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与柬埔寨那是百般交好,不仅为他们的运河大工程加速,还在今年九月初将两艘战舰移交给了他们。
谁知越南吃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柬埔寨停止与我国在一些方面的合作。
可此时的柬埔寨是近朱者赤,硬气了起来,直接就退出了由越南为主的合作框架,气的越南直摇头。
那么,柬埔寨真的只是一时兴起才选择退出的吗?
在柬埔寨退出之后,越南又为何那么难受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近年来,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可谓是蒸蒸日上,让不少国家看得眼热,甚至是感觉不安。
而这一切,似乎都要从一条运河说起。
这条运河的名字比较拗口,叫德崇扶南运河,它全长180公里,不仅是柬埔寨的国家级战略项目,更是中柬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柬埔寨来说,这条运河就像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柬埔寨减少对邻国越南的航运依赖,还能为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8月,当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按下项目启动按钮的那一刻,烟花绽放,鼓声阵阵,仿佛预示着柬埔寨即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洪玛奈说,这条运河将让“柬埔寨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鼻子呼吸了”。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柬埔寨人民的心声。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越南对此表示担忧,声称运河可能会影响湄公河三角洲的水资源。
美国也跟着唱起了反调,说什么运河项目可能会影响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性。
甚至还有人炒作说,中国投资这条运河是为了扩大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面对这些质疑,柬埔寨方面也不甘示弱。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公开回应说,运河项目会严格遵守环保标准,不会对湄公河水系造成重大影响。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强调运河项目纯属经济考虑,没有任何军事用途。
有了这些解释,此事这才算是稍稍告一段落,而实际上,中国可不仅仅帮柬埔寨开凿了运河,中国其实还向柬埔寨赠送了军舰,这让柬埔寨海军的实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让中柬关系更加密切。
但与此同时,也让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感到不安。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中柬关系走向何方的时候,柬埔寨突然来了一个”大动作”。
9月20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宣布,柬埔寨决定退出已经持续了25年之久的合作框架——CLV-DTA
这一决定可谓是晴天霹雳,让许多人都没反应过来。
不过大家心里应该也有一些疑惑:CLV-DTA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在1999年签署的一个合作协议。
这个协议的初衷是好的,旨在促进三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与贸易。
按理说,这种互利共赢的项目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是,为什么柬埔寨突然要退出呢?
洪玛奈给出的理由是,一些极端分子将CLV-DTA当作政治武器,不断误导民众,甚至炒作政府要将柬东北四省”割让”给外国的谣言。
为了平息这些争议,柬埔寨政府决定直接退出这个合作框架。
这个决定一出,可把各方都吓了一跳。有专家说,这招堪比”英国脱欧”,影响可大了。
确实,柬埔寨这一退,不仅可能影响到自身的外交地位,还可能损害与地区伙伴的合作信誉。
但是,柬埔寨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与国际合作大臣宋金达在致函老挝和越南时表示,柬方认为该合作项目已经达到了既定目标,各国都具备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官方,但背后却暗藏玄机。
其实,柬埔寨这次”退群”并非心血来潮。长期以来,柬埔寨对越南的一些做法就颇有微词。
因为很多柬埔寨人觉得,越南在两国关系中太过强势,甚至有些霸道。
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少柬埔寨对越南的航运依赖。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宋独就直言不讳地表示,越南真正担心的是失去对柬埔寨的控制。
毕竟如果柬埔寨有了自己的运河,越南就无法控制柬埔寨的进出口,也就不能再对过境运输收费了。
此外,柬埔寨新任首相洪玛奈上台后,也想树立一个不同于其父亲洪森的新形象。
长期以来,柬埔寨反对派一直指责政府亲越,这次退出CLV-DTA,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堵住反对派的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柬埔寨这次”退群”看似突然,但并非完全没有征兆。
早在今年8月,就有部分海外柬埔寨人多次举行抗议活动,反对CLV-DTA这项合作。
甚至有人煽动要在国内举行示威,效仿孟加拉国发生的政变。
面对这种局面,柬埔寨政府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不想破坏与越南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回应国内民众的诉求。
最终,洪玛奈政府选择了这种看似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越南来说,柬埔寨的这次”退群”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将柬埔寨视为自己的”后院”,CLV-DTA更是越南主导的一个重要合作框架。
如今,柬埔寨的突然退出,让越南措手不及。
越南的担忧不无道理。毕竟CLV-DTA的瓦解意味着越南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有利于越南扩大经济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其次,德崇扶南运河的建设将进一步削弱越南对柬埔寨的经济控制。
一旦运河建成,柬埔寨将不再需要通过越南进行大部分的国际贸易,这无疑会对越南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越南还担心运河项目可能会影响湄公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虽然柬埔寨方面一再保证运河建设不会对湄公河水系造成重大影响,但越南似乎并不完全相信这一说法。
毕竟,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粮仓,任何可能影响其水资源的项目都会引起越南的高度警惕。
然而,越南最担心的可能还是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随着中柬关系的日益密切,越南感到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减弱。
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担心柬埔寨可能会在中国的影响下,在东盟内部形成对越南不利的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越南似乎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越南不想就此失去对柬埔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越南又不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以免进一步推动柬埔寨向中国靠拢。
柬埔寨的这次”退群”行动,虽然表面上只是退出了一个区域合作框架,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东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不仅是柬埔寨对越南影响力的一次反抗,更是中国与美国在该地区博弈的一个缩影。
对柬埔寨来说,这次行动既是为了回应国内民众的诉求,也是为了在大国博弈中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通过退出CLV-DTA和推进德崇扶南运河项目,柬埔寨希望能够减少对越南的依赖,同时借助中国的支持来提升自己的地区地位。
对越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醒。越南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地区战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与周边国家建立更加平等互利的关系。
而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来说,柬埔寨的举动也给它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如何在不引起地区国家反感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将是两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未来,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会如何演变?
柬埔寨、越南以及其他地区国家又将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还需要时间来给出。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地区局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外交动作和地区合作新模式的出现。
观察者网-柬埔寨突然退出与越南老挝签订的发展协定,“就像英国脱欧”
澎湃新闻-这条中企承建运河开工,”柬埔寨能用自己鼻子呼吸了”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