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比美國B2還先進,轟20造價會有多高?一架能換20架殲-20戰機?

在中国的装备体系中,轰-20轰炸机是“20家族”中唯一一个还没有亮相的装备

这也使得很多人好奇,轰-20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到底为什么到现在都还没有亮相。

轰-20概念图

轰-20

不出意外的话,轰-20应该是一型定位上和美国B-2轰炸机很相似的飞机,都是重型隐身轰炸机

至于轰-20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服役,核心原因是轰-20的很多功能被其它武器占据了。

首先是进行核打击的能力。

所谓的“战略轰炸机”,指的是有能力进入敌人的领空并深入其中,对敌人核心领土进行核打击的轰炸机。

B-2轰炸机

美国在研发B-2轰炸机的时候,想的就是让B-2利用自己的隐身能力突破苏联的防空网络,然后对苏联重要城市丢核弹头。

至于苏联图-160轰炸机,想的也是通过速度突破美国和欧洲的防空网络,然后对美国和欧洲进行核打击。

图160轰炸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能发挥这种作用的武器数不胜数。

别的不说,就单单是洲际导弹,在效率上就要比“战略轰炸机”更强,且也更难以拦截。

除开进行核打击,B-2轰炸机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进行地毯式轰炸了。

B-2轰炸机投弹

但是要进行地毯式轰炸,中国也有轰-6。

虽然轰-6比轰-20落后了很多,但是轰-6胜在数量多,服役数量估计已经超过了200架,差不多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轰炸机数量之和。

同时轰-6还足够便宜,相较于轰-20有更大的性价比。

轰6机群

除开以上原因,随着高超音速导弹、大型无人机等武器的服役,中国的火力投送能力越来越强,这些武器的服役也挤占了B-2轰炸机的生存空间。

所以轰-20要想服役,其性能必须远超现在的美国B-2轰炸机,不然也就没有服役的必要了。

目前来看,轰-20可能会有比B-2轰炸机更强的隐身能力、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大的体量。

轰-20概念图之一

隐身能力不用多说,轰-20作为一款新时代的轰炸机,隐身技术相较于1997年开始服役的B-2轰炸机,应该是有优势的。

速度方面,B-2轰炸机因为机体限制,速度非常慢,最快速度只有0.8马赫左右。

在体量上,也同样是因为飞机的机体限制,B-2轰炸机的最大载重只有20吨左右。

相较于俄罗斯图-160轰炸机40多吨的载重和美国自己B-1B轰炸机60多吨的载重,B-2轰炸机的体量太小。

B-1b轰炸机

轰-20作为未来中国唯一一款重型轰炸机,其体量也是中国非常看重的性能。

并且除了隐身能力、速度、体量上的优势,轰-20可能还会有很多其它的功能,但这就不是现在的我们能知道的了。

轰-20概念图之一

当然,对于轰-20,很多人还是非常关注它的造价的。毕竟当年美国造的B-2轰炸机售价达到了20亿美元一架,这个价格足够买20架歼-20战机。

那么我国的轰-20也会这么贵,真如传闻那样,一架就能换20架歼-20战机吗?

贵是有原因的

其实对于轰-20的价格大家不用太担心,轰-20的价格大概率不会像B-2那么贵。

其一,B-2轰炸机贵是因为美国在研发阶段出了幺蛾子

B-2轰炸机在研发的时候是大幅度改过设计的,这就使得其研发成本提升了差不多一倍,达到了200多亿美元。

B-2轰炸机

其二,B-2轰炸机生产数量太少了,平摊到每一架轰炸机身上的成本太高。

原本按照美国空军的计划,美国空军将采购132架B-2轰炸机(1978年计划),最终这款轰炸机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总成本,加上军火商的盈利,这132架B-2的总售价将是366亿美元,算下来B-2轰炸机单价是2.77亿美元。

确实很有科幻感

但是随着研发费用的超支,到1984年的时候,厂家对这132架B-2轰炸机的报价就涨到425亿美元了。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空军迅速砍掉了后续的B-2轰炸机采购计划,最终B-2轰炸机的生产数量只有21架,但美国空军为此支付了44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生产线建设成本。

B-2轰炸机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老老实实的采购132架B-2轰炸机,那么B-2轰炸机的单价也不过是3.3亿美元左右。

因为美国最终只采购了21架,这款轰炸机的单价就变成了21亿美元。

到了现在,当前美国计划采购100架以上的B-21轰炸机,其预计采购价格在7.7亿美元左右。

将美元这些年的贬值算上去,就会发现B-21轰炸机的价格是比当年B-2轰炸机“3.3亿美元的单价”要便宜的。

B-21轰炸机

中国军工生产成本更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国整体的工业生产成本比美国更低。

得益于全产业链以及工业规模,中国不管生产什么其成本都很低。

就以驱逐舰举例,中国055大驱的单价估计为60亿人民币左右。以美元兑人民币1:7算,一艘055大驱差不多是8.5亿美元。

但是各位知道美国的伯克3型驱逐舰多少钱吗?足足20亿美元,差不多是055大驱的2.5倍了。

伯克-3型驱逐舰

并且伯克3驱逐舰在综合性能上还没有055大驱强,且在过去几十年美国已经生产了差不多70艘伯克级驱逐舰,早就大幅度摊平成本了。

如果伯克3是一款新系列驱逐舰,其成本只会更高,单价达到30亿美元,甚至是40亿美元都有可能。

这样一对比,就能发现中国的武器有多便宜。

至于轰-20的单价会是多少,最多不会超过7亿美元。

美国造B-21轰炸机就是这个价格了,轰-20的价格再怎么贵也不会超过这个价,所以说轰20一架造价抵得过20架歼20,有些太过了。

B-21轰炸机模型

考虑到中国工业生产的成本优势,轰-20的单价有可能压到5亿美元以下,当然具体是多少,得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當今世界擁有能力打一場高科技戰爭的國家,只有兩個國家

战争的形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最早的冷兵器时代,刀剑相接、血光四溅,到火炮与枪械主宰战场的热兵器时代,再到如今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高科技战争,作战方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兵力与火力对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高科技战争高度依赖尖端科技,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涵盖情报收集、指挥控制、武器装备等多个关键领域。其特点是前所未有的精准打击与高效协同,极大地提升了战场的作战效率与动态响应能力。 在当前世界,能够全面驾驭这类高科技战争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美国和中国凭借其深厚的军事科技积累和综合国力,稳居全球军事技术的两大领军者位置。 高科技战争以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理念,彻底重塑了传统战争的面貌。美国和中国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示出无与伦比的实力,成为世界上少数能真正掌控未来战争形态的强国。 美国的高科技军事能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首次全面展现。这场战争中,美军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通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战场指挥效率。侦察卫星实时监控伊拉克军队动态,通信卫星保障了全球范围内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而导航卫星则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凭借地形匹配技术,精确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和防空设施。F-117A隐形战斗机依靠其独特的设计和吸波涂层,成功规避敌方雷达,实现对重要目标的毁灭性打击。整场战争,美军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战场全方位透明,极大降低了己方伤亡,同时重创敌军,这场战争被认为标志着高科技战争时代的正式来临,也巩固了美国全球军事霸权的地位。 美国的军事力量远不止于空中与导弹系统。其拥有的11艘核动力航母构成了全球力量投射的中坚,这些航母搭载F-35C隐形战机,具备强大的空中、海上和地面打击能力。航母战斗群配备驱逐舰、巡洋舰及核潜艇,形成多层防空、反潜和对陆攻击的立体作战体系。 美国空军的B-2战略轰炸机以其飞翼布局和先进隐身技术闻名全球,能够携带常规及核武器执行全球打击任务。E-3预警机则充当空中指挥所,配备广域雷达,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实时向战机提供情报。战斗机方面,F-22和F-35构成了全球最先进的空战体系,凭借隐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优势,在空中战场上占据压倒性优势。 美国的太空能力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基石。到2025年,美国的卫星网络覆盖全球,侦察卫星能够捕捉地面目标的细微变化,通信卫星保障跨洲际指挥效率,导航卫星为各种武器系统提供高精度定位。在网络战领域,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开发进攻和防御网络武器,具备瘫痪敌方指挥系统的能力。这些技术优势使美国在高科技战争中拥有了全方位的掌控力。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B-21隐形轰炸机以及下一代战斗机计划,确保其技术保持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的高科技军事能力在21世纪迎来了快速跃升。北斗导航系统是其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2000年,北斗一期系统启动,覆盖亚太地区;到2020年,北斗三期全面建成,提供全球定位与授时服务。北斗的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精准打击、部队调度和导航,其独立自主的特性确保了中国在关键时刻不受制于外国导航系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此外,北斗系统还广泛服务于民用领域,如交通运输和精准农业,体现了军民融合的战略价值。 中国空军的歼-20隐形战机则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战争中的崭新力量。该机型2011年首飞,2017年正式列装,具备高度隐身性能、强大机动能力以及先进航电系统,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作战任务。其雷达与电子战系统有效干扰敌方探测,支持多种精确制导武器挂载。进入2020年代,中国还首飞了第六代战斗机,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材料技术,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前瞻战略。 中国空军装备还涵盖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和大型运输机运-20。预警机凭借广域雷达提供战场态势感知,电子干扰机破坏敌方电子系统,运-20提升了战略投送能力,增强远程机动性。 海军方面,中国三艘航母的列装极大提升了海上作战力量。2022年,“福建”号航母下水,搭载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包括歼-15和新型隐形战机。航母战斗群由驱逐舰、护卫舰和核潜艇组成,具备全方位的防空、反潜和对海攻击能力。近60艘驱逐舰的编队极大加强了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多功能战舰支持远程任务。陆军也积极拥抱高科技浪潮,实现了装备与指挥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与火炮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提高了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5G网络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数智化指挥系统使作战单元协同更加紧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情报分析和目标识别,大幅提升了陆军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率。…

6 hours ago

特朗普來了:要稀土、催訂單、求助力、炒芬太尼。他以為他是誰?

当地时间10月24日晚,“空军一号”冲天而起。特朗普启程了,带着一肚子算盘。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中美经贸磋商已然开谈。 一边是总统出访的阵仗,一边是经贸谈判的桌台,他摆的谱,够大。 可他以为他是谁?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4日,美国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准备前往亚洲 启程前,他唾沫横飞:“第一个问题就是芬太尼”。 好一个“首位问题”! 可谁不知道,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 2023年近7.4万美国人死于芬太尼滥用,这账算给谁? 中国2019年就整类列管芬太尼,2023年未向北美出口一克相关药品,美方自己查不到芬太尼来源,就想把脏水泼过来甩锅给我们。 我又不是你大爹大爷,凭什么帮你。 自己—— 对内,管不住药企游说,拦不住两党互撕,连个禁毒法案都拖4年才通过 ; 对外,就会拿中国当遮羞布。…

6 hours ago

高市早苗出手挺狠、一箭雙雕:中國不買美國大豆,日本要買?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10月21日,日本政坛风向突变,高市早苗走马上任,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她一上台就打出“早苗经济学”的旗号,声势浩大,动作频频。 但在一连串看似为“振兴日本经济”的操作背后,却藏着一场精心布局的对华、对美双重博弈。 其中最惹人关注的,就是她对美国大豆的态度,在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导致美国农民焦头烂额的背景下,日本突然表示愿意“帮忙消化”。 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高市早苗出手到底是单纯地讨好特朗普,还是另有所图?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2018年,美国贸然掀起关税战,钢铝之后,大豆成为中国反制的焦点。 美国大豆税率直冲34%,昔日最大买家中国果断转向南美,巴西大豆价格便宜、运输更省钱,迅速成为中国新的主要供应国。 美国大豆出口中国的数量一口气暴跌了75%,不仅价格崩了,库存也积压成山,美国豆农日子难过到什么程度? 连贷款违约率都明显上升,有人改种玉米,但市场早被巴西抢占了。 图为收获的大豆 时间来到2025年,美国大豆又迎来一次“灾年”。 这一年美国的大豆产量预计能达到43亿蒲式耳,但中国已经几乎完全停购,美国豆农苦不堪言,新粮无处堆,只能自己建仓或贱卖给国内压榨厂。 问题是,压榨厂的产能一年只涨了14%,根本吃不下这么多豆子,更糟糕的是,同年9月,阿根廷突然取消了大豆出口税,趁机对华出口至少10船货。…

6 hours ago

德國外長:台海有事就是德國有事,我們不能容許暴力改變台海現狀

前言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还没启程访华,就先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 他声称德国“坚持一中政策”,却又扬言“不许武力改变台海现状”,把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包装得理直气壮。 一边是急切想解决稀土和芯片难题,一边却又在核心利益上碰瓷,德国这番操作究竟想干什么?又在试探谁的底线? 德国外长还没上桌,就想教中国怎么做饭? 好一个蹩脚的魔术师,还没上台就想把观众当猴耍! 这出戏的主角,是德国新外长瓦德富尔,剧本是“既要又要”,舞台是中德关系,可观众们早就看穿了那点小把戏。 时间拨回到10月23日,瓦德富尔高调宣布26日访华,还把“稀土议题”列为重中之重,这明摆着是来求人办事的,而且是来解决命脉问题的。 德国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哪个离得开中国的稀土? 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德国的“工业4.0”离不开“稀土4.0”,可他们偏偏揣着明白装糊涂! 按照德媒爆料,这位外长的核心诉求清单列得明明白白:拿到更多的稀土,让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更吃香,解决安世半导体争端,甚至要为德国总理默茨访华铺路。 这哪是外交访问,这简直就是带着购物清单来讨价还价的! 可人还没到,架子倒是摆得十足。 瓦德富尔先就两岸问题表示“德国政府坚持一中政策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听着挺对,可他偏要加上一句“将自行决定该政策的具体实施”。 这不就是话里有话,给自己留后手吗!…

7 hours ago

繼稀土後,美國又一關鍵行業被“封鎖”,老美急了:中國壞了規矩

钨,素有“工业牙齿”之称,熔点高达3422℃,硬度居全球首位,密度与黄金相近,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核屏蔽、硬质合金及光伏组件等关键领域。“掌控钨矿,便等同于握住一国工业命脉。” 数据表明,当前中国钨产量约占全球总量80%,而2025年2月,中国对钨在内的25种金属及相关技术启动出口管制,令西方国家猝不及防。 继稀土之后,中国再亮战略王牌,扼住欧美行业命脉,美方反应强烈。彭博社发文称,“中国破坏了市场规矩”。 202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超80%钨来自中国,若叠加俄罗斯产量,两国对这一关键金属全球掌控率高达90%,如此数据跳动着西方国家的敏感神经。 加拿大矿业公司Almonty Industries首席执行官刘易斯・布莱克直言“一旦钨供应中断,我们的经济、制造业乃至国防体系都将濒临崩溃。”目前,该公司客户正迫切等待钨产品交付,而中国却按下暂停键。 面对中国钨供应管控,老美急了“绝不能丧失钨资源的稳定供应”。要知道,从美国高端制造业到国防军工,钨均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供应一旦受阻,引发的连锁反应将难以预估。 据报道,钨价自2020年起持续攀升,其中钨精矿涨幅达50%。受产能释放迟缓、矿石品位逐年下降影响,中国掌控着全球钨供给节奏,也让西方陷入被动。 为保障国防、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钨供应,美国不得不紧急行动,多方寻觅新供应渠道。2025年,美方将目光投向韩国,对桑东钨矿开展考察。作为韩国最大钨矿,该矿归加拿大企业所有,若投产预计可填补全球50%非中国渠道的钨供应缺口,备受国际关注,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正式投产。 中国对钨资源的管控,并非依赖威胁或谈判,而是通过出口许可证制度实现。 凭借这一制度,中国稳稳掌控钨资源流向的主导权。如今,在关键资源的定价、流向调控及合规监管等领域,中国已掌握绝对主导权。 近年来全球市场格局持续重塑,“掌握核心技术者掌控市场主导权”的逻辑,在新兴生物科技领域同样适用。 早在2019年,美国科学家研发出日常健康口服科技成品,受技术瓶颈制约,该成果单价高达2万元/克,仅为海外富豪专属。直至2022年,中国科学家团队Poema打造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船“深蓝号”,成功将成本压缩99%,目前京J\东平台上的国产“血-生-心”,售价不足海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现代社会高油高糖饮食、熬夜加班、频繁应酬等不良生活习惯盛行下,我国三\高人群规模已达4亿。据悉,中国手握全链条专利生产工艺,在定价、流通渠道及监管方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产“血-生-心”用户以应酬密集的商务人士、久坐肥胖的职场管理者及高级营养师为主,年龄集中在33-55岁。凭借“缓解心慌胸闷、不再疲惫乏力”“国产更安心”等实际效果,加之高性价比优势,已斩获欧美、东南亚高端商圈订单。 自2023年起,中国关键金属管控措施密集出台:从镓、锗,到新增锑纳入管制,再到2025年将钨、碲、铋、钼、铟列入管控清单。这一连串看似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名单调整,实则是一张布局精妙的战略蓝图。…

7 hours ago

持有核武器50年不承認,數量可能比中國還多?聯合國調查時遭驅趕

前言 在国际局势中,核武器一直以强大的杀伤力与威慑力,左右着全球战略格局。 大多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在国际社会的注视下,对自身核力量有着相对明确的展示与说明。 但有这么一个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 五十多年来,这个国家对是否持有核武器一事,既不明确承认,也不坚决否认,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引发外界无数猜测。 甚至有观点认为,其核弹头数量或许超过中国。 联合国曾试图揭开真相,却也被无情拒之门外。 以色列核计划 以色列的核计划,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彼时刚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周边环境可谓危机四伏。 阿拉伯国家对这个新生国家充满敌意,在常规军事力量对比上,以色列处于劣势,以色列首任总理深感不安。 他意识到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以色列急需一种“终极威慑力量”,核武器便成为他心中的不二之选。 1952年,以色列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但初期以色列在核技术领域进展缓慢,转机出现在1957年以色列与法国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 当时,法国出于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考量,决定向以色列伸出援手,在法国的帮助下,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深处,悄然动工建设迪莫纳核研究中心。 这座表面上打着“民用核科研”旗号的机构,实则背地里在研究核武器,美国作为全球核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自然也注意到了以色列的异常举动。 1960年,美国卫星敏锐捕捉到迪莫纳核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发现基地内有大型冷却塔、地下铀浓缩设施,以及一座具备年产40公斤武器级钚能力的反应堆。…

7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