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世界最愛打仗的兩個國家,幾乎年年都在打仗,卻都打成了超級大國

战争是一件太过劳民伤财的事情,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有体会,战争之下,是无数受苦受难的民众,需要经历流离失所,经历妻离子散。

百姓生活尚且如此的水深火热,作为国家,自然也是会受到各种影响,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实力的下滑,这些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然而,在这世界上有两个国家非比寻常,从他们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打了400年的仗,一个则打了200年。

他们几乎每年都在战争中度过,但是即便如此,这两个国家在经历无数的战争之后,如今却成为了超级大国。

究竟是哪两个国家?在战斗的同时,他们又是如何做到提高国力的呢?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这两个超级大国,其中之一自然就是美国,在美国240多年的历史中,其中200多年都在打仗,中间只消停了16年,实在是令人震惊。

美国人好战一向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美国的传统,美国的成立就是从一场持续了整整八年的战争开始的。

八年的独立战争,使得美国终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然而,获得独立之后的美国丝毫没有和平的想法。



转身便对周边的小型部落开始了打击,这场战事更是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美国在此期间,也是成功实现了领土扩张。

在此之后的两年间,美国才短暂地进入到了和平阶段,没有发生战事。

然而,这样的现状并没有维持多久,美国就与昔日的同盟国法国决裂,双方之间多次爆发了冲突和战争。

公元1801年,美国更是开启了它的第一次海外战争,击败当时的巴巴里人,占领了如今的利比亚首都黎波里。



但是随后随着英法等国的介入,美国不得不从北非撤军,这也就使得美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都没有再次发起战争。

但是自公元1810年开始,美国就进入了长期的战斗阶段,整整持续了100年,在此期间,美国通过战事也是掠夺了大面积的领土,实现了扩张。

当时,在美国南北战争几近结束,国内刚刚趋于稳定之后,美国便将矛头对准了境外国家。



于是,自从1898年开始,美国便先后与德国、英国、古巴等众多国家开启了战争,使得古巴、菲律宾等地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国家。

之后,更是无休止以战争的手段对殖民地实行了镇压,于是,在反抗与镇压中,这场战事又持续了多年。



从1935年到1940年的这六年间,也就是二战前夕,虽然欧洲战云密布,但是美国却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一段和平期。

直到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宣布彻底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然而,二战之后,美国的军队并没有全部从我国撤离,尚且还有五万美军,以遣送日军战俘回国的名义,一直在我国驻军。

直到1949年国民党面临全线溃败,这五万美军才不得不逃离中国,紧接着,便是我们熟知的抗美援朝。

美国再次挑起了战争,1953年被迫暂停战争之后,美国又将目光转向了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干涉他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



紧接着,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一直截止到今天,美国都在不停地进行军事行动。

因此,自从美国建立以来,在其两百多年的建国史上,仅仅只有16年的时间是真正属于和平的,好战程度实在令人震惊。

然而,战争是如此的劳民伤财,而美国又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战事,那么为何美国却越来越强大,甚至成为了当今的超级大国呢?

首先,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优势,因为东西两边临近两个大洋,也就使得美国几乎没有受到任何一场较大国际战事的波及和影响。



即便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饱受战事的摧残,但美国却仍旧能够独善其身,大发战争财。

因为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发展得极为迅速。不仅如此,在美国的周围几乎没有比美国更为强大的国家,这也就使得美国无需担心会受到他国侵略。

因此,在美国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用来守住国土防御线的时候,他们更是将本国的国土防御线建到了他国的门口,可见其嚣张程度。



除此之外,美国之所以能够乐此不疲,战斗了将近两百多年,是因为在几乎所有的战争中,美国都以绝对的优势品尝到了充当战胜国的滋味

当然,除却抗美援朝以及抗美援越战争,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常胜将军”,是因为每次发动战争的时候,美国都选择了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



在对方与自己军事实力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美国自然就能够手到擒来,轻易地获得战事的胜利。

除此之外,美国更是一个以打不过就跑而闻名的国家,尤其是在客场作战的时候,一旦美国意识到自己处于了劣势地位,那么则将会见好就收,及时撤兵,保存自己军队的有生力量。

久而久之,这似乎也就成为了美国的作战传统,从美国的战争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几乎都是极为的理性和控制,从来没有因为好胜而不顾后果。

于是,在这种想法的支撑下,纵使美国好战,但始终没有到穷兵黩武的这种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战争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这美国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美国通过控制美元的发行量,来实现对其他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这也就是美国如何做到本国经济不受战争影响的原因,因为他们一直都在花别人的钱

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国每次发动战事,身边都会有一帮小弟,这不仅能为美国分摊军费,更能使得美国斩获很多战利品,大发战争财。

因此,在他国都因战争而困扰的时候,美国却能够异军突起,获得快速成长,最终成为了世界强国。

作为世界上最爱打仗的两个国家,除了美国,另一个就属战斗民族俄罗斯了,俄罗斯更甚,先后征战了足足400年。



俄罗斯自完成初步统一之后,便一直陷入了混乱局面,直到1613年才逐渐安定下来。

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之后,沙俄便开始了全面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沙俄的实力也是日益强大。

于是,沙俄便开始积极地干涉其他国家,实行帝国扩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多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1812年,沙俄与拿破仑领导的法国等国家进行了抗争,俄法战争开始

在这场战事中,沙俄节节败退,拿破仑直接率领军队占领了莫斯科,然而即便如此,沙俄仍然不愿投降,主动将莫斯科上交,全员撤退,留下了一座空城。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期间,沙俄开始蓄力准备反击,最终集齐了100万军队,发起了还击。

物资供给不足的联军,在这个时候本想赶紧撤退,然而却被俄军抢占先机,先行一步堵住了退路。

在这种情况下,联军只好被迫应战,军中士气一度低下,最终自然是惨败,拿破仑带着残余实力匆忙逃回了法国。

1853年,为了进一步扩张领土,沙俄将目光放在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下,最终还是兵戎相见。

但是令沙俄没有想到的是,战争开始之后,英法两国也介入到了这场战事中,使得沙俄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主动停止了这场战事。



待沙俄调整之后,它又将矛头对准了落后的清朝,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一份子,事后,沙俄和日本为争夺我国东北的驻扎权,双方发起了战争。

在这场交锋中,弹丸小国日本竟然胜出,这就使得沙俄一度变得风雨飘摇,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再加上,其国内的矛盾早就重重,最终在1917年终于爆发了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然而,这仍然没有为苏联带来一时的稳定,更是长期处于纷争中,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在之后的二十八年间,先后又发动了五次较大的战争。

号称是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秉持着能动手绝不动口的原则,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



他们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直在打仗的国家,比美国更甚,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大小战争,有着400多年的战斗史。

然而,通过俄罗斯的战斗史,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与美国不同,它先后经历了多次的败仗,然而为何如今的俄罗斯依然可以位于大国之列呢?

其实,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很大因素,就是为了获取补给,虽然在每次的战争中,俄罗斯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但是同美国一样,俄罗斯在每次战争之后却是收获了更多的财富,因此,在早些时候,俄罗斯就通过不断地灭亡周边的其他国家,来实现扩张和发展本国的目的。



再者,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战斗民族,好战是他们的天性,国内的民族更是纷繁复杂,不便进行人员管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外战争就起到了团结俄罗斯国人的作用,通过对外战争,使得俄罗斯各个民族融合在一起,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去。

不仅如此,战争的胜利更是让俄罗斯百姓有着很大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是加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变得更加团结,久而久之,这也便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最为重要是,俄罗斯和美国一样,并不意气用事,并不是任何的战事,俄罗斯都参与其中。

在面对敌强我弱的状况时,俄罗斯可以及时止损,坦然认输,并且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等到实力恢复之后,再来交手。



因此,俄罗斯虽然好战,但也始终没有沦落到穷兵黩武的这种地步,而是有策略的以战养战。

鉴于这些,我们通常所说的“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两句话放在美国和俄罗斯身上,仿佛行不通。

然而,即便美国和俄罗斯在几百年的战争中收获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纵然损失小,但也会有伤亡的存在。

并且在很多时候,大多数受伤的都是无辜的百姓民众,因此,在当下的和平年代,我们仍然是更倾向于科技强国等手段。



而不是再试图依托战争来发财强国,想必百姓流离失所,战火纷飞的画面是没有人愿意再次看到的。

历经了无数战争,才艰难换取的今日的繁华盛世,人人都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当下。

也希望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更多的采用协商的手段,而不是武力相向。

央视网 《244年历史仅有16年处于和平状态,美国打过多少仗?》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特朗普聲稱:習近平知道對台灣動武的“嚴重後果”

03 11, 2025 登载于 国际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韩国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 (综合3日电)美中领导人会谈未触及台湾议题,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特习会隔日接受《CBS》节目《60分钟》专访时被问到,若中国以武力犯台,美方是否会出手协防。他仅回应:“我不能透露秘密”,但强调习近平很清楚那样做的后果。 特朗普几天前在韩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宣布双方达成阶段性贸易休战。特朗普透露,在这次谈话中,台湾完全没有被提起,令外界颇为意外。他指出,习近平之所以避谈,正因为他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节目主持人追问,若北京真的采取军事行动,美军是否会出兵防卫台湾?特朗普则重申:“习近平知道答案。”他补充说,中方领导层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特朗普总统任内不会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后果会有多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相关议题在特朗普此次亚洲行期间多次被媒体提问,频率高于过往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发途中于专机上就曾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冒险犯台,“那对他们来说可能极为危险”。 10月30日特习会结束后,特朗普在返美途中再次向媒体表示,台湾问题并未纳入讨论内容。与他关系良好的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同日受访时则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长期且坚定的。

5 hours ago

五角大樓對華態度大變,特朗普猛然意識到:最大的敵人在美國內部

最近,五角大楼对中国的态度大变。看起来,五角大楼和特朗普政府都已经意识到:他们最大的敌人在美国内部。这是咋回事呢? 之所以说五角大楼对华态度大变,是因为美防长赫格塞思最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话,他称:“我和特朗普总统一致认为,美中关系从未如此良好!” 这话换在几天前,任谁都不会把这话当真 —— 就在他访问日本的时候,还拉着日本方面一起聊 “要联手应对中国”,甚至把驻日美军的升级计划都敲定了。 可等他从亚洲飞回华盛顿,态度一下子就转了 180 度,说到底,这背后的原因,全藏在美国街头巷尾那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难题里。 这场已经持续超过 30 天的政府停摆,早就不是什么 “政治戏码” 了,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存危机。全美国有 4000…

5 hours ago

叫囂讓莫斯科從地圖消失,比利時防長硬剛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臉!

比利时国防部长特奥·弗兰肯在10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不认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战斧”导弹会引发俄罗斯与北约的全面冲突。 如果俄罗斯胆敢对“北约心脏”布鲁塞尔发动导弹攻击,会招致毁灭性的反击,北约可以“把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 这话不可谓气势十足。只是,这话说完还没过几天,就被光速打脸。 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30日报道,弗兰肯在社交媒体发帖,专门解释了自己的这一言论,称比利时无意主动挑起战争。 他强调,北约的原则始终是防御性的,而他使用“从地图上抹去”这一说法,仅是指北约集体可能作出的回应行动,并非比利时单方面的行为。 为何仅仅几天的时间他的前后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这背后究竟是真的认怂害怕了?还是另有所图? 弗兰肯的惊人言论并非一时兴起,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他将场景设定在一个极端的假设之上:如果俄罗斯的导弹胆敢袭击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这番表态的直接背景,则是围绕着是否向乌克兰提供具备攻击性的“战斧”导弹这一敏感话题。 他放话要“将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但这句狠话并非出自比利时自身的军事实力。弗兰肯很快强调,这指的是整个北约的毁灭性集体反击,绝非比利时的单方面行动。 他的底气,显然来源于背后强大的军事联盟,尤其是作为联盟核心的美国。弗兰肯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即便特朗普重返白宫,他也对美国的协防承诺抱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这位防长在抛出如此激进言论的同时,私下却似乎相当乐观。他坚信,即便向乌克兰输送攻击性武器,此举也并不会直接点燃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言语赌博,赌注就是他对大国伙伴的信任以及对局势升级风险的特定判断。 而俄罗斯的回应则层次分明,既有官方的外交抗议,也有个人化的致命威胁。俄罗斯驻比利时使馆率先发难,怒斥弗兰肯的言论“荒谬且脱离现实”,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则批评其言论迎合了西欧盛行的“军事狂热”氛围。这些表态意在抢占道德高地,将对方塑造成好战分子。 真正让局势骤然紧张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入场。他完全绕过了北约这个集体概念,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比利时这个国家本身。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具体而又恐怖。他直接搬出了俄罗斯的末日武器——“波塞冬”水下核动力航行器,并直言如果比利时沦为攻击俄罗斯的“试验场”,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这是一种典型的“镜像威慑”,将对方宽泛的联盟威胁,转化为一个针对小国的、不成比例的核毁灭场景,其威慑效果被瞬间放大。无独有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到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成功试射,并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此后,大家都安静了。” 风波闹大后,弗兰肯在10月30日迅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澄清。他明确表示比利时无意挑起战争,并反复强调北约不与俄罗斯交战,也无意卷入冲突。此举显然是为了给这口沸腾的锅降降温。…

9 hours ago

特朗普的最大對手出現,不是中國,更不是俄羅斯

日前,在提到中国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可谓是一语惊人,他称:“中美关系从未如此良好过。” 前些天,赫格塞斯还在日本大谈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这才过去几天,在他眼里中美关系就这么好了?毫无疑问,赫格塞斯是在胡说。而他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以及特朗普政府的骨干成员们都意识到,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对手已经出现了,不是中国,当然更不是俄罗斯,而是:奥巴马等民主党人。 是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又高调露脸了。在日前的两场州长选战造势集会上,奥巴马高调现身,为民主党官员站台。当着众人的面,奥巴马称:“美国正处于一个相当黑暗的时刻,这届总统每天都无法无天、鲁莽、刻薄、荒唐至极!”奥巴马的话,得到了台下民众的支持。 在过去数月时间里,民主党一直在蛰伏,奥巴马也一直在忍气吞声。既然如此,他为何现在突然站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主党已经准备好了对付特朗普政府的3个杀手锏。 第一个杀手锏,就是美国政府的停摆期已经超过了30天。由于政府停摆,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援助计划就无法进行下去。多家美国媒体称:已经有超过4000多万美国民众失去了食物保障。这样的政府危机,成为了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政府的杀手锏之一。 第二个杀手锏,就是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失利。由于特朗普对中国一退再退,民主党官员便不断宣传:他已经对中国妥协,他输给了中国。这样的宣传,无疑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一降再降。 第三个杀手锏,就是俄乌战争问题。不能在24小时、1个月、半年结束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最大耻辱。利用这一点,民主党大可狠狠地攻击他。 以上3个杀手锏,让特朗普现在成为了一个靶子,遭到民主党不断调侃和攻击。他们的目的是:不让特朗普干完这个任期,让他早点滚下台,不然再任由他折腾下去,美国可能就没有大好未来了。不过,特朗普这种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认怂的。数小时前,特朗普已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正式对民主党下了“挑战书”,他称美国现在处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要求所有同仁都站出来跟民主党战斗到底。与此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胜利也很有信心。 综上,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特朗普现在在国内的压力,明显大于外部压力。正因如此,他才需要尽快结束跟中国的贸易战,跟中国暂时先缓和关系。客观上来看,他这么做是明智的。不过,对此,我们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对华鹰派不断怂恿特朗普。毕竟,眼下特朗普对中国的退让,已经让美国对华鹰派相当愤怒了,他们不会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更多情况,让我们持续关注。

9 hours ago

伊朗秘密從中國進口導彈燃料?被以色列盯上,衛星監控一清二楚

一场停火协议背后,藏着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秘密, 2025年6月,当以色列不得不接受停火时,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他们低头的原因。 现在,西方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伊朗正在从中国大量进口一种"敏感化学品", 以色列媒体直接放话:下次动手的借口找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枚导弹改变的战争 2025年6月18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了一枚名叫"法塔赫-1"的高超音速导弹。 这玩意儿射程1400公里,终端速度能达到13到15马赫,弹头上还装了个球形发动机,喷嘴能360度转,飞行轨迹根本预测不了。 结果呢?美国和以色列吹嘘了好几年的反导系统,愣是没拦住。伊朗革命卫队当晚就发了声明,语气相当自信:"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以色列的领空,那里的居民在伊朗的导弹袭击面前已经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6月19日,伊朗又公开了"霍拉姆沙赫尔-4"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他们破坏力最强的家伙。6月22日第二十轮打击时,伊朗一口气发射了40枚导弹,包括这款"霍拉姆沙赫尔-4"和"城堡破坏者",直接瞄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多个目标。 美东时间6月23日晚上6点02分,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停火,还给这场冲突起了个名字叫"十二日战争"。停火机制挺有意思:第一阶段12小时伊朗先停火,第二阶段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战争正式结束。 就在停火后没几个月,欧洲情报机构盯上了几艘伊朗货船,根据卫星照片显示,9月底到10月初,至少有两批货轮从中国出发,一批从珠海港起航,另一批从长江沿岸的港口出发,船上装着2000多吨高氯酸钠。 这些船的行为特别反常。正常货船都会开着定位系统,方便港口调度和海事监管。但这几艘船一到公海就把定位系统关了,航行路线还反复绕弯,明显在躲监控。 高氯酸钠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NaClO4,能溶于水和乙醇,480度高温下会分解。平时的用途挺广泛,可以制造高氯酸和其他高氯酸盐,也能用来制造炸药,还能当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这玩意儿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高氯酸铵——这可是弹道导弹固体推进剂里的核心氧化剂。 用化学术语说,就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高氯酸钠能轻松转化成高氯酸铵。所以它虽然被列入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但国际制裁清单上却没明确禁止运输。…

9 hours ago

日本機場突然亂作一團,一架F-35從天而降,這次出醜的不是美軍

在8月12日清晨,国际航空安全数据库和多家全球军事观察机构的实时推送,让日本鹿儿岛机场的突发事件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英国皇家海军F-35B战斗机在联合演习期间紧急降落,机场短暂关闭,未有伤亡,却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根据美国国防部度装备运行报告,F-35系列战机的全球平均任务完成率仅为52.1%,远低于65%的战备目标。此数字背后,折射出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高端武备运维领域暴露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F-35B再成焦点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此刻正与日本、美国在西太平洋展开高强度联合演练。英军F-35B从“威尔士亲王”号起飞,本打算在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上完成舰载机起降演示,却意外发生技术故障,最终被迫在鹿儿岛机场实施紧急降落。机场被临时管制,数十架次民航航班延误或转降,舆论一片哗然。 英国国防部对此发布简要通报,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调查已展开。事实上,这并非英军F-35B首次在海外“掉链子”。就在一年多前,英军另架F-35B在印度因突发机械故障紧急迫降,滞留数月才由专机“抢救”回国。短短时间内,英国F-35B接连出现重大运行事故,令其舰载机部队的战备能力和维护体系饱受质疑。 英国战略雄心与现实的落差 “女王级”航母被英国视为21世纪皇家海军复兴的标志。理论上,每艘航母可搭载36架F-35B,构建完整的海空打击体系。然而,受限于国防预算和采购成本,英国自有F-35B数量长期徘徊在个位数。皇家海军不得不向美军租借部分舰载机以“凑数”,以维持表面上的“航母打击群”形象。 F-35B以其强大的隐身性能、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被誉为第五代舰载机的“黄金标准”。但英国在运用、维护、保障和成本控制等环节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美国《防务新闻》上半年调查显示,F-35B单次飞行小时成本高达4.5万美元,相关维护体系庞大复杂,对人员素质和零备件供应要求极高。英军在亚太“秀肌肉”过程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多重成本压力和舰载机频发故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日本的“航母梦”与F-35B的现实考验 日本引进F-35B的决心堪称亚洲最坚定。日本政府早在2017年即启动“出云”级准航母改装工程,明确提出打造具备固定翼舰载机投送能力的“远洋力量”。8月,首批F-35B正式进驻日本本土基地,日本媒体高调宣称“战后80年来首次拥有舰载机”,标志着自卫队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日本自卫队现役F-15J、F-2等主力战机普遍服役年限较长,性能已落后于区域内新一代战斗机。F-35B不仅具备较强的隐身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其STOVL特性为“出云”级等改装航母量身定制。日本对F-35B寄予厚望,既希望借此缩小与中美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也以此突破战后“专守防卫”框架,迈向“正常军事大国”目标。 但F-35B的高维护难度和高运维成本同样考验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后勤保障能力。日本政府多次公开承诺,将依靠本土先进制造业和与美军紧密协作,提升F-35B的维护效率和出勤率。日本防卫装备厅最新数据显示,F-35系列引进后,相关本地配套企业数量翻番,部分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生产,后勤体系正加速完善。 F-35B全球运维短板 国际防务分析机构RAND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F-35系列自服役以来,系统性维护难题和高成本困扰始终未解。美国空军F-35A平均任务能力率仅为51.5%,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和F-35C同样未能达到预期出勤标准。即便是F-35B的“出生地”——美国本土空军基地,也难以实现全天候高频次部署。…

9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