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后,中东的动乱持续升级。
以色列多次对黎巴嫩进行无差别轰炸,后又升级成地面军事打击,使得黎巴嫩出现大量平民伤亡,交通系统陷入瘫痪。
随着黎巴嫩形势越来越危急,我国立刻通知黎巴嫩的华侨保护好自身安全。
并在第一时间冲破战火封锁,有序安排黎巴嫩华侨回到中国。
看到中国如此迅速又安全的撤侨行为,全世界都惊叹于中国对国人的保护,韩国人竟然想登上我国撤侨飞机。
在中国的对比下,英国和美国的撤侨行为,却成为全世界的笑话。
在我们的观念里,国家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一旦在国外遇到紧急情况,所有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寻求国家的保护。
而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我们国家也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尤其是面临战争时,国家会第一时间帮助华侨撤离,以免受到战火威胁。
不过与中国相比,英国和美国的撤侨行为,却让许多人眼前一黑。
甚至唾弃这两个国家的奇葩撤侨行为。
同样是在这次黎巴嫩撤侨行动中,英国虽然宣布会接回本国居民,但却因为黎巴嫩关闭了所有航线。
且交通迟迟无法恢复,英国政府就陷入了矛盾之中。
他并没有通过外交手段,与黎巴嫩沟通开辟专门的撤侨航线。
也没有利用本国的影响力,为黎巴嫩的英国人提供保障,反而在英国人身上斤斤计较。
在这次撤侨行动中,英国包了一架飞机撤侨。
不过就在黎巴嫩的英国公民,满心欢喜地等待祖国的飞机时,却突然接到一个令他们又惊又怒的消息:
“想要登上撤侨飞机,每人需要缴纳350英镑。”
也就是说,英国的撤侨行动并不是免费的。
政府生怕会亏钱,将费用均摊到每一位公民身上。
英国的撤侨行为已经很奇葩了,没想到美国的撤侨行为更加炸裂。
10月2日,美国安排一架飞机前往黎巴嫩,将美国公民接回自己的国家。
不过美国在黎巴嫩有8万多人,这架飞机却只能容纳100多人。
那么如何决定谁能登上飞机呢?美国给出了一个“靠谱”的方案——拍卖。
这样一来,一张飞机票的价格不断上涨,最不好的位置也需要3000多美元,花上几万元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美国政府也考虑到了公民们的财富问题,提出了可以向国家贷款的建议。
如果既不想贷款又无法买到机票,就只能继续滞留在黎巴嫩。
从英美两国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撤侨行动更像是一场表演。
而中国的撤侨行为,却充满了中国对公民们的关心与爱护。
自从9月20日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轰炸过后,中国在黎巴嫩的公民都先后收到大使馆发出的消息。
提醒大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有任何危险都可以及时联系大使馆。
当战斗升级后,中国政府衡量了黎巴嫩的危险系数,第一时间下达撤侨命令,各部门也迅速投入工作之中。
得知黎巴嫩关闭了所有航班,中国政府联系到正在土耳其的新厦门号货轮,通知船长做好前往黎巴嫩的准备。
为了保证侨民的安全,中国同途经的国家都打了招呼,避免因误会耽误时间。
9月30日,新厦门正式启航,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黎巴嫩。
此时已经有几十名中国公民在码头等待,当看到中国货轮出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提前准备好所需证件,排队核验身份后登上货轮。
善后只用了40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撤侨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与黎巴嫩交涉,希望对方能开辟一条航线,便于中国撤出全部有需要的侨民。
获得黎巴嫩的首肯,中国一方面通知黎巴嫩大使馆,联系侨民登记资料。
一方面不断推演合适的航线,力求将华侨平安带回国内。
10月1日,在黎巴嫩炮火声中,一辆辆贴有中国国旗标志的大巴车,穿梭于黎巴嫩各大街道之间。
车上坐着的,是一张张紧张又坚定地中国面孔。
在中国国旗的保护下,大巴车有惊无险抵达指定地点。
146名中国公民,以及5名外籍家属安静排好队,等待工作人员的指引。
在华侨的四周,是严阵以待的武装人员,和劳苦奔波的大使馆人员。
大使馆工作人员迅速核实信息,询问华侨的诉求,还不忘安抚大家的情绪。
耳边不时传来的爆炸声提醒众人,危险并没有远离,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直到登上飞机,大家的心依旧紧绷,内心不断祈祷。
幸运的是,因为中国足够强大,一共8000多公里的距离,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所有侨民都平安降落在北京机场。
更重要的是,全部过程都由政府买单,不需要华侨花费一分一毫,与英美两国的斤斤计较形成鲜明对比。
讽刺的是,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以人权为借口,抹黑中国违反人道主义。
可真正面临危险时,英美两国反而对人权闭口不谈,连自己的国民都能随意放弃,丝毫没有大国担当。
但中国却在此刻做到了不放弃任何一人,只要在大使馆登记的华侨,都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返回国家。
即便无法回国的华侨,也都被大使馆登记在案,便于日后提供帮助。
在回国的华侨中,大龄老人和孕妇也被提供了更好的照顾。
机组人员时刻关注着特殊人群的状态,经常到身边询问他们的状态。
政府甚至贴心地为大家配备了医护人员,可以处理身体上发生的紧急情况。
对于中国的这次撤侨行动,各国都竖起大拇指。
韩国在黎巴嫩的驻留人员更提出蹭机要求,希望能搭乘中国飞机离开黎巴嫩。
许多人也同韩国人一样,无比希望自己能坐在那架贴有中国国旗的飞机上。
因为在黎巴嫩乃至中东地区,中国国旗就意味着安全。
有了中国的带头,许多国家都找到了更合适的方法,陆续将本国公民带回祖国。
一个看似简单的撤侨行为,背后却体现着国家对人民的态度,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办事效率,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而中国的行为,无疑向所有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保护住百姓。
而祖国的强大,同样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对于中国这次撤侨行动,你有什么想说的?
参考资料:
1、北晚在线 《如同《战狼2》场景!黎巴嫩撤侨3位亲历者回忆紧张时刻》
2、新京报 《中国公民讲述黎巴嫩撤侨经历:横跨8000多公里的归途》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