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國際

突發!印尼新總統剛上任,就驅逐中國海警船,中方反制很及時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

文|草莓兔

编辑|草莓兔

前言

印尼新总统普拉博沃刚一上任,就在南海问题上展现出强硬姿态:驱逐中国海警船。

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对中印尼关系走向的担忧和揣测。曾经的友好访问,如今的强硬对抗,普拉博沃的转变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

这背后又藏着哪些地缘政治的斗争呢?我们这边又该如何应对?

想知道这些答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

南海纠纷

印尼新总统上任,南海政策转向强硬

2024年10月21日,印尼方面表示,在南海有争议的海域驱赶了一艘中国海警船。

据报道,印尼在无线电警告无效后,派出了军机和军舰,最终迫使中国海警船离开了相关海域。

印尼表示会增加在相关海域的军事部署,以保护其主权和领土权益。

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也标志着印尼新总统普拉博沃上任后,南海政策的重大转变。

这次事件的关键在于纳土纳群岛附近的专属经济区

纳土纳群岛地理位置

纳土纳群岛归印尼所有,但它的专属经济区和中国南海的主张有重叠,特别是和中国的“九段线”有交叉。

中国认为纳土纳群岛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而印尼则认为,纳土纳群岛靠近其加里曼丹岛,并且印尼曾实际控制过该群岛,因此拥有其主权及相关海域的管辖权。

印尼在中国海警船附近进行石油勘探,结果触发了双方的紧张局势,最终印尼将中国海警船驱逐了。

中国海警船在纳土纳群岛北部海域进行执法活动,但印尼方面认为这是在他们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非法行为。

美丽的纳土纳群岛

这让本来就复杂的南海情况更加紧张了。

普拉博沃上任前后的态度对比,更凸显了其南海政策的转变。

就在当选总统后不久,普拉博沃将中国作为其外事首访国,延续了前任总统佐科重视与中国关系的路线,并强调要维护印尼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之前的中国-东盟峰会上,普拉博沃也力挺中国,反对日本首相石破茂提出的组建“亚洲版北约”的构想。

然而,上任后,普拉博沃却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强硬姿态,这无疑与其之前的友好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外界对其南海政策走向的猜测

中国航母

百因必有果,印尼这边突然“性情大变”肯定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的,只跟他们的国家利益和所面对的压力脱不开关系。

印尼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压力

印尼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转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也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更有普拉博沃个人政治盘算的因素。

印尼的南海政策主要由其国家利益驱动

纳土纳群岛周围的海域,包括万安滩盆地、礼乐滩盆地和曾母盆地,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区之一,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纳土纳群岛的风景

印尼希望通过维护对纳土纳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确保其对这些油气资源的开发权,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两相综合,印尼决定在该海域强化执法,甚至驱赶中国渔民,导致双方摩擦不断。

除此之外国际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也是印尼南海政策转向强硬的重要原因。

普拉博沃在访问澳大利亚时,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安全合作的协议。

印尼澳大利亚会面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印尼在面对南海争议时可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使其在南海问题上更加“坚定”。

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印尼的强硬姿态正符合他们的战略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提供军事援助、情报共享等,鼓励印尼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再者人都是情感动物,都会有个人偏向,普拉博沃的个人因素也不容忽视

普拉博沃

作为新上任的总统,普拉博沃可能需要通过在南海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其领导地位。

对内,强硬的南海政策可以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提升民众的支持率;对外,则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印尼的“实力”和“决心”

对于他们的这一决定,出于印尼本国考虑是无可厚非,但放在当今这个局势上来看,中印尼未来的关系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印尼关系

机遇与挑战并存

印尼新总统普拉博沃上台后的南海政策转向,给中印尼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将走向对抗。

中印尼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双方能否妥善处理分歧,找到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中印尼两国在经贸和投资方面有很多合作机会,双方的利益有很多交集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尼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合作

印尼非常重视吸引外资,而中国的大市场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对印尼很有吸引力

近年来,中印尼在雅万高铁、区域综合经济走廊等项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合作项目不仅能够促进印尼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印尼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南海问题始终是横亘在中印尼关系之间的一道阴影,给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如何协调两国在南海的利益诉求,避免摩擦升级,维护区域和平稳定,是中印尼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印尼总统访华

如果处理不当,南海问题可能会演变成两国关系的重大障碍,甚至引发地区局势的动荡。

中印尼关系的未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寻求合作共赢的路径

首当其冲的就是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与协商,增进相互理解,避免误解和误判。

在南海问题上,双方应该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但想要达成合作,双方应着眼于共同利益,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新闻报道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框架下,中印尼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坐下来冷静沟通,共同努力,实现双赢

南海问题挺复杂,牵涉到历史、地缘政治和资源等方面,大家还是应该保持冷静,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方式来找解决办法。

中国和印尼都是重要的地区国家,都有责任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海舰

对于中国来说,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核心利益,但同时也需要兼顾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避免局势升级。

中国一直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南海的问题,并且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讨论。我们的目标是把南海建设成一个和平、合作和友谊的海域。

对于印尼来说,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是首要任务,但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

印尼可以利用其在东盟中的地位,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南海主权不容侵犯

这样总结下来,中印尼关系的未来确实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结语:

面对印尼的“突然变卦”,作为曾经友好合作的国家咱们也应该再次思考中印关系该何去何从。

在和平当道的二十一世纪,想要互惠共赢,双方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加强沟通与对话,深化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中印尼两国和本地区才能更好的发展繁荣。

信源来自于中国青年网:美与印尼发声明批评中国南海主张?中方:印尼表示美方发布的消息与事实不符

信源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政府严正声明!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特朗普聲稱:習近平知道對台灣動武的“嚴重後果”

03 11, 2025 登载于 国际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韩国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 (综合3日电)美中领导人会谈未触及台湾议题,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特习会隔日接受《CBS》节目《60分钟》专访时被问到,若中国以武力犯台,美方是否会出手协防。他仅回应:“我不能透露秘密”,但强调习近平很清楚那样做的后果。 特朗普几天前在韩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宣布双方达成阶段性贸易休战。特朗普透露,在这次谈话中,台湾完全没有被提起,令外界颇为意外。他指出,习近平之所以避谈,正因为他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节目主持人追问,若北京真的采取军事行动,美军是否会出兵防卫台湾?特朗普则重申:“习近平知道答案。”他补充说,中方领导层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特朗普总统任内不会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后果会有多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相关议题在特朗普此次亚洲行期间多次被媒体提问,频率高于过往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发途中于专机上就曾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冒险犯台,“那对他们来说可能极为危险”。 10月30日特习会结束后,特朗普在返美途中再次向媒体表示,台湾问题并未纳入讨论内容。与他关系良好的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同日受访时则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长期且坚定的。

14 hours ago

五角大樓對華態度大變,特朗普猛然意識到:最大的敵人在美國內部

最近,五角大楼对中国的态度大变。看起来,五角大楼和特朗普政府都已经意识到:他们最大的敌人在美国内部。这是咋回事呢? 之所以说五角大楼对华态度大变,是因为美防长赫格塞思最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话,他称:“我和特朗普总统一致认为,美中关系从未如此良好!” 这话换在几天前,任谁都不会把这话当真 —— 就在他访问日本的时候,还拉着日本方面一起聊 “要联手应对中国”,甚至把驻日美军的升级计划都敲定了。 可等他从亚洲飞回华盛顿,态度一下子就转了 180 度,说到底,这背后的原因,全藏在美国街头巷尾那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难题里。 这场已经持续超过 30 天的政府停摆,早就不是什么 “政治戏码” 了,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存危机。全美国有 4000…

14 hours ago

叫囂讓莫斯科從地圖消失,比利時防長硬剛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臉!

比利时国防部长特奥·弗兰肯在10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不认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战斧”导弹会引发俄罗斯与北约的全面冲突。 如果俄罗斯胆敢对“北约心脏”布鲁塞尔发动导弹攻击,会招致毁灭性的反击,北约可以“把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 这话不可谓气势十足。只是,这话说完还没过几天,就被光速打脸。 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30日报道,弗兰肯在社交媒体发帖,专门解释了自己的这一言论,称比利时无意主动挑起战争。 他强调,北约的原则始终是防御性的,而他使用“从地图上抹去”这一说法,仅是指北约集体可能作出的回应行动,并非比利时单方面的行为。 为何仅仅几天的时间他的前后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这背后究竟是真的认怂害怕了?还是另有所图? 弗兰肯的惊人言论并非一时兴起,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他将场景设定在一个极端的假设之上:如果俄罗斯的导弹胆敢袭击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这番表态的直接背景,则是围绕着是否向乌克兰提供具备攻击性的“战斧”导弹这一敏感话题。 他放话要“将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但这句狠话并非出自比利时自身的军事实力。弗兰肯很快强调,这指的是整个北约的毁灭性集体反击,绝非比利时的单方面行动。 他的底气,显然来源于背后强大的军事联盟,尤其是作为联盟核心的美国。弗兰肯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即便特朗普重返白宫,他也对美国的协防承诺抱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这位防长在抛出如此激进言论的同时,私下却似乎相当乐观。他坚信,即便向乌克兰输送攻击性武器,此举也并不会直接点燃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言语赌博,赌注就是他对大国伙伴的信任以及对局势升级风险的特定判断。 而俄罗斯的回应则层次分明,既有官方的外交抗议,也有个人化的致命威胁。俄罗斯驻比利时使馆率先发难,怒斥弗兰肯的言论“荒谬且脱离现实”,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则批评其言论迎合了西欧盛行的“军事狂热”氛围。这些表态意在抢占道德高地,将对方塑造成好战分子。 真正让局势骤然紧张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入场。他完全绕过了北约这个集体概念,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比利时这个国家本身。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具体而又恐怖。他直接搬出了俄罗斯的末日武器——“波塞冬”水下核动力航行器,并直言如果比利时沦为攻击俄罗斯的“试验场”,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这是一种典型的“镜像威慑”,将对方宽泛的联盟威胁,转化为一个针对小国的、不成比例的核毁灭场景,其威慑效果被瞬间放大。无独有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到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成功试射,并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此后,大家都安静了。” 风波闹大后,弗兰肯在10月30日迅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澄清。他明确表示比利时无意挑起战争,并反复强调北约不与俄罗斯交战,也无意卷入冲突。此举显然是为了给这口沸腾的锅降降温。…

18 hours ago

特朗普的最大對手出現,不是中國,更不是俄羅斯

日前,在提到中国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可谓是一语惊人,他称:“中美关系从未如此良好过。”前些天,赫格塞斯还在日本大谈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这才过去几天,在他眼里中美关系就这么好了?毫无疑问,赫格塞斯是在胡说。而他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以及特朗普政府的骨干成员们都意识到,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对手已经出现了,不是中国,当然更不是俄罗斯,而是:奥巴马等民主党人。 是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又高调露脸了。在日前的两场州长选战造势集会上,奥巴马高调现身,为民主党官员站台。当着众人的面,奥巴马称:“美国正处于一个相当黑暗的时刻,这届总统每天都无法无天、鲁莽、刻薄、荒唐至极!”奥巴马的话,得到了台下民众的支持。 在过去数月时间里,民主党一直在蛰伏,奥巴马也一直在忍气吞声。既然如此,他为何现在突然站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主党已经准备好了对付特朗普政府的3个杀手锏。 第一个杀手锏,就是美国政府的停摆期已经超过了30天。由于政府停摆,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援助计划就无法进行下去。多家美国媒体称:已经有超过4000多万美国民众失去了食物保障。这样的政府危机,成为了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政府的杀手锏之一。 第二个杀手锏,就是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失利。由于特朗普对中国一退再退,民主党官员便不断宣传:他已经对中国妥协,他输给了中国。这样的宣传,无疑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一降再降。 第三个杀手锏,就是俄乌战争问题。不能在24小时、1个月、半年结束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最大耻辱。利用这一点,民主党大可狠狠地攻击他。 以上3个杀手锏,让特朗普现在成为了一个靶子,遭到民主党不断调侃和攻击。他们的目的是:不让特朗普干完这个任期,让他早点滚下台,不然再任由他折腾下去,美国可能就没有大好未来了。不过,特朗普这种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认怂的。数小时前,特朗普已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正式对民主党下了“挑战书”,他称美国现在处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要求所有同仁都站出来跟民主党战斗到底。与此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胜利也很有信心。 综上,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特朗普现在在国内的压力,明显大于外部压力。正因如此,他才需要尽快结束跟中国的贸易战,跟中国暂时先缓和关系。客观上来看,他这么做是明智的。不过,对此,我们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对华鹰派不断怂恿特朗普。毕竟,眼下特朗普对中国的退让,已经让美国对华鹰派相当愤怒了,他们不会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更多情况,让我们持续关注。

18 hours ago

伊朗秘密從中國進口導彈燃料?被以色列盯上,衛星監控一清二楚

一场停火协议背后,藏着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秘密, 2025年6月,当以色列不得不接受停火时,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他们低头的原因。 现在,西方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伊朗正在从中国大量进口一种"敏感化学品", 以色列媒体直接放话:下次动手的借口找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枚导弹改变的战争 2025年6月18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了一枚名叫"法塔赫-1"的高超音速导弹。 这玩意儿射程1400公里,终端速度能达到13到15马赫,弹头上还装了个球形发动机,喷嘴能360度转,飞行轨迹根本预测不了。 结果呢?美国和以色列吹嘘了好几年的反导系统,愣是没拦住。伊朗革命卫队当晚就发了声明,语气相当自信:"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以色列的领空,那里的居民在伊朗的导弹袭击面前已经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6月19日,伊朗又公开了"霍拉姆沙赫尔-4"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他们破坏力最强的家伙。6月22日第二十轮打击时,伊朗一口气发射了40枚导弹,包括这款"霍拉姆沙赫尔-4"和"城堡破坏者",直接瞄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多个目标。 美东时间6月23日晚上6点02分,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停火,还给这场冲突起了个名字叫"十二日战争"。停火机制挺有意思:第一阶段12小时伊朗先停火,第二阶段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战争正式结束。 就在停火后没几个月,欧洲情报机构盯上了几艘伊朗货船,根据卫星照片显示,9月底到10月初,至少有两批货轮从中国出发,一批从珠海港起航,另一批从长江沿岸的港口出发,船上装着2000多吨高氯酸钠。 这些船的行为特别反常。正常货船都会开着定位系统,方便港口调度和海事监管。但这几艘船一到公海就把定位系统关了,航行路线还反复绕弯,明显在躲监控。 高氯酸钠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NaClO4,能溶于水和乙醇,480度高温下会分解。平时的用途挺广泛,可以制造高氯酸和其他高氯酸盐,也能用来制造炸药,还能当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这玩意儿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高氯酸铵——这可是弹道导弹固体推进剂里的核心氧化剂。 用化学术语说,就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高氯酸钠能轻松转化成高氯酸铵。所以它虽然被列入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但国际制裁清单上却没明确禁止运输。…

18 hours ago

日本機場突然亂作一團,一架F-35從天而降,這次出醜的不是美軍

在8月12日清晨,国际航空安全数据库和多家全球军事观察机构的实时推送,让日本鹿儿岛机场的突发事件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英国皇家海军F-35B战斗机在联合演习期间紧急降落,机场短暂关闭,未有伤亡,却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根据美国国防部度装备运行报告,F-35系列战机的全球平均任务完成率仅为52.1%,远低于65%的战备目标。此数字背后,折射出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高端武备运维领域暴露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F-35B再成焦点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此刻正与日本、美国在西太平洋展开高强度联合演练。英军F-35B从“威尔士亲王”号起飞,本打算在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上完成舰载机起降演示,却意外发生技术故障,最终被迫在鹿儿岛机场实施紧急降落。机场被临时管制,数十架次民航航班延误或转降,舆论一片哗然。 英国国防部对此发布简要通报,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调查已展开。事实上,这并非英军F-35B首次在海外“掉链子”。就在一年多前,英军另架F-35B在印度因突发机械故障紧急迫降,滞留数月才由专机“抢救”回国。短短时间内,英国F-35B接连出现重大运行事故,令其舰载机部队的战备能力和维护体系饱受质疑。 英国战略雄心与现实的落差 “女王级”航母被英国视为21世纪皇家海军复兴的标志。理论上,每艘航母可搭载36架F-35B,构建完整的海空打击体系。然而,受限于国防预算和采购成本,英国自有F-35B数量长期徘徊在个位数。皇家海军不得不向美军租借部分舰载机以“凑数”,以维持表面上的“航母打击群”形象。 F-35B以其强大的隐身性能、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被誉为第五代舰载机的“黄金标准”。但英国在运用、维护、保障和成本控制等环节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美国《防务新闻》上半年调查显示,F-35B单次飞行小时成本高达4.5万美元,相关维护体系庞大复杂,对人员素质和零备件供应要求极高。英军在亚太“秀肌肉”过程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多重成本压力和舰载机频发故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日本的“航母梦”与F-35B的现实考验 日本引进F-35B的决心堪称亚洲最坚定。日本政府早在2017年即启动“出云”级准航母改装工程,明确提出打造具备固定翼舰载机投送能力的“远洋力量”。8月,首批F-35B正式进驻日本本土基地,日本媒体高调宣称“战后80年来首次拥有舰载机”,标志着自卫队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日本自卫队现役F-15J、F-2等主力战机普遍服役年限较长,性能已落后于区域内新一代战斗机。F-35B不仅具备较强的隐身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其STOVL特性为“出云”级等改装航母量身定制。日本对F-35B寄予厚望,既希望借此缩小与中美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也以此突破战后“专守防卫”框架,迈向“正常军事大国”目标。 但F-35B的高维护难度和高运维成本同样考验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后勤保障能力。日本政府多次公开承诺,将依靠本土先进制造业和与美军紧密协作,提升F-35B的维护效率和出勤率。日本防卫装备厅最新数据显示,F-35系列引进后,相关本地配套企业数量翻番,部分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生产,后勤体系正加速完善。 F-35B全球运维短板 国际防务分析机构RAND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F-35系列自服役以来,系统性维护难题和高成本困扰始终未解。美国空军F-35A平均任务能力率仅为51.5%,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和F-35C同样未能达到预期出勤标准。即便是F-35B的“出生地”——美国本土空军基地,也难以实现全天候高频次部署。…

18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