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冷战的开启,航空技术,尤其是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迎来了高峰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军用航空技术的两大巨头。但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已经不再是美国的对手,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够在没有任何外国技术或者部件限制的情况下,仍然生产自己的顶级战斗机。
随着现代战斗机复杂程度和造价的不断提升,再大量生产战斗机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苏联建造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虽然在服役仅3年后就开始被性能更加优秀的米格-17战斗机所取代,但是其在苏联的总产量就超过了17000架。如果再加上在中国等其他国家生产的数量,其整体规模更加惊人。
相比之下,美国的F-16战斗机虽然已经生产了45年,但是其总产量也不过4600多架。苏联的情况也差不多,在米格-29战斗机之前,苏联的每一代战斗机产量都比前一代战斗机要高,此后就完全反过来了。由此可见,想要保持现代战斗机的大量生产难度有多高。
米格-29和F-16
俄罗斯虽然从苏联那里继承了大量的军用航空工业遗产,但是在俄罗斯整体经济水平长时间徘徊不前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在俄罗斯现代战斗机的生产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美国的经济情况虽然比俄罗斯要好,但是美军本身装备的战斗机数量很多,这几年建造的美国战斗机有相当数量也是用于出口的。
而中国的情况则和美俄两国完全不同,虽然中国的战斗机出口市场较小,仅有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但是解放军本身对于现代战斗机的需求量很高,再加上中国作为目前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底蕴,所以目前世界上产量较高的几款战斗机中,有不少都是中国的。
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战斗机
目前全世界还在生产中并且产量最高的现代战斗机是美国的F-35隐身战斗机,虽然时不时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但是目前美国F-35隐身战斗机的年产量保持在140架之上。F-35A占了F-35产能的大头,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空军的订单量远远高于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出口的F-35战斗机基本上都是F-35A。比如日本订购了105架F-35A、意大利订购了60架、韩国订购了40架、澳大利亚订购了72架、英国订购了48架,荷兰订购了46架、挪威订购了52架等。
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此前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目前F-35隐身战斗机还有大约700多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还属于比较致命的设计缺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让F-35战斗机开始全面生产的话,那么其年产量可能会超过170架
还在生产中,产量排第二位的战斗机则是中国的歼-10C战斗机。2017年7月份,歼-10C战斗机开始正式进入中国空军服役。根据美国《军事观察》网站的估算,目前歼-10C战斗机的年产能在50架左右。歼-10C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目前已经是中国发展得最好的单发战斗机,其整体性能远强于此前的歼-10A、歼-10B和歼-10S战斗机,十分适合解放军大量生产和装备。
携带PL-15和PL-10的歼-10C战斗机
借助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PL-15中距空空导弹和PL-10格斗空空导弹,歼-10C战斗机即使是遭遇了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或者美国的F-15战斗机也还有一战之力。在此前中国空军的模拟实战演练中,歼-10C战斗机就曾经“击落”过从俄罗斯重金进口的苏-35战斗机。作为一款非隐身战斗机,歼-10C战斗机的性价比很高。在可接受的使用成本基础上,歼-10C战斗机在最大限度上为解放军提供了现代空中优势。
排在歼-10C战斗机之后的,则是中国的歼-20隐身战斗机,《军事观察》网站认为其年产量为32架。作为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的F-35隐身战斗机之外,第二款以中队化规模进行生产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隐身战斗机目前的生产总量超过了200架的大关,已经将F-22甩在了身后,顺便拿下了产量最高的重型隐身战斗机的头衔。
除了数量外,歼-20隐身战斗机也在不断进行小规模迭代,并推出衍生型号。此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了飞行员座舱后部加高的新版单座型歼-20战斗机,进一步优化了其超音速状态下的飞行性能。而双座版的歼-20S隐身战斗机则更早出现,不仅有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款重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的可能,也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空军的无人机操纵母机。当然,从目前中国所面对的威胁来看,歼-20隐身战斗机的产能还是偏低了一些,完全可以再继续加大。
排在第四位的则是中国的歼-16重型战斗机,《军事观察》认为其年产量在30架左右,是目前世界上还在生产中的产量最大的非隐身重型战斗机。虽然美国的F-15EX战斗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15T战斗机以及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性能也都算不错,但生产规模完全没办法和歼-16战斗机相比。
虽然很多人都将歼-16战斗机归入到“中国侧卫”的行列,但除了气动外形和传统的俄制“侧卫”战斗机相似外,歼-16战斗机和俄制“侧卫”系列战斗机的关系并不算大。在机体材料方面,中国在歼-16战斗机上大量使用了全新的复合材料,让这款重型战斗机在能够承受最多9个G过载的同时,还成功解决了俄制“侧卫”系列战斗机上的“跨音速陷阱”问题。
而在内部航电系统上,歼-16战斗机则完全能够碾压包括苏-35战斗机在内的俄制“侧卫”系列战斗机。根据开源消息,不同生产批次的歼-16战斗机都在进行小规模的迭代。而最新批次的歼-16战斗机则开始换装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全新的战场数据链,整体性能比早先批次的歼-16战斗机更强。当然,歼-16也和歼-20隐身战斗机一样推出了自己的衍生型号,即歼-16D电子战机,极大地提升了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
排在第五名的则是“枭龙”Block3战斗机,《军事观察》网站认为其年产量在22架左右。虽然都属于“枭龙”战斗机,但是“枭龙”Block3和“枭龙”Block2、“枭龙”Block1战斗机的差别很大。得益于中国逐步实现了对五代机技术的“白菜化”,“枭龙”Block3开始使用部分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水准的航电和设备。
根据中国相关机构的公开说法,“枭龙”Block3上搭载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和美国F-35隐身战斗机上使用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相当。此外,“枭龙”Block3还能够和歼-20隐身战斗机一样,使用PL-15中距空空导弹和PL-10格斗空空导弹。但是,其整体使用成本却比歼-10C战斗机还要低。因此,随着巴基斯坦装备数量的扩大,“枭龙”Block3战斗机的产量和产能也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个人认为,我们还是要学习美国的做法,尽量开拓国产战斗机的海外市场。这样,即使解放军的装备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了,我国军工企业仍然能够通过大量出口先进战斗机来积累足够的研发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