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印度繞開中國嚮日本購變壓器,誰料壓垮百年大橋,事後卻說中國全責

引言

2022年,印度电力局做了一个大手笔:不惜重金绕开中国,从日本采购了一台130吨的变压器,指望着这个大家伙能帮忙缓解北方邦的电力短缺问题。

结果,谁能想到,这个变压器从一开始就成了闹剧的主角。

巨额支出与高昂期待

事情得从头说起,印度这次可是放了大招。为了摆脱电力短缺的困境,他们决定引进高端设备,特别是变压器这个“电力核心”。这东西重达130吨,价格也不含糊,一口气花了1.6亿卢比,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就是1600万。

这价格,可不是小数字。要知道,在中国买类似的变压器也不过500万左右,但印度不愿意从中国买,非得绕到日本去捡这个“高价货”。你说这日本也挺有生意头脑,印度一上门,价格往高了报,反正三倍价钱也没人和他们争。

就这样,印度咬着牙,忍着疼,把钱一交,变压器买回来了。这台被印度视为救命稻草的设备,本来是用来改善全国的供电系统,特别是北方邦那常年限电的局面。

印度电力局甚至幻想着,有了这台新设备,北方邦的老百姓终于可以24小时用上电,电灯一开,人生都明亮了。可是,买回设备只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送到地方又是另一回事。

2022年4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印度的运输车队开始了他们的“使命之旅”。变压器从港口上路,目标是北方邦。行驶在印度的公路上,司机心里想的也挺简单:“就是一趟送货嘛,没啥大不了的。”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北方邦境内,车队遇到了一座150年历史的老桥——苏赫特大桥。这座桥可是英殖民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桥面早已满是裂缝,时不时还摇摇晃晃。可问题是,去北方邦的路就这么一条,过桥是必经之路,没得选。

变压器加上运输卡车的重量总共超过了200吨,桥梁承受能力如何呢?这司机心里没底,但他心想:“前面不是说桥能承受重量吗,估计没啥问题。”

结果就在运输车刚刚行驶到桥中央的时候,只听得一声巨响,桥塌了,整个运输车连同变压器一起掉进了河沟里。更搞笑的是,那河沟居然是干的,水没几滴,变压器砸到沟底,整个画面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从日本到中国

桥一塌,这事儿就大了。印度电力局先是找日本东芝公司兴师问罪,意思是你们的变压器质量有问题,不然为啥运到一半就掉了?日本东芝公司一听,心里也憋屈,这分明是你们自个儿路况不行,桥塌了关我们啥事?

于是他们态度也很明确:“我们卖的是变压器,桥不是我们修的,责任在你们运输队!”这话说得没毛病,东芝公司虽然不想惹事,但也不想当背锅侠。可印度可不是好糊弄的,反正桥塌了、变压器掉河里了,总要找个责任方来背锅。

你说不让日本负责,那找谁呢?印度这时候一琢磨,不行,得找个“第三方”来背背。这第三方是谁呢?很快,他们想到了中国。“对,变压器里有中国制造的零件!”印度一拍脑袋,这锅可以甩给中国呀!

于是,印度媒体开始疯狂报道,说这变压器部分零件产自中国,质量不过关,因此事故责任应该由中国来承担。

要说这个逻辑也是够神奇的,变压器质量没问题,但因为里边有中国制造的零件,所以桥塌了?这思路倒是挺清奇。结果,这事儿居然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大家看印度的操作,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印度绕开中国的动机

说到底,印度为什么要绕开中国,非得去日本买这么贵的变压器呢?其实,这背后有不少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首先,中印两国的关系长期紧张。特别是在边境问题上,两国积怨已久,印度一直把中国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威胁之一。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让印度心里落下了阴影,他们一直对中国抱有敌意。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崛起,而印度虽然发展速度也不慢,但与中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印度心里着急啊,想追赶中国,却发现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技术,自己都远远落后。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绪驱动下,印度在很多时候选择绕开中国,哪怕中国的技术成熟、价格便宜,他们也宁愿多花钱找别的国家采购。比如这次变压器采购,印度就想通过日本来彰显“独立自主”的姿态,避开中国,证明自己可以不用依赖中国发展电力基础设施。

可是,印度的这种选择,结果却是得不偿失。为了避开中国,他们不仅花了三倍的价钱,最后还闹出这么大的笑话,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情没完,变压器掉河里了,印度能不能把它捞上来?答案是,当然能!但问题是,能多久捞上来呢?印度的基础设施实在不给力。按理说,这种大件运输出现问题后,应该尽快调动吊车把变压器捞出来。

可是,印度不仅缺少足够大的吊车,连人手都不够,最后只能靠着手动液压设备一点点把变压器拖上来,整整花了两个月。这期间,桥还得修啊,可偏偏碰上了雨季,工程一拖再拖,结果等雨季过后,才终于开始修桥。

变压器从4月份掉河里,到真正送到北方邦电厂,整整拖了半年。你说这事儿放中国,可能几天就搞定了,可在印度硬是成了一部“漫长的连续剧”。这也是印度基础设施的真实写照。

虽然印度高喊着要赶超中国,甚至说到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要超过中国,但他们的现实却一次次打脸。路不平、桥不稳,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呢?连一台变压器的运输都搞不定,又怎么谈得上超越中国?

印度的“伟大计划”能否实现?

通过这次变压器事件,印度显然又成了国际社会的笑柄。为了绕开中国,印度费尽心思,结果却自食其果,花了大价钱买设备,最后不仅设备受损,甚至还要甩锅中国,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印度的电力问题依然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更是顽疾。这次变压器的折腾,倒是给印度上了一课:想要富强,得先把自己的基础设施搞好啊!否则,再多的“伟大计划”也只会停留在纸上,变成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或许,印度该反思一下,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绕开中国,不如认真学习一下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验。毕竟,修桥铺路,靠的是踏踏实实的行动,而不是靠谁背锅就能解决问题的。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山東艦剛從西太返航,英國航母就闖入南海,真把中國當伊朗了?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1 week ago

又一個核大國加入伊以沖突,公開站隊救伊朗!或將成為中東新霸主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1 week ago

伊朗的教訓告訴我們:中美若要開戰,我軍需要第一時間咬死這一點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1 week ago

台媒警告大陸:一旦台海爆發戰事,台軍將首先擊沈解放軍的航母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

1 week ago

美國專家曾說:若中美開戰,美軍15分鐘內可打擊中國任何目標

2008年,美国智库专家就不断渲染“中国威胁”,甚至还表明美军具备“15分钟内摧毁中国境内任何目标”的能力,尤其针对沿海地区的军事设施。 可以说这是针对中国发出的一个战略性预测,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还没发生,美国就已经放出狠话了。 那么,美国专家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如今这么多年过去,美国还能实现吗? 环球时报 2008年12月24日 关于美专家:美军15分钟内可打击中国任何目标的报道 美国“威慑叙事”的意图 最近的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说中国有军事威胁,这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尤其是军队越来越强,让亚太地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而且中国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阻止其他国家靠近或进入特定区域。 这也让美国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海空优势受到了威胁,心里很不安,所以才经常拿军事威胁说事儿,而美国大肆宣传的“快速打”能力,其实就是想以此震慑中国,在心理上给中国施加压力。 同时,美国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巩固在关岛、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军事存在,但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为美国的军事扩张制造声势和舆论基础。 而且美国还始终 认为中国的崛起威胁到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所以才想方设法限制中国的影响力,毕竟宣扬“中国威胁论不仅能让美国民众更支持增加国防预算,更是可以在国际上制造紧张气氛。 观察者网 2025年3月28日 关于美防长访菲渲染“中国威胁”,中方驳斥的报道…

1 week ago

印度代表訪華會王毅,蘇傑生撂狠話,鄰國要麽合作,要麽付出代價

6月22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语出惊人:“每个邻国都必须明白,与印度合作能带来好处,否则将付出代价。”这番赤裸裸的“胡萝卜加大棒”宣言,矛头直指南亚诸国,而中国被单列为“必须对抗”的对象。他毫不避讳地批评印度过去的对华政策“犯下重大错误”——忽视边境基建导致战略被动。 就在这番话余音未散之际,23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飞抵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王毅强调,中印应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呼吁“龙象共舞才能共赢”;多瓦尔则承诺“以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进合作”。一硬一软的两场对话,如同印度对华战略的“双簧戏”:一边是外长放话施压,一边是特使务实谈判。苏杰生口中的“历史错误”,实则是印度用惨痛代价换来的教训。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疯狂推进边境基建竞赛,但自然环境和技术的双重短板让其付出惊人牺牲。据印度国防部报告,2020至2024年间,边境道路组织(BRO)共有1279人死于施工事故、自然灾害和疾病,平均每两天便有一人丧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青藏高原的稳步推进:班公湖环湖公路、跨湖大桥、军民两用机场相继竣工,新藏铁路和川藏铁路攻克冻土与高海拔技术难题。印度虽在2024年紧急批准342亿元用于藏南地区1600公里高速公路,但苏杰生心知肚明——基建竞赛的背后,实则是综合国力的碾压性差距。苏杰生的“合作或代价论”,同样针对近期离心力加剧的南亚邻国。 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兹上台后,直接要求印度撤军,打破传统并首访中国,更宣称“马尔代夫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印度的反击迅疾而精准:先是煽动民间抵制马尔代夫旅游业,掐住其经济命脉;待马代外汇告急、生活必需品供应危机浮现时,苏杰生再以“救世主”姿态回访,承诺提供援助。同样的“驯服剧本”也在斯里兰卡上演。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斯总统选举前密集会见四位候选人,明言“印度没有偏好”,却暗中推动阿达尼集团能源项目落地,同时施压斯里兰卡禁止中国科考船停泊。 这种“一手给糖,一手握鞭”的策略,正是苏杰生“邻国治理术”的实战演绎。这种算计,深植于印度对多极世界的野心。苏杰生直言,印度要在“竞争又合作”的多极化世界中“占据最佳位置”。于是,一边在边境陈兵布阵,一边又与中国维持年贸易额千亿美元的经济纽带;一边指责中国“威胁”,一边又强调“印中战略目标一致”。 苏杰生的狠话与多瓦尔的访华,共同构成了印度对华战略的一体两面:防范中带着不甘,对抗中藏着算计。印度加速边境基建、威吓邻国、拒绝调停,核心目标是在实力悬殊下争夺谈判筹码。然而,鲜血写就的边境伤亡数据、马尔代夫“去印度化”的挣扎、斯里兰卡对中资项目的暗中期待,无不揭示一个现实:靠施压维系的霸权终究难以持久。 王毅呼吁“龙象共舞”时,实则点破了亚洲未来的关键命题——两个一共拥有28亿人口的大国,若陷入零和博弈,无人会是赢家。苏杰生或许赢得了国内民族主义的掌声,但印度若真想“站上世界舞台最佳位置”,需要的不是对邻国的恐吓,而是与中国共寻“平衡之道”的历史智慧。

1 week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