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一直是全球焦点。
两国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双方利益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机遇。
同时,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也牵动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另外两国的合作在寻求国际议题如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解决方案上至关重要。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美国想践行的霸权主义和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原则背道而驰。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实力日益强大,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挑战重重。
这就让很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疑惑,中国为何不愿与美国撕破脸呢?难道是不敢吗?
实则不然,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能用简单的谁强谁弱,或者好与坏来评判。
各国关系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两个国家破裂都对世界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从不是站在要引起对立或者冲突的立场上,而是从这几件事出发,经过深思熟虑和战略考量后作出的决策。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和”是根植人心的重要价值理念。
儒家思想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各种流派的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和文化”。
因此民族和谐、关系和睦、世界和平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百年革命的历史中,中国人饱受战争带来的苦难,深知和平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国民的重要。
因此我们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因此在面对其他国家时,我们始终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提倡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等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
即使美国在某些领域和中国存在竞争或者分歧,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挑战中国底线的举动,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共识。
而不是采取强硬或对抗性的措施,比如发动战争或制约贸易解决分歧。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军队不够强,我们的武器不够多,我们的经济不够好,也不是我们怯懦。
曾经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各方面实力悬殊的战争面前,中国人都能勇敢出战。
如今海军实力全球第二,空军跃居世界第一梯队,陆军实力更被戏称“地表最强”,经济增速领跑全球的我们,又有何不敢直面挑衅,与美国撕破脸面呢?
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这件头等大事。
所以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我们秉持着对两国人民、世界人民负责的原则,致力于平等沟通和交流来消除偏见,避免冲突升级。
除了坚持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局观,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对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美两国GDP总量占据全球重要份额。
这意味着两国不仅本国乃至全球都有庞大的消费力和生产力,也意味着两国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全球供应链发展和全球产业链格局影响深远。
比如以电子产品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美国苹果、韩国三星等全球知名品牌都在中国建有生产基地。
这些品牌充分利用了中国制造的优势,如价格更合适的成本效益、更精密的制造工艺、更丰富的工人资源以及更高水平的供应商和更完备的供应链网络。
就像美国苹果在中国的生产布局,不仅设立了大量生产iPhone、iPad等明星产品的代工厂,还与众多具备光刻技术、纳米加工、电子加工等精密生产技术的科技公司紧密合作。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一方面加速苹果公司的资产效率,提升生产水平,帮助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电子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和解决中国部分人口的就业难题。
另外中美一直是全球投资大国,如果中美关系破裂,未来双方贸易壁垒必然增加。
哪怕是现在中美矛盾还未放在明面上,此前美方就释放出要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100%关税的信号。
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一本万利的举措。
因为中国产业遍布全球,同时中国物流在全球具有显著影响力和竞争力。
所以靠关税限制中国产业发展,同样也会对美国乃至世界各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一旦中国与美国陷入冷战,互相发起经济攻击,禁止双方资产准入,影响的不仅是两国之间的产业发展,也会制约全球高精尖产业的进步。
从金融角度来看,中美关系恶化也会带来金融市场动荡。
比如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货币编制、金融监管失责等。
如此一来,将中美视为投资风向标的投资者会方向大乱,导致全球资本流动失衡。
为了全球经济繁荣有序发展,中国也不会主动撕破两国关系的保护膜。
反而会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姿态努力稳定中美关系,推动两国贸易不断向前、向深发展。
除了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中国还秉持促进科技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原则,坚持与美国维持和平友好的关系。
众所周知,美国在科技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科技创新方面全球领先。
自从二战以来,美国就逐步构建起先进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其中科研投入自始至终都是美国发展的基石。
如今美国已经构建了一个涵盖产、学、研完善的科研生态。
其中美国的教育体系引领全球,哈佛、斯坦福等高校为世界输送了高科技人才,美国企业如微软、谷歌、特斯拉等是全球企业发展风向标。
如今中国虽然也在向着科技强国进步,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会导致科技退步,所以我们与世界科技强国包括美国都践行开放合作的策略。
尽管如今中美关系面临种种挑战,但科技合作不能终止。
一旦两国陷入箭弩跋扈的局面,很多联合科研项目、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也许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很多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并不是凭借一国之力就能完成。
尽管曾经美苏冷战,发动了影响世界格局的科技竞赛,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世界永远不可能复制一样的事情。
一旦中国和美国撕破脸面,也许会影响国际科研项目的研发进度。
再者如今中国科研人员在全球遍地开花,是很多国家实验室甚至美国实验室的中流砥柱,那么中美关系紧张也会限制两国科研人才的交流。
除此之外,中美企业交往密切,很多行业龙头在全球建立研发基地,一款产品由多国专家共同研发。
一旦中美断交,企业不仅要面临科技封锁,如专利限制、标准限制的风险,还会面临市场受阻的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忌惮美国会采取科技打压的手段。
尽管今天我们在不断拓宽中美两国在关键科技领域攻关的合作边界,如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
但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的中国已经逐步建立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在芯片、仿生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都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所以,中国既是美国的合作者又是美国的竞争者,两国在这种关系中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世界前沿科技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人类科技前进的步伐,世界各国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探索未知的科技领域,中国不会也不能激化中美双方矛盾。
另外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中国不愿与美国撕破脸面,也是为了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中国不愿和美国撕破脸并非因为不敢,而是因为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进步。
这三件大事,是中国身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也始终坚信,只要秉持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就能化解冲突和矛盾。
但必须明确的是,虽然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以“和”为关键词,有着极大的理性和克制,但并不代表会无限容忍与退让,降低底线。
在原则问题上,中国必将坚决捍卫自身立场和尊严!
刚当上日本首相没几天,高市早苗就跑到马来西亚 “捅了篓子”。10 月底东盟峰会期间,她不好好参加会议,反倒抽时间去了吉隆坡的日本人墓园,给里面的日军 “慰灵碑” 献花,还说这些战死的日军是 “我先辈们”,压根没提当年日军在马来西亚杀人放火的事儿。这波操作直接点燃了马来西亚人的怒火,网上骂声一片,连当地报纸都连着几天发文批评。 峰会期间 “跑偏”:专门去给侵略者献花 10 月 25 日,距离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才四天,她就带着外交团队抵达吉隆坡。按照日程,她要参加东亚峰会、与多国领导人会谈,可谁也没想到,她悄悄加了个 “私人行程”—— 去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参拜。 现场照片显示,高市早苗站在刻有日军名字的慰灵碑前,双手捧着鲜花鞠躬,嘴里念叨着…
中国致函联合国,表态日本若介入台海就是侵略,届时中国将会自卫。这件事情引发日本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日本的极端人物显然坐不住了。 11月21号,中国正式向联合国致函,目前该封信件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分发。也就是说,中国给联合国的这封信,属于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 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是指出日本方面的涉台言论侵害了我们的主权,尤其强调如果日本用武装力量介入台海问题的话,中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合法权益展开自卫权。也就是说,我国等同于告诉全世界,如果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轻举妄动的话,我们不惜开战。而且,我们用武力回击是依据国际法令的,这一方面是作为2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权利之一,另外一方面也属于严格遵循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和相关的法律,属于替天行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便到时候我们真的和这个岛国开战的话,也是师出有名,并且提前已经通报了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法理依据。 而针对我国21号向联合国提交的这份信函,日本媒体高度关注,一直在紧盯着这件事情的整体走向。朝日新闻在11月22号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示“预计中国今后将会加大力度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 这也是日本目前比较担忧的我国的一个做法,因为我们的呼吁和立场,一旦在国际上形成普遍共识和得到大力支持的话,那么日本有可能陷入空前孤立的国际局势。这绝对不是这个岛国愿意看到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的敏感。不过相比于日本的一些主流媒体,这些激进派仍然秉持着自己一些极端的思维,认为这个时候是日本做出强硬反击的时候了。 田母神俊雄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前总参谋长,此人在11月23号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人同样指出了21号中国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说中国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日本此前对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的极端言论没有立刻启动“不受欢迎的人”的程序,所导致的。现在面对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这封信函,日本方面要如何回应?如果日本不会对于这种荒谬的言论采取强硬措施的话,将会沦为国际的笑柄。 这个人的观点既极端又荒谬,而且还强行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们驻大阪的总领事当时之所以说出一些比较强硬的言论,恰恰是由于高市早苗拒不撤回涉台言论又不肯道歉,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愤慨发声的。身为我国的外交人员,坚定的维护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没有任何问题。日本政府没有任何的理由对我们的领事采取强硬措施,而即便退一步讲,就算是日本当时对我们的外交人员采取了所谓的驱逐措施,也不会影响我们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目前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核心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方面拒不撤回言论又不认错,只要这个核心原因没有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相应反制动作就不会停止。这种反制动作绝对不会因为日本方面驱逐我方的外交人员而发生任何的变化。 至于此人提到的日本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不进行强烈反制就会沦为笑柄这个话题,我认为就是在挑动日本内部的一些极端势力。 我国已经向联合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尊重国际秩序和国际法规,我们履行的也是维护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责任和义务,行的是大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理亏在先,又能够采取怎样的所谓强制措施呢?而如果日本真的想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的话,我认为他们早就应该行动了。因为从11月7号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一直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我国从外交,经贸和军事领域多管齐下,对日本进行反制!这些动作都已经让日本感受到了一些空前的压力,如果这个岛国真的想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反击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动手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日本方面对于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进行反制,反而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只是在硬挺而已。 日本之所以如此被动,首先是自己理亏,其次是实力不允许,就算是想反击,也只能是杀敌800自损1000,最后得不偿失。第三是中国占据着法理公道的绝对制高点,根本没有给日本留任何的余地。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