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不惜斥巨资在沙漠上挖掘运河,却把自己的邻国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岛国。
这个国家就是沙特阿拉伯,而它正在修建的,就是备受争议的萨尔瓦运河。
沙特计划投资80亿人民币,在与卡塔尔接壤的边境地区开凿一条长60公里、宽200米、最深达12米的运河,以便大型货轮通行。
然而,这条运河的建成,将切断卡塔尔与外界唯一的陆上通道,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岛国”。
沙特为什么要不惜代价修建这条运河?这条运河又将给沙特和卡塔尔带来怎样的影响?
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的京杭大运河,见证了我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经济繁荣。
但是,在遥远的中东,也有一个国家也想建这么一条运河,他就是沙特阿拉伯,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茫茫沙漠之中,竟然会有人想要修建一条运河。
但沙特人就是这么大胆,他们要在沙漠腹地开凿出一条名为“萨尔瓦”的运河,全长60公里,耗资80亿人民币!
这条运河可不是闹着玩的。
光是开凿的过程就极具挑战性,需要动用大量的工程机械和人力物力。
运河最宽处达200米,最深处12米,通行能力完全不输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运河。
而且,为了配合运河的使用,沙特还计划在沿线修建豪华的游船码头和度假区,把这里打造成中东地区的旅游胜地。
萨尔瓦运河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航运和旅游,它背后是沙特雄心勃勃的经济振兴计划。
这条运河就是沙特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沿线的开发建设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带动沙特经济驶入快车道。
从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到沙特的萨尔瓦运河,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勇气。
大家都知道,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地处沙漠的国家,农业发展一直是个大问题。
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沙特的粮食产量低得可怜,只能靠大量进口来养活国民,所以啊,修建萨尔瓦运河对沙特来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首先,运河通了,农业有了水,沙特就能大幅提高粮食自给率。
你想啊,运河沿线可以发展灌溉农业,把沙漠变成良田,种上小麦玉米啥的,老百姓的饭碗就更有保障了。
其次,有了运河,沙特的石油运输也方便多了。
要知道,沙特可是石油大国,平时的石油出口都要经过海上航线。
但是,中间隔着一个卡塔尔,走海路得绕好大一圈,等运河建成了,从沙特到海湾,那就是直达,省时又省钱。
当然了,运河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旅游业发展。
沙特虽然是沙漠国家,但沿海地区的风景还是很美的,以后游客来了,可以沿着运河游览,再到沿线的度假区玩玩,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还有一点,运河建设对解决就业问题也大有帮助。
沙特现在的青年失业率高得吓人,运河工程就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运河通了,沿线的农业、旅游业、航运业发展起来,还能带动更多的就业。
总的来说吧,萨尔瓦运河就是一个多赢的项目,沙特政府和老百姓都会从中获益。
不过,这个决定却让隔壁的卡塔尔有点儿慌,毕竟他们一直靠着有利的地理位置跟沙特较劲儿。
现在沙特修运河,等于是“曲线救国”,直接绕开了卡塔尔这个“拦路虎”。
所以啊,基础设施建设看似简单,背后的博弈可不少。
不管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还是沙特的萨尔瓦运河,都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盘大棋,关乎国计民生,影响深远。
说起卡塔尔,那可是有名的“富得流油”。它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那是相当惊人,还是世界第三大氦气生产国。
再加上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和迷人的海滨风光,卡塔尔一直是中东地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但是,自从隔壁的沙特动了修建萨尔瓦运河的心思,卡塔尔就坐不住了。
你想啊,卡塔尔本来就是三面环海,只有南边跟沙特接壤着一小块儿陆地,等沙特这一运河挖通了,卡塔尔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孤岛”了吗?
这事儿对卡塔尔的旅游业打击太大了。
以后游客想去卡塔尔,必须走海路或者搭飞机,别提多麻烦了,还得花更多的钱。
更要命的是,万一沙特心情不好,说封锁就封锁,卡塔尔跟外界的联系就全靠海上交通了,风险太高了。
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卡塔尔虽然嘴上谴责沙特,但也只能干瞪眼。
人家沙特在自己地盘上挖运河,你能怎么着?更何况卡塔尔在军事和经济上,还真不是沙特的对手。
这还不算,萨尔瓦运河修通了,沙特要制裁卡塔尔就更方便了。
2017年沙特就联合其他国家搞过卡塔尔,搞经济制裁,搞交通封锁,把卡塔尔孤立得够呛,现在有了运河,沙特手里的牌就更多了。
卡塔尔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出个国什么的,不仅要多花钱,说不定还得看沙特的脸色,就算是想在海湾上建个桥,也得跟沙特谈判。
沙特要是狮子大开口,非得收你几个亿的“过桥费”,你卡塔尔能怎么办?
别看它资源多,发展好,但在沙特和伊朗这些大国的博弈下,就像一颗任人拿捏的棋子,这不,沙特修个运河,就等于在卡塔尔身边挖了个大坑,想让它往里跳呢。
地缘政治就是这么残酷,弱国无外交啊。
卡塔尔现在也只能躺平任嘲了,在心里骂骂沙特,表面还得陪着笑脸。
说起沙特和卡塔尔,那还真是一对“冤家”。
他们都是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石油经济也差不多,按理说应该是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但实际上呢?这俩国家的矛盾可大着呢!
你想啊,沙特和卡塔尔都是产油大国,在石油市场上难免有竞争,再加上宗教派别不同,政治理念也有分歧,慢慢地就从好兄弟变成了“假想敌”。
2017年的时候,沙特和几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卡塔尔下了“封杀令”。
沙特还把卡塔尔往死里黑,说卡塔尔“资助恐怖主义”,威胁地区安全,就差把卡塔尔说成是十恶不赦的“过街老鼠”了。
卡塔尔呢,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它和伊朗关系好得很,在沙特眼里就是“勾结敌人”的叛徒行为。
所以啊,沙特这次修萨尔瓦运河,其实就是变相地给卡塔尔使绊子。
当然了,沙特修运河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卡塔尔的打击只是顺带的。
就像是在自家门口挖了条护城河,既能造福自己,还能让对手难受,一举两得嘛。
可怜的卡塔尔,军事实力本来就不强,面对沙特的“围追堵截”,也只能忍气吞声,认栽当个“岛主”了。
但是这口气,卡塔尔肯定是咽不下去的。
其实啊,萨尔瓦运河背后,折射出的是沙特和卡塔尔这对“冤家”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只能希望沙特和卡塔尔能够冰释前嫌,好好谈谈,别把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毕竟中东这个“火药桶”,稳定和平才是头等大事,否则,到时候打起来,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据美媒报道,在中美结束第四轮贸易谈判后,川普要求其团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访华之旅上来。而之所以川普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原因之一是五角大楼又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F-35战机升级到Block 4最新改进型的努力被迫“全面延迟”,何时能完成则未定。美媒航空航天杂志称,F-35制造商洛马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遭受东大关键矿物管制”。 五角大楼向白宫报称,生产一架最新的F-35 Block 4型战机需要约900磅(超408公斤)关键矿物,其中主要是稀土,而洛马公司的库存已无法供应大规模生产。鉴于经过此前几轮贸易谈判结束后,东大恢复的是民用稀土对美审批出口,五角大楼“强烈建议”川普亲自和东大方面谈妥恢复军用级别稀土供应的问题。 有美媒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防务新闻就发文称,洛马公司的F-35 Block 4升级计划核心之一是换装AN/APG-85氮化镓雷达,恰恰是这方面会受制于稀土材料短缺问题,导致雷达元件生产停滞。五角大楼原计划通过雷达升级促进F-35战机航电系统的全面升级,以保持对歼-20、歼-35战机的(技术优势),但现在“最关键的一环”被东大卡住了。 此外,F-35 Block 4还将升级电子战系统和无人僚机指挥控制系统,这方面倒是主要基于软件升级来达成,不受稀土供应问题的限制。但是接受美媒采访的专家均强调,机载雷达是战斗机的大脑,如果不能完成升级,其他子系统的升级则无从谈起。 分析还指出,实际上经过对九三阅兵的分析评估,五角大楼认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在“相当部分的领域”已不再领先,甚至少数领域处于落后之中。因此让美国唯一在产的五代机F-35尽快、全面达到Block 4水平,成为保持美军在全球空中优势的重中之重。当然,川普能否尽快实现访华,又能否在与东大的会谈中解决军用稀土供应问题,就不是五角大楼能够左右的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欧洲大陆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因为欧洲三大主要强国英法德最近都出现了剧烈动荡,欧洲局势愈发紧张。 先说德国,自从今年大选结束之后,德国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选择党异军突起支持率遥遥领先,可老牌政党也不甘落后,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按照计划,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9月14日进行地方选举,而选择党的7名候选人呼声很高,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基本就是选择党胜券在握了。 然而,就在临近选举的前几天,这7名候选人竟然全部离世了。 警方调查给出的结论是5人病逝、1人自然死亡,还有1人是自杀。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还公示了这5名候选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可问题是即便这5人真的是病逝的,那另外1个自杀的又该如何解释呢? 警方没有给出答案。 这下,不仅是选择党高层坐不住了,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议论纷纷,不少德国媒体更是指向了阴谋论。 因为随着这7名候选人的死亡,北威州的选举选择党顿时没了优势,而这对左翼政党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为此,德国多地爆发抗议游行,纷纷要求警方给出真相。 紧接着,英国也乱了,就在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规模超10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而且还不止一个群体。 其中,人数占主要的群体是来反对移民的,他们呼吁更换政府、解散议会,必须确保英国本土民众的权利,此前,不少移民被英国政府安置在了酒店里,并且免费提供生活所需。 要知道不少英国普通民众的工资也就堪堪够吃饭的,现在纳的税还要帮忙养着这些移民,英国民众的怒火可想而知。 而另一波则是反对种族主义的,要求政府严惩种族歧视,必须给黑人和穆斯林民众应有的权利。…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