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印度的某家造船厂出了一个事故,那就是他们所购买的龙门吊,在建造一艘新锐护卫舰的时候,一场飓风突然袭来,这艘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护卫舰,最终付之东流。
这件事情在当时就引起了印度舆论的热议,而且随后就有印度的媒体开始带节奏、往中国身上泼脏水,声称是中国的龙门吊,砸毁了印度正在建造的军舰。事实真相是否是像印度所说的那样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印度人的表态完全就是错误的,这是他们惯有的甩锅行为。所谓的砸毁印度新型护卫舰的龙门吊是中国制造的,也完全就是一种对中国的刻意抹黑和攻击。
按照我们当前已知的消息来看,这个龙门吊其实是由日本生产的。而且会出现事故,主要是因为印度这边既不想和中国合作,但是又想获得好处,在买来了劣质的产品以后,不加辨别的就盲目使用,最终酿成了事故。
具体的过程是印度这边的造船厂接了单,要修建新型的护卫舰,但是印度手中又没有合适的龙门吊,他们自己也不具备设计制造先进龙门吊的能力,所以就只能够去国际市场上进口。
生活总是充满小意外,每天创作不易,辛辛苦苦写稿,只为了碎银几两,希望读者老爷们能够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麻烦静静等待过后,点击关闭,就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但中国在龙门吊这个领域是有优势的,我们设计生产的先进龙门吊出口到了很多国家,所以印度当时最好的合作伙伴自然是中国。
最开始也有印度人考虑要和中国合作,可最后还是被上层否决了,因为中印关系本身就比较恶劣。
而且印度又一直在高喊着要搞印度制造,可如果连龙门吊都得买中国的机械工程制品,最后说出去不好听,这就迫使印度人开始寻找替代的产品。
当时印度人首先找上了英国,毕竟印度和英国的关系不错,英国又曾经是印度的宗主国,在印度搞科技发展的时候,英国也不能说是没有帮过忙。
而英国这边恰好有能够卖给印度的产品。英国自己的确是没能力设计生产龙门吊,但是英国手里有从中国这里买来的二手货,因为英国之前建造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而女王级航母的修建工程,是英国这些年来最重要的大型军舰建造工程,所以很受重视。为了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英国最终决定和中国进行合作,购买中国的先进龙门吊来填补市场空缺。
而中国自然也就卖了龙门吊给英国。在中国龙门吊的帮助之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修建工程比较顺利。
可是英国的造船能力本身就在萎缩,再加上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英国军方的军舰建造计划比较缓慢。
伊丽莎白女王级以后,英国这边就没有建造大型军舰的计划了,那么他们原先花费重金购买的这些龙门吊,也就没有意义了。
然后英国就开始考虑,能否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把自己买到的这些龙门吊转二手卖出去。正好此时印度寻求合作,所以英国就干脆把这些龙门吊都卖给了印度。
可是印度在买到英国的二手龙门吊以后,发现这个龙门吊数量太少,印度还需要其他的一些龙门吊,来保证新舰的建造工程。
但印度还是不想从中国这里买产品,所以就找上了日本,因为日本的造船工艺也比较发达,他们也能够生产龙门吊。之后印度又向日本购买了一批250吨级的龙门吊作为补充。也正是这些龙门吊,最后出了问题。
其实这些250吨级的龙门吊会倒塌在常理之中,因为这些250吨级的龙门吊,更多的是用来吊一些重量不算特别大的船只零部件。
可是军舰的吨位动辄数千吨,并且军舰上的很多配套设备的重量也都不轻。那么像这样250吨级的龙门吊,吊起这些相对较重的东西,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而印度造船厂的造船人员在购买龙门吊之前,就应该想到这些。
所以这个事故理论上来看是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当然这个人祸和中国无关,是印度自己的问题,是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那么为什么事发后,印度人却异口同声的往中国身上甩锅呢?
印度明显是在往中国身上甩锅,因为印度的媒体在报道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时,本身就比较喜欢做一些虚假宣传、各种攻击和抹黑中国。
所以出了事情以后,有一些印度媒体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只要看到中国就先报道出来,也是符合他们的报道逻辑的。
而且对于印度的造船厂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甩锅的对象,毕竟他们砸毁的可是一艘价值连城的例行战舰。
印度军方拨款造了好几年的军舰,最后因为造船厂工作人员的疏忽,一下子就被砸毁了,印度这边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
但是总不能让那些造船厂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来背锅吧。而普通的印度一线工人,其实有的时候也很无辜,他们更多的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只要他们说是中国的龙门吊存在质量问题,那么责任就不在他们了。
事发后还有印度人要求中国给印度赔钱。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到我国龙门吊设计生产企业的商业信誉。
所以我国的企业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而且很快就发现了真相。毕竟中国的这些企业出口的龙门吊,价值往往都是比较高昂的,这算得上是大型外贸订单,肯定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记录。
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查记录,都发现没有和印度有过龙门吊方面的合作,所以印度想要往中国身上泼脏水的行动也是失败的。
其实上次所发生的龙门吊坠毁事故 也不是这些年来印度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故了。
印度搞的类似的笑话很多,比如说在之前印度从俄罗斯那里采购了微潜艇,因为印度自身的潜艇技术水平比较有限,所以想通过购买俄罗斯产品的方式,来加强海军的战斗力。
可没有想到的是,潜艇在军方船坞里停着的时候,就突然发生了爆炸现象。事发后印度军方成立了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调查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因为会发生事故,居然是因为印度水兵在潜艇上值班的时候,因为水平不够导致操作失误,让潜艇里的导弹直接内爆了。最后当时在潜艇上执勤的十几名水兵,全部因为事故身亡。
事发后这艘潜艇被印度军方打捞,但是打捞起来以后,就已经失去了修复的价值,最后被报废。除此以外,之前印度的某艘军舰,也是在造船厂中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发生了爆炸事故,也造成了人员伤亡。
而那起爆炸事故会发生,则是因为船坞工作人员水平不行。在对船体进行焊接的时候,不小心点燃了易爆气体,船只当时受损严重,但最起码没有出事。
而到今年,印度又出现了一次船只起火事故。起火以后正常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使用特制的消火剂去灭火,但是印度的工厂工作人员却显然缺乏处理紧急事务的经验。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往船只的一侧注入了大量的水,然后整艘军舰因为失去平衡,直接沉没在了军港里,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完全解决。
从这一点上也能够让人直观的感受到,印度军工部门,特别是像船坞造船厂这样的部门,的确是有些不称职。之后印度这边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强对船坞的监管,让船坞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进一步提升。
而且印度人也应该学会什么叫承担责任,每次出现各种事故的时候,印度人第一时间就只知道推卸责任;推卸责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的观点根本就经不住查。
就比如说他们非得说出现事故的龙门吊是中国的,却绝口不谈这些龙门吊到底是怎么出事的。
而且后来调查起来,也不是中国的龙门吊出了问题,但印度的媒体却还帮着他们的政府、造船厂的工作人员颠倒黑白,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
而这样不负责任,最后的结果恐怕也只能是给印度带来更大的麻烦。军舰这种东西动辄就是几亿、几十亿的造价,每损失一艘,对于大国来说都算得上是大损失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都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印度的造船厂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某些事务的时候,的确是有些不负责任。
但这是不对的,如果印度没有办法对船坞施工进行规模化、正规化的管理,以后出现了损失,要担责任的还只是印度自己,没有人会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参考资料:
洞鉴历史2023-12-31 2018年印度的“龙门吊”倒塌,要中国负责,结果却发现找错了对象
阿七说史2024-01-03 印度的“龙门吊”倒塌砸军舰,要中国负责,结果发现找错了对象
宇宙天文馆2024-01-21龙门吊倒塌砸坏军舰,印度找中国负责,结果发现找错了对象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