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科技

幸虧中國沒中標!泰國高鐵選擇日本人建設,事後讓泰國欲哭無淚

高铁,作为现代化国家的标志之一,一直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项目。然而,在这场高铁建设的竞赛中,不同国家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故事:泰国高铁项目的”弯路”。

2015年,泰国政府雄心勃勃地启动了一项宏伟的高铁建设计划。作为东南亚的旅游大国,泰国深知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泰国政府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放弃了实力强劲的中国高铁,转而选择了日本。

这个决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要知道,当时中国高铁已经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不仅技术成熟,而且性价比极高。相比之下,日本的新干线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并不占优势。那么,泰国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事实上,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利益博弈。有人说,这是泰国在中日之间玩的一场平衡游戏;也有人认为,这是受到了某些国家的暗中施压。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最终给泰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就在泰国沾沾自喜地以为找到了”最佳伙伴”时,日本方面却给他们来了个”惊喜”。日本企业提交的建设方案,总造价高达4200亿泰铢(约839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直接让泰国政府傻了眼。要知道,这比中国方案足足高出了800亿泰铢!

更让泰国政府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企业不仅要价高,还拒绝投资,只愿意提供低利率贷款。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只想赚钱,不愿承担任何风险。面对如此”霸道”的条件,泰国政府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却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2023年7月,中铁十局举行了中泰铁路一期工程的项目签约仪式。这条铁路将连接泰国曼谷和呵叻,计划在2026年竣工通车。更令人期待的是,二期工程将会和中老铁路相连,实现”中老泰”三国铁路互通。

看到中国高铁项目进展顺利,泰国政府不禁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他们意识到,在高铁建设这个领域,只有中国的方案才真正符合泰国的国情和利益。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就在泰国为清迈高铁项目发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这个转机不仅改变了泰国的高铁建设计划,也让中国高铁再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高铁又是如何重新赢得泰国的信任的?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1年。当时,以亲民和关心群众利益著称的英拉上台执政。她推翻了前政府的高铁方案,将重心放到了国内发展上。经过多次调整,泰国政府finally决定在国际上公开招标高铁项目。

这个决定立即引起了中国和日本的关注。作为基建狂魔,中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我国专家立即着手设计符合泰国经济和环境特点的高铁建设方案。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出了专项小组前往泰国实地考察,提出了三套备选方案。

然而,中日两国的方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日本更注重”经济账”,倾向于选择风险低、回报快的项目。他们提出的三条线路方案都以曼谷为中心,辐射泰国南部和东南部的发达地区。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快速回本,但可能会加剧泰国的贫富差距。

相比之下,中国的方案则更具前瞻性和全面性。我国提出的线路不仅覆盖了发达地区,还延伸到了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欠发达地区。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泰国整体的均衡发展。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方案显然更符合泰国的国家利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泰国最终还是选择了日本来建设清迈高铁。这个决定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考量?

泰国政府的这个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高铁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专家纷纷质疑:为什么要放弃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方案,转而选择成本高昂的日本新干线?

事情的发展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戏剧性。就在泰国政府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最佳伙伴”的时候,日本方面却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的”惊喜”。

2016年,日本企业正式向泰国提交了清迈高铁的建设方案。当泰国官员看到方案中的总造价时,差点没当场晕过去——高达4200亿泰铢(约合839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比中国方案足足高出了800亿泰铢,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GDP。

更让泰国政府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企业不仅要价高,还拒绝投资,只愿意提供低利率贷款。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只想赚钱,不愿承担任何风险。面对如此”霸道”的条件,泰国政府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泰国前总理巴育·占奥差为了挽救局面,甚至提议将高铁降速来节省预算。这个建议却遭到了日本方面的断然拒绝。日本企业坚持认为,降低速度会影响新干线的品质和安全性,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清迈高铁项目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僵局。每当泰国媒体报道这个项目时,网友们都会在评论区狂风暴雨般地吐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现在知道中国高铁的好了吧?”

与此中国高铁却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2023年7月,中铁十局举行了中泰铁路一期工程的项目签约仪式。这条铁路将连接泰国曼谷和呵叻,计划在2026年竣工通车。更令人期待的是,二期工程将会和中老铁路相连,实现”中老泰”三国铁路互通。

看到中国高铁项目进展顺利,泰国政府不禁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他们意识到,在高铁建设这个领域,只有中国的方案才真正符合泰国的国情和利益。

2024年4月,泰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中泰铁路的二期项目,总价值3414亿泰铢(约668亿人民币)。这个决定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这不仅是泰国对中国高铁的信任投票,更是对日本高铁的无声抗议。

事实上,泰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在高铁项目上”踩坑”的国家。近年来,日本海外高铁项目屡屡搁浅,原因主要有三:

日本高铁造价昂贵。以印度高铁项目为例,日本新干线的造价是中国高铁的三倍多。这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日本企业对技术转让十分吝啬。他们往往只愿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愿意进行核心技术的转让。这让许多国家感到,即便花大价钱引进日本高铁,最终也难以实现技术的本土化。

日本高铁的适应性较差。新干线系统是为日本国情量身定制的,在其他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复杂性和成本。

相比之下,中国高铁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以中老铁路为例,这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铁路,不仅穿越了复杂的山地地形,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帮助老挝培养了大批铁路人才,真正实现了技术的本土化。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泰国当初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定?事实上,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国际合作中,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

我们要认识到,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技术。日本新干线固然有其优点,但其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适应性,显然不适合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之下,中国高铁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具有很强的性价比和适应性,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

我们要警惕某些国家打着”高端”、”高质量”的旗号,行垄断和剥削之实。日本企业拒绝投资、只提供贷款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泰国,这显然不是真正的合作精神。

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国际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中国高铁项目不仅帮助泰国提升了交通基础设施,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发展”。

泰国的教训,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合作课。它告诉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能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案。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中亚到东南亚,从非洲到拉美,中国高铁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铁,更有诚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

泰国的”弯路”,终究成为了通向繁荣的捷径。而中国高铁,也必将继续保持进步,将中国制造的品质和魅力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列列飞驰的中国高铁,能够穿越山川大海,连接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心。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高铁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象征。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智慧的胜利。”让我们以此为鉴,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态度,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如果不動用核武器,能打敗日本的國家有哪些?一國上榜令人意外

核武器的杀伤力在二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若不是美国的这两枚原子弹,日本恐怕没这么快投降,战争结束后更是深受其害。也正是考虑到核武强大的威力,如今只有联合国五常合法拥有这一杀器。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后受到不少限制,尤其是军事领域,不过在美国的庇护下,其经济迅速发展,自卫队的作战能力也因此提高,随着军力的提升,日本野心也逐渐显露,此前甚至有专家分析称,一旦日本崛起,第一个攻击的目标便是美国。 就目前局势来看,美日两国似乎不可能反目成仇,但分析人员指出,双方不过是在互相利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必然会翻脸。毕竟二战的两枚原子弹的仇日本还没报。此前有人提出,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有哪些国家可以打败日本?分析人员给出答案,其中除了中美俄外,还有一个国家的名字让人大吃一惊。 中美俄作为三大强国,打败日本十分容易。日本一直都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对该国的军事实力了如指掌,加上美国的海军实力碾压该国,因此即便不是核武器,美国也能轻松战胜。除了美国外,俄罗斯作为2号强国,继承了苏联不少军事遗产,加上近年来发展出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上领先全球,就连美国动手都要三思而后行,因此想要打败日本轻而易举。而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军工体系,日本作为岛国,到时候在海上进行封锁的话,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除中美俄三国外,英国和法国也在榜单上,毕竟身为五常,基本的军事实力还是不可小觑。不过印度上榜着实出乎人们意料,要知道印度作为一个武器装备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潜力并不被大众看好,加上近年来频繁挑起冲突,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该国目前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国内疫情迟迟无法解决,战胜日本在外界看来根本不可能。不过专家称印度军队数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使用人海战术并且封锁印度洋,掐死日本的经济命脉,那么日本将不战而败。

3 hours ago

西方衛星在中印邊境,拍到多架隱形無人機,美媒:美軍已落後

中国新型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再次超出了美国方面的预期。 据美国“战区”网站10月11日报道,西方商业卫星公司公布的卫星图显示,近期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的高原机场上,出现了多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美国军事专家研判称,这很可能是为了进行高海拔严酷环境的实战测试,意味着攻击-11已经具备了初步或完整的作战能力。 (商业卫星拍摄到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在承认中国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对五角大楼发出批评,认为美军对无人机的保守态度和解放军形成鲜明对比,已经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据报道,公开的商业卫星图片显示,今年8月份到9月份,在距离中印边境大约140公里的日喀则机场出现了至少3架攻击-11隐形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代号为“利剑”,从首次亮相至今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研发和测试,如今终于进入到了实战部署阶段。 (歼-20可以和攻击-11搭配作战) 据介绍,攻击-11是一款多用途隐身飞翼式无人机,除了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外,还可以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任务,并可以作为电子战平台参与空战对抗。美媒表示,攻击-11还能够和双座版的歼-20S隐形战机搭配作战,担任后者的“忠诚僚机”。 美媒称,攻击-11近期部署的日喀则机场海拔大约为3800米,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跑道之一,跑道长度长达5000米,近年来还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建了3000米长的辅助跑道,以及7个大型飞机的停机坪,目前扩建工作还在持续中,是中国在西部高原的重要军民两用机场。 据悉,除了近期部署了攻击-11无人机外,当地常年部署有大批作战飞机,包括歼-10、歼-16、空警-500预警机等等,此外还部署过彩虹-4、无侦-7等多型号无人机。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认为,攻击-11无人机在中印边境附近的部署意义非同一般,一方面这里是进行高原测试的绝佳地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拿敌练兵”,在复杂环境下测试印度一侧的雷达和防空系统。 美媒表示,攻击-11只是中国庞大无人机家族的一员,在“9.3阅兵”中展示的多款隐形无人机都已经服役,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类似无人机的研发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包括X-47B等多款无人机都宣布中止研发。美媒警告称,美军错失无人机发展的宝贵机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军事分析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印度方面都自信认为,在中印边境具备对中国的空中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方一侧的海拔较高,不利于传统有人战机的常态化部署,而中方在无人机领域的突破,无疑打破了印度方面的迷之自信,攻击-11这种无人作战飞机的实战部署,使得解放军在高海拔地区的空中情报感知和作战能力大幅增强,换言之,解放军对印备战已经进入了无人作战的新阶段。 (阅兵式上的中国无人机)…

3 hours ago

首個被踢出北約的國家出現?特朗普發了最後通牒,將盟友推向中國

最近的北约圈子不太平,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微妙。 从几个月前的峰会上吵得面红耳赤,到不少国家悄悄搁置美制武器订单,昔日铁板一块的同盟,如今裂痕肉眼可见。 这股火药味,终究还是烧到了明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搞出大动静了,这次将枪口对准了北约盟友西班牙,直接放话要把西班牙踢出北约。 特朗普却没想到,被美国这么一逼,反倒让西班牙更倾向于跟中国合作。 2025年10月9 日,特朗普在和芬兰总统斯图布会谈时,突然扯到了西班牙的军费问题,语气十分强硬:“西班牙不大幅涨军费,北约就该考虑把它踢出去。” 表面上看,这是美西两国之间的军费矛盾,可是往深了想,其实是北约内部乱成一锅粥的缩影。 特朗普这话明着是说西班牙,实际上也是给其他欧洲国家敲警钟,让他们盯着西班牙,把西班牙的国防预算能按照北约的规矩来,提到GDP的5%。 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涨军费要求了。 早在2025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他就狮子大开口,要求各国提高军费,当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没给面子,直接回怼:“我们军费够保卫自己了,再涨钱就得从民生里抠,老百姓不同意。”直到现在,西班牙的军费占比也才2.1%。 见西班牙油盐不进,特朗普不光威胁要惩罚西班牙,还让其他欧洲国家一起施压,这强硬劲儿,把美欧之间的那点遮羞布都快扯没了。 不过,西班牙敢跟美国硬刚真的不怕被踢出北约吗? 其实,西班牙的底气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中国。 对于军费问题,2025年西班牙就搞过一次民调,结果显示只有 30%…

3 hours ago

美國教授警告印度:華盛頓憎恨中國,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太成功

杰弗里·萨克斯这个人,在经济学圈子里挺有名的。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以前还当过联合国的特别顾问,帮着搞可持续发展的事。80年代,他帮玻利维亚和波兰搞经济改革,那时候拉美和东欧国家经济乱套,他推的那些快速私有化和紧缩政策,虽然帮着稳住了通胀,但也让不少人日子难过,失业率蹭蹭上涨。 后来转战俄罗斯,90年代初的“休克疗法”闹得经济崩盘,贫富差距拉大,批评声一大堆。话说回来,这些经历让他对全球经济格局看得很透,尤其大国之间的博弈。进入21世纪,他更多关注贫困和环境问题,写书推项目,强调合作而不是对抗。2025年,他还在到处演讲,点名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态度。 2025年4月,那时候萨克斯去印度参加一场经济论坛,顺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做了啥坏事,而是中国发展太快,太牛了,让华盛顿坐不住。印度当时正被美国拉着搞“印太战略”,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萨克斯就提醒印度人,别太天真,美国现在欢迎你们,是因为你们还没强到威胁它的地位。要是印度哪天也像中国那样,在制造业和科技上独领风骚,美国的态度准翻脸。印度媒体报道了这事儿,标题就直接用了他的话,很快就传开了。 萨克斯的观点其实不是头一回了。从特朗普2017年上台开始,他就批评美国对华政策太偏激。特朗普那时候搞贸易战,加关税,禁技术出口,萨克斯说这些不是基于事实,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步,几十年下来,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和基建都飞速前进。高铁里程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产量占大头,供应链从头到尾自己搞定,不用看别人脸色。这些成就,让8亿多人脱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都认可。可在美国眼里,这就成了威胁,因为中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没依赖它的体系,却自己玩得风生水起。萨克斯在采访中举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以上,出口额稳居首位,这些不是靠运气,而是长期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和研发的结果。 美国为什么这么敏感?萨克斯分析,美国习惯了当老大,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都是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让它控制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国崛起后,不光经济独立,还推“一带一路”,帮发展中国家建港口、修路,这就动了美国的奶酪。特朗普时代开始的贸易战,本想逼中国让步,结果美国自己企业成本涨了,消费者买东西贵了。数据显示,加关税后,美国通胀压力增大,很多公司还是得从中国进口,转道东南亚也没省钱。可中国自己研发5G和AI,进步没停。萨克斯说,这不是竞争,是病态压制,美国担心中国模式被别人学去,动摇它的全球影响力。 针对印度,萨克斯的话更扎心。印度人口多,市场大,正想接棒中国成为制造中心。美国拉印度入伙“四方对话”,给援助,帮着建军工项目。可萨克斯点明,美国这么做,是因为印度现在制造业只占GDP15%左右,基础设施落后,港口效率低,劳动力技能不高。跨国公司去印度投资,常常卡在土地政策和劳工法规上,物流成本高企。印度有潜力,但要赶上中国,得先解决这些内部问题。 萨克斯举例,日本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美国就用广场协议压日元升值,限制出口。现在中国遇到的围堵,印度要是真强大了,也逃不掉。美国历史上,对欧盟、日本、俄罗斯都用过类似招数,一旦对手起来,就设限打压。印度别只盯着中美冲突的机会,得建自己的战略自主性,多跟中国合作,经贸联系本来就紧密,中印贸易额2024年就超1000亿美元。 萨克斯的提醒,在印度引发热议。一些学者承认他说得对,印度不能全靠美国,得自力更生。社交媒体上,帖子转发他的视频,讨论印美关系的真实性。印度政府没公开回应,但政策上开始调整,跟中国边境谈判,恢复部分经贸。萨克斯在后续采访中说,美国与其恐惧中国成功,不如学着共存。多极世界是大势,单极霸权过时了。中国推动的全球合作,比如气候协议和扶贫项目,对大家都有利。美国如果继续围堵,只会让盟友离心,经济上自食恶果。

3 hours ago

特朗普急了,發長文狠批中國,威脅要對華祭出2招,但強調一件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中美之间再度泛起新的波澜。 此次率先按捺不住的,是特朗普。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火力猛攻,洋洋洒洒发布数百字长文,直指中国“态度强硬、咄咄逼人”,痛批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对全球构成威胁”。 他在文中言辞激烈,一套套狠话接连抛出,甚至还亮出了“百倍关税”以及“软件封锁”这两张他惯用的“王牌”。 然而,剧情很快出现转折。 话锋一转,他又突然着重强调“不会取消与中方会晤的可能性”。 这出“先兵后礼、打打谈谈”的戏码,对于我们而言,早已不是初次见识。 但此次他如此急切,究竟是被何种因素触动了敏感神经呢? 触及经济要害,他暴跳如雷特朗普此次大发雷霆,表面上看是对中国稀土政策心怀不满,实则是中国的举措精准击中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他在文中使用了诸多刺耳的词汇,指责中国“操控全球科技链”“充满敌意”,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耻辱”的高度。 不过,对于熟悉他行事风格的人来说,都清楚这种夸张的表述,往往是他情绪失控的外在表现。 中国此次的应对策略确实精准有力。 稀土并非什么稀罕之物,但它在高科技制造领域以及军工系统中的地位,堪称“无可替代”。 反观美国,几十年来在稀土战略储备方面严重缺失,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几乎达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 此次中国不仅没有丝毫手软,还顺势推出“全链条监管”“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特别港务费”等一系列组合举措,将整个供应链紧紧掌控。…

3 hours ago

美國擔心的情況出現了?特朗普收到消息:解放軍接下來有大動作

中东地区正在经历战略变局。一场代号"蓝剑-2025"的演习,恰似一记惊雷,在中东地缘政治的天空中炸响。 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消息,这场演习将在10月中下旬举行,由中国和沙特联合举行。结合近期的中东局势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交流。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将与沙特举行联合演习】 沙特,这个坐拥石油财富的国家,几乎一直依赖美国的保护伞。在军事实力的天平上,利雅得把信任押在了华盛顿身上。但现在的美国却不那么靠得上了,面对以色列对卡塔尔的空袭,特朗普选择袖手旁观。这让海湾诸国不得不开始反思:今天是卡塔尔的遭遇,明天会不会轮到我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开始寻求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在地区安全平衡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凭借稳固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日益强大的军事能力,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蓝剑-2025”似乎就是这段关系的生动注脚。 中国和沙特的联训,不只是为了提升彼此的海军战术技能,而是一种政治宣言:沙特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希望与中国以及巴基斯坦一道,在中东地区形成一个更为稳定和自主的安全体系。 【中国舰队将“出征”阿拉伯半岛】 为什么会提到巴基斯坦,因为其在沙特与中国的关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从那一刻开始,任何想要对沙特动手的力量,都不得不掂量一下巴基斯坦手中的核武器。但问题在于,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能否获得持续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沙军演这个平台,沙特可以直接向中国传达其战略需求。一旦双方达成共识,沙特的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巴基斯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这种合作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中国没有直接介入地区冲突,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沙特出钱、中国出技术、巴基斯坦出人力"的合作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中东地区的安全架构。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重磅军事协议】 当中沙"蓝剑"军演的舰艇编队在波斯湾破浪前行时,这场演习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交流,它标志着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博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片曾经被美国视为"后花园"的地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 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持续十余年的护航行动,是对中国远海作战能力的实战检验。数据显示,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40余批护航编队,为近7000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护航。这种持续存在的海上力量展示,向地区国家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有维护地区稳定的意愿,更具备相应的能力。…

4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