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美媒:中國壟斷火藥核心材料,中美一旦開戰,我們拿什麽打贏中國?

从俄乌战争开始以来,欧美就发现了一个残酷事实,中国垄断了火药的核心材料,尤其是硝化纤维素的供应,促使包括美国、法国和英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寻找替代来源并实现自给自足。

而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2年时间,西方仍然没有找到,可以替代品。有趣的是,在2021年,这些西方国家还在联合抵制我国的新疆棉,他们纷纷发布法案禁止从中国进口棉花,现在却又开始指责中国在棉花领域的垄断地位。

1845年一天,舍恩拜在做实验时,不小心碰倒了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溶液溅到桌子上,他顺手拿起一条棉布围裙擦拭,随即又用火将围裙烤干。没想到,当围裙靠近火炉时,只听“噗”的一声,围裙像变戏法似的瞬间消失,没有产生一点烟。惊讶过后,他回想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成功发现了用于制造无烟火药的新化合物,并将这种化合物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

硝化纤维素在军工和民用两方面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硝化棉被分为军用硝化棉和民用硝化棉。在军工界,硝化棉常被应用于无烟火药、爆破胶.炸药、单基与双基枪以及火箭助推剂,也就是说只要是导弹和枪炮,那就必须要用到硝化纤维素。

在民用方面,硝化棉主要在涂料、油墨、油漆的制造过程中作粘接剂或成膜剂。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危险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硝化棉的分解温度较低,在温度超过 40℃℃时即有可能发生加速分解,此外,硝化棉的点燃温度仅略大于170℃,很容易被点燃。

也正由于硝化纤维不稳定(超过40℃时会分解自燃),多次引发爆炸事故,无烟火药的研制工作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884年,法国科学家维埃里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当时,这种火药只含硝化纤维一种成分,也称“单基火药”。

随着无烟火药的发明,弹药技术迎来革命性突破,过去使用的是黑火药,其燃烧速度较慢,射击速度和射程受到很大限制。无烟火药燃烧速度快、产生烟雾少,可大幅提高射击速度和射程。由此枪炮技术和导弹技术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其中,硝化纤维主要是由短绒棉来制造生产的,长绒棉品质较好,适合用来纺织各种高档衣物和布料;棉短绒品质较差,通常不用于纺织业,而是拿来制作纸钞,又或者是制作硝化纤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短绒生产国和出口国,仅我们一个国家的棉短绒贸易量,就占到了全球棉短绒贸易总量的大约一半,欧美从我们这里买走的很大一部分短绒棉,其实都是被它们的军火巨头给消化了。换句话来说,就相当于是欧美的军火公司在买新疆棉花造炮弹。

而因为欧美指责中国军援俄罗斯,所以中国停止了硝化纤维素的出口,这下子欧美就傻眼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估计,俄军在2022年和2023年总共发射了约2000万枚火炮和迫击炮弹。由于供应短缺,乌军的弹药消耗量应该只有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左右。

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是硝化纤维素的净进口国。正因如此,国会共和党议员宣布立法,敦促拜登政府对美国火药供应链进行清查,并提出建议,确保为军队和普通消费者(枪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火药。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莫斯·多西更是表示,考虑到环境法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以及寻找合适的生产场地和熟练工人的明显困难,在西方世界升级和建设新工厂并非易事。也就是说,欧美想要发展出提到中国的硝化纤维素产业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关于弹药的核心材料,很多都是被中国垄断的,锑是对美国生产弹药至关重要的元素,从子弹、炸药到核武器,还有类似夜视仪等各种武器装备,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锑矿。由于锑应用领域还包括大量军工产品,还被多国列入战略资源目录。2011年更是被英国地质调查局列为全球第一紧缺矿种。

由于储量迅速减少,美国从1997年开始已经停止开采锑矿,目前美国只剩下8.8亿美元的锑矿储备。但是有储备却没有加工产业链的也是无济于事,因为锑在自然界主要以硫化物矿物辉锑矿的形式存在。

美国所需锑矿严重依赖于进口,而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除此之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锑矿储量共计48万吨,占全球锑矿总储量的32.0%,全球排名第一,还有接近20%的储量在俄罗斯,在锑矿的供应上,美国十分依赖中俄的出口。

报道称,美国众议院对中俄可能干扰甚至中断对锑矿的供应链表示“担忧”,锑矿对美国国防尤为重要,美国如今已经开始实施“稀土矿战略储备”,其中包括钛、钨、钴、锂等矿物,而锑矿更是重中之重。

美国主要智囊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也警告美国,如果美国和中国进行武力对抗,一旦弹药消耗完毕,那么美国将没有能力进行生产,美国高爆炸药、导弹推进剂中关键矿物锑(Antimony)的采购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目前美国根本就没有锑原料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条,而这些链条都在中国。

不要以为欧美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材料禁令和技术禁令不同,技术是可以攻克的,但是材料却是没有办法无中生有的。

以2023年中国发布的镓禁令为例子,镓禁令发布以后,镓是通信、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是我国抢占战略高地的关键,也是我国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信息网络、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主战场,它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氮化镓和砷化镓,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核心材料。

而中国发布镓禁令以后,最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军工行业,早在中国刚公开镓禁令的时候,美媒就指出,中国对关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可能对F35的生产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制造高科技产品,包括F35的航电系统、发动机和雷达至关重要。如果中国限制这些元素的出口,那么全球高科技制造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要知道,中国出口全球的镓有近95%是被美国采购走了,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 (2011-2022年MineraCommodity Summaries) ,2010-2021年美国进口确化金属镓3880t,接近同期全球原生镓产量总和 (4125t)。

果不其然,洛马公司宣布将F35的下线速度下调三分之一,2023年整体F35战斗机的产量预计将减少50架,这对于美国空军以及计划购买该战机的国家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除了F35,美军使用到镓材料的先进雷达和红外探测设备的大规模生产都出现了困难,或者时间要延后,或者造价上涨,或者产能不足。而这样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美国武器的现代化计划。

那很多人就会问了,既然中国垄断了这些核心材料,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禁止出口,我们要知道,要搞垮一个国家的产业链,最好的办法不是制裁而是倾销,事实上,美国也是这样做的,当初中国刚刚准备研制EDA工具的时候,美国就放开了出口限制,美国的EDA工具价格便宜更成熟,国内企业由此放弃自研EDA,而芯片行业,由于其重要性,中国是举全国之力来搞得,美国搞倾销也没有办法阻止中国去发发展芯片产业,那就只能制裁,尽量减缓中国研制的速度。

中国一开始不禁止,就是为了让美国自己放弃发展其相关产业链,无论是稀土、镓、锗还是锑,美国国内都没有相关产业链,即使国内有矿,也没有办法提炼,因为国内没有相关的人才、设备、技术,想要完全搞定,起码需要10-15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再来禁止,10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发展新一代技术了。

这样,一旦中美发生武力冲突,中国全部禁止出口核心材料,那么美国短时间内无法缺少相关核心材料,高精尖的武器和设备就会无法生产,事实上,美国当前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美国也一直在呼吁,要相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要知道,美国产业空心化已久,而且美国军工复合体素以贪婪而知名,高昂的成本,这不是美国所能解决的,可以说,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特朗普聲稱:習近平知道對台灣動武的“嚴重後果”

03 11, 2025 登载于 国际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韩国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 (综合3日电)美中领导人会谈未触及台湾议题,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特习会隔日接受《CBS》节目《60分钟》专访时被问到,若中国以武力犯台,美方是否会出手协防。他仅回应:“我不能透露秘密”,但强调习近平很清楚那样做的后果。 特朗普几天前在韩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宣布双方达成阶段性贸易休战。特朗普透露,在这次谈话中,台湾完全没有被提起,令外界颇为意外。他指出,习近平之所以避谈,正因为他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节目主持人追问,若北京真的采取军事行动,美军是否会出兵防卫台湾?特朗普则重申:“习近平知道答案。”他补充说,中方领导层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特朗普总统任内不会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后果会有多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相关议题在特朗普此次亚洲行期间多次被媒体提问,频率高于过往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发途中于专机上就曾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冒险犯台,“那对他们来说可能极为危险”。 10月30日特习会结束后,特朗普在返美途中再次向媒体表示,台湾问题并未纳入讨论内容。与他关系良好的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同日受访时则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长期且坚定的。

52 minutes ago

五角大樓對華態度大變,特朗普猛然意識到:最大的敵人在美國內部

最近,五角大楼对中国的态度大变。看起来,五角大楼和特朗普政府都已经意识到:他们最大的敌人在美国内部。这是咋回事呢? 之所以说五角大楼对华态度大变,是因为美防长赫格塞思最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话,他称:“我和特朗普总统一致认为,美中关系从未如此良好!” 这话换在几天前,任谁都不会把这话当真 —— 就在他访问日本的时候,还拉着日本方面一起聊 “要联手应对中国”,甚至把驻日美军的升级计划都敲定了。 可等他从亚洲飞回华盛顿,态度一下子就转了 180 度,说到底,这背后的原因,全藏在美国街头巷尾那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难题里。 这场已经持续超过 30 天的政府停摆,早就不是什么 “政治戏码” 了,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存危机。全美国有 4000…

1 hour ago

叫囂讓莫斯科從地圖消失,比利時防長硬剛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臉!

比利时国防部长特奥·弗兰肯在10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不认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战斧”导弹会引发俄罗斯与北约的全面冲突。 如果俄罗斯胆敢对“北约心脏”布鲁塞尔发动导弹攻击,会招致毁灭性的反击,北约可以“把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 这话不可谓气势十足。只是,这话说完还没过几天,就被光速打脸。 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30日报道,弗兰肯在社交媒体发帖,专门解释了自己的这一言论,称比利时无意主动挑起战争。 他强调,北约的原则始终是防御性的,而他使用“从地图上抹去”这一说法,仅是指北约集体可能作出的回应行动,并非比利时单方面的行为。 为何仅仅几天的时间他的前后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这背后究竟是真的认怂害怕了?还是另有所图? 弗兰肯的惊人言论并非一时兴起,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他将场景设定在一个极端的假设之上:如果俄罗斯的导弹胆敢袭击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这番表态的直接背景,则是围绕着是否向乌克兰提供具备攻击性的“战斧”导弹这一敏感话题。 他放话要“将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但这句狠话并非出自比利时自身的军事实力。弗兰肯很快强调,这指的是整个北约的毁灭性集体反击,绝非比利时的单方面行动。 他的底气,显然来源于背后强大的军事联盟,尤其是作为联盟核心的美国。弗兰肯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即便特朗普重返白宫,他也对美国的协防承诺抱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这位防长在抛出如此激进言论的同时,私下却似乎相当乐观。他坚信,即便向乌克兰输送攻击性武器,此举也并不会直接点燃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言语赌博,赌注就是他对大国伙伴的信任以及对局势升级风险的特定判断。 而俄罗斯的回应则层次分明,既有官方的外交抗议,也有个人化的致命威胁。俄罗斯驻比利时使馆率先发难,怒斥弗兰肯的言论“荒谬且脱离现实”,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则批评其言论迎合了西欧盛行的“军事狂热”氛围。这些表态意在抢占道德高地,将对方塑造成好战分子。 真正让局势骤然紧张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入场。他完全绕过了北约这个集体概念,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比利时这个国家本身。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具体而又恐怖。他直接搬出了俄罗斯的末日武器——“波塞冬”水下核动力航行器,并直言如果比利时沦为攻击俄罗斯的“试验场”,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这是一种典型的“镜像威慑”,将对方宽泛的联盟威胁,转化为一个针对小国的、不成比例的核毁灭场景,其威慑效果被瞬间放大。无独有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到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成功试射,并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此后,大家都安静了。” 风波闹大后,弗兰肯在10月30日迅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澄清。他明确表示比利时无意挑起战争,并反复强调北约不与俄罗斯交战,也无意卷入冲突。此举显然是为了给这口沸腾的锅降降温。…

5 hours ago

特朗普的最大對手出現,不是中國,更不是俄羅斯

日前,在提到中国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可谓是一语惊人,他称:“中美关系从未如此良好过。” 前些天,赫格塞斯还在日本大谈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这才过去几天,在他眼里中美关系就这么好了?毫无疑问,赫格塞斯是在胡说。而他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以及特朗普政府的骨干成员们都意识到,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对手已经出现了,不是中国,当然更不是俄罗斯,而是:奥巴马等民主党人。 是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又高调露脸了。在日前的两场州长选战造势集会上,奥巴马高调现身,为民主党官员站台。当着众人的面,奥巴马称:“美国正处于一个相当黑暗的时刻,这届总统每天都无法无天、鲁莽、刻薄、荒唐至极!”奥巴马的话,得到了台下民众的支持。 在过去数月时间里,民主党一直在蛰伏,奥巴马也一直在忍气吞声。既然如此,他为何现在突然站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主党已经准备好了对付特朗普政府的3个杀手锏。 第一个杀手锏,就是美国政府的停摆期已经超过了30天。由于政府停摆,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援助计划就无法进行下去。多家美国媒体称:已经有超过4000多万美国民众失去了食物保障。这样的政府危机,成为了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政府的杀手锏之一。 第二个杀手锏,就是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失利。由于特朗普对中国一退再退,民主党官员便不断宣传:他已经对中国妥协,他输给了中国。这样的宣传,无疑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一降再降。 第三个杀手锏,就是俄乌战争问题。不能在24小时、1个月、半年结束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最大耻辱。利用这一点,民主党大可狠狠地攻击他。 以上3个杀手锏,让特朗普现在成为了一个靶子,遭到民主党不断调侃和攻击。他们的目的是:不让特朗普干完这个任期,让他早点滚下台,不然再任由他折腾下去,美国可能就没有大好未来了。不过,特朗普这种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认怂的。数小时前,特朗普已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正式对民主党下了“挑战书”,他称美国现在处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要求所有同仁都站出来跟民主党战斗到底。与此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胜利也很有信心。 综上,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特朗普现在在国内的压力,明显大于外部压力。正因如此,他才需要尽快结束跟中国的贸易战,跟中国暂时先缓和关系。客观上来看,他这么做是明智的。不过,对此,我们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对华鹰派不断怂恿特朗普。毕竟,眼下特朗普对中国的退让,已经让美国对华鹰派相当愤怒了,他们不会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更多情况,让我们持续关注。

5 hours ago

伊朗秘密從中國進口導彈燃料?被以色列盯上,衛星監控一清二楚

一场停火协议背后,藏着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秘密, 2025年6月,当以色列不得不接受停火时,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他们低头的原因。 现在,西方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伊朗正在从中国大量进口一种"敏感化学品", 以色列媒体直接放话:下次动手的借口找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枚导弹改变的战争 2025年6月18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了一枚名叫"法塔赫-1"的高超音速导弹。 这玩意儿射程1400公里,终端速度能达到13到15马赫,弹头上还装了个球形发动机,喷嘴能360度转,飞行轨迹根本预测不了。 结果呢?美国和以色列吹嘘了好几年的反导系统,愣是没拦住。伊朗革命卫队当晚就发了声明,语气相当自信:"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以色列的领空,那里的居民在伊朗的导弹袭击面前已经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6月19日,伊朗又公开了"霍拉姆沙赫尔-4"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他们破坏力最强的家伙。6月22日第二十轮打击时,伊朗一口气发射了40枚导弹,包括这款"霍拉姆沙赫尔-4"和"城堡破坏者",直接瞄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多个目标。 美东时间6月23日晚上6点02分,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停火,还给这场冲突起了个名字叫"十二日战争"。停火机制挺有意思:第一阶段12小时伊朗先停火,第二阶段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战争正式结束。 就在停火后没几个月,欧洲情报机构盯上了几艘伊朗货船,根据卫星照片显示,9月底到10月初,至少有两批货轮从中国出发,一批从珠海港起航,另一批从长江沿岸的港口出发,船上装着2000多吨高氯酸钠。 这些船的行为特别反常。正常货船都会开着定位系统,方便港口调度和海事监管。但这几艘船一到公海就把定位系统关了,航行路线还反复绕弯,明显在躲监控。 高氯酸钠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NaClO4,能溶于水和乙醇,480度高温下会分解。平时的用途挺广泛,可以制造高氯酸和其他高氯酸盐,也能用来制造炸药,还能当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这玩意儿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高氯酸铵——这可是弹道导弹固体推进剂里的核心氧化剂。 用化学术语说,就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高氯酸钠能轻松转化成高氯酸铵。所以它虽然被列入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但国际制裁清单上却没明确禁止运输。…

5 hours ago

日本機場突然亂作一團,一架F-35從天而降,這次出醜的不是美軍

在8月12日清晨,国际航空安全数据库和多家全球军事观察机构的实时推送,让日本鹿儿岛机场的突发事件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英国皇家海军F-35B战斗机在联合演习期间紧急降落,机场短暂关闭,未有伤亡,却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根据美国国防部度装备运行报告,F-35系列战机的全球平均任务完成率仅为52.1%,远低于65%的战备目标。此数字背后,折射出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高端武备运维领域暴露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F-35B再成焦点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此刻正与日本、美国在西太平洋展开高强度联合演练。英军F-35B从“威尔士亲王”号起飞,本打算在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上完成舰载机起降演示,却意外发生技术故障,最终被迫在鹿儿岛机场实施紧急降落。机场被临时管制,数十架次民航航班延误或转降,舆论一片哗然。 英国国防部对此发布简要通报,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调查已展开。事实上,这并非英军F-35B首次在海外“掉链子”。就在一年多前,英军另架F-35B在印度因突发机械故障紧急迫降,滞留数月才由专机“抢救”回国。短短时间内,英国F-35B接连出现重大运行事故,令其舰载机部队的战备能力和维护体系饱受质疑。 英国战略雄心与现实的落差 “女王级”航母被英国视为21世纪皇家海军复兴的标志。理论上,每艘航母可搭载36架F-35B,构建完整的海空打击体系。然而,受限于国防预算和采购成本,英国自有F-35B数量长期徘徊在个位数。皇家海军不得不向美军租借部分舰载机以“凑数”,以维持表面上的“航母打击群”形象。 F-35B以其强大的隐身性能、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被誉为第五代舰载机的“黄金标准”。但英国在运用、维护、保障和成本控制等环节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美国《防务新闻》上半年调查显示,F-35B单次飞行小时成本高达4.5万美元,相关维护体系庞大复杂,对人员素质和零备件供应要求极高。英军在亚太“秀肌肉”过程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多重成本压力和舰载机频发故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日本的“航母梦”与F-35B的现实考验 日本引进F-35B的决心堪称亚洲最坚定。日本政府早在2017年即启动“出云”级准航母改装工程,明确提出打造具备固定翼舰载机投送能力的“远洋力量”。8月,首批F-35B正式进驻日本本土基地,日本媒体高调宣称“战后80年来首次拥有舰载机”,标志着自卫队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日本自卫队现役F-15J、F-2等主力战机普遍服役年限较长,性能已落后于区域内新一代战斗机。F-35B不仅具备较强的隐身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其STOVL特性为“出云”级等改装航母量身定制。日本对F-35B寄予厚望,既希望借此缩小与中美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也以此突破战后“专守防卫”框架,迈向“正常军事大国”目标。 但F-35B的高维护难度和高运维成本同样考验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后勤保障能力。日本政府多次公开承诺,将依靠本土先进制造业和与美军紧密协作,提升F-35B的维护效率和出勤率。日本防卫装备厅最新数据显示,F-35系列引进后,相关本地配套企业数量翻番,部分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生产,后勤体系正加速完善。 F-35B全球运维短板 国际防务分析机构RAND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F-35系列自服役以来,系统性维护难题和高成本困扰始终未解。美国空军F-35A平均任务能力率仅为51.5%,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和F-35C同样未能达到预期出勤标准。即便是F-35B的“出生地”——美国本土空军基地,也难以实现全天候高频次部署。…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