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月二十三号,北斗三号卫星成功收官,这就意味着北斗系统已然完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的部署。
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GPS依然在中国大行其道。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北斗系统的技术不如人?
当然不是,就拿卫星最关键的精确定位来说,北斗系统的精度可以做到小于十米,而GPS公开使用的民用码相比较较低,只有十五米到二十米。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北斗的抗干扰性更是优于GPS。
既然北斗系统如此优秀,为什么GPS却在中国的使用率很高?
北斗系统能够诞生,这还得追溯到1991年。
这一年的海湾战争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开战之前,有众多的军事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推演。
但结果战争的过程,并没有像任何一个专家推演的过程一样。
因为战争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战争模式。
GPS作为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担负起了眼睛的作用,将对方的派兵布局看的清清楚楚。
一场名外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将对手重点区域重点目标进行了清洗。
然后战争在短短的四十多天就结束了。
想象中的钢铁洪流的对撞,炮战,步战,完全没有出现,美国呈现一种完全碾压式的打法。
伊拉克军队十万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近九万人被俘,损失的装备更是不计其数,三百多架飞机,近四千辆坦克,以及一千五百辆装甲车等等。
造成的直接损失更是达到了两千亿美元。
反观美国带领的多国部队,伤亡四千多人,阵亡的人数更是只有不到三百五十人。
阵亡人数就算是加上非战斗死亡人数,也没有过五百。
损失的装备一百架飞机,三十五辆坦克,相对于对方的损失几乎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面对这个结果,全球所有的军事专家都沉默了,都在想一个问题,战争居然还可以这么打?
完全是碾压式的打法,对方几乎是在眼皮子底下抵抗,拥有GPS的美国开启了上帝视角。
当然战争的费用也是惊人的,美国对外公布的战争开支是六百一十一亿美元,但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数据,认为至少是七百一十亿美元。
当然参与这场战争的其他国家,也为此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大概有五百三十亿美元。
这一仗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是一次刺激,所有国家都在重新思考未来的战争,并为此进行了军事变革。
当时间走到1993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银河号事件。
美国凭借掌握着GPS的话语权,对一艘行驶在大海中的船舶,说关就关,完全不顾及船上船员的生命安全。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知不足而奋进。
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势必拿下。
从1994年开始,中国对北斗系统,开始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设计一款符合中国要求的导航卫星,于是从1994年到2003年,中国的北斗一号从中国科学家的手里诞生。
当然这一步也仅仅是初步的摆脱了被GPS掣肘的威胁而已,要彻底摆脱还要有更长的路要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个时候,欧洲联合搞出了一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
中国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想要携巨款投资和欧洲一起开发。
结果人家钱要,但人不要。简单的说你可以投钱越多越好,但谈到技术门都没有。
俨然一副高高在上,连施舍都不愿意的态度。
其实说到底,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连半吊子都算不上,也不知道他们那里来的底气。
所有的路都堵上了,还能怎么办?
也只能拉开膀子自己来,于是中国的第二步稳稳的迈了出去,推进北斗二号卫星。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卫星的通讯是需要卫星飞行的轨道,以及通信的频率。
轨道有限,频率更有限。
按照国际惯例,这些轨道和频率有着一个规则,先到先得。
而之前的轨道和频率大部分都被美国和俄罗斯占领,只剩下最后一段频率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北斗系统先发制人,抢在伽利略之前占领这段频率。
但难度很大,毕竟伽利略第一颗卫星比中国早了两年上去了,已经占领了轨道,但关键的一步是,他们没有开通频率。
这就给了中国一丝机会。
最终中国的北斗二号,不仅一颗卫星占领了轨道,而且还占用了频率。
甚至在2018年的时候,做到了一年发射十发火箭,送上去十八颗卫星的壮举。
几代人的努力,总算是有了成果。
2018年可以说是北斗大放异彩的一年,不仅一年发射了十八颗卫星,同样也是北斗三号开始提供服务的一年。
这也说明北斗系统的服务将全面提升,在这一年里欧洲做了一个市场统计。
美国的GPS系统占据全球的60%的市场,伽利略都能占据全球市场的25%,而中国的北斗系统仅仅占据了11%的份额。
这块蛋糕留给中国的并不大,毕竟美国作为这种系统的发起者,有着天然的首发优势,伽利略经营的时间同样比中国要长。
精度问题。
在北斗系统组网的过程中,一直就有质疑北斗系统精度不高,当然了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北斗系统会被认为精度不高呢?
在很多人看来,卫星的精度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卫星的技术,更在于地面各种基站。
美国在很长时间里可以说是全球的霸主,所以在全球设立基站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
既然GPS有全球的基站,那么精度自不必说。
其实情况完全不同,北斗的精度不在于全球设不设立基站,而是在于两种情况。
其一北斗系统使用了GEO和GSO卫星,其二北斗系统可以让卫星之间进行相互传递消息。
其他国家的系统,他们仅仅使用了MEO卫星实现全球定位的。
比如GPS应用了这款卫星,只能做到东西旋转,而且还是位于中轨道的卫星,所以一颗卫星覆盖的面积相对来说会小很多。
而北斗系统的整套设计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轨道位置,北斗系统的轨道比GPS的还要高,这就意味着一颗卫星所覆盖的面积会更大。
北斗卫星之间可以进行传递消息,这让每一颗卫星对全球都有着时时掌控的能力。
就这两个功能,已经将北斗的精度大大提高了。
北斗系统第二个优势。
北斗系统是全球首个使用三频发播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意味着北斗系统的通信手段更多,发播的速度更快。
其实三频发播的想法,最早是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
但问题是,长久以来美国一直没有办法解决,三频发播时出现的相互干扰问题。
美国最大的进步,也就是在研发过程中,推进了两频发播的能力。
再有就是,美国就算是已经研发出了三频发播的能力,但问题是GPS想要使用该能力,就需要更换卫星。
所以GPS想要完全拥有三频发播的能力,至少得需要五年将所有的卫星更换一遍才行。
那么三频发播具体有什么能力呢?
发播的能力变的更强,这会让北斗系统更加精确的掌握地面的信息,以至于在没有网络的海洋、沙漠等没有网络的地区,都可以定位到目标位置。
除此之外,因为三频的路更多,这就让北斗有了向外界发送短文的能力。
对于发送短信的功能,很多人会认为这很鸡肋,卫星的功能就是全球定位,卫星向使用者发短信,发什么?
这肯定不会发你好,吃饭了吗?这类话。
这个功能得往深处想。
首先卫星如果自身查出有问题的话,他可以向地面的工作人员说明它哪里出毛病了,让地面工作人员想办法修一修。
这是最简单的。
再有就是,实现两个目标点对点的通信。
比如一艘渔船在大海上航行,突然看到了一大片的舰船,然后通过北斗就可以通知后方的人员,需要注意。
这个功能如果用在军事上,想想看能力大不大?
在一个完全没有基站的地方,看到了对方的情报,打开北斗系统把看到的沙漠,蓝天各种信息传输出去。
如果文字不能表达出内心的激动,还可以拍照片进行传输。
这个功能强不强大?
就目前为止,全球拥有全球导航系统的国家,就只有北斗具备这种传输文字和照片信息的能力。
首先,GPS是最早的全球定位系统,有着先天的先发优势,各种设备都配合GPS进行了设计。
这就是所谓的设备生态圈,想要快速的将这个生态圈打破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二,北斗虽然强于GPS,但两者兼容之后,都会优于两者,首先就是精度远远大于各方的能力。
这算是优势互补。
而且商业其实讲究的就是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全球定位系统继续发展下去,形成一个大合作局面,其实对各方都有好处。
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毕竟兼容之后的能力会高于原本各方的能力。
当然兼容归兼容市场还是需要的。
比如泰国就是北斗走出国门之后,首个安家的国家。
在泰国打造的基站,同一个地区,北斗可以用五到六颗卫星为其提供服务,精度是普遍高于GP的S。
目前北斗使用的国家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个,随着一路一带的推进,相信这个数据还会进一步增加。
不说别的,现在一百三十多个国家的首都上空,每天可以观察到的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北斗算是最多的。
以后随着中国在海外承接各大工程,北斗的设备也会出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
当然中国北斗的强大,并不意味着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中国有着有容乃大的心,北斗也一样。
美洲形势剑拔弩张,一边是美国的舰队潜艇堵在门口,数千美军虎视眈眈;另一边,委内瑞拉干脆升起了五星红旗,对着中国喊起了“兄弟”。这波操作看似突然,其实全是被美军逼出来的无奈自救。 9月3号那天,北京举行阅兵仪式,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几乎都没有人注意到,在遥远的加勒比海南岸,委内瑞拉也对中国表达了特殊的敬意,对外展示了一个特殊的广场和雕塑,纪念中国抗战历史。仪式现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表了讲话,说建这个广场就是为了向中国人民致敬,毕竟二战里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要说这广场的设计,那真是处处藏着“小心思”。雕塑正前方摆着中委两国国旗,明摆着是说两国人民站在同一战线;更关键的是,雕塑周围刻满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字,台湾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可不是简单的地理标识,分明是委内瑞拉用最含蓄的方式表态:我们坚决支持一个中国,认准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在国际上敢这么明确站队的国家,真心不多见。 仅仅10天后,委内瑞拉再次发布了一份涉及在的公告,强调中国跟他们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还特意称呼双方的关系为“兄弟情谊”,夸这种关系在应对国际危机时特别靠谱,是全球所有国家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此外,委内瑞拉还表示想要同中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恨不得方方面面都绑在一起。这哪是普通的合作请求,分明是想找个靠谱的“靠山”。 委内瑞拉为啥突然对中国这么热络?答案很简单:美军都快兵临城下了。上个月,美国就把海军舰队和潜艇派到了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域,几千名美军跟着进驻,摆明了是来施压的。更嚣张的是,美军还在这一海域击沉了一艘所谓的“运毒船”,说船上13个“毒贩”全被击毙了。这借口找得敷衍,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敲打委内瑞拉。 面对这架势,马杜罗也没坐以待毙,立马启动了“人民走进军营”行动,全国上下搞起了大规模民兵军事训练,恨不得全民皆兵,把国家战备水平拉到最高。可即便如此,跟军事强国美国比起来,委内瑞拉的实力还是差了一大截。就在15号,美军又动手了,在国际水域攻击了一艘据称来自委内瑞拉的“运毒船”,船上3名男子当场丧命。
美媒《国家利益》在9月5日的一篇报道中意外的披露了美军萨德导弹的库存只有600枚,同时《国家利益》还设定了中美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美军的萨德导弹库存最多只能坚持几个小时,而对于萨德导弹的生产每年的产量不过几十枚!美媒认为,必须要用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来替代萨德导弹的拦截,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武器已经在中国93阅兵式上展示了! 12天的伊以战争:消耗了美军25%的萨德导弹 6月13日开始到6月25日伊以战争,从以色列突袭伊朗境内目标开始,到伊朗弹道导弹打得以色列鬼哭狼嚎结束,历时12天,史称为12日战争!伊以战争的过程挺有趣,从以色列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未能将伊朗打趴下! 反而伊朗顶着以色列猛烈的恐袭不断对以境内目标展开高强度弹道导弹袭击,双方进入了一个堪称奇观的“战略平衡”阶段,最终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情况但却没有摧毁伊朗核设施的情况下,美以保住了面子,伊朗保住了最后的里子情况下得以停火!这次战争经历了几个阶段: 以色列绝对优势阶段:从6月13日突袭开始,以色列就摧毁了伊朗境内中西部地区的防空设施、军事基地以及大量导弹洞窟与发射阵地和导弹发射车,甚至连军工厂都被摧毁了。以色列无人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空军战机想炸哪就炸哪 伊以双方战略相持阶段:以色列突袭后24小时不到就遭到了伊朗第一波导弹与无人机攻击,但大量发射设施被毁,无法形成火力覆盖!从6月15日开始,随着大量发射设施被修复,导弹储存的洞窟被抢通,伊朗的反击开始有点让以色列手忙脚乱了; 伊朗导弹打击占优势阶段:在6月17日之后,伊朗导弹打击方向改变,从军事设施转向高价值资产,比如港口、发电站以及商业区等,这些地区防护薄弱,几乎没有防打击加固。以色列大量目标被击中,股市暴跌,大量资金外逃,以色列媒体强烈要求美国下场,这表示以色列已经慌了。
前言: 中东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 最近发生的导弹冲突令人震惊,而胡塞武装再次发射的一枚导弹,不仅暴露了美国在武器控制方面的隐秘手段,也进一步揭示了中东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一种导弹,两种结局 2025年9月13日,沙特防空部队在麦地那上空成功拦截了一枚由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 根据事后媒体公布的画面显示,胡塞武装可能发射的是“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或中程弹道导弹,而这些导弹被沙特引进的美国制造的萨德反导系统精准击落。 当时,麦地那上空传来一声巨响,许多居民惊慌失措,纷纷寻找掩护。 从结果来看,沙特成功拦截了胡塞武装的导弹,但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沙特此举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 胡塞武装此前多次向沙特境内发射导弹,目标涵盖南部城市吉赞、首都利雅得国际机场等多个地点。 此类袭击极有可能对沙特境内的平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次拦截行动,沙特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 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多年来在也门展开军事行动,但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胡塞武装至今仍掌控也门首都萨那。 胡塞武装频繁向沙特发射导弹,无疑损害了沙特政府的声誉,此次拦截行动或许也是为了重塑其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和权威。…
印巴5.7空战虽然过去4个多月,但印度一直否认有“阵风”被击落,甚至在特朗普两次公开“佐证”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松口反正就是印度大获全胜。近日,英国《空军月刊》杂志发表深度报道,认为印度空军“阵风”被击落数量,不是之前说的3架而是4架。 相关报道 如果这一消息可靠,那么印度国内政客们又要打一架了,毕竟莫迪政府从来都说自己是赢方,对战机被击落向来不承认。所以要让嘴硬的印度承认,就必须拿出有力证据,因此报道中公开了巴基斯坦提供的细节。总计击落4架“阵风”战斗机,1架来自印度空军第17战斗机中队,装备序列号为BS001。另外3架来自第101战斗机中队,装备序列号分别是BS021、BS022、BS027。 公开如此明确编号,对印度空军来说想模糊处理都不行,总不能让这几架战机永远消失不露面。而且战后,印度空军这几架“阵风”没有更新动态,甚至还打算更改编号体系,说明他们不想让外界知道更多,各种因素相结合完全符合被击落可能。之前巴基斯坦也说了,歼-10CE实际锁定多架印军战机,只是不想让战事升级局势失控,所以才有选择击落主要威胁目标。因此在公开报道战果时,适当留点面子给印度,只不过印度嘴硬到底连一架损失都不想承认。 “阵风”残骸 5.7空战由印度主动挑起,本来准备以规模更大的空中力量发动突击,能够取得意料之中的胜果。没想到巴军早就打造出中式作战体系,包括红旗防空系统、ZDK-03预警机、歼-10CE相结合,可以实现提前预警指挥、A射B导等作战模式。所以当印度空军还在空中集结时,巴空军已经成功预判对方下步行动,然后战机升空锁定攻击。 整个空战持续不足一小时,被印度视为神话的“阵风”战斗机,在巴方电子战面前居然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当PL-15E已经打到跟前时,这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所以巴空军才能创下180公里外,用PL-15E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纪录。为此印度还在自欺欺人,事后分析上了PL-15E公开宣传数据的当,因为PL-15E宣传最大射程145公里,所以他们觉得在本土没有越界很安全。 57空战态势图 歼-10CE战斗机 巴方最初公开战果,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战斗机,这次英媒再加一架也并非不可能。不过最令人意外的还是印度,否认被击落事实就算了,本来战后向美国求购F-35属于相对正常举动。但印度现在突然抽风,居然计划向法国增购114架“阵风”,再加上之前下单的26架“阵风”M,在之前36架基础上还要再买140架。 单价高达2.4亿美元以上,印度除了钱多没地方花之外,实在想不出他们为什么还要再买这款战机。实战证明,一架歼-10CE按空优标配4中2近导弹,理论上可以在超视距外击落4架“阵风”。那么巴基斯坦空军再买100多枚PL-15E,利用现有歼-10CE机队就能实现完胜,更何况未来还要购买歼-35印度根本没办法比。 歼-10CE战斗机 …
乘坐高铁时,人们往往被飞驰的速度与平稳的体验所吸引,却极少留意支撑这一切的核心部件——高铁车轮。它虽沉默无言,却承载着整列列车的安全命脉,其技术含量丝毫不逊于车身设计或动力系统。 在中国高铁起步阶段,轨道系统、牵引设备乃至整车制造大多依赖海外引进,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高铁车轮技术,则遭遇了更为严苛的封锁。日本与德国企业联手构筑起严密的技术壁垒,几乎切断了所有学习与获取路径。 这些国际巨头不仅掌握着最前沿的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更以“不转让、不合作、不展示”的“三不”铁律杜绝任何技术外泄的可能。即便是已经报废的车轮,也会被原厂强制回收,绝不允许流入中国市场。 正是这种近乎傲慢的技术垄断,激发了中国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决心。历经十余年的攻坚克难,我国不仅成功突破高铁车轮核心技术瓶颈,还主导制定了多项国际行业标准,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车轮出口至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 “铁疙瘩”背后的技术密度远超想象! 当人们谈论高铁,“复兴号”流线型的外观和每小时350公里的疾速常成为焦点。然而真正决定列车在复杂气候与高负荷条件下能否安全运行的,并非这些显性的设计元素,而是那一对对直径约一米、单重达300公斤的车轮。 …
自石破茂"体面谢幕"之后,日本下任自民党总裁的角逐也逐渐升温。 根据日本共同社11日、12日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以28%的民众支持率大幅领先,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小泉进次郎所获得的22.5%。 倘若她最终出任首相,整个日本列岛的政治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这位64岁的女性政治人物,不仅对中国立场强硬,对美国同样毫不示弱,甚至对以色列也态度冷淡,这些特征从她的政治履历中便可窥见端倪。 2011年,高市早苗曾与新纳粹团体"国家社会主义大日本劳动者党"领袖山田一成合影,这张照片后来被该组织用于官方网站展示。 这个山田一成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曾公开表达对希特勒的崇敬之情,秉持反美、反犹太、反华的极端思想,甚至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表示过赞赏。 在该组织发布的影像资料中,山田还曾身着带有纳粹标志的服装在公共场所进行游行。 面对媒体追问,高市早苗虽然承认照片确系本人,但她轻描淡写地解释称"这张合影不具备任何政治含义",这种自我辩解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如果说与新纳粹组织的接触只是"无心之举",那么她对一本颂扬希特勒著作的推崇就更值得警惕。 她曾高度评价《希特勒的选举战略——现代选举必胜圣经》一书,该作品后来因遭到人权组织强烈抗议,出版仅两个月便被迫下架。 在这些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市早苗对华立场早已显露无疑。 她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历史事实,荒谬地宣称日军侵华属于"自卫行动"。 作为"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议员联盟"的重要成员,她多次选择在8月15日这个特殊日期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并公开表示:"身为日本国民,无论身居何职,都将坚持这一立场。" 她甚至放言,倘若当选首相,必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对于韩国,高市早苗同样态度强硬,她曾直言:"如果因为中韩施压而放弃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治就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