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icts Between Countries Animation
中国海军舰艇370艘,日本150艘。中国三艘航母,日本零艘。歼-20隐形战机大批量服役,日本还在等美国F-35交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实力被全面碾压的国家,却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挑衅,在台海问题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日本凭什么不怕中国?这种反常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困惑。
按理说,实力决定态度,强者自然受到敬畏。
但日本这个国家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越是实力强大的对手,它反而表现得越不服气。
先看看硬实力对比。
中国海军现役舰艇超过370艘,而日本海上自卫队只有150艘左右。
更要命的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在役,福建舰海试。
反观日本,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都没有,只能靠两艘准航母出云级撑场面。
空军方面差距更加明显。
歼-20隐形战机已经大批量服役,数量超过200架。
运-20大型运输机让中国空军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
而日本还在苦等美国的F-35交付,自己的心神战机项目早就黄了。
这种实力对比,简直就是大人打小孩。
可奇怪的是,这个”小孩”不但不怕,还敢主动挑衅。
钓鱼岛海域,日本海保厅的船只三天两头过来”巡逻”。
台海问题上,日本政客更是叫嚣得欢,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这种反常现象让很多人看不懂。
明明实力差距这么大,日本哪来的底气?
俄罗斯专家卡申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日本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的道理却很深刻。
要理解日本的心态,得从历史说起。
这个民族有个致命的毛病:骨子里的优越感从来没消失过。
早在一千多年前,当中国还是世界文明中心的时候,日本就是个蒙昧小国。
从中国学文字,学农业,学手工业,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养子”。
但这个民族偏偏不懂感恩。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实力稍微强了点,就开始忘恩负义。
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当时衰弱的清朝,从此就觉得自己比中国强。
这种心理优势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
二战后,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彻底打疼了日本。
从那以后,日本对美国是真心怕了,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美军在日本横着走,日本人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但对中国,日本的态度完全不同。
战后中国的”以德报怨“政策,在日本人看来反而是软弱的表现。
400多万日本人和战俘,中国都宽大处理,没有报复。
这种仁慈在只认拳头的日本人眼里,就等于心虚。
日本人信奉的是强者文化。
你对他越狠,他越怕你,越崇拜你。
你对他越好,他反而觉得你好欺负。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对美国毕恭毕敬,对俄国小心翼翼,对中国却敢大声叫板。
在日本人的逻辑里,美国用原子弹”教育”过他们,俄国在西伯利亚”照顾”过60万关东军。
这两个国家的“教育方式”让日本人刻骨铭心。
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他们看来就是软弱可欺的证明。
这种认知偏差,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问题出在哪里?
说白了,就是太文明了。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理念。
遇到国际争端,首选谈判协商,而不是武力解决。
这本来是大国风范,是负责任的表现。
但在某些国家眼里,这就成了软弱的标志。
对比一下俄罗斯的做法就明白了。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俄军直接行动,既成事实。
2022年乌克兰冲突,俄国再次用军事手段回应。
这种直接而强硬的方式,让日本对俄国敬而远之。
北方四岛问题上,日本从来不敢太过分,因为岛上就驻扎着俄军。
而中国呢?
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国有化”,中国的回应是外交抗议。
台海问题上,中国强调”和平统一”,展现最大善意。
这种克制和理性,在日本人看来就是不敢动真格的。
俄专家卡申说得对:”中国没给日本那种直接的痛感。”
没有痛感,就没有敬畏感。
更要命的是,日本还有美国这个靠山。
美日安保条约让日本觉得有人撑腰。
5万多美军驻扎在日本,给了日本虚假的安全感。
四方安全对话、AUKUS协议,这些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让日本更加有恃无恐。
在日本人的算盘里,单挑肯定打不过中国,但有美国老大哥在,怕什么?
这种狐假虎威的心态,正是日本敢于挑衅的底气所在。
但他们忘了一个道理:拳头收着,不等于没有力量。
中国的克制,是大国的风度,不是软弱的表现。
这种误判,迟早要付出代价。
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该怎么办?
国内不少学者都说过同一句话:”打服它,它才会消停。”
这话听起来有些粗暴,但确实说中了要害。
日本这个民族,只有挨过打才会老实。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二战时期,即使美军已经占领了冲绳,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
直到两颗原子弹落地,才彻底打醒了这个民族。
从那以后,日本对美国再也不敢造次。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还没有给过日本这种”深刻教育“。
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主要靠的是消耗战和国际援助。
日本人心里总觉得败给的是美国,不是中国。
这种心理阴影,让日本始终不服气。
俄专家的话点醒了很多人:有些教训,只能用实力来上。
当然,这不是要主动挑起战争。
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轻易动武。
但如果日本真的胆敢在台海问题上越线,那就另当别论了。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力干涉。
如果日本真的敢在中国统一台湾时”拔刀相助”,那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
到那时候,中国会让日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东方巨龙的怒火。
让它痛,让它恨,让它悔不当初,更要让它”永无翻身之日”。
这不是威胁,而是庄严的承诺。
我们终将给历史一个交代!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随着中国实力的持续增强,日本的心理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时间在中国这一边,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识时务者为俊杰,日本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日本的心态说到底是”死鸭子嘴硬“。实力不济却不愿承认,只能在嘴上逞强。这种自欺欺人注定走不长远。
随着中国实力持续增强,日本的心理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它必须正视现实,调整对华态度。区域和平需要理性合作,而非意气用事。
面对日本的挑衅,你觉得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克制,还是该适时展示肌肉?欢迎留言讨论。
搅局南海,加拿大也加入了。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国防长签订了防务合作协议,这是加拿大在亚太地区签署的第一份此类军事协议。 加拿大国防部长麦金蒂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签署协议 协议规定,两国军队可以互相参加对方的军事演习。加防长麦金蒂当即表示,希望明年可以参加菲律宾和美国的联合军演。 菲防长特奥多罗则声称,在中菲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菲律宾必须与更多国家展开军事合作,以震慑中国,主打一个人多力量大。在加拿大之前,菲方已经和美、日、澳、新达成了类似合作。 另一方面,菲律宾也在积极扩充军备。据军方高层披露,菲律宾打算买一批日本护卫舰,虽然数量只有几艘,而且破旧不堪,但菲方依然积极促成这项交易。 以至于有菲议员感慨,菲律宾就像“乞丐”一样,到处搜刮别人不要的破烂,当成宝一样重视。毕竟,乞丐是没有资格挑三拣四的。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只不过,即使是购买别国淘汰下来的老旧装备,菲律宾的实力也不允许。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本来允许菲律宾购买本国战机,但因为菲方资金不足,到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只能无限期推迟。 无奈之下,菲律宾只能尽可能多地拉拢其他国家,不管跟亚太有没有关系,只要跟中国不对付,一律拉过来。这样一来,菲军方在南海搞事情的时候就有更多底气了。 当然,如果菲律宾真的惹上麻烦,这些所谓的盟友也不会出手相助,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地帮一句腔,但也无济于事。美国尚且如此,鞭长莫及的加拿大更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加拿大最近也在闹矛盾。因为一则关税广告,特朗普直接下令停止一切对加谈判,尽管加总理卡尼已经道过歉了,特朗普依然不打算原谅他。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开始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上周,中加两国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这是双方八年来的首次会晤。 卡尼高度评价了这次会晤,称中加关系将迎来转折,通过与中方加强合作,加拿大将会拥有更多机会,实现互惠共赢。…
中美经贸团队经吉隆坡磋商,达成多项共识,包括美国将暂停实施 9 月 29 日公布的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一年,我国则暂停实施 10 月 9 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尽管达成上述共识,双方尚未签署贸易协定。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宣称,中美贸易协定最早或于近日签署。然而,在协定签署前,美国却再度转变态度,连出两招,试图逼迫中国让步。 首先这“第一招”还是关税,贝森特声称,“美国已经设立了一个标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不纷纷效仿,他会觉得意外,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正涌向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其他国家已经对中国征收关税或正计划这样做”。这话什么意思?说得简单点就是,美国已经在对华关税问题上制定了标准,并且这个标准不仅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支持,而且它们已经开始照做了。说白了,美国就是想继续拉拢盟友在关税问题上对付中国。 其次,美国的“第二招”则是继续调查中国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之前,有美媒就指出,特朗普政府准备在10月31号至12月1号期间,就中国未能遵守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议条款启动调查一事公开征求意见,并在12月16号举行听证会收集更多证词。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认为我国没有遵守之前的贸易协议?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协议里有一条内容是要求我国在两年内额外采购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以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 但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物流受阻严重,继而导致采购目标没有完成;其次是因为美国政府最先没有履行自身义务,对华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措施,这严重扰乱了中美正常贸易与投资活动。现在特朗普政府又想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展开调查,这不就是在恶意甩锅、倒打一耙吗?在这一点上,我国必定是寸步不让的。10月30号,中美两国元首刚举行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美国却还想着继续调查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美贸易协定的履约情况,这只能说明美国在经贸关系上的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依旧存在,其行为本质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不断施压来试图在中美经贸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美国重启对华贸易301调查,美财长也威胁不卖稀土就加税,看来美国是打算随时准备翻脸了。 今天来看看两个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美国这次很显然是憋着坏,做好了要继续跟中国摊牌的打算。 第一个新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尽管中美会晤后两国贸易战进入休战期,但是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开展调查,以了解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否全部履行。 美贸易代表还说,尽管中美进行了五轮贸易会谈,进行了高层会晤,但是“没有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 第二个新闻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那么美国会对中国提高关税。希望中美成为“值得依靠的伙伴”。 两个都看得出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加掩饰,他们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为了翻脸做准备。 第一个新闻里面,美国贸易代表说的这个所谓的调查,也就是臭名昭著的“301调查”,这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这项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被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征收进口关税。 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就是根据这个调查发动的。 现在美国为什么突然又重启了调查呢?在我理解来看,美国现在是实在没牌可以打了,关税牌没有让中国屈服,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加税,结果盟友们嘴上说的好好的,但是谁都不敢配合美国对中国加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敢硬刚美国,就一定不会对他们手软。 美国重启301调查,就是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未来对中国重新加征100%的关税,继续威胁中国让步。 第二点关于稀土出口问题,中国还是那句话,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我们对此予以管控符合国家利益。 美国不是老说什么,他们的“国家安全风险”吗?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安全”,美国不仅在国内出台各种法律法规,甚至把这些法律法规应用到国际上,导致美国法大于国际法的奇观屡屡出现。 典型的就是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进口伊朗石油,认为此举资助了伊朗革命卫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现在美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美财长贝森特还说什么,“中国垄断了稀土市场,有证据证明,中国有时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国人说这些话之前应该好好照照镜子,先别说中国,美国自己称得上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吗?…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早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范畴,逐步演变为发展模式与制度韧性的深层次对弈。 过去,西方主流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难以在高强度的外部压力下维持经济稳定,然而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权威媒体近期立场转变,清晰折射出这一预判正在土崩瓦解。 从精准反制策略的灵活运用,到供应链体系展现出的强大抗压能力,再到国家治理体系所支撑的长期发展动能,中国正以实践重塑全球经贸博弈的基本逻辑。 小李将带您穿透信息噪音,深入解析西方认知转向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中国应对挑战的战略底气,并探讨这场大国角力如何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路径,为公众提供一份冷静而系统的观察视角。 西方终于看清博弈现实 当特朗普公开为中美马来西亚会谈打出满分评价之际,《经济学人》却通过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这家创立于1843年的国际知名政经期刊,近期接连发布题为《为何中国正在赢得贸易谈判》和《中国如何用美国的方式击败美国》的文章,明确指出美方在经贸对抗中正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作为全球政治、商业与学术界广泛信赖的信息来源,《经济学人》拥有覆盖各国高层决策者、跨国企业领袖及顶尖学者的读者群体。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为其撰写专栏文章剖析美国内部经济结构性难题,比尔・盖茨坚持每日阅读其内容,查理・芒格更是将其列为每日清晨必读刊物之一。 尽管该杂志长期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早年亦与其他西方精英一样,预设中国无法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但如今其态度发生根本性逆转,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重新审视与理性回归。 这种认知变迁的意义远超舆论风向的变化。此前西方之所以低估中国,关键在于以线性思维解读中国的发展轨迹,误以为关税施压足以导致产业链外迁、迫使政策退让。 但在实际交锋过程中,中国不仅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面,更通过动态调整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这种超出预期的表现促使《经济学人》不得不摒弃原有偏见,依据真实数据重建分析模型。 从市场行为来看,近年来大量欧美企业并未响应美国政府推动的“去风险”或“脱钩”倡议,反而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企业的选择始终基于市场规律与盈利逻辑,中国庞大的内需潜力、高度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其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经济学人》的态度调整,实质是代表西方决策圈承认了一个共同认知:经贸竞争的结果并非由单一国家宣称决定,而是由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现实共同塑造。…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明确对3亿多美国民众做出保证:“两年之内,一定能解决稀土问题,让中国无法在这个领域威胁到美国。”不管贝森特是否在吹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两年之内,五角大楼不敢跟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此,他们需要在亚洲做好布局,先按住中国大陆。为此,他们需要在中国周边布下所谓的“天罗地网”。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印度、菲律宾、越南都传出大消息,都对中国颇为不利。 先说印度方面。日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正式宣布,已经跟印度签下了10年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也就是说,最终莫迪政府仍然在这方面对美方妥协了,在军事合作问题上,他还是更相信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仍然被莫迪凉在了一边。 接着,是菲律宾方面。数小时前,赫格塞斯和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共同宣布:菲律宾特遣部队正式成立。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说法,这支特遣部队共有60人,由一名海军将军领导,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 然后,就是越南。11月2日,赫格塞斯对越南进行了访问,越南高层对其非常热情。事后,赫格塞斯表示:“美军将向越南交付三艘巡逻艇,以及12架教练机中的3架”。而且,赫格塞斯还明确表示:“我们美国支持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越南!”让一个“强大的”越南待在中国周边,美国这个套路跟几十年前如出一辙。 当然,对五角大楼来说,仅仅是印度、菲律宾、越南三国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日本和韩国的力量。 近几天,日本和韩国也确实都在张罗一桩大事。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前几天特朗普访问韩国时,曾明确表示:“美国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对此事,李在明政府相当高兴,毕竟未来他们就能用该核潜艇来盯防中国了。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韩国这边正高兴着,日本那边也有动静了。这两天,日本官媒称:“在韩国得到美国的允许后,高市早苗政府也在寻求美国的核潜艇”。好家伙,要是再加上一直在张罗此事的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最差的情况是: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会有核潜艇。而且,都是为了盯防咱们。 综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虽然中美贸易战已经降温,但美国对中国的动作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且,特朗普已经彻底改变了跟中国一对一的策略,他已经回到了拜登的老路上:寻找更多盟友,来帮美国按住中国。这个策略是早在奥巴马以及拜登时期,美国就已经定好的,特朗普上台后曾一度对此颇为不屑。近段时间,由于贸易战,特朗普才猛然发现:中国确实不好对付,确实该联合更多盟友。 既然特朗普对华策略已经变了,那我们中国的应对之法自然也要有变化。
印度又开始飘了?边境挑事、国际上拉帮结派对咱中国阴阳怪气,结果连印度自己的学者都急了,直接警告: “别再挑衅中国了!人家只是缺个机会收拾你!”这话一出,印度政坛瞬间炸锅,看来有人是真该长点记性了! 自家学者看不下去了 印度近几年在国际上特别活跃,简直一副“谁都不怕、我最牛”的架势。先是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甚至多次派军队试探咱中国的底线; 后又在国际会议上各种“阴阳怪气”,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针对咱中国。可以说,印度这些年的“小动作”一件比一件离谱,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和咱中国有矛盾似的。 而这次,连印度的学者都看不下去了。据印度媒体报道,不少印度知名学者最近纷纷公开警告本国政府: “不要再对中国进行无谓的挑衅,中国目前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遇,一旦机会成熟,印度将为这种不成熟的对抗承担惨痛的损失。” 其中一位学者更是直言,印度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中国抗衡,继续挑衅只会自讨苦吃。 这话听着虽然刺耳,但却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表现可以说是“得寸进尺”,多次试图改变现状,甚至公然侵犯咱中国的主权。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至今依然是印度政坛的“痛点”。而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更是拼了命地“刷存在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拉拢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所谓的“反华联盟”。 然而,印度的这些努力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印度不仅没能从这些挑衅中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在多个领域被咱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印度和咱中国的差距都在不断拉大。而现在,连印度自己人都开始担心:继续挑衅下去,印度会不会把自己玩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