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如果中国真的掌握了这种技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可以把冶铁成本下降至当前的三千六百分之一?要是那样的话,那没准我也能买得起一艘054A型护卫舰了。”
“不是,哥们,你买那玩意来干嘛?你打算放在哪儿?”
“随便放哪儿都行啊,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艘护卫舰,我要是有了054A,管你是神是鬼,谁挡我就炸谁。”
“我觉得你保守了,如果中国这项黑科技能成,搞不好将来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两艘054A。”
“然后我们就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了是吧哈哈?”
我在这里给大家复述的这几条评论,是我从X上的评论区里转过来的,有位葡萄牙网民在X上发了一条帖子,它是这么说的:
“妈耶!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当今全球钢铁总产量的 54%了,但通过这种黑科技,这个数字可能还将进一步上升。因为有了它,中国花在冶铁上的时间将有望从 6 小时缩短到短短 6 秒!”
“而更重要的是,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将意味着中国有望摆脱本国对于澳大利亚、巴西或非洲进口的高品味铁矿石的过度依赖。现在,中国人可以用自家那量大但却低品位的铁矿石来冶铁了。而且,因为冶炼效率的大幅提高、冶铁时间将有望缩短至原先的三千六百分之一,这将彻底改变钢铁冶炼行业的底层经济逻辑。”
“不仅如此,这项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可能还会惠及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帮助他们发育起独立的钢铁冶炼能力。”
这条帖子是那位葡萄牙网民在当地时间12月10日发的,到现在在X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72万,评、转、赞各有295条、2309次和9704个。他在帖子中提到的那项中国黑科技,名字叫做“闪速冶铁技术”。今年11月,我国在有色金属行业的权威刊物《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叫《闪速冶铁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论文,让那位葡萄牙网民在X上惊掉下巴的种种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说法,基本上就是从这篇论文里抠出来的。
啥叫“闪速冶铁”?简单来说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把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就像“闪电”一样迅速。相比慢加热、慢分离的传统冶铁工艺,闪速冶铁的效率大为提高,只需几秒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大部分金属的提取工作。
冶炼的过程就是从一堆混杂的矿石里头提取出高纯度的金属,比如铜、铁等。咱们打个比方,如果把冶炼比作是烹饪,传统的冶炼方式有点像是“煲老火汤”,它需要把矿石和煤炭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再把金属从杂质里慢慢分离出来,这样既费时又费力。
而闪速冶铁则是“猛火爆炒”。冶铁的反应器就是大铁锅,含铁矿粉是调味料和切好的食材,参与这一过程的辅助气体,比如氢气则是料酒。闪速冶铁就是把所有这些东西一起“喷”进锅里,让它们瞬间燃起来。
这时,锅里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就像我们在做爆炒菜时的锅气,矿物质中的杂质会因为高温而直接变成气体被“吹走”,而铁则因为其更重的物理特性而快速沉淀下来。
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新潮,但其实闪速冶炼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是由一家名叫奥托昆普(Outokumpu Oy)的芬兰冶金公司捣鼓出来的。在二战结束后,全球工业对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铜。而传统的冶炼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奥托昆普公司开发了一种更快速、更高效、也更节能的冶炼方法,这就是闪速冶炼技术。
闪速冶炼起初主要是用来炼铜的,这是因为铜矿石的性质以及其在冶炼过程中的技术特点,特别适合这种全新的冶炼方法。铜矿石,特别是硫化铜矿石,在闪速冶炼过程中具有两大天然优势:1、这种矿石的含硫量高,硫可以自燃,自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就意味着在闪速冶炼过程中,矿粉本身就能提供燃料,不需要额外消耗太多能源;2、当硫化铜矿石在高温下快速反应时,铜可以很容易地与杂质分离,形成铜锍和炉渣。
因为闪速冶铜技术具有冶炼高效(反应速度快,能快速获取高纯度的铜锍)、节省能源(硫化物矿石可以自燃,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友好(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等诸多优势,所以它发展到后来逐渐成为了现代冶铜工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不过,虽然闪速冶炼技术的优点多多,但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其中比较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适用范围较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闪速冶炼技术基本上都是和闪速冶铜划等号的,因为铜特别是硫化铜矿石的特性特别适合它。除此之外,虽然闪速冶炼技术也能应用在炼镍或炼铅上面,但是相对而言普及面并没有那么广。
至于铝、铁等金属,因为它们的天然矿石通常都是氧化物,没有可供燃烧的硫元素,无法像硫化物那样释放热能,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应用闪速冶炼技术。硬要用的话也可以,但是这样一来成本会很高,因为工序啥的都更复杂了。铁不如铜值钱,现有的冶铁工艺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世界上的钢铁供应长期处于过剩状态,所以绝大多数有冶铁能力的国家都没什么动力去钻研闪速冶铁技术。
但是这个“绝大多数国家”里头并不包括我们中国,因为我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中国虽然长期稳居全球第一钢铁大国的位置,而且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但是我国的钢铁工业长期以来都要依赖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进口的铁矿石,尤其是澳大利亚,特别是产自于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因为这里产出的铁矿石品味极高,含铁量通常能达到60%至65%。
而反观我们自家的铁矿石呢?虽然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铁矿储量并不在少数,但是我们的铁矿大多是贫矿,这些贫矿里出产的铁矿石品味只有人家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的一半甚至更低。
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品味相当高
对于传统的高炉冶铁来说,铁矿石品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整个生产流程。品味偏低的铁矿石需要经过复杂的选矿工序,提纯之后才能用于高炉冶铁,这样冶炼出来的钢铁成本会比较高。而高品位铁矿石就没有那么多麻烦,所以我们过去一直习惯于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进口他们的高品味铁矿,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喜欢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而是实在没有办法。
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逐渐养成了对进口铁矿石,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的高品味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2022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超过80%都来自澳大利亚,因为背靠着中国这个超级大户,所以澳大利亚也凭借着铁矿石出口这项业务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仅铁矿石出口这一项收入,就为澳大利亚贡献了1360亿澳元的收入,约合人民币6266亿元,堪称澳大利亚极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和美国是什么关系,和我国又是什么关系,这一点懂得都懂。钢铁被称为现代工业的骨骼,而铁矿石则是支撑起骨骼的钙。在如此至关重要的原材料供应上,这样长期依赖于一个和美国走得太近,同时又长期对华存在敌意的国家,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更加讨厌的是,虽然我们既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是我们在相关领域一直以来都缺乏议价权,这项权利长期被美西方国家所垄断。我们身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从澳大利亚买了那么多铁矿石,想和他们谈一谈“量大从优”的事宜,结果人家仗着自己有议价权而我们没有,隔三差五就给我们穿小鞋,完了我们还没啥太好的办法去反制它,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国际市场上确实很有竞争力,我们如果对它来硬的,到时候自己也吃亏,划不来。
采矿和铁矿出口一直都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但是你也不能就这么一直和它捆着啊,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快建设我们的经济内循环体系是大势所趋,在钢铁冶炼这块肯定也得跟上的。为此,我们这些年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一条是广积粮,去广大亚非拉地区投资那儿的铁矿,比如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另一条就是立足于我们国内的原材料供应,积极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冶铁技术,不用那么依赖进口矿石,就是用咱中国人自己的低品味铁矿,我们也一样能冶炼出符合我们现代工业生产需求的高品质钢铁来。
我们今天这期内容主讲的闪速冶铁技术,走的就是第二条路子。而说到中国闪速冶铁技术的发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那就是张文海。
张文海,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生人,1939年2月出生,是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领域专家中的专家。在过去近40年来,张文海一直在闪速强化冶金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这项成就和我国在闪速冶铜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密不可分。正是在张文海的带领下,我国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在闪速冶铜领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遥遥领先”的跨越式进步。
1985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闪速炼铜厂建成并顺利投产,张文海任工艺负责人、引进设备主谈和总设计师之—。
1991年,张文海奉命转战安徽,在他主持下,1997年,中国第一座主工艺设备全部国产化的闪速炼铜厂成功投产,并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1年,标牌着“中国制造”的伊朗哈通阿巴德闪速炼铜厂建成投产,时任伊朗总统哈塔米亲自为之剪彩,这是我国有色工业最大的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至此,中国成为了继芬兰、日本之后,以有能力成套出口闪速熔炼技术和装备的第三个国家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0年,张文海的《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还获得“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的称号。2002年,张文海获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07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9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最有影响的30位人物之一。
虽然张老这一辈子已经取得了如此之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但是一把年纪的他仍然不知疲倦,时至今日依然奋战在中国有色金属领域的科技研发的最前沿,奋斗的重点就是闪速冶铁技术。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闪速冶炼技术在过去主要是用来冶铜的,因为硫化铜矿石的特性很适合用这个技术来炼,但是铁就不太行,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铁矿石多是氧化物,这样铁矿粉在参与闪速冶炼的过程中就没办法自己提供燃料,还得额外补充能源。
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张老和我国在氢基闪速炼铁领域的另一位大拿——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张仁杰展开合作,在闪速冶炼过程中引入氢气作为还原剂,如此一来,闪速冶铁在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的副产品就是水蒸气,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更加环保。
此外,他们还对过去的闪速炉的基础上改进了设计,新的闪速炉可以精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和物料的喷射速度,使铁矿粉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还原。
而且,类似于闪速冶铜,闪速冶铁的过程也有高温熔炼和快速反应等特点,这就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将闪速冶铁技术变成现实,二张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应用了多项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包括:高效闪速反应炉、氢基还原技术、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系统、新型耐高温材料与余热回收,以及高效喷射与混合系统等。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个高效喷射与混合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种名叫“高匀速性能的旋涡矿砂喷枪”的设备,它可以将铁矿石粉末和氢气高效、均匀地喷入高效闪速反应炉中。在闪速冶铁中,铁矿粉需要和氢气充分接触,才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高温反应。如果物料喷射不均匀,就可能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浪费能源;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影响反应效率;产生过多炉渣或中间产物,增加冶炼难度。
再打个比方,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炒蛋炒饭,蛋炒饭看着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好并不容易,其中一大难点就在于让每一颗饭粒都和蛋液充分混合,因为只有这样炒出来的蛋炒饭才能做到颗颗饱满、粒粒金黄,这饭才好吃。如果把铁矿粉比作是隔夜饭,氢气是鸡蛋液,那么全新的矿砂喷枪就是把这二者高效且充分地混合起来的专用设备。
有了这样的创新技术,炒饭的效率到底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呢?香港媒体《南华早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做了个简单的估算:新的矿砂喷枪每小时能注入450吨的铁矿粉,配备3个此类喷枪的高效闪速反应炉,一年下来就能产铁 711 万吨,整体冶铁效率相较传统工艺提高了3600倍,过去要花5、6个小时才能炼出来的铁,现在只需要3到6秒就行了。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新型矿砂喷枪并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它现在已经进入到商业生产阶段了哦。
开头提到的葡萄牙网民转载到X上的那个让他惊呼“妈耶”的说法,其实就是从南华的这篇报道中引申出来的。而南华的这篇报道,恰恰就是二张今年11月在《中国有色金属》上发表的那篇学术论文。
除了南华之外,澳媒“澳大利亚新闻网”(news.com.au)也于近期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闪速冶铁技术的报道,这篇报道的语气和用词比南华那篇的还要夸张,这一点从它的标题和导语上就能看出来了:
《中国的新技术将毁掉澳大利亚》,中国专家们于近期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绝对会给澳大利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啥“毁灭性打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一旦闪速冶铁技术在中国推广开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那我们以后就不需要再像以前那么依赖澳大利亚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了,直接用中国的低品位铁矿石就能冶炼出高质量的钢铁。这样一来,澳大利亚躺在矿车上就有钱赚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考虑到铁矿石出口这项产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要是这根柱子被闪速冶铁技术给敲断了,紧随而来的很可能就将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江河日下。
而且,除了不挑食之外,因为闪速冶铁技术还有效率高、排放少甚至是零排放等优点,这就使得这项全新的冶铁技术特别适合当今所有人都提倡的“低碳减排”的环保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你甚至说闪速冶铁就是为了“低碳减排”这个宏大目标而生的都不为过。
过去中国虽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冶炼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造成污染,而且碳排放很高的产业,再加上我们又长期依赖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这就给美西方国家的政府、它们的资本企业巨头、它们的媒体刀笔吏,以及给它们为虎作伥的NGO组织留下了不少可以写我们小作文的痛点。
你钢铁产量高是吧?我就攻击你污染大、排放高,给你扣“不环保”的大帽子PUA你;你要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是吧?我就联合国际上的美西方资本巨头,给你加价加码,你买得多我也不给你优惠,就卡着你脖子吸你的血。
现在好了,随着闪速冶铁的技术出现,所有这些问题在将来都有望得到妥善解决。从今往后,中国生产出来的钢铁,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干净、最低碳、最环保的“绿铁”,买我们的、用我们的钢铁,将会成为这个“环保就是全人类最大的政治正确议题之一”的时代的一种无需自证的真理。
从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太阳能大爆发,到汽车领域的电动革命,再到从有色金属领域的闪速冶铁……我现在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中国制造2025”在将来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很可能会比我们现在想象得还要高,因为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推动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环保”一定会是这次崭新的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特征。
从今往后,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工业竞赛,比拼的不仅仅是谁的工业产能更巨大、谁的工业体系更完整,同时也是谁的工业模式更低碳、更“绿色”、更环保。谁的工业模式更低碳环保,谁就能占据道义上的无上至高点。过去美西方用来诋毁我们、攻击我们、构陷我们、规训我们的所有舆论话术,将来都将会因为我们在这场绿色工业革命中的优势地位,而化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对付他们的无上利器:
“你们都记好喽,他不只是普通的发达国家,他是有功的发达国家,是当过超级大国的发达国家,这里除了我,没人配与他单挑。美国啊美国,我本不想与你这个手下败将再战一场。这样吧,一会儿若是你败了,我带你回北美,他们,负责铲平你在全球范围的军事基地和产业布局;若是我输了,我定然不会罢休,他们,照样铲平你的军事基地和产业布局!生灵涂炭呐,好歹也是相识一场,我是真不想打。要不你现在就跪下,认个错,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如何?”
“发达国家……你可知这发达国家的认证,有多少国家求而不得?”
“美国人!你们抱守落后产能,污染全世界的大环境,今日谁也救不了你们!”
“我说谁是污染大国,谁就是污染大国!你们美国因循守旧,抱守残缺,留着一大堆落后又肮脏的夕阳产业,为了保住它们,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滥加关税,高筑壁垒,企图躲在小院高墙之中,将祸水东引,让全世界来替你们的错误买单。当今环保之世,尔等竟敢抗旨不从,逆世界潮流而动,更是罪加一等!美国人,你们既不服管,那就伏诛吧!”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
美国国务院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炒作"台湾地位未定",朱立伦竟然也附和,叫嚣说"台湾拥有主权"。 时隔18年,又有超级航母驶过台湾海峡。然而这一次,航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而不是美国海军。 这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崛起。 然而对我台湾地区贼心不死的美帝,又开始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这一次是美国政府亲自下场。 广告欠债不还,法院如何处理?年轻人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月10日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日本将所窃据的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九三阅兵的背景下,福建舰过航台湾海峡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这一表态,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企图。 美国这边为了安抚"台独"势力,也是为了给自己找存在感,"美国在台协会"回应说,他们不认可中国对历史文件的解读,他们认为上述这些文件,"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随后美国国务院方面,也以电子邮件回复台湾媒体的方式,重申了美国特朗普当局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也就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国民党朱立伦说"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主权…
黄岩岛,这座在南海上静静伫立的珊瑚环礁,再次成为国际视线的焦点,2025年9月16日,一场由菲律宾主动挑起的海上摩擦,将原本紧张的南海局势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不同于以往的克制与警告,中国这一次出手更快、手段更硬,央视公开的现场画面中,菲方船员仓皇逃窜、场面狼狈,引发了各方热议,这不仅是一场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关于主权、规则与底线的较量。 黄岩岛不是孤岛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北部,地理位置说重要也不过分,既扼守航道,又靠近多个争议海域,堪称“南海的锁钥”。 长期以来,中国对黄岩岛实施常态化管控,这不仅是对自身主权的维护,更是在维护南海的整体秩序。 但9月16日,菲律宾方面却突然改变了以往“试探性”的做法,升级了挑衅的强度,一口气派出十多艘公务船,有意关闭AIS信号,试图在多个方向强行闯入黄岩岛邻近海域。 不仅如此,它们还采取极具危险性的航行方式,频繁横切中方执法船只航线,试图制造擦碰和冲突,这种行为,已远远超出所谓“例行巡航”的范畴,更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侵权行动。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挑战,中国方面的反应并不迟疑,多艘海警主力舰艇,包括4409和8301号迅速进入战位,渔政船和渔民船也同步调动,形成了海上协同封锁圈。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由岸基实时监控系统全程掌握,信息流转高效精准,可以说,这不是简单的“出警”,而是一场经过完整预案推演的执法行动。 现场毫不留情 执法的升级来得迅猛,面对菲律宾船只的强闯行为,中方首先通过无线电喊话进行警告,但对方并未收敛,反而加速靠近。 于是,水炮开始精准锁定目标,连续29分钟不间断压制,逐步将菲方船只逼离核心海域。 从央视公布的视频来看,现场并不“温和”,菲方数艘船只被击中操控系统,一些舱室出现进水、电路短路,船员则在甲板上抱头蹲守,毫无还手之力,这一幕,迅速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震动。 菲律宾方面随后指责中方“过度执法”,但从画面和细节来看,中方执法过程有明确分级,水炮使用也精准避开了人员聚集区,显然是经过训练和判断的“克制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场现场执法,不仅展示了中国海警在装备和战术上的成熟,也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海上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