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最強硬戰爭警告,誰開放領空就炸誰,4000枚導彈打開制導待命

中东,这片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如今却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火药味,伊朗,这个以强硬著称的国家,再次用其令人瞩目的导弹力量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任何支持以色列对伊朗攻击的国家,别怪我们导弹不长眼”——这句掷地有声的警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将中东局势推向了一个新的危险边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以来,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恩怨情仇一直是中东地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双方剑拔弩张,摩擦不断,仿佛一场蓄势待发的火山喷发,只待一个火星便可点燃整个地区,而这一次,伊朗划出的“红线”,则将这场潜在的冲突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伊朗的“红线”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是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强大军事实力尤其是令人胆寒的导弹力量,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各种类型的导弹,如同钢铁洪流般,构筑起伊朗抵御外部威胁的坚固壁垒,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伊朗维护国家安全的利剑,更是其在地区博弈中不可忽视的筹码

面对伊朗的强硬表态,首当其冲的中东国家们则纷纷选择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术”,它们深知,在美伊之间选边站队无异于“玩火自焚”,与以色列的地理proximity和经济联系,让它们难以彻底与之切割;伊朗导弹的巨大威胁,也让它们不敢轻举妄动

我们看到,约旦、阿联酋、沙特等国纷纷对伊朗的警告做出回应,但措辞却显得格外谨慎,它们既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以色列,也没有对伊朗的警告表示强烈反对,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以避免卷入这场潜在的冲突漩涡

这种“走钢丝”般的谨慎,恰恰反映出中东地区国家在面对复杂地缘政治格局时的无奈与困境它们如同夹在巨石之间的草木,稍有不慎便会被碾压得粉碎,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它们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在夹缝中求生存

伊朗的“导弹警告”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中东地区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美国自然无法对此事坐视不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东视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并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

面对伊朗的强硬姿态,美国陷入了两难境地,它需要向以色列提供安全保证,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体系;它也不得不考虑与伊朗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和代价,毕竟,伊朗并非不堪一击,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导弹力量,足以对美军构成严重威胁

更何况在中东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还存在着俄罗斯、中国等重要玩家,它们的介入,使得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也让美国在做出决策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伊朗的“导弹警告”无疑为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仅是对以色列及其盟友的警告,更是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一次“压力测试”它迫使各国重新审视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和立场也让世界更加关注这片充满不确定性的土地

面对伊朗的强硬姿态,国际社会能否找到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中东地区究竟是走向和平与稳定还是滑向战争的深渊?这些问题仍然充满着未知数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话与谈判永远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分歧,才能找到实现持久和平与安全的根本之策,否则,一旦冲突的闸门被打开,后果将不堪设想

伊朗的“导弹警告”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中东地区原本就阴云密布的天空,它不仅将伊朗与以色列之间长久以来的矛盾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也让世界看到了伊朗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以及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对于伊朗而言,发展导弹技术是其应对外部压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自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封锁,常规军事力量发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导弹技术,特别是能够对潜在对手构成有效威慑的弹道导弹技术,就成为伊朗的战略选择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伊朗已经建立起一支规模可观、性能先进的导弹部队其导弹射程覆盖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可以触及欧洲部分地区,这使得伊朗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拥有了强大的反击能力,也让任何试图对伊朗动武的国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伊朗的导弹力量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一些国家指责伊朗发展导弹技术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伊朗的导弹项目发展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伊朗始终坚持其导弹发展计划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会放弃其正当的自卫权利,伊朗强调,只有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

伊朗的“导弹警告”,是其对外部压力做出的强硬回应也是其维护自身利益的无奈之举,在当前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伊朗的导弹力量,既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其在地区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仅依靠武力威慑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和平与发展,才是解决中东地区问题的根本之道

国际社会应该正视伊朗的安全关切通过对话与合作,为解决伊核问题、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创造条件,伊朗也应该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诚意,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为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关系到该地区各国的福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为中东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大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已经证明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会带来更多的苦难和仇恨,只有通过对话、谈判、妥协,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才能为中东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中东的未来掌握在该地区各国人民手中,也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中东地区能够早日实现和平与稳定,让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伊朗的“导弹警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化解矛盾,消除分歧,共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普京智囊做出預言:下一個爆發戰爭的地方不是台海,也不是南海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1 day ago

誰敢動中國我就滅誰!這兩國曾向全球發出警告,如今卻瞄準中國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1 day ago

山東艦剛從西太返航,英國航母就闖入南海,真把中國當伊朗了?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3 weeks ago

又一個核大國加入伊以沖突,公開站隊救伊朗!或將成為中東新霸主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3 weeks ago

伊朗的教訓告訴我們:中美若要開戰,我軍需要第一時間咬死這一點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3 weeks ago

台媒警告大陸:一旦台海爆發戰事,台軍將首先擊沈解放軍的航母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

3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