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领土完整”是各个国家普遍的领土观念,尽管主权问题上允许让步是国际上的潜规则,但主动放弃领土的选择却是十分少见的。
然而在我国的领土上,却有一个地方因为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最终被我国主动进行了割让,这片领土上就是我国东北亚地区的库页岛。
库页岛历经数次战争到如今被俄罗斯所占,作为我国曾经的领土,如今是否还有收回的可能性?
库页岛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
库页岛是位于我国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面积达4.8万平方千米的岛屿,虽然在面积上超越了台湾岛,但因为被列为中国的领土多年来却鲜有日本和苏联对其进行开发。
在清朝时期,我国对这个离日本北海道很近的岛屿只有东南沿海的沿海地方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主岛区则因为人烟稀少而没有进行开发。
因此在清朝时期,库页岛上有7000多名居民主要以狩猎和捕鱼为主要生活方式,主岛区的该7000多名居民为清代与日俄等国谈判时的团结依据。
库页岛南部的地块则被清代的官民在1854年进行了开发。
当时沙俄与日本等国在东北亚地区进行竞争,沙俄的目的在于吞并东北亚地区,并视库页岛和萨哈林地区为重要一环。
因此在1852年之前,库页岛本来是日本与清朝的共同领土,但在1852年之后沙俄与清朝签订《瑷珲条约》,清朝将库页岛北部地区拱手相让给沙俄。
随后在1860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之后,再将其他地区也交给沙俄。
就此库页岛彻底成为沙俄的领土。
然而在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沙俄趁机将库页岛南部的主岛区地区也占领并划入属于“俄属远东疆地辖区中”,并在1895年7月份签订《马关条约》正式将库页岛南北统一为沙俄的领土。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与日本海之间距离日本相对较近的地方,如果日本北海道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影响,其资源开发和物资运输就要通过库页岛进行调换运输。
而这一地理位置正好可以作为日本进行军事封锁以及对其进行军事打击的最佳位置,如果库页岛回归中国,对日本的后方也会受到很大威胁,在地理位置上就相当于中国东北亚地区的“东极”,因此可以认为库页岛是对于日本重要的战略要地。
不仅如此,库页岛上还被埋藏着大量的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炭等矿藏资源,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各国对于库页岛有着争夺的必要性。
随着二战的爆发和罗斯福总统的病重,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杜鲁门总统不得不做好应对日本投降后对苏联的态度。
库页岛作为日本近邻,失去日本的寄托,也将会成为苏联和美国之间争夺的焦点。
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进行会议讨论战后世界重建问题,并对日本本土以外的领土进行划分。
在会议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美、英两国对于日本占有的远东领土的观点也均是苏联的观点。
因此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不得不同意了这一方案。
1945年8月6号,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日本投降,在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涉及到库页岛时,美、英、苏三国又进行了会谈,在决议上确定了库页岛将归属于苏联所有。
由于我国并没有参加对日本战后的条约,而库页岛对于我国东北军区的防务以及安全都是极为重要的,苏联也一直对我国东北军区域域持有敌意,因此对于库页岛的问题我国一直不能放手。
但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因此库页岛的问题只能置于一边。
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新中国后,我国对于库页岛的问题始终没有放弃。
然而由于当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没有实力和条件去和苏联进行谈判。
库页岛在二战结束后成为苏联的领土,因此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在50年代时,美苏冷战又开始在日本海爆发,苏联将南库页岛修建成为海军基地,并进行武器装备和兵力部署。
在60年代的时候,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对于库页岛的重视程度更加提高,在南库页岛上建起了大量雷达站以及海防炮台等,试图防止我国从库页岛袭击苏联。
随着80年代苏联解体后,库页岛成为俄罗斯领土,然而在93年时,由于俄罗斯国内法案和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库页岛上的军事基础设施被解散,俄罗斯在库页岛的防御能力消失殆尽。
然而俄罗斯却在库页岛上开发起了天然气、石油等资源。
但因为过度开发导致库页岛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原住居民费雅喀人也因此面临文化消失困境。
曾经这片土地是我国东北军区防卫的重地,也是我国东北亚的东极,但是现在俄罗斯却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在这片土地上最大的原住民费雅喀人和他们的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如今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是否还有收回的必要?
然而日本在1994年《日苏共同宣言》签署之后对库页岛的主权问题进行不了了之,因此库页岛在法律上成为两国之间的灰色地带。
我国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因东北地区和中东地区进行的修建,导致与俄国有了领土的交接。
中俄的双方不属于主权国关系,因此我国在和俄罗斯进行交接时并没有对库页岛的问题做出规定。
因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署后,库页岛问题也被搁置。
随着新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中俄两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库页岛也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样也存在着巨大资源。
如今的中俄友好合作的关系非常好,双方利益绑定在一起,因此库页岛的问题也变得十分微妙。
尽管我国已经丧失了收回库页岛的法理依据,但由于库页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中俄军事合作的重要枢纽。
因此如果今后中俄之间的关系不再密切,那么库页岛也有可能作为安全合作的要素之一,从而产生争执。
因此在今后的国际环境中,库页岛将在中俄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尽管如今俄罗斯在库页岛上有着庞大的驻军并且正在进行大量的资源开发,似乎不可能还回库页岛,但也有消息称“库页岛的东南海域发现了一处全球最大的油田”,而这一块正是中俄之间矛盾的核心。
随着全球各国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在今后也将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库页岛的经济价值也并不是今后中国收回库页岛的最大障碍。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库页岛的经济价值也将会受到更大限制。
如果俄罗斯等国不再能够维持库页岛的经济价值,那么库页岛不如回归中国获得的利益更高。
因此库页岛在未来的世界中将会扮演更加复杂的角色。
老实说,特朗普跟印度总理莫迪这几年的关系,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我最好的朋友”,一会儿“关税没商量”。这不,上周末(美东时间19号),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当着一帮记者的面,又开炮了。 他说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他坚持说:“我跟莫迪谈过了,他亲口答应我,不买俄罗斯石油了。” 第二层,记者立马追问:“可印度外交部上周刚否认,说压根没这通电话啊?” 特朗普眼睛一瞪:“如果他们(印度)想那么说,行啊,那他们就只能继续支付巨额关税,反正他们是不想这么干的。” 这话听着耳熟吧?典型的“特朗普式”谈判艺术——我不管你说了啥,反正我说了你答应了,你不认账,后果自负。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说了。上周三(10月15号),他就在白宫放风,说莫迪保证了。结果第二天(16号),印度外交部就站出来,礼貌但坚决地“打脸”了。原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知道有这通电话。而且,印度是石油进口大国,现在能源市场这么乱,我们首要任务是保护印度消费者的利益。” 你品品,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潜台词就是:第一,你特朗普在“编故事”;第二,就算你施压,我买不买油,得看我家里14亿张嘴吃饭要不要紧,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这场“罗生门”的背后,藏着的,是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能源版图最赤裸裸的一次重塑。 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2022年冲突一爆发,西方国家立马抱团制裁俄罗斯,石油是重中之重。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卖不出去,价格“打骨折”往外甩。 这时候,印度登场了。 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一看,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印度炼油厂开足马力,疯狂“扫货”。从战前几乎不买,到后来一度成为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这可把美国气坏了。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很简单:你印度买俄油,就是在给俄罗斯“输血”,资助他们的战争。所以,必须停。 怎么让印度停呢?特朗普的工具箱里,来来去去就那一件趁手的兵器——关税。 别小看这关税。根据财联社的报道,特朗普早就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达50%的关税,而其中一半,就是作为惩罚印度购买俄油的报复措施。…
别以为只有普通人有月底吃土的烦恼,联合国现在也要吃土了。 2025年10月,一份来自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内部通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联合国的会费收缴率只有66.2%,比去年同期还少了12%。这可不是少收几块钱的问题,而是直接导致了4.5亿美元的赤字,眼看着就要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始缩编,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搁浅,甚至连秘书处的基础运转都出了问题。 古特雷斯更是语重心长地提醒,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到2027年,联合国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瘫痪”。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边主义体系的警报拉响了。联合国成立80年,本来是全球“最靠谱”的协调平台,现在却因为一张张“欠条”摇摇欲坠。 而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曾经那些缴费大户如今居然成了最大的老赖。 欠账最多的不是穷国,最有钱的却最算计 如果说联合国财政出问题,那就得看看到底是谁“欠了账”。 这账一查,最让人意外的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有能力、有资源的大国。其中,美国的欠费额是压在联合国头顶上的大石头,已经占到全球欠款总额的七成以上。 表面看,美国每年该交的钱不少,但交的钱却总是拖着不动。这一拖,联合国维和、援助、办公预算直接就缺了口子。 更让人琢磨的是,美国并非囊中羞涩,而是有意把欠费控制在一个临界线以内——刚好不触发被暂停投票权的条款。 这样一来,美国既不给钱,又能在联合国里继续保有发言权、投票权,表面上不失身份,实则处处算计。 这种“精打细算”的操作,其实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也难怪外界质疑,美国是在有意把联合国当成工具,想用缴费来换改革,用欠账来施压。 反观一些经济不够强的国家,欠费确实是因为资金困难。这几年全球经济并不太平,很多国家还没从疫情冲击中缓过来,又面临通胀、债务压力。 加上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的调整,某些发展中国家负担加重,不得已才延迟缴费。…
10月21日,印尼军方已确认正在与中国洽谈购买一整套海空武器系统,包括战机、护卫舰、潜艇、导弹艇等装备,数量超过20艘舰艇、40多架歼-10战斗机,还有大量导弹和技术配套。如果交易最终落实,这笔订单将成为中国军工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金额可能高达90亿美元。 这场交易的背后,是一场早已酝酿多时的地缘战略博弈。印尼的军购方向,为何突然从西方转向中国?印尼这样一个多岛国家,为何要一次性打包采购几十件中国军备?印尼是真的要当“第二个巴铁”了吗?中国军工靠这笔订单,能否彻底撬动东南亚军贸格局? 印尼的军购转向并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22年,印尼就曾与法国签订过一份价值81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计划购买42架战机。平均单价超过1.2亿美元,让印尼财政压力山大。更麻烦的是,这些西方装备不仅价格高,售后服务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连使用权限都要受限。 2025年5月,印巴空战爆发,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歼-10CE战机和霹雳-15导弹,在8分钟内击落8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战损比8:0,这一仗震动了整个东南亚,印尼高层也彻底坐不住了。 印尼副防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正是这场空战的表现,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本的采购方向。歼-10C战机的作战能力不输“阵风”,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中国还提供全套售后、培训和后勤支持,几乎是“买到就能起飞”。 印尼空军随后将采购方向调整为42架中国歼-10B/10C战机,每架二手战机价格约为3800万美元,远低于西方报价。而这只是开端。 印尼军方的采购清单很快扩大:7艘二手护卫舰,型号包括053H3和054;3艘039A型常规潜艇;不少于10艘中国制造的022型导弹艇;至少一个营的岸基CM-302超音速反舰导弹(即鹰击-12外贸版);以及一整套配套的雷达、导弹、鱼雷和空空导弹等武器系统。 这份清单,不再是单件装备的买卖,而是完整的作战体系打包输出。印尼军队过去装备混杂,美制的F-16、俄制苏-30、法国的“阵风”、韩国的FA-50,都曾在其机库中出现。这导致后勤、维修、指挥系统混乱,维护成本高昂,作战效率极低。 中国这次提供的是一整套“海空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包括武器本身,还有数据链系统、雷达网络、联合打击战术、飞行培训、模拟中心建设、零件供应和长期维护。 印尼是典型的“群岛国家”,拥有超过1.7万个岛屿,地势分散,防务难度极高。过去向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咨询过军舰采购事宜,结果不是价格过高就是交付周期太长。 中国的军舰、导弹艇、潜艇和战机,全部是已有服役型号,只需大修即能交付,能迅速提升印尼军力水平,形成“即买即用”的战斗力。这才是印尼真正看重的地方。 印尼采购的022导弹艇,虽然吨位仅220吨,但具备隐身设计,能搭载8枚鹰击-83反舰导弹,航速高达50节,可用于“蜂群战术”,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战略水道形成快速打击能力。 新一代的CM-302导弹射程达290公里,飞行速度达到4马赫,具备“北斗+主动雷达”复合制导能力,可突破敌方防空系统进行终端蛇形打击,使敌舰防不胜防。印尼计划将这些岸基导弹部署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形成对马六甲海峡的全覆盖火力圈。 更关键的是,这些导弹系统还能与歼-10B战机形成协同作战——战机负责搜索、定位、制导,导弹艇和岸基导弹同时发起饱和攻击,构建“天上找、海上打、岸上补”的立体打击体系。 印尼对这套系统的兴趣,源于其“群岛三叉戟之盾”战略,即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美国近年来明确拒绝向印尼出售F-15EX战机,也拒绝提供关键零部件,导致印尼不得不取消对韩国KF-21战机项目的投资。…
特朗普最近表态放缓了对稀土的需求,反而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中国买大豆,还要中国自废武功限制核武器。 根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10月22日在白宫说,他计划与中方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以及如何结束已经持续了三年的俄乌战争,还有限制核武器的问题达成协议。 在稀土问题上,特朗普则没有特别强调,他只是表示稀土有“一点烦扰”,并说关税是一个“更有力的”议题。 在中国来看,特朗普这次提出的三个要求很有意思,让我们多买美国大豆、帮忙结束俄乌战争,还有削减核武器。 首先看看第一个美国大豆问题,特朗普希望中国恢复大量购买美国大豆,说这能帮美国农民解困。这件事是中美贸易战闹的,中国之前加了关税,就转头从巴西、阿根廷买大豆了,美国大豆堆仓库里卖不出去,农民闹心。特朗普说下周见面能达成协议,希望中国继续买美国大豆。 中国是大豆超级买家,每年进口上亿吨,主要用来做饲料和油。贸易战前,美国是大供应商,贸易战之后中国减少了购买,损失主要在美国那边,美国农民压力山大,直接损失金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现在特朗普想用这事儿当筹码,换取其他让步,比如关税问题。 其次是结束俄乌冲突的事,特朗普提到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可能想让咱们施压俄罗斯,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调解。总之,他觉得中国有影响力,能推动和平。 俄乌战争从2022年打到现在,三年了,欧洲乱套,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都涨。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好,是战略伙伴,咱们买了不少俄石油,但也一直呼吁和平谈判,从来没有选边站。我们一贯是“劝和促谈”的立场,不想卷入大国博弈。 假如特朗普真想谈,咱们可能会参与多边调解,比如支持联合国或欧洲的和平倡议,但前提是公平,不偏向美国。 至于削减核武器的问题,这就比较异想天开了,他想拉中国加入核裁军协议,说可能达成协议限制核武器。背景是俄罗斯普京提过美俄双边削减核武,现在特朗普想把中国也拉进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美国削减核武器后,无法对中国形成压制性的核威慑。中国从来没加入过这种协议,因为我们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是防御性的。 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态度明确:核武器得全球多边谈判,不能只针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先把自己的核弹减到和中国差不多水平,再谈加入。 总的来说特朗普提出的新要求,虽然看似是新的,但是都是新瓶装旧酒,还是那老一套,对我们来说坚持自己的底线利益不动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好了。
前言 2025年10月,高市早苗在日本众议院顺利当选,成为该国首位女首相。 然而,她的执政生涯刚开启不到24小时,就遭遇了来自朝鲜的“开门考验”。 近日朝鲜从黄海北道中和郡向东北方向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飞行约350公里后落入海域。 这是朝鲜时隔五个月再试射弹道导弹,也是韩国总统李在明6月上任以来,朝鲜首次发起此类行动。 在高市早苗上台第一天,朝鲜就进行导弹发射,如此精准的时间点,很难让人将其视为巧合。 毕竟高市早苗在竞选期间就多次表达对朝强硬立场,还支持日本扩军,这些主张早已引起朝鲜的高度关注 而在接到警报后,高市早苗紧急调整外出行程,提前赶赴首相官邸统筹应对,同时指令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外务大臣茂木敏充持续追踪信息。 她对外明确,导弹未进入日本领海或专属经济区,暂无人员财产损失报告,并反复强调“日美韩三国正实时共享导弹预警数据”。 日本防卫省随后补充,此次发射不会对日本造成实质影响,内阁秘书长木原稔则表态称,需依托三国协作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许多人都知道高市早苗内阁的施政重点集中在经济、外交、安保三大领域。 但是在经济层面,日本正面临双重压力,GDP增速长期低迷,近期日元汇率剧烈波动,甚至出现阶段性“崩盘”风险,稳定经济成为新政府的紧迫任务。 同样的安保领域,她延续前任思路,计划扩大军费投入,强化国防能力。 最后的外交方面,日方在关键问题上的模糊表态,未能向周边国家传递足够善意,为地区关系埋下隐患。 只能说朝鲜此次导弹行动看似突然,实则经过周密考量。…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和欧盟那边管贸易和经济安全的谢夫乔维奇,开了个视频会,主要聊了出口管制、欧盟查中国电动车补贴这些中欧之间的重要经济问题。 说到安世半导体这事,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就是反对欧盟把“国家安全”这个理由无限放大。 中国还希望欧盟能多做点有建设性的事,劝荷兰那边守信用、讲规矩,从全球产业链安全的大局出发,赶紧拿出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谢夫乔维奇说,欧盟愿意跟中国一起落实两边领导人定下的经济共识,妥善处理各种经济摩擦。 欧盟也理解中国为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搞稀土出口管制,希望中国在执行的时候能快点给欧盟企业批申请。 其实大家都知道,核心还是为了稀土,中国10月9号升级稀土管控,其实就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欧盟本来就是被波及的。 中国对欧洲27国,多少还是会给点面子,不会让他们太难堪,实际上,王文涛部长在挂了欧盟电话之后也发声了,他主要说了两点。 第一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是按规矩来的,合法合规,第二中国一直在给欧盟企业审批方面开绿灯,能批的都尽量批。 意思就是,中国已经很照顾欧盟了,能帮的都帮了,但欧盟还是不满意,还想要更多,而中国也有话说了。 有些欧盟国家的做法,欧盟总部也该管管,像荷兰对中国芯片公司安世半导体的做法,简直像强盗,欧盟总部就当没看见? 结果才过一天,欧盟内部又坐不住了,彭博社10月22日报道说,23号欧盟各国要在布鲁塞尔开领导人峰会。 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波兰都支持在会上讨论中国对欧盟越来越严的贸易措施。 有知情人还说,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能报复中国的办法,德国也支持对中国强硬,甚至愿意讨论用“反胁迫”机制来回应中国最新的稀土出口管控。 《反胁迫工具法案》2023年底才刚刚生效,意思就是欧盟以后可以限制别人跟自己做生意、减少知识产权授权、限制外国投资,甚至让外企不能随便参与欧盟的招标。 很多人把这个法案看得很狠,觉得是欧盟的“核选项”,但其实到现在一次都没用过,之前特朗普政府加税,欧盟也多次说要用这招,结果最后都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