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军力评价机构“全球火力”公布了一组世界各国军力排行榜,排行榜中,不起眼的朝鲜却位列第18名,这意味着以朝鲜如今的“武力值”,基本可以吊打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实力不容小觑。
提起朝鲜,年轻人的第一印象多数都是经济不怎么样,总是埋头发展先军主义,但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朝鲜能练就今天这么硬气的“胸膛”,并不是全靠运气,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朝鲜核武器的研发。
21世纪初,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地区突然传出巨响,巨响炸得韩国人人自危,连日本都开始惶惶不安,巨响之后,朝鲜正式对外公布,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之后的第9个有核国家。
那么,当时朝鲜是怎么拥有核武器的呢?为了研制核武器,朝鲜又承受了哪些难以想象的压力呢?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就尤为突出,它既是亚洲大陆在远东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也是向亚洲大陆扩张的跳板,所以历史上,朝鲜半岛免不了要受大国欺凌,尤其是生在“东亚怪物房”中,朝鲜的处境更加艰难。
近百年以来,朝鲜一直想要打破这样的处境,但面对俄国、日本和美国的轮番奴役,朝鲜不仅没能成功摆脱,甚至还在近代被大国一分为二,导致原本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分为二。
朝鲜妇女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给日本送来了“小男孩”和“胖子”,两声巨响之后,全世界都被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所震撼,从此“大国”的定义发生了质的改变,朝鲜在面积上虽称不上“大国”,但如果能拥有核武器,也足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朝鲜想要拥有核武器的决心有多强呢?朝鲜曾对外声称:“朝鲜国家虽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
只不过,研制核武器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时间和原材料,连核武器的门槛都迈不进去,当时朝鲜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核开发的进程非常缓慢,朝鲜政府只能一边先研究,一边培养技术人才,直到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因为美国的介入,这场内战的规模而迅速扩大,虽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帮助下,美军最终被打回了三八线,但在交战中,美国多次威胁朝鲜要使用核武器,这让朝鲜领导人意识到,拥有核武器已经迫在眉睫。
而且当时美国虽然已经签了“停战协定”,但停战之后,朝鲜境内还有大批美军驻扎,对于朝鲜而言,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很难保证美国不会哪天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所以拥有自保能力是当时朝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能让美国有所忌惮的,只有原子弹。
1955年,朝鲜在完成了基础的战后重建工作后,开始向苏联“取经”,作为当时能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帮助对朝鲜的核开发进程有着莫大的好处,为此,金日成亲自访问莫斯科,并在一番游说后,与苏联签订了《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的协定》。
有了苏联的帮助,朝鲜的核开发进程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此后苏联的技术人员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朝鲜,而随着这些苏联技术人员一起过来的,还有一车又一车的核设备、设计图纸以及研发资源。
当时朝鲜经过战争,国内人口仅剩1000多万,人才储备远远不足,资源资金更是少得可怜,但在苏联的援助下,朝鲜不仅快速恢复了元气,还筛选出了一大批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核物理知识,这其中就包括了朝鲜日后的“原子弹之父”徐相国。
只不过,即使有苏联的帮助,朝鲜的核开发进程依旧困难重重,朝鲜面积不大,自然资源储备有限,而且朝鲜还多山地,这使得朝鲜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阻碍,核开发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都无法在第一时间补充到位。
除了自身的压力以外,当时还面临着很多外部压力,其中最麻烦的就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和很多国家的核开发进程一样,朝鲜的核开发也无法绕开美国,为了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美国几十年来用尽各种手段,这让朝鲜压力倍增。
1965年,美国人首次从侦查卫星传回的图片中获取到了朝鲜核反应堆的相关信息,只不过那时候美国并没有重视这件事,在美国看来,朝鲜这样的“小国”还不足为惧,而且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中苏两国,根本无暇顾及朝鲜。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眼看着朝鲜的核开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质的发展,此时美国终于坐不住了开始下场干预,并敦促苏联将朝鲜开发核武器的情况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之下,同时要求朝鲜必须立刻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对于美国施加的压力,朝鲜却直接选择不予理睬,此后仍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核开发项目,虽然进展缓慢,但朝鲜却十分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核战略,后来朝鲜又从苏联购置了米格-29歼击机用于后期投掷原子弹使用,至此,朝鲜的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时代结束,朝鲜面临的国际环境越发不利,没有了苏联的庇护,朝鲜的工业体系和经济支柱在西方国家的围堵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形势越是严峻,朝鲜就越是坚定要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压力之下自保。
对于当时的朝鲜来说,苏联时代的结束,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机遇,趁着苏联结束带来的巨大影响,朝鲜开始四面出击,以高薪聘请苏联遗留下来的科学家到朝鲜从事核开发项目,同时以各种渠道搜集或购买核技术遗落的核技术。
就这样,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朝鲜的核开发始终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正是在这份坚持之下,朝鲜终于迎来了“收尾”阶段。
而在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试图限制朝鲜开发核武器,甚至以武力威胁朝鲜接受核检查,后来又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但朝鲜的态度始终强硬,这份坚持最终换来了满意的结果。
21世纪初,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地区一声巨响传来,朝鲜全国上下一片欢呼,这声巨响宣告着朝鲜完成了核爆炸,成为全球第9个有核国家,从此朝鲜有了自保能力,面对美国的压力,也不再任其欺凌。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