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如果中国真的掌握了这种技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可以把冶铁成本下降至当前的三千六百分之一?要是那样的话,那没准我也能买得起一艘054A型护卫舰了。”
“不是,哥们,你买那玩意来干嘛?你打算放在哪儿?”
“随便放哪儿都行啊,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艘护卫舰,我要是有了054A,管你是神是鬼,谁挡我就炸谁。”
“我觉得你保守了,如果中国这项黑科技能成,搞不好将来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两艘054A。”
“然后我们就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了是吧哈哈?”
我在这里给大家复述的这几条评论,是我从X上的评论区里转过来的,有位葡萄牙网民在X上发了一条帖子,它是这么说的:
“妈耶!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当今全球钢铁总产量的 54%了,但通过这种黑科技,这个数字可能还将进一步上升。因为有了它,中国花在冶铁上的时间将有望从 6 小时缩短到短短 6 秒!”
“而更重要的是,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将意味着中国有望摆脱本国对于澳大利亚、巴西或非洲进口的高品味铁矿石的过度依赖。现在,中国人可以用自家那量大但却低品位的铁矿石来冶铁了。而且,因为冶炼效率的大幅提高、冶铁时间将有望缩短至原先的三千六百分之一,这将彻底改变钢铁冶炼行业的底层经济逻辑。”
“不仅如此,这项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可能还会惠及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帮助他们发育起独立的钢铁冶炼能力。”
这条帖子是那位葡萄牙网民在当地时间12月10日发的,到现在在X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72万,评、转、赞各有295条、2309次和9704个。他在帖子中提到的那项中国黑科技,名字叫做“闪速冶铁技术”。今年11月,我国在有色金属行业的权威刊物《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叫《闪速冶铁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论文,让那位葡萄牙网民在X上惊掉下巴的种种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说法,基本上就是从这篇论文里抠出来的。
啥叫“闪速冶铁”?简单来说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把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就像“闪电”一样迅速。相比慢加热、慢分离的传统冶铁工艺,闪速冶铁的效率大为提高,只需几秒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大部分金属的提取工作。
冶炼的过程就是从一堆混杂的矿石里头提取出高纯度的金属,比如铜、铁等。咱们打个比方,如果把冶炼比作是烹饪,传统的冶炼方式有点像是“煲老火汤”,它需要把矿石和煤炭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再把金属从杂质里慢慢分离出来,这样既费时又费力。
而闪速冶铁则是“猛火爆炒”。冶铁的反应器就是大铁锅,含铁矿粉是调味料和切好的食材,参与这一过程的辅助气体,比如氢气则是料酒。闪速冶铁就是把所有这些东西一起“喷”进锅里,让它们瞬间燃起来。
这时,锅里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就像我们在做爆炒菜时的锅气,矿物质中的杂质会因为高温而直接变成气体被“吹走”,而铁则因为其更重的物理特性而快速沉淀下来。
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新潮,但其实闪速冶炼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最初是由一家名叫奥托昆普(Outokumpu Oy)的芬兰冶金公司捣鼓出来的。在二战结束后,全球工业对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铜。而传统的冶炼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奥托昆普公司开发了一种更快速、更高效、也更节能的冶炼方法,这就是闪速冶炼技术。
闪速冶炼起初主要是用来炼铜的,这是因为铜矿石的性质以及其在冶炼过程中的技术特点,特别适合这种全新的冶炼方法。铜矿石,特别是硫化铜矿石,在闪速冶炼过程中具有两大天然优势:1、这种矿石的含硫量高,硫可以自燃,自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就意味着在闪速冶炼过程中,矿粉本身就能提供燃料,不需要额外消耗太多能源;2、当硫化铜矿石在高温下快速反应时,铜可以很容易地与杂质分离,形成铜锍和炉渣。
因为闪速冶铜技术具有冶炼高效(反应速度快,能快速获取高纯度的铜锍)、节省能源(硫化物矿石可以自燃,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友好(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等诸多优势,所以它发展到后来逐渐成为了现代冶铜工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不过,虽然闪速冶炼技术的优点多多,但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其中比较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适用范围较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闪速冶炼技术基本上都是和闪速冶铜划等号的,因为铜特别是硫化铜矿石的特性特别适合它。除此之外,虽然闪速冶炼技术也能应用在炼镍或炼铅上面,但是相对而言普及面并没有那么广。
至于铝、铁等金属,因为它们的天然矿石通常都是氧化物,没有可供燃烧的硫元素,无法像硫化物那样释放热能,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应用闪速冶炼技术。硬要用的话也可以,但是这样一来成本会很高,因为工序啥的都更复杂了。铁不如铜值钱,现有的冶铁工艺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世界上的钢铁供应长期处于过剩状态,所以绝大多数有冶铁能力的国家都没什么动力去钻研闪速冶铁技术。
但是这个“绝大多数国家”里头并不包括我们中国,因为我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中国虽然长期稳居全球第一钢铁大国的位置,而且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但是我国的钢铁工业长期以来都要依赖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进口的铁矿石,尤其是澳大利亚,特别是产自于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因为这里产出的铁矿石品味极高,含铁量通常能达到60%至65%。
而反观我们自家的铁矿石呢?虽然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铁矿储量并不在少数,但是我们的铁矿大多是贫矿,这些贫矿里出产的铁矿石品味只有人家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的一半甚至更低。
对于传统的高炉冶铁来说,铁矿石品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整个生产流程。品味偏低的铁矿石需要经过复杂的选矿工序,提纯之后才能用于高炉冶铁,这样冶炼出来的钢铁成本会比较高。而高品位铁矿石就没有那么多麻烦,所以我们过去一直习惯于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进口他们的高品味铁矿,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喜欢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而是实在没有办法。
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逐渐养成了对进口铁矿石,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的高品味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2022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超过80%都来自澳大利亚,因为背靠着中国这个超级大户,所以澳大利亚也凭借着铁矿石出口这项业务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仅铁矿石出口这一项收入,就为澳大利亚贡献了1360亿澳元的收入,约合人民币6266亿元,堪称澳大利亚极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和美国是什么关系,和我国又是什么关系,这一点懂得都懂。钢铁被称为现代工业的骨骼,而铁矿石则是支撑起骨骼的钙。在如此至关重要的原材料供应上,这样长期依赖于一个和美国走得太近,同时又长期对华存在敌意的国家,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更加讨厌的是,虽然我们既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是我们在相关领域一直以来都缺乏议价权,这项权利长期被美西方国家所垄断。我们身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从澳大利亚买了那么多铁矿石,想和他们谈一谈“量大从优”的事宜,结果人家仗着自己有议价权而我们没有,隔三差五就给我们穿小鞋,完了我们还没啥太好的办法去反制它,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国际市场上确实很有竞争力,我们如果对它来硬的,到时候自己也吃亏,划不来。
但是你也不能就这么一直和它捆着啊,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快建设我们的经济内循环体系是大势所趋,在钢铁冶炼这块肯定也得跟上的。为此,我们这些年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一条是广积粮,去广大亚非拉地区投资那儿的铁矿,比如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另一条就是立足于我们国内的原材料供应,积极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冶铁技术,不用那么依赖进口矿石,就是用咱中国人自己的低品味铁矿,我们也一样能冶炼出符合我们现代工业生产需求的高品质钢铁来。
我们今天这期内容主讲的闪速冶铁技术,走的就是第二条路子。而说到中国闪速冶铁技术的发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那就是张文海。
张文海,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生人,1939年2月出生,是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领域专家中的专家。在过去近40年来,张文海一直在闪速强化冶金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这项成就和我国在闪速冶铜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密不可分。正是在张文海的带领下,我国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在闪速冶铜领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遥遥领先”的跨越式进步。
1985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闪速炼铜厂建成并顺利投产,张文海任工艺负责人、引进设备主谈和总设计师之—。
1991年,张文海奉命转战安徽,在他主持下,1997年,中国第一座主工艺设备全部国产化的闪速炼铜厂成功投产,并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1年,标牌着“中国制造”的伊朗哈通阿巴德闪速炼铜厂建成投产,时任伊朗总统哈塔米亲自为之剪彩,这是我国有色工业最大的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至此,中国成为了继芬兰、日本之后,以有能力成套出口闪速熔炼技术和装备的第三个国家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0年,张文海的《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还获得“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的称号。2002年,张文海获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07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9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最有影响的30位人物之一。
虽然张老这一辈子已经取得了如此之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但是一把年纪的他仍然不知疲倦,时至今日依然奋战在中国有色金属领域的科技研发的最前沿,奋斗的重点就是闪速冶铁技术。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闪速冶炼技术在过去主要是用来冶铜的,因为硫化铜矿石的特性很适合用这个技术来炼,但是铁就不太行,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铁矿石多是氧化物,这样铁矿粉在参与闪速冶炼的过程中就没办法自己提供燃料,还得额外补充能源。
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张老和我国在氢基闪速炼铁领域的另一位大拿——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张仁杰展开合作,在闪速冶炼过程中引入氢气作为还原剂,如此一来,闪速冶铁在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的副产品就是水蒸气,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更加环保。
此外,他们还对过去的闪速炉的基础上改进了设计,新的闪速炉可以精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和物料的喷射速度,使铁矿粉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还原。
而且,类似于闪速冶铜,闪速冶铁的过程也有高温熔炼和快速反应等特点,这就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将闪速冶铁技术变成现实,二张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应用了多项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包括:高效闪速反应炉、氢基还原技术、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系统、新型耐高温材料与余热回收,以及高效喷射与混合系统等。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个高效喷射与混合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种名叫“高匀速性能的旋涡矿砂喷枪”的设备,它可以将铁矿石粉末和氢气高效、均匀地喷入高效闪速反应炉中。在闪速冶铁中,铁矿粉需要和氢气充分接触,才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高温反应。如果物料喷射不均匀,就可能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浪费能源;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影响反应效率;产生过多炉渣或中间产物,增加冶炼难度。
再打个比方,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炒蛋炒饭,蛋炒饭看着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好并不容易,其中一大难点就在于让每一颗饭粒都和蛋液充分混合,因为只有这样炒出来的蛋炒饭才能做到颗颗饱满、粒粒金黄,这饭才好吃。如果把铁矿粉比作是隔夜饭,氢气是鸡蛋液,那么全新的矿砂喷枪就是把这二者高效且充分地混合起来的专用设备。
有了这样的创新技术,炒饭的效率到底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呢?香港媒体《南华早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做了个简单的估算:新的矿砂喷枪每小时能注入450吨的铁矿粉,配备3个此类喷枪的高效闪速反应炉,一年下来就能产铁 711 万吨,整体冶铁效率相较传统工艺提高了3600倍,过去要花5、6个小时才能炼出来的铁,现在只需要3到6秒就行了。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新型矿砂喷枪并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它现在已经进入到商业生产阶段了哦。
开头提到的葡萄牙网民转载到X上的那个让他惊呼“妈耶”的说法,其实就是从南华的这篇报道中引申出来的。而南华的这篇报道,恰恰就是二张今年11月在《中国有色金属》上发表的那篇学术论文。
除了南华之外,澳媒“澳大利亚新闻网”(news.com.au)也于近期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闪速冶铁技术的报道,这篇报道的语气和用词比南华那篇的还要夸张,这一点从它的标题和导语上就能看出来了:
《中国的新技术将毁掉澳大利亚》,中国专家们于近期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绝对会给澳大利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啥“毁灭性打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一旦闪速冶铁技术在中国推广开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那我们以后就不需要再像以前那么依赖澳大利亚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了,直接用中国的低品位铁矿石就能冶炼出高质量的钢铁。这样一来,澳大利亚躺在矿车上就有钱赚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考虑到铁矿石出口这项产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要是这根柱子被闪速冶铁技术给敲断了,紧随而来的很可能就将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江河日下。
而且,除了不挑食之外,因为闪速冶铁技术还有效率高、排放少甚至是零排放等优点,这就使得这项全新的冶铁技术特别适合当今所有人都提倡的“低碳减排”的环保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你甚至说闪速冶铁就是为了“低碳减排”这个宏大目标而生的都不为过。
过去中国虽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冶炼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造成污染,而且碳排放很高的产业,再加上我们又长期依赖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这就给美西方国家的政府、它们的资本企业巨头、它们的媒体刀笔吏,以及给它们为虎作伥的NGO组织留下了不少可以写我们小作文的痛点。
你钢铁产量高是吧?我就攻击你污染大、排放高,给你扣“不环保”的大帽子PUA你;你要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是吧?我就联合国际上的美西方资本巨头,给你加价加码,你买得多我也不给你优惠,就卡着你脖子吸你的血。
现在好了,随着闪速冶铁的技术出现,所有这些问题在将来都有望得到妥善解决。从今往后,中国生产出来的钢铁,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干净、最低碳、最环保的“绿铁”,买我们的、用我们的钢铁,将会成为这个“环保就是全人类最大的政治正确议题之一”的时代的一种无需自证的真理。
从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太阳能大爆发,到汽车领域的电动革命,再到从有色金属领域的闪速冶铁……我现在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中国制造2025”在将来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很可能会比我们现在想象得还要高,因为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推动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环保”一定会是这次崭新的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特征。
从今往后,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工业竞赛,比拼的不仅仅是谁的工业产能更巨大、谁的工业体系更完整,同时也是谁的工业模式更低碳、更“绿色”、更环保。谁的工业模式更低碳环保,谁就能占据道义上的无上至高点。过去美西方用来诋毁我们、攻击我们、构陷我们、规训我们的所有舆论话术,将来都将会因为我们在这场绿色工业革命中的优势地位,而化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对付他们的无上利器:
“你们都记好喽,他不只是普通的发达国家,他是有功的发达国家,是当过超级大国的发达国家,这里除了我,没人配与他单挑。美国啊美国,我本不想与你这个手下败将再战一场。这样吧,一会儿若是你败了,我带你回北美,他们,负责铲平你在全球范围的军事基地和产业布局;若是我输了,我定然不会罢休,他们,照样铲平你的军事基地和产业布局!生灵涂炭呐,好歹也是相识一场,我是真不想打。要不你现在就跪下,认个错,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如何?”
“发达国家……你可知这发达国家的认证,有多少国家求而不得?”
“美国人!你们抱守落后产能,污染全世界的大环境,今日谁也救不了你们!”
“我说谁是污染大国,谁就是污染大国!你们美国因循守旧,抱守残缺,留着一大堆落后又肮脏的夕阳产业,为了保住它们,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滥加关税,高筑壁垒,企图躲在小院高墙之中,将祸水东引,让全世界来替你们的错误买单。当今环保之世,尔等竟敢抗旨不从,逆世界潮流而动,更是罪加一等!美国人,你们既不服管,那就伏诛吧!”
近几年印度人的“神奇”在网上鼎鼎有名,关键印度人还为此洋洋自得。 在美版知乎上,印度网友便提过一个“自信满满”的问题: 为何中国会害怕印度? 结果这个提问一出现,就惨遭国外其他网友的嘲笑。 为何印度人会这般“自信满满”呢? 一、“自信满满”却被嘲笑 印度网友“为什么中国会如此害怕印度”的提问刚发出没多久,有一个印度网友在下面宣称,中国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印度研发武器的能力高。 除了这一个“自信满满”的提问和自圆其说的回答外,还有印度网友发出了提出,想知道中国为什么害怕印度海军,特别是害怕印度航母。 这不是印度人第一次拿自己的国家和中国作对比,甚至吹嘘印度比中国厉害,每次被打脸,引来旁观者的嘲笑都不见改过,依旧我行我素。不止是印度普通民众,连印度官员同样如此。 2024年10月时,辛格就发表声明称,印度空军的训练实力已经领先于中国,只不过技术不太好罢了。 辛格再说这话时,俨然忘记了印度的武器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也忘记了之前陆续发生的飞机坠毁事件。 印度空军把飞机的坠毁理由称之为是技术原因,可网友们却不这么认为。 飞行员训练不到位也会导致飞机发生事故,不能光从技术方面找原因。 不过这一系列的“神奇”操作,十分符合人们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 当“自信满满”的提问出现后,再加上自圆其说的回答,让国外其他网友直接坐不住,决定让自信的印度人清醒一下。…
最近,那个没有人能够在自己投降之前占领巴黎的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编队,在接到中国南部战区司令的电话之后,依然大摇大摆地来到了东亚,并在1月23日开始,联合其他几个国家的海军,在南海周边举行三场重要的海上演习。 显然,对于中国南部战区司令在电话里告知他们的注意事项,法国人不以为然,并没有听进去。 中国的电话是打给法国太平洋海区司令的,双方谈了什么并没有公布,但根据推测,大概率是涉及亚太的安全和中国在南海的切身利益,让法国人悠着点。 因为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目的地是亚太,还要在南海周边举行各种海上演习,我们对戴高乐号在南海的动向表示关切,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管是哪个国家,一旦有外来军事势力到自己的家门口晃悠,肯定都不会视而不见坐视不理的。 要知道,这次来西太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实力还是不小的。编队除了戴高乐号航母外,还有一艘福尔班号驱逐舰,两艘护卫舰普罗旺斯号和阿尔萨斯号,还有一艘补给船雅克舍瓦利埃号,在水下,还有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阵容是相当的强大。 对于这样一支不容忽视的外来军事力量,我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所以,中国南部战区司令和法国相关的人员通电话了解情况,告知我们的担忧和关切,劝法国人不要侵害我们的切身利益,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至于法国人如何对待我们的关切,听不听我们的劝,那就是法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但从法国人达到西太之后的各种动作,显然,他们并没有打算听劝。 按照法国人公布的计划,他们将和另外几个国家的海军,分别在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举行三场海上演习,法国人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和这些伙伴国之间的协作,确保演习区域的海上安全。 话说,法国人远在欧洲,这里的安全,恐怕轮不到你们操心吧? 再看看和法国人一起参演的都是哪些国家。 在马六甲海峡的演习,除了法国航母战斗群,自然也少不了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海军。 在巽他海峡的演习,和法国人一起演习的,是印度尼西亚海军。…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关系一直被视为东南亚地区合作的典范。然而,近期爆发的一起合作纠纷事件却让这一关系蒙上了阴影。马来西亚单方面解除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声称因“财力不足”无法继续履行合同。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1974年建交以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一直稳步发展。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主要经济大国,两国之间的合作变得愈加紧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马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其中铁路和造船行业尤为重要。 在铁路项目方面,中马两国签订了“东海海峡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高速铁路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一条连接吉隆坡与新加坡的高速铁路,总投资金额达到数千亿美元。旨在进一步推动两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在造船业方面,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造了18艘大中型舰船,这些舰船主要用于维护和保护两国间的海上贸易和海洋资源。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军事关系的紧密,也为中国船舶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会。 就在中马合作项目蓬勃发展之时,马来西亚却以“财力不足”为借口,单方面宣布解除协议。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令中国官方震惊与愤慨,同时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马来西亚公信力的质疑。在国际合作中,违约行为不仅侵害了相关方的权益,更是对国际规则的践踏。 面对马来西亚的背约之举,中国迅速采取措施作出回应。有关部门高层领导严正声明,若马来西亚执意违约,必须在90天内支付高达358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否则,中国将暂停为马来西亚建造的18艘军舰项目,并将其作为抵押处置。这一强硬立场显示了中国在捍卫自身权益方面的坚定决心。 马来西亚单方面解除协议的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关系,担心其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合作项目。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为其他寻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诚信和道德在国际合作中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此次纠纷中展现了冷静理智和法律至上的原则立场。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和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绝不会轻易让步。中国的强硬回应不仅是对马来西亚的警告,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违反国际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反制。 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状况波动剧烈。新任政权虽然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陷入困局。短视与投机心理成为其决策的重大羁绊,导致原本的互惠互利前景化为泡影。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马来西亚需要在短期内作出明智选择,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为解决当前的困境,马来西亚可以考虑与中国展开重新谈判,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内经济改革,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增强国际合作中的信誉和公信力。此外,马来西亚还需加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力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中马合作纠纷事件不仅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思考诚信与合作关系的契机。中国在面对合作纠纷时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原则性,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未来,中马两国如何化解此次纠纷,将对双方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希望双方通过对话与合作,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国际在线消息,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网站日前刊载文章,转述了菲律宾地缘政治学者马里奥·费迪南德·帕西翁在不久前一次学术论坛上的讲话。该专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与策略,对其中体现出的精妙平衡和远见卓识予以称赞,还提出中国的外交理念在推动经济转型以及强化国际贸易合作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他以2024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表明,菲律宾在这届进博会上收获了16亿美元的出口销售额,这充分彰显出两国稳固贸易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三位海外专家一致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已被证明相当有韧性,这种韧性体现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大以及改革的成效。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加拉格尔表示,虽然当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但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中国决策者驾驭风险的能力。 然而,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所公布的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31%。此数据体现出两国关系的恶化给双方经济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世界银行在其最新报告中作出预测:“菲律宾2024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会降至4.2%,这一数值低于此前预期的4.8%。”东盟秘书长于雅加达发表讲话时表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要求各方保持克制,以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分歧。”新加坡李光耀政策研究院(隶属于国际关系学者李光耀)的高级研究员王在浦指出:“菲律宾内部的政治危机或许会致使其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期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道,菲律宾军方宣称,菲方正在考虑从美国购买“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 对此,发言人毛宁指出,中方已经多次表明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方面尽快纠正错误行径,依据其此前的公开承诺,尽早撤走“堤丰”中导系统。就在同一天,菲律宾陆军总长加利多在记者会上宣称,军方已经认识到“堤丰”导弹系统在实现群岛防御概念方面具有的功能与可行性。而关于采购多少套中导系统的问题,加利多表示这要取决于经济能力。 菲防长特奥多罗针对中方作出回应并发出叫嚣。他称中方的批评属于挑衅行为,强调菲律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并非处于任何国家的家门口,菲律宾有权力准许美军部署中导, 并且不会接受任何外国的否决。此外,他还倒打一耙,要求中方“停止炫耀武力”,并且照搬美国的论调,攻击“中方不断扩充核武库以及弹道导弹能力”,还拿中国人权问题大做文章,可谓是多管闲事。对于这种情况,我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批评菲防长的发言既越界又荒谬,谴责其公然宣称在涉海分歧方面对话和协商是最无意义的做法,其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又在为谁发声,实在是令人费解。 菲律宾军方基于历史与现实因素,一贯持亲美立场。然而,像特奥多罗这样激进地挑衅中国的菲律宾防长并不常见。从中菲两国的军力对比而言,仅仅几套噱头大于实际作用的中导系统,是根本无法缩小中菲两军实力差距的,这些系统甚至对我国构不成威胁。我国对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导高度关注,并非源于自身安全方面的考量,而是看透了美菲企图利用“中国威胁论”扰乱整个区域的阴谋。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美国着手部署中短程导弹一事予以特别关注。普京表示:“我方曾多次表明,《中导条约》的破裂会给全球安全带来负面效应。同时也要强调,在美国于任何地区部署中短程导弹之前,我们不会部署这类武器。俄罗斯实际上在单方面承担这些义务,不过正如我之前所说,若美国开始部署此类系统,那么我方将解除所有的自愿性限制。”他着重指出:“我们将全方位应对中程导弹这类威胁。同时,最为关键的任务在于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此类导弹的发射并对其进行拦截。” 日前,“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当日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在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开展战备警巡。同日,有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南部战区派遣海空力量旨在防范其他国家的舰机进入我国黄岩岛领海和领空。 回首过去一年,中菲之间虽产生了若干摩擦,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不断增强,然而南海局势总体处于可控状态,这其中中国在南海控局能力的提升是一重要因素。
财联社1月25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如果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将大幅减免加拿大的税收。 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北卡罗来纳州视察飓风“海伦妮”带来的影响,并接受记者采访 特朗普视察北卡罗来纳州时向记者称:“我将很高兴看到加拿大成为第51个州。如果可以实现,加拿大公民将享受大幅税收减免,因为他们目前课税很重。大家将不必担心军事问题等其他问题。大家将获得更好的、好得多的医疗服务。” 此前报道 面对特朗普的一次次“羞辱”,加拿大终于决定强硬一回 “加拿大是美国大约35个州最大的出口伙伴,任何导致进出口贸易困难的举措,最终都会伤害美国人民和他们的就业。” 据中新网援引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日前,即将离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中表示,如果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执意在北美挑起贸易战,加拿大已经准备好采取关税反制措施,而这终将伤害到美国人民。 据报道,加拿大政府内部的一份反制计划草案显示,报复措施将涉及从美国进口的几乎所有品类的商品,包括钢铁产品、陶瓷制品以及佛罗里达生产的橙汁等。面对特朗普的一次次“羞辱”,加拿大似乎终于要强硬一回了。 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七国集团(G7)成员国,也不是第一次开打贸易战了。2018年,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加拿大曾对美国制造的家用电器、波旁威士忌和船舶等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特朗普多次重申加拿大可以成为美国的“第51州”(资料图) 但这一次显然不同。2024年11月25日,特朗普首次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发出关税警告时曾表示,如果加拿大不采取更多措施阻止非法移民和毒品越过美加边境,就会一直征收25%的关税。同时,特朗普还多次认真地重申加拿大可以作为美国的“第51州”。 这就涉及一系列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特朗普向加拿大发出的关税警告是否会真的实施?加拿大政府拟定的关税反制清单是否只是一种博弈姿态?如果美加贸易战不可避免,谁更能扛,又如何收场? 对加拿大以及其他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特朗普关税大棒的美国盟友来说,这场博弈也可能为看清特朗普2.0行为模式提供了一个机会。 加拿大手里有反制牌 毫无疑问,美加是两个重量级不同的博弈对手。2023年加拿大经济总量为2.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7.8%,经济规模还比不上美国正遭受山火侵蚀而束手无策的加利福尼亚州。…
去年1月25日,欧盟以“技术原因”为由,暂停了与中国围绕所谓“立陶宛受经济胁迫”一事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按照WTO的规定,若12个月内不重启诉讼,此案将自动失效。 如今一年之限将至,早前有消息称,由于证据不足,欧盟正考虑是否放弃继续申诉,以免最终败诉。不过,彭博社1月24日披露,受到来自立陶宛和美国压力,欧盟似乎打算在期限前先重启案件,再重新“冻结”诉讼程序,为收集证据争取时间。 “欧盟料将在针对中国的‘经济胁迫’诉讼中采取拖字诀。”彭博社24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本案暂停一年之后,欧盟很可能在本周申请恢复审理,但作为“程序性举措”,欧盟可能最早在下周重新暂停诉讼程序,收集证据。 图为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资料图 不过,上述人士同时表示,最终决定仍可能有变。对于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拒绝置评。 2021年11月,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事导致中方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同年12月2日,立陶宛外交部声称中国海关“可能”已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2022年1月,欧盟以中国针对立陶宛采取“歧视性贸易”做法向WTO提起诉讼。 但这项指控当时并无任何公开资料佐证,也没有官方部门或商会代表背书。2021年12月3日,“澎湃明查”引述一名“相关消息人士”说,“系统里现在还是有(立陶宛)的”。立陶宛企业家联合会后来也很快表示,中国海关报关系统中存在“立陶宛”选项。 2021年12月25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询表示,个别媒体炒作中方将立陶宛从报关系统中清除、暂停立自华进口贸易许可、施压跨国企业不得使用立陶宛生产的部件等消息均不属实。如果个别产品输华遇到技术问题,企业可通过正常渠道向中方主管部门反映。 2024年1月26日,WTO向成员国发出一份照会,称欧盟已于1月25日要求该组织处理争端的专家组“立即暂停针对中国的诉讼程序”。按照WTO的规定,暂停中止期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欧盟在最后期限后选择不恢复诉讼程序,相关争端将就此结束。 照会文件 WTO网站 彭博社说,有熟悉内情的人士称,这是欧盟采取的一种“策略”:由于继续上诉所需的证据已不复存在,继续申诉很可能会败诉,使欧盟显得软弱。立陶宛维尔纽斯工商业协会会长贝萨吉尔斯卡斯则向媒体表示,欧盟叫停这一争端诉讼,是因为“获胜的机会接近于零”。 此外,有知情人士说,欧盟官员以及欧盟成员国之间甚至对是否应该恢复该案也存在分歧。一些声音认为,输掉案件几乎没有什么好处。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本月22日报道,布鲁塞尔也未能说服第三国的企业出面作证,证明它们被鼓励在向中国出口时不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 这也让欧盟面临着来自立陶宛和美国的压力。据悉,欧盟在“冻结”上诉程序时并未事先通知立陶宛方面,这让立陶宛感到不满。美国拜登政府也曾敦促欧盟恢复诉讼程序,而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团队更是早就批评过欧盟对华软弱。有知情人士担心,欧盟若放任此案失效,恐“激怒”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