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一个国家三面环海,那么它便进可攻退可守,对外大有可为。如果一个国家深处内陆,周边邻国众多,它的发展则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拥有一个好的战略地理位置,是许多国家所梦寐以求的
那么世界上战略地理位置最好的三个国家是哪三个呢?可能大家没有想到,我们的邻国印度竟然也是其中之一。
美国在战略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那是浑然天成的,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出色的战略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集中在亚非欧三大洲,而美国所在的南北美洲地区国家并不多,距离亚非欧三大洲的距离也相对较远。
美国建国至今不过两百余年,能够迅速崛起靠的就是这个优势。
1783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独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美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第四的国家,总面积达到了937万平方公里。
可实际上,在建国之初美国所拥有的土地,仅仅局限于原来英属殖民地的几个州。那么美国是如何扩大自己国土面积的呢?
北美洲距离亚非欧较远,当时强大的欧洲殖民者,对这片土地并没有那么重视。正因如此,美国得以通过战争、谈判和赎买等方式,在建国后仅花费4700万元,便获得了多达6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并且南北美洲的人种构成十分简单,除了移民至此的白人之外,只有原住民印第安人和少数黑人。
因此,美国建立之后,毫不费力地就将这些原住民们,彻底同化成了“美国人”,纳为己用。这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美国在建国之后短短数十年内,便赶超了不少欧洲国家数百年的进程。
有了大量的劳动力之后,美国的资产阶级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这也是美国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最重要的原因。
战略地理位置除了为美国带来上述这些便利之外,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从19世纪开始,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彼此之间打得热火朝天,输的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殖民地,赢得国家也元气大伤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因为远离欧洲大陆这片主战场,基本上没有受到波及,趁着欧陆乱成一团的机会韬光养晦。
因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大战。交战各国为了这场战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其中的凡尔登战役,由于死伤人数过多,被后世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同样的,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美国在战争初期并没有受到波及,而是靠着战争带来的大量军事订单,好好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等到战争打得差不多了,美国才宣布加入其中优势的一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战胜国。以最小的代价,便在凡巴黎和会中瓜分到了巨大的利益。
相同的故事发生在了二战之中,美国本土受到的波及最小,损失也最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彻底崛起,取代英国成了新一任的“世界霸主”。
不难看出,战略地理位置的优越,是美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难想象,在这份榜单之中排名第二的,会是土耳其。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只停留在了那句歌词“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上。
土耳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个国家战略地理位置的优越,却仅次于美国。
历史上,在土耳其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一个举世闻名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帝国凭着横跨亚欧大陆的地理位置,征服了众多邻国,成为了当时亚欧地区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现在的土耳其早已不复当年的强大,可它却还是凭自己的地理位置,让一众亚欧强国不敢轻易招惹,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盛产难民和恐怖分子,这也是欧洲国家最惧怕的两样东西,之前“中东难民潮”对欧洲的冲击还历历在目。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十分巧妙,从地图上看它正好是链接欧洲和亚洲中东地区的桥梁。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恐怖分子也好,中东难民也罢,他们想要进入欧洲,那么土耳其便是必经之路。
这就是欧洲国家不敢招惹土耳其的原因,万一惹得土耳其不高兴了,直接对中东的恐怖分子和难民“开绿灯”,那么欧洲必定会迎来一场大浩劫。
此外,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士海峡,是连接黑海跟地中海的交通枢纽。
凭借着这个优势,它更是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偏偏这些强国还就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仗着这些优势,土耳其净干一些游走在国际法律边缘的事情,像洗钱、贩卖军火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许多国家对此深恶痛绝,可偏偏忌惮于土耳其的战略地理位置,无从下手。
只可惜,土耳其虽然战略地理位置极其出色,但自身的综合实力在世界上并不入流,这成为了制约它发展的最大桎梏。
很多人可能会问:“印度有什么战略地理优势,它怎么能上榜呢?”
印度的地理位置,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典型的“三面环海”,这也使得它的战略位置变成了“上上签”。
在当今世界上,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控制越多的海洋航线,就越能收获越多的海外贸易。这也是美国对海洋问题如此重视的原因。
就连俄罗斯都因为一个黑海出海口,不惜在克里米亚地区大动干戈。
作为以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印度能够直接地印度洋地区施加影响力。某国际权威机构曾说过:印度洋是亚欧地区的生命线。
在战略地理位置优势的加持下,印度的海军可以随时出现在印度洋的每一片海域上,这一带你就连美国都无法做到。
除了在海洋上的优势之外,印度在陆地上的优势也绝对不容忽视。
印度的最北面的陆地边界,横隔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是一座人力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即便现如今作战方式已经现代化,但想要翻越青藏高原攻击印度本土也绝非易事。因此,印度只需要在北部边境地区,布置少量的军事力量,起到预警作用即可,极大地节省了军费支出。
这些省出来的军费支出,印度大可将其用于海洋力量的发展上。如今世界局势瞬息万变,说不准哪一天印度真的能够凭着自己的战略地理位置优势,实现大国崛起。
不过目前来看,印度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像国内的政党分裂、种姓歧视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都是巨大的隐患。
此外印度还需要时刻提防着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这些都是印度崛起之路上的“拦路虎”。
以上便是当今世界上战略地理位置最好的三个国家。虽然战略地理位置的意义很重要,但从这三个国家来看,只有美国真正成为了世界一流国家。
这也表明,战略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更多还是要依靠国家自身的发展,不然空有战略位置优势,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美国重启对华贸易301调查,美财长也威胁不卖稀土就加税,看来美国是打算随时准备翻脸了。 今天来看看两个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美国这次很显然是憋着坏,做好了要继续跟中国摊牌的打算。 第一个新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尽管中美会晤后两国贸易战进入休战期,但是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开展调查,以了解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否全部履行。 美贸易代表还说,尽管中美进行了五轮贸易会谈,进行了高层会晤,但是“没有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 第二个新闻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那么美国会对中国提高关税。希望中美成为“值得依靠的伙伴”。 两个都看得出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加掩饰,他们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为了翻脸做准备。 第一个新闻里面,美国贸易代表说的这个所谓的调查,也就是臭名昭著的“301调查”,这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这项条款授权美国总统,对被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征收进口关税。 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就是根据这个调查发动的。 现在美国为什么突然又重启了调查呢?在我理解来看,美国现在是实在没牌可以打了,关税牌没有让中国屈服,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加税,结果盟友们嘴上说的好好的,但是谁都不敢配合美国对中国加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敢硬刚美国,就一定不会对他们手软。 美国重启301调查,就是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未来对中国重新加征100%的关税,继续威胁中国让步。 第二点关于稀土出口问题,中国还是那句话,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我们对此予以管控符合国家利益。 美国不是老说什么,他们的“国家安全风险”吗?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安全”,美国不仅在国内出台各种法律法规,甚至把这些法律法规应用到国际上,导致美国法大于国际法的奇观屡屡出现。 典型的就是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进口伊朗石油,认为此举资助了伊朗革命卫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现在美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美财长贝森特还说什么,“中国垄断了稀土市场,有证据证明,中国有时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国人说这些话之前应该好好照照镜子,先别说中国,美国自己称得上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吗?…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早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范畴,逐步演变为发展模式与制度韧性的深层次对弈。 过去,西方主流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难以在高强度的外部压力下维持经济稳定,然而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权威媒体近期立场转变,清晰折射出这一预判正在土崩瓦解。 从精准反制策略的灵活运用,到供应链体系展现出的强大抗压能力,再到国家治理体系所支撑的长期发展动能,中国正以实践重塑全球经贸博弈的基本逻辑。 小李将带您穿透信息噪音,深入解析西方认知转向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中国应对挑战的战略底气,并探讨这场大国角力如何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路径,为公众提供一份冷静而系统的观察视角。 西方终于看清博弈现实 当特朗普公开为中美马来西亚会谈打出满分评价之际,《经济学人》却通过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这家创立于1843年的国际知名政经期刊,近期接连发布题为《为何中国正在赢得贸易谈判》和《中国如何用美国的方式击败美国》的文章,明确指出美方在经贸对抗中正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作为全球政治、商业与学术界广泛信赖的信息来源,《经济学人》拥有覆盖各国高层决策者、跨国企业领袖及顶尖学者的读者群体。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为其撰写专栏文章剖析美国内部经济结构性难题,比尔・盖茨坚持每日阅读其内容,查理・芒格更是将其列为每日清晨必读刊物之一。 尽管该杂志长期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早年亦与其他西方精英一样,预设中国无法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但如今其态度发生根本性逆转,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重新审视与理性回归。 这种认知变迁的意义远超舆论风向的变化。此前西方之所以低估中国,关键在于以线性思维解读中国的发展轨迹,误以为关税施压足以导致产业链外迁、迫使政策退让。 但在实际交锋过程中,中国不仅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面,更通过动态调整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这种超出预期的表现促使《经济学人》不得不摒弃原有偏见,依据真实数据重建分析模型。 从市场行为来看,近年来大量欧美企业并未响应美国政府推动的“去风险”或“脱钩”倡议,反而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企业的选择始终基于市场规律与盈利逻辑,中国庞大的内需潜力、高度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其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经济学人》的态度调整,实质是代表西方决策圈承认了一个共同认知:经贸竞争的结果并非由单一国家宣称决定,而是由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现实共同塑造。…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明确对3亿多美国民众做出保证:“两年之内,一定能解决稀土问题,让中国无法在这个领域威胁到美国。”不管贝森特是否在吹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两年之内,五角大楼不敢跟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此,他们需要在亚洲做好布局,先按住中国大陆。为此,他们需要在中国周边布下所谓的“天罗地网”。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印度、菲律宾、越南都传出大消息,都对中国颇为不利。 先说印度方面。日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正式宣布,已经跟印度签下了10年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也就是说,最终莫迪政府仍然在这方面对美方妥协了,在军事合作问题上,他还是更相信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仍然被莫迪凉在了一边。 接着,是菲律宾方面。数小时前,赫格塞斯和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共同宣布:菲律宾特遣部队正式成立。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说法,这支特遣部队共有60人,由一名海军将军领导,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中国。 然后,就是越南。11月2日,赫格塞斯对越南进行了访问,越南高层对其非常热情。事后,赫格塞斯表示:“美军将向越南交付三艘巡逻艇,以及12架教练机中的3架”。而且,赫格塞斯还明确表示:“我们美国支持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越南!”让一个“强大的”越南待在中国周边,美国这个套路跟几十年前如出一辙。 当然,对五角大楼来说,仅仅是印度、菲律宾、越南三国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日本和韩国的力量。 近几天,日本和韩国也确实都在张罗一桩大事。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前几天特朗普访问韩国时,曾明确表示:“美国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对此事,李在明政府相当高兴,毕竟未来他们就能用该核潜艇来盯防中国了。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韩国这边正高兴着,日本那边也有动静了。这两天,日本官媒称:“在韩国得到美国的允许后,高市早苗政府也在寻求美国的核潜艇”。好家伙,要是再加上一直在张罗此事的澳大利亚,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最差的情况是: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会有核潜艇。而且,都是为了盯防咱们。 综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虽然中美贸易战已经降温,但美国对中国的动作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且,特朗普已经彻底改变了跟中国一对一的策略,他已经回到了拜登的老路上:寻找更多盟友,来帮美国按住中国。这个策略是早在奥巴马以及拜登时期,美国就已经定好的,特朗普上台后曾一度对此颇为不屑。近段时间,由于贸易战,特朗普才猛然发现:中国确实不好对付,确实该联合更多盟友。 既然特朗普对华策略已经变了,那我们中国的应对之法自然也要有变化。
印度又开始飘了?边境挑事、国际上拉帮结派对咱中国阴阳怪气,结果连印度自己的学者都急了,直接警告: “别再挑衅中国了!人家只是缺个机会收拾你!”这话一出,印度政坛瞬间炸锅,看来有人是真该长点记性了! 自家学者看不下去了 印度近几年在国际上特别活跃,简直一副“谁都不怕、我最牛”的架势。先是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起事端,甚至多次派军队试探咱中国的底线; 后又在国际会议上各种“阴阳怪气”,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针对咱中国。可以说,印度这些年的“小动作”一件比一件离谱,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和咱中国有矛盾似的。 而这次,连印度的学者都看不下去了。据印度媒体报道,不少印度知名学者最近纷纷公开警告本国政府: “不要再对中国进行无谓的挑衅,中国目前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遇,一旦机会成熟,印度将为这种不成熟的对抗承担惨痛的损失。” 其中一位学者更是直言,印度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中国抗衡,继续挑衅只会自讨苦吃。 这话听着虽然刺耳,但却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表现可以说是“得寸进尺”,多次试图改变现状,甚至公然侵犯咱中国的主权。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至今依然是印度政坛的“痛点”。而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更是拼了命地“刷存在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拉拢美国、日本等国家,组成所谓的“反华联盟”。 然而,印度的这些努力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印度不仅没能从这些挑衅中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在多个领域被咱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 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印度和咱中国的差距都在不断拉大。而现在,连印度自己人都开始担心:继续挑衅下去,印度会不会把自己玩脱? …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