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亚是个怪物房,里面的国家一个比一个强。且不说咱们这个天花板级别的联合国五常,就连隔壁一衣带水的日本和韩国,那也是吊打一片的当世列强。不夸张的讲,如果是日韩联手的话,俄罗斯碰上也得暂避锋芒。
尽管在“全球火力指数”(GFP)给出的全球军力排行榜中,俄罗斯目前仍旧是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家底厚实程度仅次于老美,但是日本和韩国也不差。在这个排行榜里面,他们分别排在第八和第六,双双跻身全球十大军事强国之列。
在“全球火力指数”给出的多项关键军力数据里面,日本和韩国大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对比俄罗斯那也相差不远。
比如在兵力方面,俄罗斯当前的国防力量总兵力133万人,其中现役正规部队的人数在83万左右,另外还有大约25万人的的预备役,以及大约25万人的其他准军事武装。
作为对比,日本当前的国防力量总兵力约为30.9万,其中现役的正规武装力量人数在24万人左右,另外还有5.5万人的预备役和1.4万人的其他准军事武装力量。韩国当前的国防力量总兵力约为113万,其中现役正规部队人数约为55.5万,另外还有大约50万人的预备役,以及大约7.5万人的其他准军事武装。
如此总的算下来,日韩联军的总兵力最多能够达到143.9万人,其中包括了大约79.5万能够立马投入战争中的现役部队,这个军队规模显然已经是非常庞大了,和俄罗斯完全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不存在所谓兵力上的劣势。
再比如装备方面。当前在空中,俄罗斯装备有各型军用飞机接近4200架,其中固定翼作战飞机的数量超过1500架,另外还有1500多架直升机,空中力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在陆地上,俄罗斯装备有15万多辆各类军车,1.2万多辆各型坦克,接近1.1万门各型火炮,以及3800多架火箭发射载具,堪称当下全球最大规模的陆地力量,妥妥的钢铁洪流。
至于在海上,俄罗斯则是装备有接近600艘各型军舰,其中主要包括1艘航母,15艘驱逐舰,97艘护卫舰,以及70艘各型潜艇,这个海上力量规模同样是位居世界前列。
作为对比,日本和韩国当前在空中总计装备有各型军用飞机3000多架,包括700多架固定翼作战飞机和1200多架。其中日本这边是1400多架各型军用飞机,包括200多架固定翼战机和500多架直升机;韩国则是1600余架各型飞机,包括500架固定翼战机和700多架直升机。
在陆地上总计装备23万多辆各类军车,3300多辆各型坦克,9400多门各型火炮,以及600多架火箭发射载具。其中日本这边是11万多辆各类军车,1000余辆各型坦克,超过700门各型火炮,以及近百架火箭发射载具;韩国则是13万多辆各类军车,2300多辆各型坦克,8700多门各型火炮,以及500多架火箭发射载具。
在海上总计装备有300多艘各型军舰,主要包括6艘两栖攻击舰,39艘驱逐舰,23艘护卫舰,以及43艘各型潜。其中日本这边是150多艘各型军舰,主要包括4艘两栖攻击舰,36艘驱逐舰,10艘护卫舰,以及21艘各型潜艇;韩国同样是150多艘各型军舰,主要包括2艘两栖攻击舰,13艘驱逐舰,25艘护卫舰,以及22艘各型潜艇。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衡量一支军队的强弱不能只看数量,看的看质量。尽管在装备的数量规模上俄罗斯目前依旧能压过日韩联军一头。但是双方整体的质量水平却是相差甚远,俄罗斯军队这边滥竽充数,老旧装备一大堆;而日本和韩国则是一水的主流装备,领先俄罗斯一大截。
比如在空中装备的战机,日本和韩国目前战机数量尽管不多,但最差都是F-15、F-16这种水平的四代机,甚至连F-35这种最顶尖五代机也在陆续上马。而反观俄罗斯空军那边,目前依旧还装备有大量的苏-24和米格-29。
尽管这些战机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经典,但毕竟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距今年代久远,难以和当下的主流战机相比。当然俄罗斯也有像苏-30、苏-35这样不输日韩的主流战机,但是在数量上却没什么优势。
再比如陆地上装备的主战坦克,日本和韩国这边都是一水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尤其是像韩国的K2坦克,日本的10式坦克,那都已经是进入到当今世界主流主战坦克行列中了。而俄罗斯这边的情况则是和前面的战机一个样,尽管坦克数量庞大,但大部分都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并不多。所以在实际的装甲部队战力对比上,俄罗斯面对日韩联军同样也谈不上多大的优势。
至于海上装备那就更不用说了,要知道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可都是靠海吃饭的,海上力量在诸多兵种里面地位最高,装备的几乎全是好东西。比如他们两家装备的两栖攻击舰,那基本都是能当准航母用;而驱逐舰里面也有不少配上了宙斯盾系统,为同类型装备里面的佼佼者。
反观俄罗斯这边,虽说军舰是一大堆,但大部分都是苏联时代的老家伙了,服役时间超过30年的舰艇比比皆是。尤其是那艘锈迹斑斑冒黑烟,常年趴在船坞里面不能动弹的航母,更是将俄罗斯的老态显露无疑。
总而言之,数量不够,质量来凑。凭借整体装备水平的领先,日韩联军在面对俄罗斯那庞大的军事力量时,其实并没有数据上体现的那般吃力。
当然日本和韩国也有严重的短板,面对俄罗斯时并不是无懈可击。比如韩国那巴掌大的地盘,在俄罗斯的远程火力打击面前,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战略纵深。另外韩国的国防体系并不健全,需要大量的依赖当地美军协同,甚至连自己的战时指挥权都在别人手上。
这些问题导致韩国的部队在实际作战时顾此失彼,战斗力大打折扣,就连隔壁的朝鲜都能压得韩国喘不过气来,更不要说俄罗斯了。但凡是俄罗斯不讲武德对着韩国本土搞覆盖式洗地打击,韩国估计哭都不哭不出来。
再比如日本身上的战败国枷锁,给到了日本在军事建设上极大的限制。从军队人员的规模,到武器装备的配置,再到军事技术的研究,日本都无法做到像俄罗斯那般肆无忌惮。尤其是在武器装备方面,日本是没有装备什么大型进攻性武器的,整体的作战属性偏防御。这样的日本就好比是一支被拔掉了牙的老虎,发挥空间相当有限。
不过短板归短板,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就能随便拿捏日韩了。虽说日本和韩国这边在国防体系上对比俄罗斯有着很大欠缺,但俄罗斯那边在经济方面比较起来一样也是劣势明显。要知道日本和韩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尤其是日本,常年跻身全球最发达国家行列,即便比之西方那些老牌发达国家也不遑多让。
相比之下俄罗斯可就要差太远了,从苏联解体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一直都还在“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困境中挣扎,只能是靠出口脚底下的石油天然气挣点儿钱,经济实力相当有限。
以大家熟悉的GDP数据为例,俄罗斯在2021年的GDP总量约为1.77万亿美元,排不进世界前十。而日本和韩国的GDP总量则分别达到了4.94万亿美元和1.79万亿美元,一个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一个则是排名全球第十,都比俄罗斯要强。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如果没钱,在军事领域是很难有多少发挥的。毕竟搞军队这种游戏向来最烧钱,从人员到装备,基本都是得要靠钱砸。甚至有时候打仗打到最后,打的就是一个钱字。不然的话,俄罗斯收拾起乌克兰也不会那么吃力。所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更有钱的日本和韩国显然是更具优势一些。
综合来看,如今的日韩如果联手的话,绝对算是当今世界最能打的一批选手,实力碾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如果以国家为单位的话,全球能稳压他们一头的国家应该不会超过两个。剩下的即便是遇上俄罗斯这样的存在,那都能有一战之力。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仅限于常规战争,其他不讲武德的非常规手段不搞。不然的话,那就只当我没说。
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 日本高官又喊话了。 10月30日,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他公开宣称,日美安保同盟下的共同防御义务应扩展至日本领土之外,涵盖关岛,甚至呼吁建立核武器共享机制,让美国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而这位曾担任日本防卫省武官最高领导的前军事强人直言不讳:“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让日本能够参与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决策。” 甚至公然要求重新审视日本坚持数十年的“无核三原则”。 他狡辩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崩塌。 河野克俊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统合幕僚长的职位让他对日本军事体系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捕捉到特朗普言论背后的潜台词:美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承担更多军事义务。 他的提议超出了常规的同盟协作范畴,不仅主张将防卫范围延伸至西太平洋,更触及了日本战后最敏感的核武议题。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正在将这种极端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2025年9月防卫省专家小组会议公然讨论引入核动力潜艇计划。 而日本囤积的47吨分离钚,理论上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俄英法四国核弹头总和。 河野克俊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他甚至在访谈中试图将特朗普批评美日安保条约“不公平”作为筹码,主张日本应将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扩展至关岛。 河野克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美同盟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互助关系的同盟。”他试图借助这种“不平等”的叙事,为日本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制造合理性。 很显然,日本对核武器的执着早已超越理论探讨阶段。2025年8月,日本防卫省透露,美日已在延伸威慑磋商中举行突发事态桌面推演,并讨论设定东亚发生危机时使用核武器。 在模拟演习中,日方代表反复要求美军动用核武用于“威胁中国”。…
近几日,围绕高市早苗关于“台海若发生变化时日本可能出兵”的言论,中国对日本的反应愈发强烈、雷厉风行。美方原本观望、以为事态会平息,但发现中国这一次“闹大”的意愿十分明确。于是,台海与中日关系的博弈,正在步入一种新态势。 一、中国为何“不给你轻易过去” 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言论偏硬,外界普遍判断:中国或许会表态、释放一些信号,但可能不会大规模升级。其逻辑在于:中日关系体量大,合作面多,中国或许会将其视作局部争议、一笑了之。但事实发展显示,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 1. 经贸制裁迅速出手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近日相继宣布:暂停或终止从日本进口部分水产品。根据报道,中国已决定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此前谈判中的日本牛肉进口事宜也被搁置。此外,中国还对日本提出贸易合作基础已被“严重破坏”警告,要求日方撤回相关言论,否则将承受“所有后果”。 2. 外交表达与警告同步升级 在联合国相关场合,中国代表对日本提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提醒日本谨慎处理台海、钓鱼岛等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国发出旅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赴日旅行需慎重,相关航线、旅行社纷纷推出免费退改签政策。 3. 军事海警动作加剧 在东海争议海域,尤其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中国海警舰船及无人机等行动频繁。11月16日,中国海警舰队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海上自卫队亦紧急应对。 这些连环动作,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这次,中国不打算只是“口头抗议”,而是做好了用经济、外交、海上、空中多维度出招的准备。 二、日本被“震”到:想不到对方挺硬 日方原本或许预期,此次涉台言论引起中国不满后,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不会“大动干戈”。但现实是:…
“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美国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对日出售8200万美元军火的事情。 自从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言论,便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外交风波,而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美国突然要卖给日本8200万美元的军火,还附带一系列力挺高市的政治动作。 但高市却在压力下悄然改变口风,开始缓和对华态度。 那么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日本的主动挑衅,还是美国在暗中操盘?高市的“紧急踩刹车”,又是否意味着日本真的意识到了危险? 涉台言论惹祸上身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 她在国会中明确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就会让日本陷入危险,所以日本可能要派遣自卫队介入。 这个表态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震动,也让中方强烈不满,在她发言后,中日外交关系立刻进入低温状态。 中国外交部用措辞严厉的声明回应,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提醒日方“自重”,不仅如此,中国军方也罕见地用中日英三语发布警告,直言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战事,其本土将沦为战场。 与此同时,高市的言论也引发了日本内部的不满,东京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喊要求高市道歉、辞职。 日本多位前首相也纷纷表达反对意见,认为高市的发言太过激进,把日本推向危险境地。 那么高市早苗真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吗?虽然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市本人私下里已经意识到发言过头,愿意“留出对话空间”。 可就在这一节点,美国突然出手,给日本“打气”,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美国到底想通过这场军售传递什么信号?…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可以说是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以来最热衷于领土扩张的总统了,此人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了自己对美国的北方邻国加拿大、丹麦手中的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的领土要求。并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上看,特朗普似乎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打算要夺取或者说“合并”这些地区! 根据我权威媒体援引外媒的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多个公开场合宣称,美国将很快扩张领土。特朗普不仅重申了他对收购格陵兰岛的兴趣,还再次提到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的可能性,以及美国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的相关计划。近期,就在特朗普在拉斯维加斯进行公开讲话之际,他就直截了当地表示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土面积可以随着发展而大大增加。” 很显然,特朗普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区。特朗普之所以对这三个地方垂涎欲滴,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都属于是人口较少,同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加拿大仅有4000多万人口,而格陵兰岛虽然坐拥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三个乌克兰),却仅有大约6万人。因此,“合并”这样地广人稀且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而言,难度并不是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巴拿马运河区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则可以制衡北极,眺望欧洲。 特朗普此前已经公开表示,“不排除”在进行领土扩张之际使用武力。而近期,针对丹麦在格陵兰岛的扩军计划(包括新增两艘巡逻船,两架狗拉雪橇等),特朗普也是公然予以了嘲讽。由此可见,一旦丹麦对特朗普的扩张计划予以强烈抵制,特朗普确实有要求美军直接出兵的可能。而美国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若是真的公然进行武力扩张的话,那么世界局势必将会产生极大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