该地区建设的最大规模项目,再加上其突前位置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因此受到了美军的高度重视,而菲律宾军方也借机在巴坦岛举办了多场军演。觉得自己“支棱”起来的菲律宾,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拉仇恨。菲律宾海军前副司令罗梅尔·翁在面对路透社时大放厥词,称“菲军应该有能力阻止中国控制巴士海峡”,并叫嚣“若中方觉得不喜欢,那就意味着菲律宾做对了”。 而菲律宾武装部队前参谋长马努埃尔·鲍蒂斯塔更是毫不掩饰插手台海的野心,妄称“除非菲律宾北部被控制,否则大陆统一行动几乎无法成功”。不得不说,菲律宾摆出的这幅“上保马六甲万无一失、下护台海永续和平”的嚣张嘴脸,确实是西方媒体最乐见的新闻素材。但任凭菲律宾口吐莲花,终归还是要回归现实。马科斯之所以死咬中国不放,除了配合美国的遏制中国战略之外,更多还是希望借助此举来换取美国对自己的政治支持。 从实力角度看,菲律宾没有任何理由以及可能性,对中国的统一大业构成任何实质性的阻碍,这不是光靠几座军事基地,或者一两套拦截导弹就能弥补的差距。但马科斯在“挑战中国”这件事上依旧是执迷不悟甚至是变本加厉,并不是他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他目前所处的国内政治环境,已经严峻到必须拉拢外部势力来直接支持自己才能坐稳位置。一方面,马科斯和杜特尔特家族全面交恶,这使得菲律宾政坛迅速形成一股“反马科斯”势力。 另一方面,菲律宾经济持续恶化,而贪腐问题又层出不穷,一些恶性事件的背后甚至还有总统亲信参与的迹象。众多负面因素的相互叠加,使得马科斯从政坛到民间都饱受抨击。而美国作为菲律宾的前宗主国,拥有其他西方国家都不具备的影响力,这就使得马科斯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美国身上,再加上菲律宾是美国第一岛链中的关键节点,中美博弈又进入到了深水区,马科斯在对华事务上展现出激进作风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那中国就只能坐视对方无休止的挑衅吗?当然不是。自从我国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我海空部队在该地区的巡航力度持续增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和过去没有区别。可实际上,我们是反过来利用菲律宾勾结外部力量升级局势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对方越是得寸进尺,我们的反制就越顺理成章。 若菲律宾胆敢主动撞进台海,我方动手的理由就更加充分,最重要的是台湾问题乃中国内政,我方无论如何反击,都不会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反而会促使东盟孤立菲律宾来保全自身。届时,菲律宾就将体会到“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的真正含义了。

7 minutes ago

火速趕回國的特朗普,在專機空軍一號上,親口說出此行最大遺憾

特朗普在回国的专机上,亲口说出了此行最大遗憾。 特朗普的亚洲之行已经落幕了,单看他的行程安排,确实够得上 “脚不沾地” 的程度。 10 月 26 日他飞到吉隆坡,先跟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碰了头,接着就出席东盟峰会的领导人晚宴,还顺带敲定了几笔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矿产合作协定。 转天一早又赶去东京,跟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聊了整整一天,不光签下三个合作文件,还特意去横须贺美军基地慰问,连 “乔治・华盛顿” 号核动力航母都登上去看了一圈。 到了 29 日,他又扎进韩国庆州,半天时间就和李在明把贸易协定里 2000…

16 minutes ago

特朗普讓世人知道中國的強大,新加坡勸誡中國“忍讓”被打臉

中美贸易战停战,这个结果表面上看是平局,但实际美国输得彻底。美国率先做出妥协,主动撤回多项正在实施或即将落地的制裁政策,而中方则是“暂停”反制措施,这标志着中美实力正发生根本逆转。正如外媒指出,当一个在西方说一不二的老大,使尽全力也无法摆平大洋彼岸的挑战者,最后还得满面堆笑、跟挑战者握手言和时,本身就已经败了。 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把美国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而中国依靠自身实力以及敢打必胜的意志力赢得这一局。 在这次中美休战之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主办的第七届新中论坛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达提出一个观点:各国面对关税问题,不应秉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心态,而是应该“多搭桥梁、寻找合作”,减轻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 简言之,徐芳达这话就是在劝中国:贸易摩擦是不好的,你不能和美国一般见识。你得学会忍让,学会寻找合作的机会。不要人家美国做了初一,你中国就急着做十五。 但现在中美贸易战的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打了新加坡的脸。 新加坡有这种认知不奇怪,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凭借其二战后积累的强大国力,长期扮演着全球“老大哥”的角色,主导着国际规则的制定。从贸易标准到高科技产业链,美国的话语权几乎是压倒性的,其他国家往往只能跟随其脚步。 徐芳达劝诫中国忍让,更接近于“维持现有美西方主导秩序下的合作”,即希望中国接受美国单方面设定的红线。 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已在逐步改变这一局面。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然成为足以与美国比肩的经济体;在5G、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中国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构建起了全球唯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且中国手里逐渐积累了多张具备战略威慑力的王牌,其一是稀土牌,没有它,很多先进设备连开工都难。比如美国的F47战机,光是发动机和雷达系统里,就至少需要17种不同的稀土材料。 复旦沈逸教授过去连线台媒曾表示,因为没有稀土,美国制造商被卡到连电动牙刷都造不出来。凡是有高速电动机要转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到稀土里面的永磁材料。更不用说先进芯片的支撑。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加工能力仍掌握在中国手中。更关键的是,中重稀土的提取、纯化和磁性材料制造,中国掌握着成熟的技术路径和产业配套。 这些不是砸钱就能立刻复制的。 其次是,中国的外贸与制造业流通格局,已经摆脱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 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3亿美元,听上去不少,但只占中国6.2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的约11%。放在中国的GDP盘子里,这个比例还不到2%。说白了,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依然重要,但远没有非它不可。…

21 minutes ago

中國駐日使館交涉,這回火氣非常大,高市攤上大事,鄰國反制來了

原本是想握握手、缓缓气氛,结果一转身就点燃导火索,高市早苗在APEC峰会上对中方释放“善意”,没过24小时就在韩国与台湾地区人员会面、公开叫板。 中国方面的反应立刻升级,从外交部到驻日使馆,火气全开,这场戏剧性的急转弯,不只撕破了“改善关系”的假面,也让日本在东西两线同时承压,中俄两国的反制火力已在路上,日本的这步棋,走得不只是冒险,更是危险。 公然挑衅与雷霆回应 2025年10月底的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一场看似积极的中日会晤落下帷幕,高市早苗代表日本政府发出希望“恢复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信号,语气缓和,姿态低调。 这对长期因历史争议和地缘摩擦紧张的中日关系来说,原本算得上一丝喘息,但谁也没想到,戏还没散场,高市就翻了篇。 11月1日,从旧金山飞抵韩国的她,立即会见了台湾民进党当局的林信义,并在社交媒体上大方晒图,还配文强调“日台友好合作”。 这不是外交分寸的问题,而是直接踩线,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什么普通议题,而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红线,中方的回应,没含糊。 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发声明,措辞强硬地指出高市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明确表示“已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更重要的一句是:“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国不可逾越的红线”,第二天,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亲自出马,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据报道,使馆方面“火气非常大”,没有任何外交场合常见的“润色修辞”或“留面子”处理,措辞直接、语气冷硬,显然不是例行公事。 这并不仅仅是一场言辞较量,中国这次的反应速度、强度和层级都显示出:台湾问题一旦触线,中国不会留情面,也不会再忍让。 特别是日本,曾经在台湾有过殖民统治历史,背负历史责任,本该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谨慎,中方这次话里话外,都在强调一个意思:你可以不合作,但别来挑衅。 高市早苗的“两面三刀”…

33 minutes ago

加拿大對華說一套做一套,剛見完中方,轉頭就跟菲律賓簽軍事協議

搅局南海,加拿大也加入了。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国防长签订了防务合作协议,这是加拿大在亚太地区签署的第一份此类军事协议。 加拿大国防部长麦金蒂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签署协议 协议规定,两国军队可以互相参加对方的军事演习。加防长麦金蒂当即表示,希望明年可以参加菲律宾和美国的联合军演。 菲防长特奥多罗则声称,在中菲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菲律宾必须与更多国家展开军事合作,以震慑中国,主打一个人多力量大。在加拿大之前,菲方已经和美、日、澳、新达成了类似合作。 另一方面,菲律宾也在积极扩充军备。据军方高层披露,菲律宾打算买一批日本护卫舰,虽然数量只有几艘,而且破旧不堪,但菲方依然积极促成这项交易。 以至于有菲议员感慨,菲律宾就像“乞丐”一样,到处搜刮别人不要的破烂,当成宝一样重视。毕竟,乞丐是没有资格挑三拣四的。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只不过,即使是购买别国淘汰下来的老旧装备,菲律宾的实力也不允许。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本来允许菲律宾购买本国战机,但因为菲方资金不足,到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只能无限期推迟。 无奈之下,菲律宾只能尽可能多地拉拢其他国家,不管跟亚太有没有关系,只要跟中国不对付,一律拉过来。这样一来,菲军方在南海搞事情的时候就有更多底气了。 当然,如果菲律宾真的惹上麻烦,这些所谓的盟友也不会出手相助,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地帮一句腔,但也无济于事。美国尚且如此,鞭长莫及的加拿大更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加拿大最近也在闹矛盾。因为一则关税广告,特朗普直接下令停止一切对加谈判,尽管加总理卡尼已经道过歉了,特朗普依然不打算原谅他。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开始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上周,中加两国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这是双方八年来的首次会晤。 卡尼高度评价了这次会晤,称中加关系将迎来转折,通过与中方加强合作,加拿大将会拥有更多机会,实现互惠共赢。…

49 minute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