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这条蜿蜒在东南亚的黄金水道,宛如地球的大动脉,日夜不停地输送着全球贸易的命脉。
但对中国来说,这条”生命通道”却暗藏危机,牵系着14亿国人的命运。我国8成石油进口需经此道,一旦这条”咽喉”被卡,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摆脱这种潜在的风险,一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开凿中缅跨国运河,从云南直通印度洋!
这个计划究竟有多大可行性?又面临哪些挑战?
你是否想过,每天我们使用的汽油、塑料制品,甚至是你每天用的网络,都与马六甲海峡息息相关?
但这条至关重要的航道却并非高枕无忧。近年来,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让“马六甲困局”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印度正不断加强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在其西南海岸的安达曼群岛,一个新的海军基地——贾塔尤基地悄然落成。
这个基地横跨主要贸易路线,距离马尔代夫更近,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监视中国海军,并对马六甲海峡施加影响。
印度海军也公开宣称,新基地是“加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安全基础设施的努力的一部分”。这番表态,无疑加剧了中国对“马六甲困局”的担忧。
同时马尔代夫国防部宣布与中国签署军事援助协议,并要求印度撤出部署在该群岛的安全人员,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向中国靠拢。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和马尔代夫迅速建立战略关系,印度怀疑中国将加强其在马尔代夫的军事存在,并试图进一步控制马六甲海峡。
十年来,中国在南亚的一系列布局——从斯里兰卡的机场,到巴基斯坦的港口,这些项目的落地,都让印度如芒在背。
印度越来越担心,这些项目正在使中国更接近印度海岸线,并对印度的战略安全构成“威胁”。
除了印度,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也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各方势力在马六甲海峡周边布下”棋子”,使这片海域的局势扑朔迷离。
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去年伊朗油轮在马六甲海峡被扣押的事件,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中国。这起事件再次向中国释放了能源封锁的信号,也凸显了中国能源通道的脆弱性。
为了应对“马六甲困局”,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在众多方案中,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设想正在悄然成形——在中缅之间开辟一条”黄金水道”。
这条跨国运河一旦建成,将为中国打开一扇新的”海上门户”。
届时,满载原油的巨轮无需再绕行马六甲海峡,而是可以直接从缅甸驶入云南,开辟一条全新的能源生命线。
如果这条运河真的要开凿,它的具体路线又该如何规划呢?
缅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天然良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莫过于仰光港。
这座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港口,是缅甸最大的港口,承担着该国90%的进出口贸易。
并且这条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其部分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西藏,在中国境内被称为独龙江。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似乎是连接中缅、打通印度洋的天然选择。但独龙江流经崇山峻岭之间,水流湍急,落差巨大,根本不适合航运。这就好比一条崎岖的山路,即使风景再美,也难以通行。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得不另辟蹊径。目光转向了伊洛瓦底江的两条主要支流:大盈江和瑞丽江。
大盈江发源于中国高黎贡山,流经云南盈江县,最终汇入伊洛瓦底江。这条河流虽然连接中缅,但坡降较大,水流湍急,与独龙江一样,不适合通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瑞丽江这条发源于云南腾冲的河流,流经瑞丽,最终也汇入伊洛瓦底江。
与大盈江不同的是,瑞丽江河道较长,坡降相对较小,水流较为平缓。更令人惊喜的是,瑞丽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
古代商旅曾利用瑞丽江进入伊洛瓦底江,经印度洋远航至印度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即使在民国时期,也曾有人考虑过开辟瑞丽江航道,只是由于战事紧张而未能实现。
瑞丽江虽然有一些浅滩,但通过现代化的疏浚和拓宽技术,将其改造为运河的工程量相对较小。
与开凿新的河道相比,利用现有的瑞丽江河道,无疑更加经济和可行。云南省也将瑞丽江的通航列入了规划之中,这为中缅跨国运河的建设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这条路线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河道资源,减少工程量和成本,还可以连接缅甸的经济中心仰光,促进中缅两国的经济发展。
即便确定了最佳路线,中缅跨国运河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伊洛瓦底江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为运河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山高原地形广布,地质条件多变,这意味着开凿运河的难度和成本将远远超出预期。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凿一条水上通道,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和所需的人力物力,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险峻的自然环境并非唯一的阻碍。缅甸国内的政治局势,也为运河的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军阀林立,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在一个安全都难以保障的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
周边国家的目光也紧紧地注视着这个项目。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合作修建运河,必然会引起其他东盟国家的关注,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这两个国家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航运收入,中缅运河的建成将直接挑战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它们的经济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可以预见,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压力和阻力不容小觑。
即使克服了以上所有困难,运河建成之后,如何维护和运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缅甸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能否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运河的运营管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这对于缅甸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由此可见,中缅跨国运河的建设并非坦途,而是充满挑战和风险。
自然环境的险阻、缅甸国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周边国家的压力以及运河的维护和运营难题,都如同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面对“马六甲困局”,中国并非坐以待毙,除了中缅运河这一大胆设想,还在积极寻求其他替代方案。
其中,在泰国克拉地峡开凿运河的方案备受瞩目。试想一下,如果在泰国南部狭窄的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将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航运距离,降低运输成本,这无疑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面对泰国的政治局势、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需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案是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发瓜达尔港。这颗镶嵌在巴基斯坦西南海岸的明珠,地理位置优越,战略意义非凡。
它濒临阿拉伯海,是通往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通过开发瓜达尔港,中国不仅可以获得一个通往印度洋的便捷出海口,还可以加强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进一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如火如荼,瓜达尔港作为其中的重要节点,发展迅速,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除了积极寻求替代方案,中国还从能源进口多元化入手,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从而减少受“马六甲困局”的影响。
中国也在寻求与俄罗斯开展合作,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数量逐年增加,有效地降低了对中东地区的依赖,增强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当然,中国也清醒地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实力。
强大的海军,是维护国家海上权益、保障海上运输线安全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应对“马六甲困局”的重要支撑。
“马六甲困局”并非无解的难题。中国正在逐步化解这一困局带来的风险,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这并非一条坦途,但中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迈进。
刚当上日本首相没几天,高市早苗就跑到马来西亚 “捅了篓子”。10 月底东盟峰会期间,她不好好参加会议,反倒抽时间去了吉隆坡的日本人墓园,给里面的日军 “慰灵碑” 献花,还说这些战死的日军是 “我先辈们”,压根没提当年日军在马来西亚杀人放火的事儿。这波操作直接点燃了马来西亚人的怒火,网上骂声一片,连当地报纸都连着几天发文批评。 峰会期间 “跑偏”:专门去给侵略者献花 10 月 25 日,距离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才四天,她就带着外交团队抵达吉隆坡。按照日程,她要参加东亚峰会、与多国领导人会谈,可谁也没想到,她悄悄加了个 “私人行程”—— 去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参拜。 现场照片显示,高市早苗站在刻有日军名字的慰灵碑前,双手捧着鲜花鞠躬,嘴里念叨着…
中国致函联合国,表态日本若介入台海就是侵略,届时中国将会自卫。这件事情引发日本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日本的极端人物显然坐不住了。 11月21号,中国正式向联合国致函,目前该封信件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分发。也就是说,中国给联合国的这封信,属于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 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是指出日本方面的涉台言论侵害了我们的主权,尤其强调如果日本用武装力量介入台海问题的话,中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合法权益展开自卫权。也就是说,我国等同于告诉全世界,如果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轻举妄动的话,我们不惜开战。而且,我们用武力回击是依据国际法令的,这一方面是作为2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权利之一,另外一方面也属于严格遵循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和相关的法律,属于替天行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便到时候我们真的和这个岛国开战的话,也是师出有名,并且提前已经通报了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法理依据。 而针对我国21号向联合国提交的这份信函,日本媒体高度关注,一直在紧盯着这件事情的整体走向。朝日新闻在11月22号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示“预计中国今后将会加大力度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 这也是日本目前比较担忧的我国的一个做法,因为我们的呼吁和立场,一旦在国际上形成普遍共识和得到大力支持的话,那么日本有可能陷入空前孤立的国际局势。这绝对不是这个岛国愿意看到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的敏感。不过相比于日本的一些主流媒体,这些激进派仍然秉持着自己一些极端的思维,认为这个时候是日本做出强硬反击的时候了。 田母神俊雄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前总参谋长,此人在11月23号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人同样指出了21号中国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说中国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日本此前对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的极端言论没有立刻启动“不受欢迎的人”的程序,所导致的。现在面对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这封信函,日本方面要如何回应?如果日本不会对于这种荒谬的言论采取强硬措施的话,将会沦为国际的笑柄。 这个人的观点既极端又荒谬,而且还强行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们驻大阪的总领事当时之所以说出一些比较强硬的言论,恰恰是由于高市早苗拒不撤回涉台言论又不肯道歉,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愤慨发声的。身为我国的外交人员,坚定的维护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没有任何问题。日本政府没有任何的理由对我们的领事采取强硬措施,而即便退一步讲,就算是日本当时对我们的外交人员采取了所谓的驱逐措施,也不会影响我们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目前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核心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方面拒不撤回言论又不认错,只要这个核心原因没有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相应反制动作就不会停止。这种反制动作绝对不会因为日本方面驱逐我方的外交人员而发生任何的变化。 至于此人提到的日本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不进行强烈反制就会沦为笑柄这个话题,我认为就是在挑动日本内部的一些极端势力。 我国已经向联合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尊重国际秩序和国际法规,我们履行的也是维护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责任和义务,行的是大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理亏在先,又能够采取怎样的所谓强制措施呢?而如果日本真的想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的话,我认为他们早就应该行动了。因为从11月7号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一直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我国从外交,经贸和军事领域多管齐下,对日本进行反制!这些动作都已经让日本感受到了一些空前的压力,如果这个岛国真的想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反击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动手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日本方面对于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进行反制,反而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只是在硬挺而已。 日本之所以如此被动,首先是自己理亏,其次是实力不允许,就算是想反击,也只能是杀敌800自损1000,最后得不偿失。第三是中国占据着法理公道的绝对制高点,根本没有给日本留任何的余地。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