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战忽速递
日前英国BBC发布了一则纪录片,片中透露了“2021年7月份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入了南海,遭到中国一艘潜艇追踪。英国媒体吹嘘称,在发现这艘潜艇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派出直升机,将一批声呐浮标投入海中,对中国潜艇进行了准确定位,随后中国潜艇被迫离开了航母。
针对这一“胜利”,一名英国军官兴奋的说,我们成功逼退了中国潜艇,消除了安全威胁。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更是吹捧称,这证明了英军是全球“最好的潜艇猎人”之一。
英国媒体、军人不断炫耀此事无非是想提升一下英国的国际存在感,凸显一下英国军队的强大。因为就在近日,美军战机击落了一个中国气球,这被美国政客炒作称一起挑战中国而赢得的胜利,极大的满足了一部分美国反华政客的冒险心理。
看到击落中国气球能收获如此多的“名望”,英国也坐不住了,于是放出了“英航母逼退中国潜艇”的纪录片,以此来渲染英国仅次于美国,拥有反制中国的能力。
可事实上,英国的纪录片完全是混淆视听,误导大众。一部分英国网友就觉得英国海军的“成功”不可取。一位英国网友评论称,该死的英国军队在中国海上做什么?难道英吉利海峡放不下我们的航母吗?还有英国网友说,中国拥有数千艘军舰,我们为数不多的航母就遇到了一艘中国军舰,就愚蠢的说成某种胜利,还要脸吗?
这些英国网友说的一点都没错。事实上就是英国航母遇到中国潜艇夹着尾巴逃跑了。当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从远东而来,经过南海时就遭到了中国多艘军舰的追踪包围,其中就有2艘093攻击型核潜艇。为了避开这些麻烦,“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开路马力一路逃出南海,甚至连穿越台湾海峡的计划也被取消了。
显然,英航母被中国海军的“摧毁能力”给吓坏了。现如今为了所谓的面子,竟然把逃跑说成胜利,真是不知廉耻啊。幸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英国人明显比英国政客、媒体更加理智,他们知道中英之间的军事差距,不想因为挑战中国而自取其辱。
这已经成为大部分清醒人士的共识。例如,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民主党议员史密斯近日表示,中国强大的国家,中美应当合作建立新秩序。那些认为美国能够打败中国,是一种危险且错误的想法。
显然,在这些人看来,与中国为敌绝对没有好处,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糟糕。这其实也是我国一直倡导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处世之道。如果把中国当合作伙伴,各方就能实现共赢互利,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把中国当成敌人,那么中国也不怕任何事情,必将采取一切手段捍卫自身利益。我们希望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能够明白这一点,现在不是1840年,英国凭借几门大炮敲开中国大门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最近,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举办了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探讨的是当前的国际问题,论坛内容涉及到了中美关系。新加坡发展部长徐芳达在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他建议中国不要和美国对着干,要学会主动忍让,寻找合作的机会。 徐芳达 徐芳达在会上是这样说的:各国现在都面临着美国的关税问题,解决关税问题不应该坚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心态,应该“多搭桥梁、寻找合作”,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国家减少更多的损失。 徐芳达的话主要指中美贸易,现在应对美国关税的方式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硬气。其他国家要么早早投降,要么逆来顺受被迫接受,只有中国用稀土和美国一直硬刚到底,而且到现在没有输。 徐芳达言下之意是:中国应该学会向美国妥协,硬刚和对着干对国家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中美的年轻人也应该加强交流,消除双方对彼此媒体报道造成的误解。 联合早报的报道 徐芳达的话暴露了他对关税战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关税战是美国挑起来的,特朗普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对待他国,是美国先动手打破了贸易规则和平衡。 第二,不是中国要和美国对着干,是美国非要和中国对着干。中国倡导和平贸易和公正贸易,美国却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中美贸易缓口气。特朗普朝立夕改,完全不讲诚信与规则,贸易战摩擦肇事者在美国。 第三,举手投降中国人办不到。按照徐芳达的说法,中国就应该举手投降、坐以待毙,洗干净等待美国来任意宰割?或者关税大棒打在身上,还要满脸堆笑去求别人合作?这样的事情,中国人办不到。 中美贸易 话又说回来,我们有跟美国打贸易战的底气,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条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有足够多的资源和足够强劲的经济,不像欧洲和东南亚等小国必须依附美国才能活。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是互补关系,并非依附和从属的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看别人的脸色。 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就是稀土。中国实施最严格稀土管制,美国的国防、新能源汽车等都将面临着被卡断喉咙的危险。美国越是着急上火,特朗普越是大喊大叫,证明稀土的作用就越大,美国受制的程度就越深。特朗普威胁加100%关税,谁都知道他就只有这一招可用,事实证明这一招最没用。 中国亮剑 所以,新加坡部长认为要忍让、要主动寻找与美国合作的机会,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来说也许是适用的,小国服从于大国是常理。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中国是不合适的,中国的老百姓不答应、中国的实力也不允许答应。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把韩国当成了重头戏。 一边盼着能在这跟中国谈,另一边更急着跟金正恩重新搭上话。 为了让平壤这边动心,他最近没少释放“诚意”,甚至主动提了个看似能戳中朝鲜痛点的条件调整对朝制裁。 特朗普放话松制裁还延行程,为见金正恩有多拼? 特朗普对这次见金正恩的意愿,比以往明显积极多了。 他在专机上被问到“能给朝鲜什么帮助”时,直接提了“制裁”二字。 当然不是要加码,而是暗示美国可能松松制裁,帮平壤减轻点压力。 这制裁可不是小事。 联合国从2017年起就陆续通过好几个决议,又是资源禁运又是贸易限制,美欧日还额外加了金融制裁。 2023年联合国出的对朝制裁报告里写着,朝鲜矿产出口额比制裁前掉了80%还多,能源进口也一直卡着脖子。 这么看,特朗普提调整制裁,确实像扔了个诱饵。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放低了姿态。 他明确说,只要金正恩愿意见面,他能延长这次亚洲行的时间。 本来想,以他以前对朝的硬气风格,未必会这么灵活,后来发现,他大概是真急着靠这场会晤刷点外交存在感,毕竟现在国际上能让他主动调整行程的事可不多。 朝鲜不急着谈?制裁绕得开,还有俄罗斯当靠山但特朗普这边热脸贴上去,朝鲜那边却没显露出多迫切。…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公开采访中坦言,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让他“感到痛苦”,并强调自己“其实是一名豆农”。这番言论将中美贸易摩擦中一个尖锐的矛盾点推至台前——政策制定者的个人利益如何与国家战略交织,并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买美国大豆,从高位一下塌到几乎没有,关税上来,技术封锁跟着压住,中方在农产品这头做了反制,数据摆在那,2025年9月从美国进来的大豆为零,上一次清零停在2018年11月,那段时间的影子又回到图表上,中国把采购口径挪去南美,巴西、阿根廷装船更密,占到需求的七成还多,这一手把供应链分散开,像在粮食安全外面垒了一道防火墙。 说到贝森特,他自己也算半个豆农,北达科他州有块地,规模不小,大概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农田,租出去一年能收上百万租金,那一州的大豆七成往中国走,规则写着内阁官员上任九十天内要处理掉可能带来利益冲突的资产,他动了九成,把容易处理的先清掉,留下那部分流动性差的农田,这一边握着谈判方向,那一边还有地在那摆着,外界就会问,政策的取舍能不能彻底避开个人利益。 美国豆农挨到冲击,北达科他州这些产区,仓里货堆着下不去,价格一档一档往下走,有人把压库的大豆直接处理,用火烧掉,往年大豆顶在美国农业出口的前排,中国市场抽走以后,产业链上游下游都要补窟窿,账面按十亿美元级别去核算,美国在东南亚找替代,量起来不够看,中国那边的缺口接不满,农业州在选举里分量重,这个局面慢慢变成国内政治上的压力点。 谈判桌上抛出一个说法,叫实质性框架,像是开了一条缝,核心的扣子还没解,中方把话摆清,采购要回到正轨,关税得撤,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要停,美国政策前面翻过几次,节奏忽快忽慢,中方更谨慎去看兑现,中国这几年把进口口岸拉开,国内增产加上储备托底,抗风险的把握比过去更稳。 贝森特的表态里能看出来一层关系网,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各自盘算,个人的账本和国家的谈判放在一张桌上,背后牵着全球分工重新摆位,后面的走向,不只是一船一船大豆能不能再回到航道,更看双方能不能在同等的位置上把信任补齐。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腾讯新闻》
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的一番表态,让拖延7年的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争议再度升级。 面对中方对审批迟迟无果的不满,斯塔默不仅不知悔改,还强硬声称“不会因外界施压批准项目”,话里话外都在针对中国。 这还没完,他紧接着就对华抛出一个毫不相干的要求,那就是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种“挑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斯塔默政府近期一以贯之的操作。 就在本月中旬,英方就毫无依据地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涉俄制裁名单,另外,斯塔默前两天还称跟特朗普通了电话,讨论了“如何向中方施压”,其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关于中国驻英使馆新馆舍这件事,还要回溯到2018年,当时中国斥资2.5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买下了伦敦塔附近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 这块已空置三十余年的土地,被规划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 当时,英国政府也明确同意购地,中方后续提交的设计方案也完全符合英国建筑规划政策,还获得当地专业机构高度认可,从合规性到技术层面都无懈可击。 但这份本该合理推进的建设新使馆申请,却开启长达7年的“审批马拉松”。 在这7年间,英方的拖延理由那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从“破坏历史风貌”到炒作“间谍风险”,甚至有“反华”分子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谣言。 在这期间,中国驻英使馆也是多次澄清,提交了申请材料,完整回应了所有疑问,所谓“安全隐患”纯属无稽之谈,可英方始终“装糊涂”。 今年8月的时候,英方本来将决策迟至10月21日,如今到了10月,又再度把决策推迟至12月10日,所谓 “正常程序” 早已沦为拖延的借口,本质上就是跟中国“对着干”。 现在,还干脆把项目与俄乌冲突、涉俄制裁绑在一起,几乎把单纯的基建项目当成了“政治筹码”。…
如果说之前中美博弈之间,美国最大的筹码是什么,那台岛肯定是其中之一。而此次会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台岛并没有成为此次会谈的核心。更为重要的就在美国智库发文表示,要美国谨慎对待赖清德的时候,美国务卿卢比奥却站出来喊话,并且暗示不会放弃打台湾牌。 而就在关键时刻,中国更是直接发文两岸关系发展和和统一的文章,中国这是要开始亮剑了吗?最后的窗口期到了吗? 中方开始亮剑 以前的中国在很多人和国家的印象中都是只说不做,甚至很多人觉得中国更多的是表态,不会动手,而此次或许不一样了。 其实从近期以来,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密切的感受,那就是以前都是美国打台湾牌,而当下为何美国不打了。而相反,中国大陆这边反而各种各样的表态和文章以及动作都出来了。 首先我们看到,从近期的两次中美会谈来看,不管是关税问题,还是稀土问题都成为核心重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台湾成为重点之一。 除了这一点之外,此次美国的核心智库之一的国防防务更是刊登了一篇文章,直接亮明态度,认为赖清德是一个鲁莽的人,要美国小心。 可以说,这和美国的态度极为相反,因为美国以前是急需赖清德这样的人物,因为他们希望爆发台海冲突,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但是当下美国却显得更加克制,反而要小心赖清德独走。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美国发现台湾牌不好打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发现台湾反而成为了自己手里的烫手山芋。如果扔掉,那就意味着,美国的第一岛链守不住了,但是不扔掉,那美国就得不断地在亚太投入更多力量。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亚太之外的其他地区,美国都开始压不住了。当下为何热朗普一直表示,自己平息了8场冲突,拯救了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人口。除了特朗普想要诺贝尔和平奖以外,美国反而发现战争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因为在美国看来,以前自己可以买武器,并且可以让各国资本流入美国。但是发现,动乱起来了,美国却正在成为局外人,卖武器,美国缺少稀土,而且揍得更多的还是美国盟友,还得美国砸钱救助。 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能支持多久,毕竟尼米兹都还没有对抗就掉飞机了,要是在南海真的对抗起来,美国的飞机和战斗力还能撑得住吗?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美国发现自己距离衰退确实只有一步之遥,而战争或许就是那个最大的推手。并且稀土已经卡住了美国军工的手脚,这个时候再支持,那不是葬送美国的未来吗?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智库刚发文,这边卢比奥就站出来含糊其辞地表示,要维持现状等等,其实不过是不想被戳穿罢了。 而到了我们这边我们看到,先是王外长在和各国沟通中更是表示,东盟各国要支持中国的统一,这和之前支持一个中国意思可是有很大的不同。…
从10月25号出门,特朗普的这趟亚洲之行,安排了一周时间,够长的了,不过特朗普还想多待两天,只为见到一个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这么一看,这事在特朗普眼里,也比较有份量。 本周一,特朗普在搭乘“空军一号”前往日本的途中,向随行记者透露,如果能和金正恩见一面,他愿意延长这趟亚洲之行,在韩国等金正恩。按照特朗普的话说,他和金正恩的关系挺不错,两人都欣赏彼此。 在见金正恩这件事上,特朗普还真有执念,两个月前,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特朗普在白宫当着前者的面,表示十分想见金正恩,而且最好能在今年内,了了这桩心愿,整得李在明挺尴尬。 按照特朗普原先的计划,他将在今年5月或者6月,和金正恩会晤,当时朝鲜放出消息,声称已经和美国接触了,金正恩愿意和特朗普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议题,不知道后来出了什么岔子,计划扑街了。 迄今为止,特朗普和金正恩举行过三次会晤,第一次会晤于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这也是朝鲜战争结束65年来,美朝元首首次会晤,特朗普也算是创造了一把历史。2019年一年内,特朗普又两次和金正恩见面,一次在越南,一次在朝韩交界的板门店。 在特朗普和金正恩互动的那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确实要比现在缓和,美朝关系也有了一些松动。当时特朗普邀功,声称要不是他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朝鲜半岛早就爆发核战了,一旦让希拉里当选,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回来再提和金正恩会晤这档子事,特朗普肯定不是简单地玩情怀游戏,也不可能是单纯地赚吆喝,他急着和金正恩见一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特朗普可能想拆散俄朝军事同盟,剪掉普京的一条臂膀,逼着普京在俄乌冲突的谈判中让步。去年6月,普京访问朝鲜,和金正恩签署了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有一条款格外引人瞩目,就是当任何一方遭到侵略时,另一方将“立即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份协议瞬间把原本就不简单的俄朝关系又提升了一档,达到了军事同盟的级别。对普京而言,在俄乌冲突战局僵持、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制裁围堵的恶劣环境下,能获得朝鲜这样一个军事盟友,意义着实不简单。 在战术层面上,朝鲜能够给俄罗斯提供实打实的军事援助,例如俄军在库尔斯克与乌军的战斗中,朝鲜就派出了1万多士兵,和俄军一起战斗。另外朝鲜还能给俄军提供一些紧缺的战争物资,像弹药等。 而在战略层面,朝鲜能在远东太平洋这边,牵制住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时帮助俄罗斯监视美日韩在这一区域内的军事动态,免得俄罗斯从东西两面被人夹攻。因为朝鲜的存在,美国轻易不敢在远东太平洋方向对俄罗斯轻举妄动。 有朝鲜的军事援助和战略牵制,俄罗斯的战略环境改善了不少,金正恩算是帮普京分摊了一些压力,这让普京有更多的底气和美乌硬碰硬,特朗普对此看得很清楚。 对特朗普而言,如果能给朝鲜扔一些橄榄枝,把金正恩争取过来,拆散俄朝军事同盟,那绝对是一手好棋,削弱俄罗斯的势力,对美国就意味着胜利。 特朗普想和金正恩重建关系,安抚朝鲜半岛局势,然后集中精力针对中国。就朝鲜半岛眼下的局势,特朗普不可能坐视不管,他要是不管的话,韩国和日本会跟在身后一直嚷嚷。 特朗普十分清楚,朝鲜半岛局势要是摆不平,美国就得分出大量的军事资源投入其中,令美军分心。从美日韩组织反导演习,到美国海军的核潜艇造访韩国,这一两年,美军在朝鲜半岛周边,军事动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