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比利时蒙索旧发电站冷却塔的部件。这个废弃地方中间的喇叭状结构将热水引入结构,然后在冷却的同时滴落到数百个小混凝土槽和板条上。
纳米比亚的一个小定居点,在 1900 年代初期德国定居者意识到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钻石后,这里出现了繁荣。然而,当钻石矿开始枯竭时,这个小镇完全荒废,现在是摄影师和游客参观的鬼屋。
这是一艘二战后被迫在澳大利亚霍姆布什湾拆解的大型轮船。然而,当拆解场关闭时,它和其他几艘船仍留在原处。现在,它是一片美丽而令人难以忘怀的漂浮森林,是大自然生存能力的典范。
Maunsell 海上堡垒建于英国泰晤士河和默西河附近,以帮助抵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在的德国空袭或海军袭击。在 1950 年退役后,这些废弃的建筑物已经住进了各种新租户,包括海盗无线电运营商和自称是独立主权国家的西兰公国。
这座可怕的房子曾经是美国切萨皮克湾相当成功的小岛殖民地的一部分,然而,岛上泥沙海岸的快速侵蚀意味着岛上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小。这座废弃的建筑是 2010 年倒塌之前留在荷兰岛上的最后一座建筑。
普里皮亚季 (Pripyat) 于 1970 年 2 月 4 日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乌克兰作为苏联核城市建立。它是许多在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的工人的家,该核电站在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灾难中发生了灾难性的熔化。疏散后,普里皮亚季仍然是一座放射性鬼城,只能通过导游参观。
保加利亚共产党的前总部在外面和里面一样诡异。这座飞碟般的建筑虽然在 1981 年至 1991 年期间使用时可能是一个奇迹,但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就失修了。尽管正在制定恢复它的计划,但它现在已成为昔日自我的幽灵。
受迪士尼乐园启发的奈良梦境公园于 1961 年开放。然而,到 2006 年,它关闭了。现在它是城市探险者的热门目的地,尽管保安人员仍然偶尔会巡逻场地并处以罚款。
这些小型圆顶建筑建于 1981 年,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外的罗马诺角。在年久失修之前,它们是石油生产商 Bob Lee 的避暑别墅。他们今天的命运仍然不确定。
这座磨坊位于意大利索伦托的磨坊谷,于 1866 年被废弃。这家磨坊磨碎小麦,附近还有一家锯木厂。由于塔索广场的建造,磨坊与大海隔绝,这增加了该地区的湿度,导致它被废弃。
密歇根中央车站于 1913 年在底特律建成,旨在打造一个新的公共交通枢纽。然而,一些规划疏忽和错误导致其逐渐衰落并于 1988 年关闭。该建筑的命运仍在决定中,但与此同时,该车站出现在多部电影和视频中,包括 Eminem 的“8 Mile”电影和“美丽”的音乐录影带。
这艘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船是 Mar Sem Fim,这是一艘在南极洲阿德利湾附近遇难的巴西游艇。一名巴西船员曾用它拍摄纪录片,但强风和暴风雨的大海迫使船员弃船。冲刷在船上的水冻结了船体并使游艇沉没,但它已被打捞上来。
New Bedford Orpheum 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座古老的剧院和娱乐建筑,它于 1912 年开放,1959 年关闭——从那以后,它一直储存烟草并充当超市。现在,Orph Inc. 非营利组织正试图筹集资金来振兴这座建筑。
这座位于阿布哈兹苏呼米的火车站在 1992 年和 1993 年的阿布哈兹战争期间被废弃。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争端使该地区处于孤立状态,但这个破败不堪的车站以复杂的灰泥工程形式保留了昔日的辉煌和红木家具。
这些装饰精美的美丽建筑位于俄罗斯森林深处,与世隔绝的环境使它们相对完好无损。
这座令人难以置信的水下城市,被时间困住了,已有 1341 年的历史。石城,或狮城,位于中国东部的浙江省。1959年兴建新安江水电站时被淹没。水保护城市免受风雨侵蚀,因此它在水下保持相对良好的密封状态。
这个设计精美的地铁站位于纽约市市政厅下方。由于它的位置,它的设计受到了很多关注,但附近的车站确保了它永远不会有大量的交通流量,而且它的弧形布局使得它不适合与更新、更长的列车一起使用。该站于 1945 年关闭,出于安全考虑,除了偶尔的独家游览外,它通常保持关闭状态。
Hotel De Salto 于 1928 年在哥伦比亚的 Tequendama 瀑布附近开业,为前来惊叹于 157 米高的瀑布的游客提供服务。在对瀑布的兴趣下降后,它于 90 年代初关闭。然而,在 2012 年,该网站变成了博物馆。
这张废弃地铁隧道的照片是在乌克兰基辅地下的地铁系统中拍摄的。许多隧道部分被淹没,钟乳石悬挂在天花板上。
虽然这个位于乌克兰的旧潜艇码头并未完全废弃,但巴拉克拉瓦附近退役的前绝密地点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在 1993 年退役之前,该地点是苏联最机密的地点之一,据说由于其地下结构,能够经受住直接核打击。今天,它是国家海军博物馆。
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是德国比利茨 (Beelitz) 的 Beelitz-Heilstätten 综合医院的一部分。这座大型建筑群建于 1800 年代末,曾帮助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从 1916 年索姆河战役中腿部受伤中恢复过来。该建筑群的一部分仍在运行,但在 1995 年苏联人撤离医院后,大部分建筑群被废弃.
日本的端岛有很多别名,包括军舰岛(因其形状)和幽灵岛。从 1800 年代后期到 1900 年代后期,该岛因其允许进入海底煤矿而人口稠密。然而,随着日本逐渐从煤炭转向石油,矿山(以及周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支持工人的建筑物)关闭,留下一个孤立的鬼城,让人想起幽灵般的混凝土战舰。
三芝这些看起来像外星人的房子最初是作为度假胜地,特别是供从亚洲驻地归来的美军军官使用。然而,投资损失和不幸的车祸迫使该网站在 1980 年关闭,当时它刚刚建成不久。不幸的是,这些建筑在 2010 年被拆除。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