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南中国海,平静的水面突然掀起波澜。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炮舰,傲慢地驶入珠江口,拦截我国渔船,挑衅意味昭然若揭。这一次的中国,已不再是百年前清政府软弱可欺的模样。在一场激烈的海上对峙中,我军用一炮直击对手的嚣张,捍卫了新中国的主权,也宣告了中国海军崛起的开端。
1953年9月9日,珠江口海域风平浪静,我国海军“勇敢号”舰艇上,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正兴奋地展开他们的首次实战训练。领队的海军老将张羽,站在甲板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海域。他知道,这片海域虽表面平静,却并不真正安全,蒋军的余孽时常来此挑衅,而国际上,一些西方列强也总在窥探中国的弱点。
张羽的担忧很快成了现实。就在舰艇行驶到内伶仃岛附近时,观察哨突然传来急报:“报告!在前方海域发现英国舰艇,正在拦截我国渔船!”张羽闻言,迅速举起望远镜。只见不远处,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灰白色炮舰横在渔船前方,显得气势汹汹,而我国的一艘小渔船则停在一旁,渔民焦急地站在甲板上,用手遮着阳光,似乎在呼救。英国舰艇庞大的身影如同猛兽,咄咄逼人地堵在渔民的归路上,那炮口的冷冽金属光泽显得格外刺眼。
张羽放下望远镜,冷声说道:“这是我国领海,英国人竟敢如此嚣张?”他心中清楚,这绝非普通的航行过境。英舰的出现很可能是有预谋的挑衅。果然,根据侦察兵的后续报告,这艘英国炮舰编号为ML1323,属于皇家海军舰队,其指挥官是中尉梅里曼。
此人是一个极端傲慢的种族主义者,对中国军队素来嗤之以鼻。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靠近中国海岸线,窃取我方海防情报。而现在,他们更是公然拦截中国渔船,肆意践踏我国主权。
张羽胸中怒火涌动,但他强压下情绪,迅速冷静下来。他知道,英舰的挑衅不仅是一次单纯的侮辱行为,更是对新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自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虽然有所提升,但西方列强仍对这个崛起中的国家抱有傲慢与偏见,尤其是英国,这个曾在百年前用炮舰叩开中国国门、掠夺财富的殖民霸权国家,他们依旧固守着昔日的骄傲,认为中国海军不过是“弱者中的弱者”。
面对前方的情况,张羽迅速做出指示:“准备升旗发信,先警告对方停船!”在他的指挥下,舰艇迅速升起国际通用的“K旗”,这是海上警告对方停止前行的信号,同时通讯系统也向英国舰艇发出了清晰的广播:“立即停船!接受检查!这里是中国领海!”
英舰却毫无反应。梅里曼站在指挥台上,用望远镜注视着远处驶来的“勇敢号”,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他嘲讽地说道:“一艘中国老旧军舰,真是滑稽。”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艘过时的舰艇,根本不足为惧。
他不仅没有停船,反而命令舰艇向“勇敢号”方向驶去,炮口调整角度,径直对准我国舰艇,意图以武力威胁逼退对方。与此同时,英舰上的士兵们甚至开始朝渔船鸣哨、挥手,肆意嘲弄我国渔民。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写满了轻蔑和不屑。
此时,“勇敢号”上的新兵们已经按捺不住。他们看着远处的场景,纷纷咬牙切齿,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副司令!让我们开炮吧!教训这些英国人!”年轻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与冲动,张羽却依然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一艘炮舰,更关乎中国的尊严。如果动手,必须以雷霆之势击溃对方,绝不能落人口实。
他命令舰艇保持航向,继续用广播向对方喊话,同时暗中指挥士兵进入战斗状态,调整火炮,对准英国炮舰。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旦对方继续挑衅,冲突将不可避免。
“勇敢号”缓缓靠近目标海域,甲板上满是屏息以待的士兵,所有火炮已经完成装填,炮口稳稳对准前方那艘悬挂英国国旗的炮舰。前方的英舰却毫无退让之意,仍旧以嚣张的姿态横在我国渔船面前。
英舰舰长梅里曼站在指挥台上,双手交叉在胸前,神情充满轻蔑。他注视着渐渐逼近的中国军舰,忽然转头对身旁的副官说道:“看哪,真是一艘破旧的船,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海军力量’?”他摇了摇头,发出一声讥笑,“看来我们还是太久没给这些猴子上一课了。”
梅里曼的态度愈发傲慢。他命令手下加速靠近“勇敢号”,同时调整炮口,故意对准我国舰艇,试图以武力威胁迫使中方后撤。他甚至命令士兵对着远处的中国渔船吹口哨、挥手,还用摄像机记录下整个过程,作为日后炫耀的“战果”。
对于梅里曼来说,拦截中国渔船、挑衅中国军舰并非首次。
他早已习惯了依靠“皇家海军”的威名在异国他乡耀武扬威,而眼前这片海域,更让他想起了百年前英国炮舰逼迫清朝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辉煌历史。
“副司令,对方越靠越近了!他们的主炮也对准了我们!”观察哨的声音急促而紧张,但张羽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稳稳站在指挥台中央,注视着远处的英舰,目光中没有一丝退缩。周围的新兵虽显得焦躁不安,但也都等待着他的下一步指示。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直面敌国军舰,心中的愤怒与紧张交织,让他们的手心满是汗水。张羽的从容仿佛是一块磐石,稳稳压住了船上紧张的气氛。他心中明白,虽然对方嚣张至极,但作为指挥官,他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海战,更是一场捍卫主权的外交交锋。
张羽先是下令升起信号旗,并通过广播再次严正警告对方:“立刻停船!接受我方检查!”信号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广播声在海面上回荡。对方依旧毫无动作,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梅里曼透过望远镜看到“勇敢号”升旗的举动,不屑地说道:“呵,还真拿出了一副准备开战的架势?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挥手下令:“继续靠近,再给他们点压力,让这些土鳖见识一下什么是英国的威严。”
就在英舰靠近至不足500米时,梅里曼突然听到甲板上传来士兵们惊慌失措的喊声:“报告!中国军舰调整炮口了!”他立刻放下望远镜,目光锁定对面的“勇敢号”,发现那艘中国军舰的炮口已经精准对准了自己的舰艇,炮管上涂着的黑色漆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冷冽。这一刻,梅里曼内心泛起一丝不安,但随即被自负压下。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不过是虚张声势,不敢开火的。”
张羽没有浪费时间。他知道,对手的傲慢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而他必须以雷霆手段打破这份傲慢。他果断下令:“用小口径炮弹,发射三发示警弹,瞄准敌舰上空!”随着命令下达,海面上响起了几声闷响,三发小口径炮弹从“勇敢号”飞出,在英舰的上空划过弧线,精准爆炸。巨大的烟尘笼罩了英舰甲板,英舰士兵猝不及防,纷纷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有些人灰头土脸,狼狈至极。
“他们竟然敢开炮!”梅里曼被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愣住了。他从未想过,眼前这艘破旧的中国军舰竟然真的敢对皇家海军开火。甲板上的士兵也一片混乱,不少人开始惊慌地向梅里曼请示撤退。这个被傲慢与偏见冲昏头脑的舰长却依旧不肯低头。
他粗暴地打断士兵的建议,冷声说道:“别慌,他们不过是在警告我们,根本不敢开真炮。”他随即挥手,下令舰艇继续向“勇敢号”靠近,并调整主炮,对准对方舰身。他还嘲讽地补充道:“应该害怕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张羽站在指挥台上,冷冷注视着英舰的挑衅举动。他知道,示警已经毫无意义,对方的嚣张和傲慢无法被言语遏制。是时候展现中国海军的真正实力了。他扫了一眼周围的新兵,语气坚定而低沉地说道:“记住,我们已经仁至义尽,现在,是时候让他们知道,这里不再是清朝的海域!”他高声命令:“开火!”
随着一声令下,“勇敢号”的主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一发炮弹精准击中英舰船身。巨大的爆炸声在海面上回荡,冲击波几乎将英舰掀翻。梅里曼措手不及,从指挥台上狠狠摔下,狼狈地跌倒在甲板上,周围的士兵一片慌乱,忙着将他扶起。英舰侧舷的钢板被炸出一个巨大的裂口,浓烟夹杂着火光升腾而起,破碎的甲板上满是惊慌失措的士兵,他们在浓烟中咳嗽、尖叫,完全失去了刚才的傲慢气焰。
即便这样,梅里曼却依然不肯认输。他强撑着站起身,抓住一旁扶着他的副官,咬牙切齿地喊道:“还没完!这是在挑衅大英帝国的尊严,绝不能就这么撤退!”他的手在颤抖,但他依然用沙哑的嗓音命令道:“给我发求救信号!让驻港的舰队派支援来!我们不能输!”
很快,英舰开始通过无线电向香港的英国驻军求援。不久之后,一艘护卫舰和两艘驱逐舰接到了梅里曼的紧急求救,带着怒火全速赶往珠江口,意图替受创的英舰“复仇”。海面上的局势开始愈发紧张。张羽通过瞭望哨的报告得知英方的增援舰队正逼近时,脸上没有露出一丝惧色。他将望远镜放下,用沉稳的声音说道:“这是我们的领海,无论来多少,我们都必须守住。”
张羽立刻召集士兵开会,他面对一群初上战场的年轻面孔,语气依然坚定沉着:“我们现在处于劣势,对方增援舰艇火力更强、数量更多。但记住,我们是在捍卫祖国的主权,这是我们的海域,我们的家园,谁也不能侵犯。”他的话语沉稳有力,让原本紧张的新兵们渐渐冷静下来。有人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决心,甚至主动请战:“副司令,请下命令吧!他们要来多少,我们就打多少!”
“勇敢号”上的士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装填弹药,调整火炮,做好迎战的准备。张羽站在指挥台上,目光紧锁着远方,脑海中迅速推演着接下来的战斗策略。他知道,敌舰数量占优,火力强大,正面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但“勇敢号”并非毫无胜算。他们熟悉这片海域的每一处地形,这将成为反击的关键。他命令驾驶员将舰艇驶向伶仃岛附近,这里礁石密布,航道狭窄,大型战舰很难灵活操作,而“勇敢号”的体型正好可以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穿插周旋。
很快,英方的增援舰队抵达战场。护卫舰打头,驱逐舰紧随其后,三艘战舰排列成楔形,气势汹汹地驶入珠江口。英舰的火炮口径明显更大,甲板上甚至配备了多门最新型的舰炮,对“勇敢号”形成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张羽并未因此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敌舰的队形和航向,随后果断下令:“保持距离,边打边撤,把他们引入我们的伏击点!”
“勇敢号”开始调整航向,表面上似乎是在躲避英舰的追击,但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引导对方进入伶仃岛附近的复杂海域。英舰的指挥官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到“勇敢号”似乎在后撤,立刻下令全速追击,意图将其彻底摧毁。英舰的主炮发出轰鸣,炮弹接连落在“勇敢号”周围的海域,激起数十米高的水柱。“勇敢号”在张羽的指挥下,灵活地穿梭在礁石之间,英舰的炮火尽管凶猛,却始终难以命中目标。
“瞄准敌舰的薄弱位置,集中火力还击!”张羽一声令下,“勇敢号”开始反击。舰炮咆哮着将一枚枚炮弹送往追击的英舰。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护卫舰的前甲板,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爆炸,英舰甲板上顿时火光四溅,士兵们慌乱地扑灭火焰。另一发炮弹击中了驱逐舰的船身,虽然未造成致命损伤,但仍然让对方陷入混乱。
英舰试图调整阵型以反击,但复杂的海域让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缓笨拙。驱逐舰的舰长焦急地喊道:“注意航向!小心礁石!”话音刚落,一艘驱逐舰的底部突然传来剧烈的撞击声——舰身与一块暗礁直接相撞,导致舰体一侧严重受损,速度骤然下降。眼看形势不利,英方舰队被迫减缓追击的节奏。
张羽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命令:“全员开火!集中攻击护卫舰!”“勇敢号”的火炮再度咆哮,炮弹如雨点般砸向英舰。护卫舰的舰桥被一发炮弹击中,指挥室内的士兵连人带设备被掀翻,舰长负伤倒地,再也无法指挥。失去指挥的英舰顿时一片混乱,而“勇敢号”趁势继续压制,对敌舰展开猛烈攻击。
最终,英舰不得不选择撤退。他们拖着破损的舰体狼狈逃回海域外,增援的计划彻底失败。而“勇敢号”则静静停在原地,像一名胜利的战士,注视着远方的敌舰逐渐消失在视野中。
战斗的硝烟逐渐散去,“勇敢号”稳稳停泊在海面上。张羽站在甲板上,凝视着已经退去的英军舰艇,表情平静而刚毅。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风波。英国舰艇的挑衅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而中国海军的果断反击,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也极大震慑了西方列强。他也明白,这场战斗不会就此结束,英国人一贯骄横,他们必定不会轻易认输,接下来的一场外交风暴在所难免。
果不其然,当英舰狼狈返回香港后,梅里曼负伤不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英国驻港军方的耳中。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英国海军在第一时间采取了“甩锅”的策略,立刻向媒体大肆宣传称,是中国海军不分青红皂白地“袭击”了他们的舰艇,英军只是“被迫进入”中国海域,并遭到无端攻击。
英国官方甚至煞有介事地对外宣称,这次事件是“新中国挑衅国际秩序的鲁莽行为”,并向国际社会广泛传播这一说辞,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同时激起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声讨。
中国政府并没有被英国的舆论攻势吓倒。张羽在战斗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了整场冲突的详细经过,并将战斗中记录下来的所有数据,包括英舰非法进入中国领海的方位图、时间记录,以及交战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一一整理上报。这些铁证如山的证据清晰地还原了整场事件的真相——是英国舰艇非法入侵中国领海,强行拦截中国渔船,并公然挑衅中国海军,我军是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正当防卫行动。
面对英方颠倒黑白的言辞,中国政府迅速展开外交反击。外交部发言人召开记者会,严正指出英国舰艇非法侵入中国领海的事实,并公开展示相关证据。现场的记者纷纷哗然,不少国际媒体原本被英国宣传误导,此时才意识到事情的真相。外交部发言人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声明:“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
中国海军的行动完全符合国际法,英军的行为才是赤裸裸的挑衅和侵略。”
与此同时,中国还向联合国提交了事件报告,详细阐述了英国军舰入侵的事实。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出强烈抗议,要求英国方面就其侵略行为作出解释。此举不仅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也让英国陷入了舆论被动。面对中国递交的完整证据链条,英国代表一度哑口无言,再也无法为自己开脱。
英国国内同样因为这次事件陷入混乱。丘吉尔得知英国舰艇在中国领海遭到重创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在紧急会议上狠狠训斥海军高层:“这是怎样的无能表现?英国皇家海军竟然在一场冲突中丢尽了颜面!”他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方面提供的证据确凿无疑,事件本质上是英军的不当行为引发的。
为了挽回英国的国际声誉,丘吉尔最终决定采取低调处理的策略。他下令禁止英国媒体进一步渲染此事,同时对梅里曼擅自挑衅的行为予以内部追责,但对于外界,则以所谓“技术失误”搪塞过去,试图平息事态。
英国的低调处理并不能掩盖事实真相。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站在中国一边,尤其是新兴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他们一直深受殖民主义的压迫,此次事件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再软弱的新中国,也看到了一个敢于向西方列强说“不”的东方力量。中国海军以一场胜利,彻底刷新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也让他们看到了帝国主义无法继续为所欲为的曙光。
在国内,这场战斗也极大鼓舞了士气。南海舰队的士兵们为“勇敢号”击败强敌的英勇事迹感到自豪,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张羽则在事后冷静总结了战斗经验,他在报告中写道:“这一战,不仅是海军的胜利,更是国家尊严的胜利。
这一战告诉世界,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者,我们的海域,我们来守护!”他的报告被层层上报至中央,周恩来总理在批示中高度肯定了南海舰队的表现,并号召全军学习“勇敢号”敢打硬仗的精神,同时指示军队加速海军现代化建设,确保今后任何侵略者都不敢轻举妄动。
事件结束后,英国方面并未停止他们的挑衅行为。他们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压,试图逼迫中方在此事上妥协。中国始终不卑不亢,坚定地表明立场:“我们和平,但不怕战争。我们讲理,但绝不让步!”这场强硬的外交回应再次震慑了试图挑战中国的其他列强,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主权地位。
这次战斗,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胜利,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宣示:百年来屈辱的历史已经翻篇,昔日的列强无法再用炮舰威慑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国家。正如张羽对他的士兵们所说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现在不是清朝了!”这句话响彻珠江口,也传递到了全世界。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