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又称锡兰,是一个位于印度洋上,与印度次大陆隔海相望的南亚国家。
斯里兰卡全国人口2300多万,2023年GDP总量为843亿美元,人均GDP约3827美元,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较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第三世界小国。
斯里兰卡在1957年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此后便断断续续地接受了中国的经济援助。
这其中,改革开放前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援助主要是工程承建,几乎是不盈利的援助性质,比如班达拉奈克纪念中心就是这一时期中国援建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往来于斯里兰卡是中国商船增多,再加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增加,中国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援助便在基建以外有了更多的金融属性,比如提供贷款。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斯里兰卡的最大债权国。
而在近年来斯里兰卡经济发展遭遇了一系列困难,欠中国的贷款始终无法如期偿还,同一时期,原本需要艰苦谈判的汉班托塔港却顺利让中方拿到了承建和经营的权利。
那么,斯里兰卡为什么会欠中国这么多钱?汉班托塔港的收益又如何?
先来看看斯里兰卡的负债问题。
斯里兰卡是个存在先天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论第一产业,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耕地有限,除了茶叶和水果,也没什么农产品可以出口。
在第二产业方面,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工业制品小到日化,大到汽车,飞机,汽油都需要从海外进口。
而且,不同于那些有石油,天然气和矿产丰富的国家,斯里兰卡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出卖。
对于斯里兰卡来说,通过旅游业和国内消费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才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受制于体量和落后的基建,配套设施,斯里兰卡第三产业的规模也不大。
而且,斯里兰卡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科技实力也比较落后。
再加上2009年之前斯里兰卡长期处于和猛虎叛军组织的内战之中,斯里兰卡的贫穷落后倒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了。
正因为斯里兰卡的先天条件不足,因此斯里兰卡政府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先投基建,并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国内企业,这些光靠自己的家底,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修公路,港口,机场,楼房,补贴企业的费用都不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向国际社会寻求贷款,然后用贷款弥补财政,再通过财政刺激经济,提高收入之后再反馈于税收就成为了斯里兰卡历届政府的选择。
为此,斯里兰卡2008年以后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阿曼等国寻求借款,斯里兰卡政府也在2019年以后保持着每年超过8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此外,经济不景气还导致斯里兰卡出现了货币贬值的情况。
如今,1美元可以兑293斯里兰卡卢比,而在2020年以前,1美元能只能兑不到200斯卢。
但遗憾的是,斯里兰卡的贷款和大量的财政支出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正向效果。
尤其是2020年以后的新冠疫情导致的旅游业惨淡和2022年俄乌战争以后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是让斯里兰卡经济遭受重创。
而斯里兰卡民众急需的民生物品,小到锅碗瓢盆,粮食,药品,大到车,钢,矿,油都需要花外汇进口才行。
以至于2022年夏季,斯里兰卡一度出现了经济濒临崩溃,外汇储备仅剩17亿美元却要偿还70亿美元当年债务,医药,燃油,食品全面告急的情况。所幸靠国际社会的救济,暂时挺了过去。
当时斯里兰卡的外债总额是510亿美元,其中欠中国的债务是55亿美元左右。
而如今,经济依然不景气的斯里兰卡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继续借新贷还旧债。这种情况下,2024年,斯里兰卡欠中国的债务额已经达到了88亿美元以上,占斯里兰卡外债总额的52%以上,这些资金大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进出口银行或者中国国有机构出借。
如果借新贷还旧债的模式继续执行下去,未来斯里兰卡欠中国的钱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于债务问题,斯里兰卡最常见的方法除了借新贷还旧债之外,还会通过和中国的谈判,希望中国在利息和本金上进行优惠减免。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投行等机构的影响力,让其它国家也对斯里兰卡的债务做出优惠政策。
比如,斯里兰卡政府在2022年4月就曾请求中国减免一部分债务。
2023年,中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同组成了关于斯里兰卡债务事宜的专门会议,每年出一个国家当轮值国监督斯里兰卡政府还债。
2023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债权人对斯里兰卡进行了谈判,同意减免其30%的债务,经过债务重组,如今斯里兰卡的外债总额已经降低到470多亿美元。
此外,出让一部分国有资产作为抵押或者权益转让也是缓解财政压力的不错办法。
汉班托塔港的99年租借就是这种策略的一个典型代表。
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处于印度洋航线的中心地段,无论是向西到达阿拉伯海,波斯湾还是非洲东海岸,还是向东到达印度东海岸,孟加拉和东南亚地区都可以经过这个中转站。
而汉班托塔港又位于斯里兰卡岛南部,其导航道的平均水深可达17米,可以停泊大型船舶,是该国最有航运价值的港口。
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洋的海上航运关系到海上生命线。
因为中国的石油离不开附近的海湾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国的矿石也同样如此,而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需要经常通过的马六甲海峡也间接受到印度洋方向的影响。
而如果能将汉班托塔港打造成中国商船在印度洋上的依托点,明显会更有利于保障中国商船的航行安全。
并且,汉班托塔港同样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商船提供停靠,补给方面的服务,如果能管理该港口,中方还可以通过为其它商船服务的方式赚取丰厚收入。
正因为如此,中国早在本世纪头十年就已经将汉班托塔港的开发和租借问题纳上议程。
汉班托塔港并非一开始就已经造好,他是在2007年以后才开始由斯里兰卡方面在中国的援助下进行开发建造。
但斯里兰卡并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他们很难持续将建设快速开展下去。
所以,2017年7月,中国与斯里兰卡方面达成了共同开发协议,中方以11.2亿美元的资金购入了汉班托塔港70%的股权。
并规划在建设港口的同时,于港口附近兴建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而中方对港口的租借期限是99年。
之所以建设工业园区,是希望通过港口的运输优势提供带动,还能有利于解决斯里兰卡的就业问题。
等到这一年12月,时任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又宣布将该港口和附近工业园区的管理权正式交给了中国。
但在该项目上,斯里兰卡国内的一些人,以及印度和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的行为是要把汉班托塔港打造成所谓“珍珠链战略”的一环,作为中国进军印度洋的桥头堡,并将汉班托塔港称为所谓的“殖民地”。
实际上,这种说法属于典型的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事实。
中国对汉班托塔港的管理权是以开发和租借的方式实现的,这个也是得到了斯里兰卡政府同意的,斯里兰卡可以因此改善国家经济,他们本身也可以从港口收益中获取一定的报酬。
至于2019年以后传出的“斯里兰卡中断合约,不租了”之类的消息,完全是谣言。
斯里兰卡政府只是和中国就重新分配管理权,租金等事宜进行了重新谈判而已,并没有说不租了。
不仅汉班托塔港的租期依旧有效,斯里兰卡政府还积极寻求中国加入科伦坡港口,机场的开发,未来两国的合作还会进一步加深。
目前,汉班托塔港达到了120万吨以上,每天可以容纳300艘船到港,每年的营利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斯里兰卡还不了贷款,中国还真的要继续为其提供信贷。毕竟,如果斯里兰卡真的经济崩了,还贷能力只会进一步降低,之前的沉没成本可就太大的。
更何况,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最积极的入局者之一,中国帮助斯里兰卡,不仅可以获得类似汉班托塔港一样的好处,还可以推动一带一路计划。
只不过,斯里兰卡也不能因为中国的宽容,就不进取,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经济形势才是斯里兰卡应该做的。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一语激起千层浪。眼看台海局势越来越紧张,美国直接找到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向她正式做出承诺。而与此同时,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3大信号全都出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期,我们就来细说。 一、美国对郑丽文做出一个正式承诺 这两天,美国“在台协会”(也就是AIT)的处长谷立言,对国民党总部进行了访问,并与郑丽文见了面。当着众人的面,谷立言代表美国向郑丽文做出了一个承诺:“美国并不寻求在台海发生冲突!”对于谷立言的如此表态,郑丽文显得很高兴,她当场也表示未来希望跟美国多多沟通。 谷立言的话,直接让岛内炸了锅,台当局更是如临大敌。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直接对美国发出了疑问:谷立言此举,是否意味着美国态度的转变,美方难道已经从支持“台独”转化为反对“台独”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已经有放弃赖清德的打算了。对赖清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 其实,本质上,谷立言说这么多,目的就是想拉拢郑丽文,让中国国民党为美国所用。而美方突然如此“看得上”国民党的原因,无非以下两个: 1.第一个原因是:最新民调结果,让美国不得不这么做。 日前,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出了最新民调结果,支持“台独”的比例较上次下滑了7.5个百分点,属于大幅下滑,尤其是台湾年轻人里,支持祖国统一的比例仍在持续上升。该民调组织称:目前已经是赖清德上台以来,盼望“台独”的比例最低的一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然得改口。 2.美国如此急于拉拢郑丽文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特朗普对中国大陆还有所求。 眼下,虽然中美贸易战已经降调了,但美方在两件事上仍然有求于中国:一个是大豆问题;另一个是稀土问题。 数小时前,来自美媒的最新消息: 前些天中美刚刚谈妥后,中国相关企业确实一下子购买了不少美国大豆,但整体数量却仍然不如往年。而且,近两周进口量又再次下降了。对此,美国官员相当着急,他们认为:此前中国已经从巴西和阿根廷买了不少豆了,所以今年估计用不着了,美国农民今年的日子仍然会很难受。 与此同时,在稀土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要的则是时间。特朗普决定用两年的时间,让美国彻底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但问题在于,根据中美谈好的最新“协议”,中国只暂停稀土管制一年。也就是说,一年后,美国一样没稀土可用。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在稀土问题上也仍然对中国有所求。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美国政府现在必须让台海局势降温,而要实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按住中国国民党,通过向郑丽文做承诺的方式,让他们不要“惹事”,让岛内平静下来。 二、赖清德镇不住,祖国统一的3大信号全部都已经出现了 美国想按住郑丽文,但她显然不会上当。眼下,正是国民党下架民进党的最好时机,郑丽文现在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其目标是决战2028年台湾省的选举。而这对中国大陆来说,自然也就意味着祖国统一进入了新阶段。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目前岛内岛外,已经出现了统一的3大信号:…
日本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说好话你不听,那就只能打屁股了。 就在2年前,解放军将领还在访日期间,给日方留下一句忠告,日本总炒作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若是中方说支持“冲绳独立”呢? 中方言尽于此,日本怎么着都该收敛一下,然而日本右翼却偏不,继续在中国红线上起舞。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咱们出手不留情了,直接在联合国打出“琉球牌”。 据日媒报道,在早些时候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上,日本与西方国家沆瀣一气,对中国内政说三道四。 对此,中国要么不出手,要么就是王炸,孙磊大使一开口就把日本代表镇住了,他批评日本军国主义当初向周边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死性不改,督促日本政府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和歧视。 你日本不是要跟中国谈人权吗?那好,咱们正好辩辩经。 不过,日本代表水平太低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半个不字来。 说白了,日本自知理亏,更加不敢在琉球问题上跟中国掰扯,就怕被联合国揪住了小辫子,导致冲绳保不住了。 当然,日本搞别的不行,混淆视听的本事倒是见长,倒打一耙污蔑中国在煽动所谓“分裂”,要求中方撤回相关言论。 实话说,琉球独立问题也有很多个年头了,这几年随着美日对冲绳的压榨越来越离谱,把冲绳人当做“二等公民”,冲绳人要求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大。 更为关键的是,琉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只不过被日本霸占了,日本政府应该听从当地人民心声,给予他们正当的民族自决权。 当初二战结束后签署的一系列文件,早就划定了日本领土范围,其中并不包含琉球群岛。 再来说中国替冲绳人发出的正义声音,冲绳人本来就是当地原住民,然而日本政府为了一己之私,实现“去琉球化”的目的,就拒绝承认冲绳人的原住民身份,变相的收回其正当权力,中国的发声正当其时。 中国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履行义务。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咱们有责任监督日本等国保障人权的情况。另一方面,日本这也是咎由自取。…
自11月7日以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武力干涉台湾论调,引起中日两国轩然大波。 随即,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斩首回应”,更是将本轮争议推向了顶点,日本多党派甚至叫嚣,要驱逐薛剑。 于是,面对内外压力,11月12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参加7国集团外长会时回应,称已向中国发出通牒,对薛剑言论表示遗憾,并敦促中方妥善应对,不要耽误中日关系缓和的大方向。 显然,日本这种挑事在前,伪装受害者在后的做法,完全是在倒打一耙,正在激怒邻国民众的怒火,对此有专家警告称,别逼中国动手,后果可能无法想象。 11月13日,日本时政评论员久保田纯正在《钻石周刊》撰文称,在薛剑言论问题上,中国绝不可能向日本道歉,过度对华施压,将令日本面临经济和军事上的双重反噬。 如果反制局限在经济上,不仅将严重影响超1.3万家在华日企和9.8万名在华日本公民,哪怕是掐断食品、稀土等对日贸易,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日本也无法承受之痛。 随后,久保田纯正又分析了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结果可能比日方想象得还要严重。 文章指出,如今的中国有点像1937年的日本,反日民意十分高涨,而且与日本的不断摩擦,正在进一步激化这些矛盾,最终可能走向战争。 如果日本再次激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将面临更加严酷的局面,虽然很多日本民众希望高市早苗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但同时不能忽视当今中国,正陷入对日汹涌民意,而且可能舆论失控的现状,而且也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 显然,从这篇评论来看,日方意识到了,目前中日双方国力的巨大差距,以及对华过度强硬所带来的后果,是日本难以承受的。 但我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久保田纯正的表态,虽然展示出了对中国军事力量和发生冲突的担忧,但却将当今中国描绘成当年日本,试图颠倒黑白。 与此同时,这篇文章在高市早苗干涉台湾问题言论问题上,也没有有任何反思,更没有对侵略历史作出忏悔,只是害怕挨揍,这更暴露了日本保守派畏威但不怀德的欺软怕硬本质。 事实上,日本政府公然威胁武力干涉别国内政,遭到回击却伪装成受害者,这显然是在混淆视听,对于战败80年后,仍然拒绝承认历史和现实的日本右翼势力,或许距离彻底清算的日子,为时不远。
美国开始调整自己的军事策略,那就是彻底放弃乌克兰,转而在其他方向采取军事行动维护美国利益。美国针对委内瑞拉制定了3套方案,针对尼日利亚制定了3套作战方案,甚至开始在叙利亚频繁采取军事行动,这些都是美军事策略调整的体现。11月13日凌晨时分,美国中央司令部对外宣布,美国武装部队与叙利亚一起,在一个月内对叙利亚武装组织进行了超过22次打击行动。 如今美军已经将重点放在了委内瑞拉和其他方向,可以说军事政策出现重大转变。这个时候最为紧张的就是委内瑞拉,毕竟军事上与美国差距比较明显。甚至有人警告称,一旦美军开战委内瑞拉撑不过2小时。可是委内瑞拉并不孤单,俄罗斯、伊朗等都在强力支持委内瑞拉,大量导弹和雇佣人员已经挺进委内瑞拉。委内瑞拉在关键时刻表现的也十分强硬。 «——【·加勒比海摆下重兵·】——» 全世界的目光刚从安理会的唇枪舌剑移开,美洲大陆的加勒比海域就燃起了火药味。近期,美国军方率先抛出了全新的军事策略调整方案,这套方案的核心内容相当直白,美军彻底放弃了在乌克兰战场的持续投入,把战略重心从东欧平原转移到了更能直接攥取利益的拉美和非洲区域。 美军的动作来得又快又猛,丝毫没有给外界反应的时间。美国中央司令部在11月13日凌晨对外放出消息,美军联合叙利亚当地的合作武装。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对境内的反美武装组织发起了超过22次的精准打击,战斗机和轰炸机轮番升空的架势,明摆着是在演练新战场的作战模式。 紧接着,五角大楼内部流出的消息更让人震惊,美军针对委内瑞拉制定了足足三套作战方案,针对尼日利亚也有三套不同的军事行动预案,这种密集的方案制定节奏,显然是把这两个国家当成了新的战略突破口。 在所有调整中,美军对委内瑞拉的部署最具压迫感。“福特”号航空母舰率领着庞大的打击群,在11月11日正式驶入加勒比海域,这艘全球最大的航母上搭载着四千多名水兵和数十架战术飞机,随行的三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还带着“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发射装置,攻防能力拉满。 加上此前已经部署在该区域的“硫磺岛”号两栖戒备群和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美军在加勒比海集结的兵力直接突破1.5万人,这种规模创下了数十年来的纪录,要知道以前这里通常只派一两艘舰艇执行例行缉毒任务。 «——【·委国硬气反击·】——» 面对美军摆下的重兵压境之势,委内瑞拉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这个被外界唱衰“撑不过两小时”的国家,用一次干脆利落的反击打了所有人的脸。 事情发生在一个寻常的清晨,委内瑞拉空军的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可疑目标,一架未经报备的小型飞机正偷偷摸摸闯入本国领空,防空部队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委内瑞拉空军的F-16战机迅速升空拦截,飞行员多次向对方发出降落指令,可这架飞机不仅拒不配合,还试图加速逃离。 见对方毫无收敛之意,地面指挥部果断下达开火命令,一枚防空导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目标,涉事飞机瞬间变成一团火球,失控坠毁在地面后彻底烧毁,机上那名持有美国飞行驾照的飞行员当场死亡。 事后调查显示,这架巴西注册的飞机涉嫌参与毒品走私,而这已经不是委内瑞拉第一次击落非法入侵飞机,自2012年以来,类似的拦截行动已经成功进行了335次。…
说起来也是搞笑,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亲赴亚太,公开向日本和澳大利亚施压:若台海开战,请明确你们的“军事角色”。就啥意思,若是我们要解放台湾,那么澳大利亚你必须顶住压力,支援台湾。 消息传到堪培拉,当时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正与中国商界庆祝价值数百亿的铁矿石大单签约,这不尴尬了这还和我国做着生意呢!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 不过从澳大利亚的态度来看,和日本一样都是在向美国表达不要让我们当炮灰的意思,可是澳大利亚也惹不起美国呀,于是恢复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民选政府决定,不能讨论假设性问题”,啥意思呢,出不出兵我说了不算,我们得投票,就算不出兵的话你也别在意。 之前澳大利亚就吃过这方面的亏,提前说好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我要去帮腔,结果呢?深陷中东战场,如今好不容易抽身,我还能被你老美忽悠了?绝对不会提前答应参展,不然又要被老美当牲口用了。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澳大利亚不敢和我们碰一碰,自己的五代机完好率不到五成,而中国六代机已完成首飞,而且澳大利亚也知道,台湾并非美国核心利益,保卫台湾的代价远大于收益,美国都没认真完,我澳大利亚当什么出头鸟呢,到时候在台海冲突中投入兵力,既难保高效,也可能陷入外援缺位的尴尬。 看到澳大利亚这个态度,日本也坐不住了,悄然取消与美方的军售座谈而之前的日本防卫省在吉隆坡外交会上重申对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坚持,“台湾有事,日本有事”只剩口号。有时候也挺奇妙的,自身强大了,很多麻烦就会不攻自破。 如今,阿尔巴尼斯总理的访华成果已捆上数百亿大单,展现出贸易与投资的“硬实力”,你猜他还会不会相信美国许诺的好处。 所以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一切的选择不过了为了让自身有个更好的发展道路
11月7日,一架美国专机突然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没有红毯、没有媒体,甚至没有外交部的正式接待。 而所来之人,正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 这可是个稀罕事,这FBI局长独自来中国干什么?又为什么事前并未透露风声? 秘密访问的背后 帕特尔此次访华,时间极短,仅停留一天,且全程未对外公开,据外媒报道,他在北京与中方高层进行了“闭门会谈”。 内容涉及芬太尼前体的化学品出口监管、非法渠道打击、情报共享等多个层面。 而此次谈判的背景,是中美不久前在吉隆坡达成的经贸共识,其中就包括加强禁毒领域合作。 访华之前,美国方面已经释放了多重信号,呼吁中方加强对芬太尼前体的监管,帕特尔在10月就暗示过,自己将亲自“前往亚洲某大国”寻求支持,但并未明说是中国。 对于帕特尔访华这件事,中美双方都非常低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仅表示“不掌握相关情况”,没有任何欢迎会、记者招待会,甚至没有在官网上发布任何消息。 而这种级别的“沉默”,反而让人感觉凸显了谈判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帕特尔的任务是“解决芬太尼问题”,但背后更大的隐患是特朗普的选票焦虑,美国国内因芬太尼死亡的人数持续飙升,2024年超过10万人,几乎每天有将近300人因此丧命。 特朗普团队深知,如果不能在毒品问题上取得“外交突破”,将严重影响其竞选连任的民意支持。 中方也清楚,芬太尼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引爆点,中国不愿意被当成“替罪羊”,更不希望被美方绑架舆论。 因此选择以“沉默外交”方式处理此次访问,用实际行动与政策回应美方请求。 既然帕特尔来得如此神秘,他到底带来了什么筹码?又是否有求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