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轰炸机至今仍是美国空军的撒手锏装备之一,虽然只装备了20架,但这种代表着战略轰炸机最高技术水平的产物依然有着巨大的战略威慑力。国际军事专家指出,20架B2轰炸机同时出动,恐怕只有中俄能够有效防御。
B2轰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美国强大军力的象征,就连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联赛开场的时候,也会邀请B2轰炸机低空飞过体育馆上空,在美国人心中,B2直接代表着国家实力的强大。
地位如此崇高的B2轰炸机确实不同凡响,B2的研制起源于冷战时期。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已经处于世界霸主地位了,苏联虽然也不弱但和美国仍有一些差距。但随着苏联重工业的飞速进步,美苏在军工上渐渐开始并驾齐驱。
当时美苏在武器上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美军一搞出什么新型武器,苏联就会针对美军的指标做出同类产品,例如美国装备B52战略轰炸机以后,苏联就争锋相对的搞出了图95。
后来战略轰炸机开始朝超音速突防方向发展,美国率先研制出B1B超音速轰炸机,采用变后掠翼设计,突防能力十分强大。苏联在获取到B1B的相关信息后,马不停蹄的研制出图22和图160两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虽然二者属于同一水平的产品,但苏联轰炸机的设计指标要比美军轰炸机高太多,尤其是在最大航速,最大载弹量等关键数据上,苏联轰炸机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眼看苏联人后来居上的势头越来越足,美国决定重新引领战略轰炸机的设计潮流,B2应运而生。
B2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超音速突防能力,而是一门心思地发展轰炸机的隐身效果。美国空军对B2寄予厚望,他们要求B2能够直接穿透苏联强大的国土防空体系,在不惊动苏联雷达的情况下攻击苏联腹地的高价值目标。
为了达到这样惊人的隐身效果,B2采取了极为特殊的飞翼构型和雷达隐身设计,在这种理念下研发的B2简直就不像是人类的飞行器,反倒是像从科幻电影里直接飞出来的。B2的研发成本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记录,单机造价高达24亿美金,在当时的物价情况下,一架B2比等重的黄金还要贵3倍。
也是因为造价太过高昂,美国空军本是计划生产165架B2,但最终只制造了21架就匆匆停产。不是B2性能不好,而是这种轰炸机实在太贵了,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有些支撑不住。
但从B2的机体性能来看,这种飞机的飞行品质并不出众,只能亚音速飞行,也不能像B1B那样携带数十吨弹药执行地毯式轰炸任务。B2也是当时美军唯一没有地毯式轰炸能力的战略轰炸机。
但这些问题并不影响B2的实际战斗力,因为这种飞机生来就是为了投放精确制导弹药,根本不会使用原始的铁炸弹。B2的隐身能力极为夸张,据说其飞行时反射的雷达面积比一只飞鸟还要小,就连美军自己的雷达也无法捕捉隐身飞行的B2。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B2都被认为是一种无法对抗的恐怖武器,尤其是那些中等规模的国家,其国土防空建设本就不够发达,在B2面前,有限的雷达系统根本起不了丝毫作用。
目前对美军B2有足够防御能力的只有中俄两国,这两个国家也是唯一能在军事上对美军形成挑战的国家。俄罗斯对付B2的依仗来自于苏联留下的遗产。在苏联解体前,曾对于美国飞机的隐身技术有过针对性的研究。
苏联在反隐身领域的成就主要是反隐身雷达和先进的地空导弹系统。如俄罗斯建造的巨幅反隐身雷达,就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达到了数百公里,也曾多次捕捉到在白令海峡附近飞行的B2轰炸机。
俄罗斯不光能够探测B2,还能够有效击落。其装备的S400防空系统本就对隐身目标有过专门的优化,完全具备击毁B2的能力。俄罗斯还有更加先进的S500导弹系统,作为S400的迭代产品,S500的反隐身能力会更加强大。
除了地面上的探测手段,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也具备追踪B2等隐身目标的能力,俄制有源相控阵雷达搭配独特的IRST红外探测系统,苏57完全可以在百公里外锁定B2,实现有效的空中拦截。
中国对抗B2的手段就更多了,国产反隐身雷达是目前国际上该领域中的佼佼者。中国是吃过B2亏的,当年南联盟大使馆被B2轰炸是中国一代人心中的耻辱。轰炸事件过后,我国一直将B2视作眼中钉。
在开发国产反隐身雷达的时候,我国的雷达研制者就十分针对B2的隐身设计,别看B2的雷达发射面积已经足够小,但在中国反隐身雷达面前依旧无所遁形。在中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米波雷达面前,B2和非隐身飞机并没有太大区别,在数百公里以外就会被直接锁定。
对于现在的中国防空系统来说,B2已经没有了实际威胁,这种飞机本就没什么机动能力,唯一依仗的只有隐身,只要隐身被破除,B2的威胁还不如可以超音速的B1B大,美军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边研发B2的继任者B21,一边将B2的任务从突防改为了防区外打击,B2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