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印度繞開中國嚮日本購變壓器,誰料壓垮百年大橋,事後卻說中國全責

引言

2022年,印度电力局做了一个大手笔:不惜重金绕开中国,从日本采购了一台130吨的变压器,指望着这个大家伙能帮忙缓解北方邦的电力短缺问题。

结果,谁能想到,这个变压器从一开始就成了闹剧的主角。

巨额支出与高昂期待

事情得从头说起,印度这次可是放了大招。为了摆脱电力短缺的困境,他们决定引进高端设备,特别是变压器这个“电力核心”。这东西重达130吨,价格也不含糊,一口气花了1.6亿卢比,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就是1600万。

这价格,可不是小数字。要知道,在中国买类似的变压器也不过500万左右,但印度不愿意从中国买,非得绕到日本去捡这个“高价货”。你说这日本也挺有生意头脑,印度一上门,价格往高了报,反正三倍价钱也没人和他们争。

就这样,印度咬着牙,忍着疼,把钱一交,变压器买回来了。这台被印度视为救命稻草的设备,本来是用来改善全国的供电系统,特别是北方邦那常年限电的局面。

印度电力局甚至幻想着,有了这台新设备,北方邦的老百姓终于可以24小时用上电,电灯一开,人生都明亮了。可是,买回设备只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送到地方又是另一回事。

2022年4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印度的运输车队开始了他们的“使命之旅”。变压器从港口上路,目标是北方邦。行驶在印度的公路上,司机心里想的也挺简单:“就是一趟送货嘛,没啥大不了的。”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北方邦境内,车队遇到了一座150年历史的老桥——苏赫特大桥。这座桥可是英殖民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桥面早已满是裂缝,时不时还摇摇晃晃。可问题是,去北方邦的路就这么一条,过桥是必经之路,没得选。

变压器加上运输卡车的重量总共超过了200吨,桥梁承受能力如何呢?这司机心里没底,但他心想:“前面不是说桥能承受重量吗,估计没啥问题。”

结果就在运输车刚刚行驶到桥中央的时候,只听得一声巨响,桥塌了,整个运输车连同变压器一起掉进了河沟里。更搞笑的是,那河沟居然是干的,水没几滴,变压器砸到沟底,整个画面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从日本到中国

桥一塌,这事儿就大了。印度电力局先是找日本东芝公司兴师问罪,意思是你们的变压器质量有问题,不然为啥运到一半就掉了?日本东芝公司一听,心里也憋屈,这分明是你们自个儿路况不行,桥塌了关我们啥事?

于是他们态度也很明确:“我们卖的是变压器,桥不是我们修的,责任在你们运输队!”这话说得没毛病,东芝公司虽然不想惹事,但也不想当背锅侠。可印度可不是好糊弄的,反正桥塌了、变压器掉河里了,总要找个责任方来背锅。

你说不让日本负责,那找谁呢?印度这时候一琢磨,不行,得找个“第三方”来背背。这第三方是谁呢?很快,他们想到了中国。“对,变压器里有中国制造的零件!”印度一拍脑袋,这锅可以甩给中国呀!

于是,印度媒体开始疯狂报道,说这变压器部分零件产自中国,质量不过关,因此事故责任应该由中国来承担。

要说这个逻辑也是够神奇的,变压器质量没问题,但因为里边有中国制造的零件,所以桥塌了?这思路倒是挺清奇。结果,这事儿居然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大家看印度的操作,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印度绕开中国的动机

说到底,印度为什么要绕开中国,非得去日本买这么贵的变压器呢?其实,这背后有不少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首先,中印两国的关系长期紧张。特别是在边境问题上,两国积怨已久,印度一直把中国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威胁之一。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让印度心里落下了阴影,他们一直对中国抱有敌意。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崛起,而印度虽然发展速度也不慢,但与中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印度心里着急啊,想追赶中国,却发现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技术,自己都远远落后。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情绪驱动下,印度在很多时候选择绕开中国,哪怕中国的技术成熟、价格便宜,他们也宁愿多花钱找别的国家采购。比如这次变压器采购,印度就想通过日本来彰显“独立自主”的姿态,避开中国,证明自己可以不用依赖中国发展电力基础设施。

可是,印度的这种选择,结果却是得不偿失。为了避开中国,他们不仅花了三倍的价钱,最后还闹出这么大的笑话,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情没完,变压器掉河里了,印度能不能把它捞上来?答案是,当然能!但问题是,能多久捞上来呢?印度的基础设施实在不给力。按理说,这种大件运输出现问题后,应该尽快调动吊车把变压器捞出来。

可是,印度不仅缺少足够大的吊车,连人手都不够,最后只能靠着手动液压设备一点点把变压器拖上来,整整花了两个月。这期间,桥还得修啊,可偏偏碰上了雨季,工程一拖再拖,结果等雨季过后,才终于开始修桥。

变压器从4月份掉河里,到真正送到北方邦电厂,整整拖了半年。你说这事儿放中国,可能几天就搞定了,可在印度硬是成了一部“漫长的连续剧”。这也是印度基础设施的真实写照。

虽然印度高喊着要赶超中国,甚至说到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要超过中国,但他们的现实却一次次打脸。路不平、桥不稳,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呢?连一台变压器的运输都搞不定,又怎么谈得上超越中国?

印度的“伟大计划”能否实现?

通过这次变压器事件,印度显然又成了国际社会的笑柄。为了绕开中国,印度费尽心思,结果却自食其果,花了大价钱买设备,最后不仅设备受损,甚至还要甩锅中国,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印度的电力问题依然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更是顽疾。这次变压器的折腾,倒是给印度上了一课:想要富强,得先把自己的基础设施搞好啊!否则,再多的“伟大计划”也只会停留在纸上,变成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或许,印度该反思一下,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绕开中国,不如认真学习一下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验。毕竟,修桥铺路,靠的是踏踏实实的行动,而不是靠谁背锅就能解决问题的。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如果不動用核武器,能打敗日本的國家有哪些?一國上榜令人意外

核武器的杀伤力在二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若不是美国的这两枚原子弹,日本恐怕没这么快投降,战争结束后更是深受其害。也正是考虑到核武强大的威力,如今只有联合国五常合法拥有这一杀器。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后受到不少限制,尤其是军事领域,不过在美国的庇护下,其经济迅速发展,自卫队的作战能力也因此提高,随着军力的提升,日本野心也逐渐显露,此前甚至有专家分析称,一旦日本崛起,第一个攻击的目标便是美国。 就目前局势来看,美日两国似乎不可能反目成仇,但分析人员指出,双方不过是在互相利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必然会翻脸。毕竟二战的两枚原子弹的仇日本还没报。此前有人提出,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有哪些国家可以打败日本?分析人员给出答案,其中除了中美俄外,还有一个国家的名字让人大吃一惊。 中美俄作为三大强国,打败日本十分容易。日本一直都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对该国的军事实力了如指掌,加上美国的海军实力碾压该国,因此即便不是核武器,美国也能轻松战胜。除了美国外,俄罗斯作为2号强国,继承了苏联不少军事遗产,加上近年来发展出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上领先全球,就连美国动手都要三思而后行,因此想要打败日本轻而易举。而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军工体系,日本作为岛国,到时候在海上进行封锁的话,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除中美俄三国外,英国和法国也在榜单上,毕竟身为五常,基本的军事实力还是不可小觑。不过印度上榜着实出乎人们意料,要知道印度作为一个武器装备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潜力并不被大众看好,加上近年来频繁挑起冲突,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该国目前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国内疫情迟迟无法解决,战胜日本在外界看来根本不可能。不过专家称印度军队数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使用人海战术并且封锁印度洋,掐死日本的经济命脉,那么日本将不战而败。

3 hours ago

西方衛星在中印邊境,拍到多架隱形無人機,美媒:美軍已落後

中国新型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再次超出了美国方面的预期。 据美国“战区”网站10月11日报道,西方商业卫星公司公布的卫星图显示,近期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的高原机场上,出现了多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美国军事专家研判称,这很可能是为了进行高海拔严酷环境的实战测试,意味着攻击-11已经具备了初步或完整的作战能力。 (商业卫星拍摄到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在承认中国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对五角大楼发出批评,认为美军对无人机的保守态度和解放军形成鲜明对比,已经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据报道,公开的商业卫星图片显示,今年8月份到9月份,在距离中印边境大约140公里的日喀则机场出现了至少3架攻击-11隐形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代号为“利剑”,从首次亮相至今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研发和测试,如今终于进入到了实战部署阶段。 (歼-20可以和攻击-11搭配作战) 据介绍,攻击-11是一款多用途隐身飞翼式无人机,除了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外,还可以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任务,并可以作为电子战平台参与空战对抗。美媒表示,攻击-11还能够和双座版的歼-20S隐形战机搭配作战,担任后者的“忠诚僚机”。 美媒称,攻击-11近期部署的日喀则机场海拔大约为3800米,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跑道之一,跑道长度长达5000米,近年来还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建了3000米长的辅助跑道,以及7个大型飞机的停机坪,目前扩建工作还在持续中,是中国在西部高原的重要军民两用机场。 据悉,除了近期部署了攻击-11无人机外,当地常年部署有大批作战飞机,包括歼-10、歼-16、空警-500预警机等等,此外还部署过彩虹-4、无侦-7等多型号无人机。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认为,攻击-11无人机在中印边境附近的部署意义非同一般,一方面这里是进行高原测试的绝佳地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拿敌练兵”,在复杂环境下测试印度一侧的雷达和防空系统。 美媒表示,攻击-11只是中国庞大无人机家族的一员,在“9.3阅兵”中展示的多款隐形无人机都已经服役,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类似无人机的研发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包括X-47B等多款无人机都宣布中止研发。美媒警告称,美军错失无人机发展的宝贵机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军事分析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印度方面都自信认为,在中印边境具备对中国的空中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方一侧的海拔较高,不利于传统有人战机的常态化部署,而中方在无人机领域的突破,无疑打破了印度方面的迷之自信,攻击-11这种无人作战飞机的实战部署,使得解放军在高海拔地区的空中情报感知和作战能力大幅增强,换言之,解放军对印备战已经进入了无人作战的新阶段。 (阅兵式上的中国无人机)…

3 hours ago

首個被踢出北約的國家出現?特朗普發了最後通牒,將盟友推向中國

最近的北约圈子不太平,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微妙。 从几个月前的峰会上吵得面红耳赤,到不少国家悄悄搁置美制武器订单,昔日铁板一块的同盟,如今裂痕肉眼可见。 这股火药味,终究还是烧到了明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搞出大动静了,这次将枪口对准了北约盟友西班牙,直接放话要把西班牙踢出北约。 特朗普却没想到,被美国这么一逼,反倒让西班牙更倾向于跟中国合作。 2025年10月9 日,特朗普在和芬兰总统斯图布会谈时,突然扯到了西班牙的军费问题,语气十分强硬:“西班牙不大幅涨军费,北约就该考虑把它踢出去。” 表面上看,这是美西两国之间的军费矛盾,可是往深了想,其实是北约内部乱成一锅粥的缩影。 特朗普这话明着是说西班牙,实际上也是给其他欧洲国家敲警钟,让他们盯着西班牙,把西班牙的国防预算能按照北约的规矩来,提到GDP的5%。 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涨军费要求了。 早在2025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他就狮子大开口,要求各国提高军费,当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没给面子,直接回怼:“我们军费够保卫自己了,再涨钱就得从民生里抠,老百姓不同意。”直到现在,西班牙的军费占比也才2.1%。 见西班牙油盐不进,特朗普不光威胁要惩罚西班牙,还让其他欧洲国家一起施压,这强硬劲儿,把美欧之间的那点遮羞布都快扯没了。 不过,西班牙敢跟美国硬刚真的不怕被踢出北约吗? 其实,西班牙的底气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中国。 对于军费问题,2025年西班牙就搞过一次民调,结果显示只有 30%…

3 hours ago

美國教授警告印度:華盛頓憎恨中國,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太成功

杰弗里·萨克斯这个人,在经济学圈子里挺有名的。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以前还当过联合国的特别顾问,帮着搞可持续发展的事。80年代,他帮玻利维亚和波兰搞经济改革,那时候拉美和东欧国家经济乱套,他推的那些快速私有化和紧缩政策,虽然帮着稳住了通胀,但也让不少人日子难过,失业率蹭蹭上涨。 后来转战俄罗斯,90年代初的“休克疗法”闹得经济崩盘,贫富差距拉大,批评声一大堆。话说回来,这些经历让他对全球经济格局看得很透,尤其大国之间的博弈。进入21世纪,他更多关注贫困和环境问题,写书推项目,强调合作而不是对抗。2025年,他还在到处演讲,点名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态度。 2025年4月,那时候萨克斯去印度参加一场经济论坛,顺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做了啥坏事,而是中国发展太快,太牛了,让华盛顿坐不住。印度当时正被美国拉着搞“印太战略”,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萨克斯就提醒印度人,别太天真,美国现在欢迎你们,是因为你们还没强到威胁它的地位。要是印度哪天也像中国那样,在制造业和科技上独领风骚,美国的态度准翻脸。印度媒体报道了这事儿,标题就直接用了他的话,很快就传开了。 萨克斯的观点其实不是头一回了。从特朗普2017年上台开始,他就批评美国对华政策太偏激。特朗普那时候搞贸易战,加关税,禁技术出口,萨克斯说这些不是基于事实,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步,几十年下来,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和基建都飞速前进。高铁里程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产量占大头,供应链从头到尾自己搞定,不用看别人脸色。这些成就,让8亿多人脱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都认可。可在美国眼里,这就成了威胁,因为中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没依赖它的体系,却自己玩得风生水起。萨克斯在采访中举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以上,出口额稳居首位,这些不是靠运气,而是长期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和研发的结果。 美国为什么这么敏感?萨克斯分析,美国习惯了当老大,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都是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让它控制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国崛起后,不光经济独立,还推“一带一路”,帮发展中国家建港口、修路,这就动了美国的奶酪。特朗普时代开始的贸易战,本想逼中国让步,结果美国自己企业成本涨了,消费者买东西贵了。数据显示,加关税后,美国通胀压力增大,很多公司还是得从中国进口,转道东南亚也没省钱。可中国自己研发5G和AI,进步没停。萨克斯说,这不是竞争,是病态压制,美国担心中国模式被别人学去,动摇它的全球影响力。 针对印度,萨克斯的话更扎心。印度人口多,市场大,正想接棒中国成为制造中心。美国拉印度入伙“四方对话”,给援助,帮着建军工项目。可萨克斯点明,美国这么做,是因为印度现在制造业只占GDP15%左右,基础设施落后,港口效率低,劳动力技能不高。跨国公司去印度投资,常常卡在土地政策和劳工法规上,物流成本高企。印度有潜力,但要赶上中国,得先解决这些内部问题。 萨克斯举例,日本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美国就用广场协议压日元升值,限制出口。现在中国遇到的围堵,印度要是真强大了,也逃不掉。美国历史上,对欧盟、日本、俄罗斯都用过类似招数,一旦对手起来,就设限打压。印度别只盯着中美冲突的机会,得建自己的战略自主性,多跟中国合作,经贸联系本来就紧密,中印贸易额2024年就超1000亿美元。 萨克斯的提醒,在印度引发热议。一些学者承认他说得对,印度不能全靠美国,得自力更生。社交媒体上,帖子转发他的视频,讨论印美关系的真实性。印度政府没公开回应,但政策上开始调整,跟中国边境谈判,恢复部分经贸。萨克斯在后续采访中说,美国与其恐惧中国成功,不如学着共存。多极世界是大势,单极霸权过时了。中国推动的全球合作,比如气候协议和扶贫项目,对大家都有利。美国如果继续围堵,只会让盟友离心,经济上自食恶果。

3 hours ago

特朗普急了,發長文狠批中國,威脅要對華祭出2招,但強調一件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中美之间再度泛起新的波澜。 此次率先按捺不住的,是特朗普。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火力猛攻,洋洋洒洒发布数百字长文,直指中国“态度强硬、咄咄逼人”,痛批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对全球构成威胁”。 他在文中言辞激烈,一套套狠话接连抛出,甚至还亮出了“百倍关税”以及“软件封锁”这两张他惯用的“王牌”。 然而,剧情很快出现转折。 话锋一转,他又突然着重强调“不会取消与中方会晤的可能性”。 这出“先兵后礼、打打谈谈”的戏码,对于我们而言,早已不是初次见识。 但此次他如此急切,究竟是被何种因素触动了敏感神经呢? 触及经济要害,他暴跳如雷特朗普此次大发雷霆,表面上看是对中国稀土政策心怀不满,实则是中国的举措精准击中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他在文中使用了诸多刺耳的词汇,指责中国“操控全球科技链”“充满敌意”,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耻辱”的高度。 不过,对于熟悉他行事风格的人来说,都清楚这种夸张的表述,往往是他情绪失控的外在表现。 中国此次的应对策略确实精准有力。 稀土并非什么稀罕之物,但它在高科技制造领域以及军工系统中的地位,堪称“无可替代”。 反观美国,几十年来在稀土战略储备方面严重缺失,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几乎达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 此次中国不仅没有丝毫手软,还顺势推出“全链条监管”“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特别港务费”等一系列组合举措,将整个供应链紧紧掌控。…

3 hours ago

美國擔心的情況出現了?特朗普收到消息:解放軍接下來有大動作

中东地区正在经历战略变局。一场代号"蓝剑-2025"的演习,恰似一记惊雷,在中东地缘政治的天空中炸响。 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消息,这场演习将在10月中下旬举行,由中国和沙特联合举行。结合近期的中东局势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交流。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将与沙特举行联合演习】 沙特,这个坐拥石油财富的国家,几乎一直依赖美国的保护伞。在军事实力的天平上,利雅得把信任押在了华盛顿身上。但现在的美国却不那么靠得上了,面对以色列对卡塔尔的空袭,特朗普选择袖手旁观。这让海湾诸国不得不开始反思:今天是卡塔尔的遭遇,明天会不会轮到我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开始寻求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在地区安全平衡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凭借稳固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日益强大的军事能力,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蓝剑-2025”似乎就是这段关系的生动注脚。 中国和沙特的联训,不只是为了提升彼此的海军战术技能,而是一种政治宣言:沙特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希望与中国以及巴基斯坦一道,在中东地区形成一个更为稳定和自主的安全体系。 【中国舰队将“出征”阿拉伯半岛】 为什么会提到巴基斯坦,因为其在沙特与中国的关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从那一刻开始,任何想要对沙特动手的力量,都不得不掂量一下巴基斯坦手中的核武器。但问题在于,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能否获得持续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沙军演这个平台,沙特可以直接向中国传达其战略需求。一旦双方达成共识,沙特的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巴基斯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这种合作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中国没有直接介入地区冲突,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沙特出钱、中国出技术、巴基斯坦出人力"的合作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中东地区的安全架构。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重磅军事协议】 当中沙"蓝剑"军演的舰艇编队在波斯湾破浪前行时,这场演习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交流,它标志着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博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片曾经被美国视为"后花园"的地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 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持续十余年的护航行动,是对中国远海作战能力的实战检验。数据显示,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40余批护航编队,为近7000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护航。这种持续存在的海上力量展示,向地区国家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有维护地区稳定的意愿,更具备相应的能力。…

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