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四九年我国建国开始,强军、强国就一直在路上。
如何强军、如何强国?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军队数量,当然需要精良的装备。
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从无到有研发了原子弹、核弹、核潜艇等等大国重器,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事实上,除了原子弹、核潜艇这些,航空母舰的技术先进与否也是衡量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命名,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海军部队麾下如今诞生了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而后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一到二、从二到三就简单很多了。
我国后续还研发了山东舰、福建舰。
航空母舰的建设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原子弹等,为什么我国能这么快完成这么大的成就?
其实这还要得益于瓦良格号以及它的设计图纸。
那么真的像市井传闻说的,乌克兰真的把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藏在瓦良格号内部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尘封多年的秘密。
在故事的开始,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主人公“瓦良格号”以及它的光辉历史。
十九世纪俄罗斯帝国向美国订购了瓦良格号巡洋舰,并于1901年正式服役。
瓦良格号全舰长一百多米,全舰搭载十二门主炮、副炮,还有多个鱼雷发射口。
标准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吨,满载排水量更是恐怖的七千吨,巨大的载重下还有五千英里的航程。
最初俄国向美国订购这艘战舰的目的就是应对日本日益强大的海军。
然而天不遂人愿,瓦良格号仅仅服役四年就在日俄战争中沉入了仁川,还恰巧被死对头日本打捞上岸,并重命名宗谷号。
更加憋屈的是俄国由于缺乏这种大型战舰,不得已花费400万重新向日本买回来瓦良格号。
俄国刚买回来没多久,在将军舰送去维修的过程中不幸又被英国截获一直使用到1919年。
1920年无法继续服役的瓦良格号被英国解体拍卖,然而不幸搁浅。
被数家将其中的设备分食一空,最终瓦良格号空荡的躯壳沉入了海底。
瓦良格号实在承载了俄国太多的情感。
因此1985年苏联再次重启战舰的建造,在乌克兰开始并且同样命名为瓦良格号。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由于冷战、苏联解体等,瓦格良号的建设被迫中断。
1995年苏联众多成员国瓜分家产,俄罗斯将瓦格良号交给了乌克兰。
然而瓦格良号对与我国、俄罗斯、美国这样的强大国家是国之重器,是保家卫国的重要武器,但对于乌克兰确实是巨大的负担。
众所周知乌克兰如今国力贫瘠,经济实力匮乏,国库空虚。
这其实不是现在的事情,早在苏联刚解体时乌克兰就已经如此了。
这样的庞然大物虽然已经建立一半了,但剩下的部分建立起来所需要的庞大金钱也不是乌克兰能够负担的。
那么当成钢铁耗材呢?有学者统计如果当成钢铁,瓦格良号的价值仅有五百万美元。
如果送去船厂执行专业的解体,还需要二点五亿美元。
由此可见,瓦格良号在乌克兰手里实在是一块烫手山芋,不得已只能转让出去,这也就为我国后来买下瓦格良号埋下伏笔。
虽然中国最终获得了瓦格良号残骸,其中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中国作为兼备陆地与海洋的强国,拥有背靠大陆、面向海洋的复杂地缘环境。
从建国以来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等的海战,我们一直梦想着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
然而过去我国经济匮乏,人民的温饱都成了问题,无暇顾及需要耗费巨量资金的航空母舰。
随着改革开放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这为发展航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中国海军必须突破近海限制要实现这一转变,发展航母战斗群便成为了一个关键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199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难以实现温饱的窘境,钱包也鼓起来了。
恰逢此时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和副总理基纳赫访问中国,访谈中中方和乌克兰深入探讨了瓦格良号在中国进行解体、后续处理的可行性。
双方相谈甚欢甚至就要拍板决定购置相关事宜了,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美国又从中作梗。
美国看不得中国的强大,害怕这个东方大国像苏联一样,一旦成长起来又会威胁到美国自己的霸权地位。
因此美国向乌克兰下达指令,危言耸听的说一旦中国得到瓦格良号,世界的和平格局就会被打破,中国就会掀起战争。
这显然只是托词,乌克兰方也不傻,看得出来这是谎言。
可是通过看我们自己的近代史就知道,弱国无外交。
乌克兰贫瘠的国力使得自己只能对美国的指令言听计从,否则就会遭到美国的各种封锁。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1998年我国的山东青岛退伍军人徐增平以个人的名义要购买瓦格良号。
前面提到美国禁止乌克兰卖给中国瓦格良号的说辞是“害怕中国利用瓦格良号对周边国家发动进攻,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
徐增平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公司并承诺买下瓦格良号后只会将其用于娱乐事业,把它改造成海上游乐场。
有了这样完美的说辞,美国也无法阻止。
徐增平一直有着极高的思想觉悟,也明白瓦格良号对于我国航空母舰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想要购买瓦格良号。
而后徐增平通过各种关系运作,多方打听四处走访,终于取得了乌克兰方的首肯,双方协商以两千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可是不出意外的话又要出意外了,由于瓦格良号体型庞大,并且它本身就是一艘船,因此走海路是明智也是唯一的选择。
观察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从乌克兰的港口回到中国就必须经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没有别的选择。
而原本没有什么动作的土耳其,突然声称瓦格良号体型太庞大了,有侧翻的危险会威胁到整个海峡的安全。
显然这不是土耳其自己的意思,肯定也是美国授意。
为了能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借道,中国一方不止一次出面协商,甚至以一国之力为瓦良格号进行担保。
可是美国显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们,土耳其也一直咬死不松口。
终于在2001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土耳其领导人受邀来到我国进行访问。
面对我们如此的真诚以及国家实力的变化,土耳其一方终于松口,允许瓦良格号经过。
当然土耳其也没这么好心,土耳其狮子大开口不仅要求中国对土耳其进行数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还要求我国向土耳其开放。
虽然要求如此无礼,但为了航母事业的发展我们只能无奈接受。
现在也有传闻声称,我们当时还另外花重金购买了图纸,这是真的吗?
这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乌克兰没有立场也没有理由这么好心偷偷给我们图纸。
据造船厂的负责人所言,图纸根本没有被藏在瓦良格号中。
事实上,乌克兰曾要四百万将图纸卖给我们,但由于当时资金有限也只能搁置。
后来于2002年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国内,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才重启了瓦良格号图纸的谈判计划。
经过大连造船厂副厂长唐士源等三人的努力谈判,才最终拿下了图纸和一些其他零部件。
拿到瓦良格号后,我国的工程师们也不负众望,日夜兼程进行研究。
2005年正式对外宣布进行瓦良格号的相关研究改造,在大连造船厂进行相关研究。
虽然只有一个空壳,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我们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成功在2012年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可以说瓦良格号对我国的航空母舰事业发展扮演了启蒙老师的角色,起着重大的作用。
有了航空母舰之后,我国的海上作战力量直线增强,再也不必惧怕其他国家航空母舰的虎视眈眈。
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 日本高官又喊话了。 10月30日,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他公开宣称,日美安保同盟下的共同防御义务应扩展至日本领土之外,涵盖关岛,甚至呼吁建立核武器共享机制,让美国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而这位曾担任日本防卫省武官最高领导的前军事强人直言不讳:“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让日本能够参与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决策。” 甚至公然要求重新审视日本坚持数十年的“无核三原则”。 他狡辩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崩塌。 河野克俊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统合幕僚长的职位让他对日本军事体系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捕捉到特朗普言论背后的潜台词:美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承担更多军事义务。 他的提议超出了常规的同盟协作范畴,不仅主张将防卫范围延伸至西太平洋,更触及了日本战后最敏感的核武议题。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正在将这种极端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2025年9月防卫省专家小组会议公然讨论引入核动力潜艇计划。 而日本囤积的47吨分离钚,理论上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俄英法四国核弹头总和。 河野克俊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他甚至在访谈中试图将特朗普批评美日安保条约“不公平”作为筹码,主张日本应将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扩展至关岛。 河野克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美同盟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互助关系的同盟。”他试图借助这种“不平等”的叙事,为日本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制造合理性。 很显然,日本对核武器的执着早已超越理论探讨阶段。2025年8月,日本防卫省透露,美日已在延伸威慑磋商中举行突发事态桌面推演,并讨论设定东亚发生危机时使用核武器。 在模拟演习中,日方代表反复要求美军动用核武用于“威胁中国”。…
近几日,围绕高市早苗关于“台海若发生变化时日本可能出兵”的言论,中国对日本的反应愈发强烈、雷厉风行。美方原本观望、以为事态会平息,但发现中国这一次“闹大”的意愿十分明确。于是,台海与中日关系的博弈,正在步入一种新态势。 一、中国为何“不给你轻易过去” 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言论偏硬,外界普遍判断:中国或许会表态、释放一些信号,但可能不会大规模升级。其逻辑在于:中日关系体量大,合作面多,中国或许会将其视作局部争议、一笑了之。但事实发展显示,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 1. 经贸制裁迅速出手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近日相继宣布:暂停或终止从日本进口部分水产品。根据报道,中国已决定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此前谈判中的日本牛肉进口事宜也被搁置。此外,中国还对日本提出贸易合作基础已被“严重破坏”警告,要求日方撤回相关言论,否则将承受“所有后果”。 2. 外交表达与警告同步升级 在联合国相关场合,中国代表对日本提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提醒日本谨慎处理台海、钓鱼岛等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国发出旅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赴日旅行需慎重,相关航线、旅行社纷纷推出免费退改签政策。 3. 军事海警动作加剧 在东海争议海域,尤其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中国海警舰船及无人机等行动频繁。11月16日,中国海警舰队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海上自卫队亦紧急应对。 这些连环动作,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这次,中国不打算只是“口头抗议”,而是做好了用经济、外交、海上、空中多维度出招的准备。 二、日本被“震”到:想不到对方挺硬 日方原本或许预期,此次涉台言论引起中国不满后,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不会“大动干戈”。但现实是:…
“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美国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对日出售8200万美元军火的事情。 自从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言论,便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外交风波,而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美国突然要卖给日本8200万美元的军火,还附带一系列力挺高市的政治动作。 但高市却在压力下悄然改变口风,开始缓和对华态度。 那么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日本的主动挑衅,还是美国在暗中操盘?高市的“紧急踩刹车”,又是否意味着日本真的意识到了危险? 涉台言论惹祸上身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 她在国会中明确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就会让日本陷入危险,所以日本可能要派遣自卫队介入。 这个表态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震动,也让中方强烈不满,在她发言后,中日外交关系立刻进入低温状态。 中国外交部用措辞严厉的声明回应,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提醒日方“自重”,不仅如此,中国军方也罕见地用中日英三语发布警告,直言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战事,其本土将沦为战场。 与此同时,高市的言论也引发了日本内部的不满,东京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喊要求高市道歉、辞职。 日本多位前首相也纷纷表达反对意见,认为高市的发言太过激进,把日本推向危险境地。 那么高市早苗真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吗?虽然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市本人私下里已经意识到发言过头,愿意“留出对话空间”。 可就在这一节点,美国突然出手,给日本“打气”,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美国到底想通过这场军售传递什么信号?…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可以说是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以来最热衷于领土扩张的总统了,此人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了自己对美国的北方邻国加拿大、丹麦手中的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的领土要求。并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上看,特朗普似乎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打算要夺取或者说“合并”这些地区! 根据我权威媒体援引外媒的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多个公开场合宣称,美国将很快扩张领土。特朗普不仅重申了他对收购格陵兰岛的兴趣,还再次提到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的可能性,以及美国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的相关计划。近期,就在特朗普在拉斯维加斯进行公开讲话之际,他就直截了当地表示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土面积可以随着发展而大大增加。” 很显然,特朗普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区。特朗普之所以对这三个地方垂涎欲滴,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都属于是人口较少,同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加拿大仅有4000多万人口,而格陵兰岛虽然坐拥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三个乌克兰),却仅有大约6万人。因此,“合并”这样地广人稀且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而言,难度并不是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巴拿马运河区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则可以制衡北极,眺望欧洲。 特朗普此前已经公开表示,“不排除”在进行领土扩张之际使用武力。而近期,针对丹麦在格陵兰岛的扩军计划(包括新增两艘巡逻船,两架狗拉雪橇等),特朗普也是公然予以了嘲讽。由此可见,一旦丹麦对特朗普的扩张计划予以强烈抵制,特朗普确实有要求美军直接出兵的可能。而美国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若是真的公然进行武力扩张的话,那么世界局势必将会产生极大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