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经济复苏乏力、多边主义受挫,国际社会不禁议论纷纷,中美之间是否将陷入冲突的漩涡?
美国的一位学者曾表示,认为中美之战打不起来,原因是我国拥有一种强大的武器。
那么,究竟是何种神秘武器,让美国如此忌惮?中美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东风导弹家族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制东风-1近程弹道导弹,这标志着我国在导弹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从那时起,我国的导弹技术人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推动东风导弹家族的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努力,东风导弹家族如今已经涵盖了多种先进型号,成为中国国防的坚实力量。
从东风-2的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到东风-3、东风-4的不断升级,再到东风-5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我国在导弹技术上不断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风导弹家族迎来了新的成员。
东风-21、东风-26等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东风-17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这些导弹不仅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战略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东风-26导弹是我国研制的先进固体中远程弹道导弹,它最大射程可达4000公里,覆盖范围广泛,作为常规弹道导弹,可以通过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够进一步提升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能力。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0-08-26——《美学者:中美之战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有一种武器足够强大》的报道
东风-26使用固体推进,相较于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生产工艺要求高,但成品可预装于弹体,简化了发射准备,仅依托简易阵地或不依托阵地就可发射,使技术状态完好的导弹具有较长的战备期。
东风-17是一款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综合性能极为强大,它采用助推-滑翔复合的钱学森弹道,与传统弹道导弹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东风-17配备先进乘波体弹头,此弹头能使导弹飞行时持续产生升力,如打水漂般滑翔与水漂式行进,可机动变轨,轻松躲避敌方反导系统拦截。
东风-17的射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从我国大陆发射一枚东风-17,足以覆盖整个台湾岛,相较于东风-1号,它的战略优势显而易见,相较于东风-1号的低温液体推进剂而言,它更容易保存,也更容易携带。
东风导弹家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这些先进的导弹不仅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有力武器。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东风导弹系列为中国提供了可靠的战略保障,它们的存在,让任何企图侵犯我国国家利益的势力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我国不仅东风系列导弹威力卓绝,在其他军事领域亦实力强劲,能从容应对一切外来威胁,彰显出坚不可摧的国防力量。
我国人数众多,每年服役的军人数以万计,目前,我国拥有两百万现役军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等多个军种,各军种之间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综合战斗力。
特别是在陆军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作战军团之一,陆军战士们驾驶着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就像古代的勇士骑着战马,只不过这次他们用的是高科技装备,更加强大和精准。
海军的舰艇在蔚蓝的大海上巡航,无论是我们的三艘航母还是潜艇,都展现着我国海军的雄风,空军飞行员驾驶着歼-20这样的隐形战斗机,在蓝天上划出美丽的弧线,守护着我们的领空安全。
更厉害的是,我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库之一,还具备多种运载核武器的平台,如东风-41洲际导弹,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远程的核导弹之一,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中国还在常规武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99A型主战坦克、歼-20隐形战斗机等,这些都是现代战争中的“黑科技”,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如虎添翼。
中美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一旦开战,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是极其高昂的,以历史上的战争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衰退和破坏。
中国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国防部回应 观察者网 : 2024-09-26
现代战争的成本更是呈指数级增长,不仅包括武器装备的消耗、人员伤亡的抚恤,还包括基础设施的破坏和经济活动的停滞,对于美国来说,在反恐战争中就花费了6.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
如果与我国这样的大国发生军事冲突,它的代价将远超反恐战争,美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战争将破坏其贸易路线和金融稳定,导致股市暴跌、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
对于我国来说,卷入军事冲突也将带来沉重的打击,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战争将打乱我国的发展进程,破坏国内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将遭受重大影响,可能引发经济增长减缓甚至衰退,同时,战争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经济问题,从而对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
因此中美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当前中美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我国在制造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美国则在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具有优势,双方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既存在合作的空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相互交织,双方的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技术交流等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年来美国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试图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举措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利益,也对美国自身及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回顾历史,战争只给人类带来了痛苦与灾难,历次世界大战让各国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总之,中美之战可能性低,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责任,中美两国应该以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