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4月19日,北美洲的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年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随后,历经8年的独立战争、4年的南北战争,美国逐渐强大,经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的美国,在全球许多地方扮演着世界霸主的角色,它也是这个世界纷争不断的幕后推手。
究其原因,除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恐怕也离不开它制霸全球的军事实力。
世界军事实力排名显示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但是在美国专家看来,就算全球都联合起来,也不是美国的对手!
显然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有个发展过程,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都没有波及美国本土。
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发战争财,积累了许多资本,为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许多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其工业、制造业体系被战火摧毁殆尽,可谓是元气大伤。
反观美国,工业体系不但保存完整,还在战争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方面也累积了丰富经验。
全球大部分国家还在战争之后的喘息之际,美国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开启了全球军力扩张的征程。
战争红利为美国带来了雄厚的资本,使其得以大规模投入军事研发与建设。
喷气式战斗机、核潜艇、洲际导弹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纷纷从美国的军工生产线驶向全球各个角落,构建起美国军事优势的硬件基石。
上个世纪中叶,在美国主导下,囊括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北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国在欧洲建立起绝对的军事影响力。
美国借此将欧洲盟友紧密捆绑在自身的战略战车上,在欧洲大陆实现了军事力量的深度嵌入。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维持着约800个军事基地及军事设施,宛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覆盖各大洲关键节点。
从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到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再到亚太的日本、韩国等地,美国驻军无处不在。
这些军事基地不仅是美军兵力投送的前沿阵地,还承担着情报收集、军事威慑、干预地区事务等多重职能,随时准备为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出鞘。
美国与苏联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的军事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这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在高科技军事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
诸多新兴技术应运而生,为其后续的军事变革与全球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早期的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研发,美国不断突破核武器的技术瓶颈,追求更大的爆炸当量、更远的打击射程以及更强的突防能力。
战略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等核运载工具的相继问世,使得美国具备了从空中、陆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的核打击能力,构建起了所谓“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战略基石。
原本还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苏联也宣告解体,全世界再无能够让美国忌惮的国家。
美国的军事实力常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即便是号称继承了苏联大部分武器的俄罗斯,以及奋起直追的中国,也都不能单独和美国抗衡。
首先要说的是美国全球霸主的标志性军事力量——海军。
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母,无疑是当今海上力量的恐怖存在。
它庞大到就好像是一座常年漂浮在海洋之上的堡垒,无时无刻不彰显着美国无与伦比的海洋军事实力。
福特级航母作为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排水量超11万吨,庞大的舰体为舰载机提供了广阔的起降平台,犹如一座海上机场。
它能够搭载包括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鹰眼预警机等在内的近百架0架各型舰载机,组成一个强大的海空作战体系。
福特级航母引入的电磁弹射系统,不仅弹射效率大幅提升,还能适配更多种类、不同重量的舰载机,让航母在复杂多变的海战环境中,能够迅速、灵活地出动战机,掌控制空权与制海权。
双波段雷达的配备则赋予了福特级航母一双“锐利的眼睛”,S波段负责远距离搜索监视,X波段专注于高精度目标跟踪识别,二者协同。
因此,福特级航母可以同时应对来自空中、海面、水下的多重威胁,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全方位的态势感知,提前预警并精准指挥反击。
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宛如深海幽灵,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大洋深处,是美国海基核威慑的核心支柱。
每艘俄亥俄级潜艇可携带多达24枚三叉戟II型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又能搭载多个核弹头,其射程超12000公里。
足以从本土近海直击全球任何角落,强大的核打击能力让任何潜在对手都不敢轻视。
该级别潜艇采用的先进隐身技术,从优化外形设计以降低水流噪声,到敷设特殊吸声材料减少声呐反射,使其在深海中如鬼魅般难以捉摸,隐蔽接近目标而不被察觉。
配合上先进的声呐与雷达系统,既能提前感知周边敌情,又能在关键时刻果断发射导弹,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确保美国在核威慑层面的绝对优势。
截至2024年,美国海军有七个航海舰队,总计大约34万海军军人。
现役的大型和中型主力水面及水下舰船数量约为300艘,总吨位730万吨。
而中国海军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舰船总吨位289万吨,科技程度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俄罗斯海军总吨位不超过200万吨,整体装备老旧落后。
可以看出,美国海军无疑是世界综合实力最强的海军。
再来看看美国的空军实力,美空军实力也是世界第一,其空军现役和封存的作战飞机总数超过1.3万多架架,包括多种类型的飞机。
其中,战略轰炸机如B-52、B-1B和B-2等型号共586架,能够携带大量弹药,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
此外,美国空军还拥有大量的F-22猛禽和F-35闪电等五代战斗机,以及大量的四代战斗机。
在运输机方面,美国空军拥有大量的C-17、C-130等战略运输机,能够进行全球投送。
美国空军的强大不仅仅是数量,他们的技术和战术上具有显著优势,实战经验丰富,其战斗机经过实战后多次升级,保持在高技术水平。
F-35系列战机作为美国空军的新一代主力,以其卓越的性能闪耀全球天空。
该系列战机有各种型号,遍布海空部队,满足了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军不同作战场景需求,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空中作战网络。
F35系列战斗机具有先进的隐身设计,让战机在雷达屏幕上近乎“隐形”,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可如刺客般悄无声息地穿透敌方防空体系。
战机搭载的各种高科技系统,几乎所有美国空军的最前沿技术都装备在其中。
美国空军的飞行员经过严格的训练,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先进的模拟和训练设备,使得他们的飞行战斗和应急能力显著提高。
根据2024年的全球空军战力排行榜,美国空军排名第一,而中国空军排名第七,俄罗斯空军排名第三,印度空军排名第六。
尽管中国空军这几年随着新一代战机的推出,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但是整体实力还有不小的距离。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陆军实力。
美国陆军实力是它所有兵种战斗力最弱的,但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美国陆军现役军人约为46万人,这一数字虽然看似一般,但由于其装备的先进性和训练水平,整体战斗力仍然非常强大。
美国陆军装备了大量现代化武器系统,包括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火炮和火箭炮等。
具体来说,美国陆军装备了近2400辆先进的坦克,差不多数量的步战车以及大量火炮和火箭炮等。
美国陆军的M1系列坦克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表现出色,各方面性能领先其他国家的坦克。
美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作为其陆军防空反导的核心力量,宛如一张严密的“天网”,守护着美军及其盟友的领空安全。
而作为核武器超级大国的美国,其核武数量仍然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据数据显示,美国现在有近1800枚核弹头处于常规部署状态,1900多枚处于待机状态。
还有1300多枚宣称是退役状态,但是随时可以重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除了常规核武运载平台,他们还在研发新型核武载体,构建起新型陆基、海基、空基等立体化核武运载发射系统。
美国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巨大的投入,在新兴技术军事化应用领域一路狂奔,抢占先机,不断拓展战斗力边界,试图缔造未来战争形态。
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方面,美国多款试验型号相继亮相,虽历经波折,但始终朝着实战化迈进。
这些高超音速武器,飞行速度超5马赫,凭借极快的突防速度,可如闪电般穿透现有导弹防御体系,让敌方防不胜防。
在激光武器领域,美国已取得诸多实质性突破,多款舰载、机载激光武器原型机进入试验阶段。
利用高能激光束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可对来袭导弹、无人机等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从发现目标到摧毁仅在转瞬之间,且只要能源供应充足,就能持续作战,极大提升了美军的打击能力。
电磁轨道炮更是颠覆传统火炮概念,美国海军在该领域深耕多年,其技术领先全球大部分国家。
美国军力的发展轨迹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持续冲击着全球军事格局的堤岸。
这对于国际安全秩序、大国关系、地区稳定以及军备竞赛等诸多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专家宣传的即便全球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都打不过美国,听起来似乎过于狂妄,实际上却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我们中国素来爱好和平,但是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军事实力强大的基础上。
美国的强大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弱国无外交”,在保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